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發展改革委就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調控預案答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2月01日   來源:發展改革委網站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就
《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調控預案(暫行)》答記者問

    1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農業部、商務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2009年1號公告聯合發佈了《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調控預案(暫行)》(以下簡稱《預案》),自發佈之日起執行。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就《預案》有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為什麼要國家制定出臺《預案》?

    答:生豬生産是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農民收入的重要來源,豬肉是大多數城鄉居民的主要副食品。穩定生豬生産,保持合理的價格水平,對增加農民收入、滿足市場供應、促進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去年,為建立生豬生産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國務院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能繁母豬補貼、獎勵生豬調出大縣、生豬政策性保險、建立健全生豬疫病防控體系和生豬良種繁育體系以及扶持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糞污處理和沼氣基礎設施建設等著眼于長期的扶持政策,增加政府儲備投放、向城鄉低保對象和家庭經濟困難的大中專院校學生發放臨時補貼等應對豬肉價格過度上漲的措施。

    近期,受生産週期性波動影響,生豬生産恢復較快,生豬、能繁母豬存欄量顯著增加,部分主産省生豬價格已出現明顯下跌的苗頭,養殖效益下滑較多。預計二季度以後生豬供給會進一步增加,價格可能再次大幅度下跌。為緩解生豬生産的週期性波動,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穩定生豬生産,有必要在堅持長期扶持政策的基礎上,制定更加有針對性的措施。由於生豬市場調控涉及多個部門、各級政府,需要根據市場情況變化,合理把握出臺措施的時機和力度,制定《預案》,預先選擇預警目標、劃分預警區域、制定相應響應機制及配套措施,以增強政府調控的前瞻性、預見性和科學性是非常必要的。

    問:很多人認為生豬和豬肉市場競爭非常充分,應當由市場機制自發進行調節,而《預案》提出了一些政府調控的措施。為什麼政府要對生豬生産和市場進行調控?

    答:我國生豬市場是充分競爭的市場,市場機制在調節生豬生産和供求方面發揮著基礎性作用,這對於促進生豬生産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同時,由於生豬生産面臨市場、疫病雙重風險,又不能完全放任由市場進行調節,政府有必要進行適當調控。

    首先,生豬生産是農業生産的重要組成部分,面臨疫病等自然災害和市場雙重風險,具有較強的週期性波動特點。完全依靠市場進行調節,可能會導致生豬市場價格的過度波動,造成生産的大起大落,不利於維護養殖戶利益、保障市場供應,也不利於生豬生産的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為建立生豬生産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保障市場供應,維護養殖戶利益,政府應當對生豬生産進行必要的扶持和調控。

    其次,對包括種植業、養殖業在內的農業實行扶持政策,是市場經濟國家通行的做法,這也符合隨著經濟發展水平提高,國家實現“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鄉村”的發展目標。

    最後,2007年豬肉價格大幅上漲後,國家已經出臺了多項扶持措施,目前生豬生産逐漸恢復。如生豬生産繼續擴大,今後再出現價格大幅下跌的情況,而政府沒有相應措施,將再度嚴重挫傷養殖戶積極性,不利於生豬生産的穩定發展。

    為充分發揮市場調節的基礎性作用,同時加強政府調控,穩定生豬生産,保障養殖戶利益,《預案》提出了一系列調控措施,並明確要堅持“市場主導、政府調控”的原則。在選擇預警指標、劃分預警區域時,充分考慮歷年來相關市場數據和實際變動情況,並廣泛徵求專家意見。在設置調控目標時,按略低於生豬盈虧平衡點確定主要調控目標,以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優勝劣汰的基礎性作用,淘汰部分落後的生豬生産能力,促進生豬生産的長期穩定發展;在制定響應機制時,主要採取加強信息發佈預警、收儲等市場化手段,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自我調節作用,引導養殖戶合理安排生産,調節市場供求關係,穩定生豬價格。

    問:《預案》中預警指標是如何確定的?

    答:《預案》選取豬糧比價作為判斷生豬生産和市場情況的基本指標。豬糧比價是指生豬出場價格與玉米批發價格的比值,它能夠直觀的反映養豬成本收益的變化情況。根據歷史經驗,由於飼料成本在生豬總成本中的比重、料肉比都是基本穩定的,因此,豬糧比價作為判斷生豬生産和市場情況的基本指標,具有簡潔、清晰、容易理解等特點,能夠為國家及時、準確判斷生豬市場供求,採取相應調控措施提供較為準確的依據。

    此外,仔豬價格與白條肉價格之比、生豬存欄量、能繁母豬存欄量也是衡量生豬生産和市場供求狀況的重要指標。《預案》提出在判斷生豬生産和市場情況時,將豬糧比價作為基本指標,同時參考上述指標變動情況。

    問:《預案》的主要調控目標是什麼?

    答:《預案》的主要調控目標是在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基礎上,通過必要的政府調控,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保護生豬養殖戶利益,緩解生豬生産的週期性波動。為此,《預案》提出,當豬糧比價達到盈虧平衡點時開始預警,並根據情況啟動相應響應機制,並根據豬糧比價下降的程度調整調控力度,使豬糧比價不至於下降過多,這樣,既能夠發揮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又可緩解生豬生産的週期性波動,無論從短期還是從長期來看,均有利於生豬生産的穩定發展。

    問:《預案》是如何劃分不同預警區域的?

    答:在基於歷史數據進行測算和廣泛徵求專家意見的基礎上,《預案》設置了不同的預警區域,用於判斷生豬生産和價格變動情況,為採取針對性調控措施提供依據。其中,當豬糧比價高於9:1時,表明生豬生産出現供給不足,價格過度上漲。當豬糧比價低於9:1時,具體分為五種情況:一是綠色區域:豬糧比價在9:1—6:1之間,表明生豬生産和價格處於正常情況,無需政府採取調控措施;二是藍色區域:豬糧比價在6:1—5.5:1之間,表明生豬價格出現輕度下跌,生豬生産效益下降,政府要適度採取措施;三是黃色區域:豬糧比價在5.5:1—5:1之間,表明生豬市場明顯供大於求,價格出現中度下跌,生豬生産明顯虧損,政府需要加大政策力度;四是紅色區域:豬糧比價低於5:1,表明生豬市場嚴重供大於求,價格出現重度下跌,生豬生産出現嚴重虧損,政府需要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五是生豬價格異常下跌的其他情況,其他因素引發生豬價格過度下跌的情況,需要及時研究採取相應措施。

    需要説明的是,6:1的豬糧比價關係是根據2000-2008年曆史數據測算出來的盈虧平衡點,隨著生豬飼養成本結構的變化,有關將根據實際情況適當進行調整,使《預案》更加符合實際。

    問:《預案》中制定了那些具體的市場調控措施?

    答:《預案》中主要制定了加強監測、信息預警、增加儲備、適當補貼等調控措施。

    一是加強監測。在綠色區域時,價格正常,政府無需採取特別措施,重點是做好監測工作,密切關注豬糧比價、仔豬價格等指標的變動情況。

    二是信息預警。《預案》提出在生豬生産進入藍色區域時,及時向社會發佈生豬市場預警信息。

    三是生豬收儲。《預案》提出在生豬生産連續4周處於藍色區域時,適當增加中央和地方凍肉儲備。在進入黃色區域時,由財政貼息,鼓勵大型豬肉加工企業增加商業儲備。在連續4周處於黃色區域時,進一步增加中央和地方儲備。當進入紅色區域時,根據市場情況進一步增加中央儲備。

    四是適當補貼。《預案》提出,在增加儲備後,生豬生産仍處於紅色區域,且出現過度宰殺母豬情況時,對國家確定的生豬調出大縣能繁母豬和國家確定的優良種豬場公種豬按每頭100元,發放一次性臨時飼養補貼。

    此外,《預案》還對加強進出口調節、異常情況下如何研究採取措施進行了規定。

    問:我們注意到《預案》的實施涉及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多個部門,各部門如何分工協作確保順利實施?

    答:《預案》中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涉及發展改革、價格、財政、農業、商務、工商、質檢等多個部門。為確保順利實施,《預案》對各部門的職責做了明確規定。在響應機制部分,《預案》建立了信息發佈制度,對各部門信息發佈工作進行了具體分工。明確規定在中國政府網建立生豬市場調控統一信息平臺,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部、商務部根據職責分工定期在平臺發佈有關信息,提醒生産者防範市場風險和疫病風險,引導養殖戶適時調整養殖規模和養殖結構;由商務部會同財政部、發展改革委負責儲備工作;由財政部負責貼息鼓勵商業儲備工作;由商務部會同質檢總局、財政部負責進出口政策的制定。在配套措施部分,《預案》提出由農業部門、商務部門、質監部門、工商部門、價格部門共同做好市場監測監管工作。農業部門負責加強飼料安全和防疫監管工作;加強疫情監測,建立健全重大動物疫情預警機制;按照《國家突發重大動物疫情應急預案》要求及時處理疫情。商務部門加強屠宰環節病害豬(肉)無害化處理的監管。農業、商務、質檢部門強化豬肉檢疫和檢驗制度,嚴禁未經檢疫檢驗或檢疫檢驗不合格的豬肉及其製品流入市場。商務、工商等部門嚴肅查處屠宰加工和銷售病死豬肉和注水肉等不法行為,規範生豬市場交易行為和流通秩序。價格部門會同財政部門清理整頓在生豬飼養、運輸、屠宰和豬肉運輸、銷售等環節的不合理稅費。價格部門加強生豬市場價格監督檢查,維護正常的市場價格秩序。

    為確保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做好相關工作,根據國務院的部署,建立了由發展改革委牽頭,財政、商務、農業、工商、質檢部門參加的生豬市場調控應急會商協調機制,定期研究生豬市場調控中遇到的問題,及時開展有關工作。

    問:在《預案》的實施過程當中,地方政府主要承擔那些責任?

    答:《預案》明確了地方政府應承擔的職責,提出穩定生豬生産、保障市場供應的主要責任在地方,要求各地切實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具體承擔完善生豬疫情防控、保持地方儲備、落實地方配套扶持資金的責任,切實抓好扶持生豬生産、維護市場穩定、保障當地居民正常消費需求的工作。《預案》還要求各地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適當調整預警指標和標準,制定本地區的實施細則。

 
 
 相關鏈結
· 全國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白條肉平均出廠價
· 六部門發佈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調控預案(暫行)
· 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調控預案(暫行)(發展改革委公告2009年第1號)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