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農業部擬為農民辦理"培養新型農民"等22件實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2月18日   來源:農業部

    2009年農業部將繼續為農民辦理22件實事。這是農業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維護農民利益,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舉措,也是農業部連續第八年為農民辦實事,目前為止,農業部已為農民群眾辦理實事104件。今年的實事主要突出解決農民生産生活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問題;突出讓更多的農民受益;突出實實在在的項目支撐;突出向貧困地區傾斜等特點。22件實事具體內容如下:

    一、培養新型農民。在全國1000個以上縣實施新型農民科技培訓工程。開展農業科技知識和實用技術培訓。實施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以糧食主産區、勞動力主要輸出地區、貧困地區和革命老區為重點,對有轉移就業意願的農民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陽光工程培訓;加大對返鄉農民工的培訓力度,擴大培訓範圍,抓好對返鄉農民工的訂單培訓和定向轉移與轉崗培訓。培訓後轉移就業率不低於80%。共計培訓農民500萬人。

    二、為産糧大縣農技推廣部門配備農業科技入戶直通車。為部分産糧大縣基層農技推廣部門配備農業科技入戶直通車275輛,進村入戶為農民提供教育培訓、科學普及、技術推廣和信息傳播服務。

    三、免費為1.5億農戶提供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服務。圍繞 “測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五個環節,免費為1.5億農戶提供測土配方施肥服務,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10億畝以上,畝均節本增效30元以上。

    四、大力推進水稻生産機械化。在25個省(區、市)建立145個示範縣,開展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培訓示範,編印《農機用戶購機指南》6萬冊,培訓種糧大戶、農機戶29萬戶以上。對農民購買水稻插秧、收穫機械進行補貼,組織開展水稻跨區機插秧、機收、機耕等作業。2009年新增水稻機插面積800萬畝,水稻機械化栽植水平提高到15%,水稻機收水平超過53%。

    五、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在23個省(區、市)建立134個保護性耕作技術示範縣,新增實施面積1000萬畝。開展保護性耕作技術培訓50萬人次,編印發放保護性耕作技術圖冊,指導農民學習應用保護性耕作技術。對農民購置保護性耕作機具和實施作業進行優先優惠補貼。

    六、開展農産品加工重大技術推廣和對接活動。針對我國農産品加工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技術問題,篩選成熟的技術、工藝和生産設備,在中小型農産品加工企業進行推廣,促進農産品加工企業節能降耗、減少污染,提高原料綜合利用率和産品競爭力。

    七、幫助農民提高安全用藥水平。指導農民和農藥經營商科學選購、合理使用農藥産品。免費贈送《農藥科學選購和合理使用》小冊子2萬本、《購買放心農藥簡明挂圖》8萬張和《識別假冒偽劣農藥 維護合法權益》明白紙20萬張。基本做到村村有挂圖、店店有手冊。開展科學安全使用農藥技術示範與培訓。在安徽等13省選擇糧食、果樹、蔬菜和茶葉等作物生産基地縣開展科學安全用藥技術示範與培訓活動,建立農藥科學安全使用示範區,每個縣示範區面積不少於2000畝。

    八、向農民宣傳普及獸藥安全使用知識。強化獸藥管理政策宣傳和安全使用普及工作,加強水産養殖規範用藥指導,提高動物養殖安全用藥水平,提高農牧民辨別真假獸藥能力,提高獸藥管理政策普及程度,保證動物疫病防治成效和動物性産品安全。在四川、湖北、廣東、山東等11省(市)開展水産養殖規範用藥科普下鄉宣傳活動,印發《水産養殖用藥指南》等技術資料1萬冊。

    九、扶持貧困地區“三品”(無公害農産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發展。舉辦兩期培訓班,對592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進行“三品”開發、認證、管理和基地建設等方面的免費培訓。在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創建無公害農産品産地100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基地35個,中綠華夏有機食品認證中心選擇2個有條件的貧困縣,開展有機農産品基地建設的試點工作。實施標誌使用優惠政策。

    十、補助建設500萬戶農村戶用沼氣。加大農村戶用沼氣建設力度,今年計劃補助建設500萬戶,同時支持建設1000處以上大中型沼氣工程,配套建設沼氣服務網點。

    十一、在青海等四省藏區實施炊事用能節約示範項目。在青海、四川、甘肅、雲南4省藏區的38個縣(市),為農牧民安裝高效低排放生物質爐3.2萬台。

    十二、繼續實施“以機代牛”工程。進一步加大對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四川、雲南等7個血吸蟲病疫區省農機補貼投入力度,繼續將164個重點疫區縣全部納入農機補貼實施範圍,實施“以機代牛”工程。

    十三、推廣秸稈青貯飼料。選擇70個秸稈資源豐富、養殖基礎較好、具有發展潛力的縣(市),建設秸稈養畜示範項目,新建永久秸稈青貯窖40萬平方米,新增青貯秸稈處理能力35萬噸,新增秸稈處理機械1000台(套),培訓農民超過2萬人。

    十四、開展漁業資源增殖放流。以沿海四大海區及黑龍江流域、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珠江流域為重點,全面深入開展水生生物資源增殖放流工作。2009年增殖放流的各類漁業資源苗種數量達到200億尾(粒)以上。

    十五、繼續開展政策性漁業互助保險保費補貼試點。對漁船全損互助保險和漁民人身平安互助保險分別給予25%和20%保費補貼,選擇沿海重點漁區為實施區域,積極推動漁業互助保險工作,2009年試點區域入保漁船超過1.2萬艘、入保漁民超過2萬人。

    十六、開展鮮活農産品應急促銷。在上市旺季及時舉辦多場次産銷對接活動,幫助農民解決農産品“賣難”。

    十七、推進農超對接試點活動。開展引導9個大型連鎖超市直接與500個鮮活農産品産地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産銷對接試點工作,促進農産品銷售和農民收入增長。

    十八、繼續推進“三電合一”工程建設。綜合利用電視、電話、電腦等信息載體,搭建“三電合一”農業綜合信息服務平臺。2009年新建4個省級、18個地級、68個縣級信息平臺。

    十九、改善農墾貧困農場生産生活條件。在直屬直供墾區52個貧困農場改造低産田18萬畝,修建場內道路83公里,解決3.3萬人、8000頭大牲畜飲水問題,免費提供3萬畝大田用良種;培訓130名貧困農場管理人員。

    二十、實施農場職工危房改造。在黑龍江、廣東、海南、雲南、海拉爾、大興安嶺六墾區實施危房改造項目,加快改善墾區職工住房條件,提高職工生活水平。

    二十一、為基層和農民送書送報送廣告。為貧困地區農牧民贈送全年的《農民日報》,共計20800份。在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以“農家書屋”為平臺,配送6萬份《農民文摘》雜誌。配合農家書屋工程,贈送100萬元農業科技圖書。在中央7套農業節目中為有關地區每天推出15秒免費扶貧廣告。為農機化系統內200個農機合作組織贈送全年的《農機監理安全專刊》。

    二十二、為3000艘漁船補貼配備新型漁用對講機。在遼寧、山東、海南、青島、寧波選擇3000艘漁船,補貼配備新型漁用對講機。

 
 
 相關鏈結
· 2008年農業部為農民辦理的21件實事全面如期完成
· 農業部印發實施方案 2008年為農民辦理21件實事
· 農業部今年為農民辦15件實事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