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教育部:體制改革是推動教育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2月10日   來源:教育部網站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開啟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以鄧小平同志親自作出恢復高考和派遣留學生等重大決策為起點,我國教育事業邁出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步伐。30年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的指引下,我國教育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為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教育體制改革取得重大進展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黨中央、國務院確立了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方針,作出了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推進教育發展的戰略決策,先後頒布了《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使我國教育管理體制、辦學體制、投入體制等方面的改革取得了重大進展。

    第一,改革基礎教育管理體制,在全國城鄉建立免費義務教育制度。1985年,我國宣佈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實行“地方負責、分級管理”,充分調動了社會各方面辦教育的積極性,為在20世紀末實現“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目標提供了體制保障。進入新世紀後,政府進一步完善基礎教育管理體制,逐步形成了國務院領導、省級人民政府負責統籌規劃實施、以縣級人民政府管理為主的義務教育新體制,建立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分項目、按比例分擔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免費義務教育從農村實施並逐步推廣到城市。

    第二,改革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形成突出重點、帶動整體的發展格局。通過“共建、調整、合作、合併”等措施,大規模地進行教育資源的整合,形成了中央和省級人民政府兩級管理、以省級人民政府管理為主的高等教育新體制。組建了一批學科綜合和人才匯聚的高等學校,重點建設了一批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推動了全國各地高等學校的發展,促進了高校服務於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使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充滿生機與活力。

    第三,改革職業教育管理體制。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推動職業教育從計劃培養向市場驅動、從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觀引導、從傳統升學導向向就業導向的轉變,推動了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形成了“分級管理、地方為主、政府統籌、社會參與”的新體制和面向全社會、面向人人的職業教育培訓體系。

    第四,改革教育行政管理體制。理順和規範政府與學校的關係,由對學校的直接行政管理向更加重視運用立法、撥款、規劃、信息服務、政策指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進行宏觀管理轉變,推動學校形成自主辦學、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機制。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學校人事分配製度改革、後勤社會化改革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第五,改革辦學體制。從發展中大國辦大教育的基本國情出發,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興辦教育,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辦學的積極性,形成了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格局。

    第六,改革教育投入體制。堅持教育的公益性質,建立健全了公共教育財政制度,不斷強化政府對公共教育的保障責任;同時,進行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非義務教育階段成本分擔機制改革,鼓勵社會、個人和企業投資辦學和捐資辦學,形成了義務教育由政府負全責,非義務教育階段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體制機制。

    第七,建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在非義務教育階段,建立了國家獎學金、助學金制度,完善了國家助學貸款和高校學生入學綠色通道制度等。在義務教育階段,普遍免除了全國城鄉學生的學費和雜費,並對全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對家庭經濟困難的寄宿學生提供生活補助,在促進教育公平上邁出重大步伐。

    第八,擴大教育對外開放。我國已經與184個國家和地區以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等國際組織建立了教育合作與交流關係,與34個國家和地區簽訂了學歷學位互認協議,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高層次開展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格局,顯著提升了我國教育的國際地位和競爭力。

    第九,健全教育法律法規。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先後制定和頒布了《義務教育法》、《教師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教育法律,國務院制定了14項教育行政法規,教育部頒布了70余項部門規章,為我國教育事業改革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制保障。

    二、體制改革推動教育發展取得巨大成就

    30年來,我國教育體制改革不斷推進,發展成就舉世矚目。在我們這樣一個擁有13億人口、並且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發展中國家,能夠實現教育事業的跨越式發展,靠的是解放思想,靠的是改革創新。這些成就歸結起來,就是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基本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制制度,實現了教育大國的崛起。

    第一,我國正舉辦著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教育,基本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2007年,全國各級各類教育有2.6億學生,1400多萬名教職員工,62萬多所學校。這個體系的建立和不斷完善,不僅保障了人民群眾享有接受教育的機會,而且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人力資源保證。

    第二,各級各類教育持續協調快速發展,初步實現了讓所有孩子“有學上”的目標。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普及和鞏固義務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總體格局,各級各類教育普及程度明顯提高,已接近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2007年,全國小學凈入學率達到99.5%,初中毛入學率達到98%,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66%,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23%。

    第三,教育為現代化建設培養了大批人才,作出了重要貢獻。30年來,全國累計畢業普通本專科生3009萬人,研究生176萬人,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撐。高等學校科技成果不斷涌現,近五年多來高校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項,佔全國總數的55.1%、64.4%和53.6%,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有80%左右的成果出在高校。

    第四,國民素質有了很大提高,我國已經成為人力資源大國。目前我國國民人均受教育年限為8.5年,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0年以上,均超過世界平均水平。青壯年文盲率下降到3.58%以下。全國總人口中大學以上文化程度的超過7000萬人,從業人員中有高等教育學歷的人數已位居世界前列。我國從人口大國轉變成為了人力資源大國,正在向人力資源強國轉變。

    這些成就概括起來説,就是教育事業發展實現了“兩個跨越”和“一個突破”。“兩個跨越”,一個是實現了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一個是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發展階段。“一個突破”,就是職業教育發展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高等職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分別佔據了高等教育和高中階段教育的半壁江山。特別是在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大國實現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大眾化,標誌著全民族素質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標誌著中華民族的文明進步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教育體制改革和教育事業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是黨中央、國務院正確領導的結果。回顧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歷程,我們可以得出一個重要結論,這就是:立足中國基本國情,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以改革開放為動力,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促進教育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堅持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堅持教育公益性質和教育公平,保障人民群眾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堅持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確保教育事業發展的正確方向。

    三、努力構建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

    黨的十七大對新時期新階段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為我們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進一步深化教育體制改革,促進教育事業優先發展、科學發展指明了方向。

    當前,我國教育正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呈現出鮮明的階段性特徵: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已經進入全面提高質量、讓孩子們上好學、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新階段。從總體上看,我國人力資源開發仍然是低水平、不全面和發展不平衡的,存在著許多困難和問題,特別是教育發展的水平、人才培養的質量和學校的知識貢獻,還不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不能滿足現代化建設和人民群眾的需求,創新人才尤其是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嚴重不足;城鄉之間、區域之間教育發展不平衡,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問題突出,農村教育仍然是薄弱環節;素質教育推進仍面臨很大的困難和阻力,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傾向還很嚴重,中小學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現象普遍存在;公共教育投入不足,各級各類教育不同程度地面臨經費不足的問題。新時期新階段我國教育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現代化建設和人民群眾對良好教育的強烈需求與良好教育資源供給不足的矛盾。在新的發展階段和新的發展高度上,教育體制亟待改革,教育質量亟待提高,教育投入亟待增加,最關鍵的還是要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創新。

    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要按照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體系、全民族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目標,深入推進教育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一要完善教育優先發展的體制機制。進一步明確各級政府的教育職責,建立和完善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優先滿足教育與人力資源開發需要的體制機制,鼓勵和規範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二要健全權責明確的教育管理體制。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積極推進科學民主決策,建設更加完善的督導和評估制度,健全教育法律法規體系,大力推進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三要完善現代國民教育體系。進一步優化教育結構,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四要形成有利於實施素質教育要求的教育教學體制。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改革人才培養模式,著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深化教學內容方法、考試招生制度和質量評價制度改革,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五要健全促進教育公平的體制機制。統籌城鄉教育發展,大力辦好農村教育事業,扶持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教育。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制度,保障經濟困難家庭、進城務工人員子女、農村留守兒童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六要形成鼓勵優秀人才當教師、終身從教的體制機制。深入推進師範生免費教育改革,健全教師培養培訓制度,全面實施教師資格制度、職務制度和聘任制度,保障和改善教師特別是農村教師工資待遇和工作條件,健全城鄉教師交流機制。七要建立中國特色現代學校制度。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形成學校面向社會、自主辦學的體制機制。八要積極建設終身教育體系。整合各類教育資源,建設開放、靈活、方便的學習平臺,促進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形成。

    黨中央、國務院已經作出制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決策。我們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更加自覺構建有利於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更加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建設人力資源強國。

 
 
 相關鏈結
· 劉延東強調:不斷開創我國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