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旅遊局:第12屆海峽兩岸旅行業聯誼會台北開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2月28日   來源:旅遊局網站

    (圖為第12屆海峽兩岸旅行業聯誼會開幕式現場。劉亞湖 攝)

    第12屆海峽兩岸旅行業聯誼會26日在台北市開幕。這是海峽兩岸旅行業聯誼會自1998年創辦以來第一次在台灣舉辦。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會長邵琪偉在會上提出,兩岸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挑戰,深化合作,增強互信,開創兩岸旅遊合作新局面。

    邵琪偉説,海峽兩岸旅行業聯誼會自創辦以來,其特有的影響力和凝聚效應,使參會人數一年比一年多,規模一屆比一屆大,如今已成為兩岸旅遊界人士每年新春之時翹首以盼的盛事,成為兩岸旅遊界常態化的交流平臺。

    邵琪偉指出,今年第一次在台灣舉辦聯誼會具有不同尋常的意義。去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對包括大陸和台灣在內的全球旅遊業産生了重大衝擊。這場危機尚未見底,兩岸業界都在積極應對,力求將旅遊業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邵琪偉就兩岸深化合作、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挑戰提出5點建議。一是推動客源互送。大陸居民赴臺旅遊自去年7月18日正式實施以來,總體上實現了平穩、有序、健康發展的目標,大陸居民赴臺旅遊開放區域已由13個省區市擴大到25個,組團社由33家增加到146家,3月份將完成組團相關程序,力爭在較短時間內使赴臺旅遊人數實現較大增長。同時,台灣旅遊市場拓展的空間也很大,歡迎台灣旅遊界組織更多的台灣遊客到大陸旅遊。二是加大旅遊推介力度。大陸擬組織新增組團社銷售人員和媒體記者到台灣進行旅遊線路考察,歡迎台灣方面組織面向大陸的旅遊宣傳推介活動。三是共同開發旅遊産品。兩岸可發揮資源互補的優勢,整合兩岸旅遊資源,合力打造“海峽旅遊品牌”。四是推動郵輪旅遊,在目前兩岸旅遊交通條件改善的基礎上,開闢和擴大海上輸送遊客的能力。五是研究開發“一程多站”式旅遊。經過協商,可推出並開展包括香港、澳門在內的“一程多站”式旅遊。

    邵琪偉表示,只要兩岸同胞堅定信心、加強合作,充分發揮兩岸文化同源、資源互補、客源互送的獨特優勢,開發出適合不同需求的旅遊線路和産品,積極擴大促銷、維護好旅遊市場秩序,不斷提高旅遊服務品質,就一定能夠克服暫時的困難,消除金融危機的影響,推動兩岸旅遊得到更大的發展。

    邵琪偉建議,兩岸業界在既有合作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兩岸旅遊合作領域,豐富合作內涵。大陸方面歡迎台灣旅遊界參加在大陸舉辦的旅遊交易會和博覽會。首屆“海峽論壇”將於今年5月中旬在福建省舉辦,就擴大兩岸交流進行研討,期待台灣旅遊業界大力支持、踴躍參加。大陸方面將鼓勵各地積極參加5月和10月在台北舉辦的兩岸觀光博覽會和海峽兩岸台北旅展,並引導旅遊企業在赴臺旅遊産品多樣化上下工夫。

    就共同推動兩岸誠信旅遊體系建設,邵琪偉表示,隨著大陸居民赴臺旅遊規模的不斷擴大、兩岸業界要各自做好優質服務和品質保障工作,樹立誠信旅遊理念、打造誠信旅遊品牌、建立誠信旅遊合作體系。我們願與台灣旅遊界配合,在兩岸旅遊交流與合作中,通過開展誠信旅遊活動,引導企業誠信經營,引導從業人員優質服務,引導遊客理性消費,使遊客得到滿意的服務,使旅遊服務質量得到保障。

    邵琪偉強調,要立足長遠,構建兩岸長期旅遊合作機制。目前兩岸業界已建立了工作磋商機制,隨著人員往來更加頻繁,兩岸還應建立包括旅遊信息互通機制、旅遊市場監督機制、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在內的相關工作機制,保障兩岸旅遊交流與合作健康有序發展。

    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執行會長杜江出席開幕式。台灣海峽兩岸觀光旅遊協會副會長謝謂君、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常務理事戴肖鋒、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理事長林進榮等分別在開幕式上講話。開幕式由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秘書長陳怡全主持。

    當日下午,台灣的嘉義、台中等14個縣市和大陸的貴州、湖南等17個省市代表就各自旅遊資源和旅遊産品進行了推介。從2月26日至3月4日,將舉辦一系列兩岸旅遊業務洽談和考察活動。

    本屆聯誼會由台灣旅行業品質保障協會、中華兩岸旅行協會、台北市旅行商業同業公會、高雄市旅行商業同業公會、台灣省旅行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高雄市觀光協會等台灣旅行公會、協會和大陸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共同主辦。台灣旅遊業界代表300余人,來自大陸30個省區市的旅遊協會、旅行社代表450余人參加了聯誼會。出席聯誼會的大陸代表抵達台北後,受到台灣旅遊業界的熱烈歡迎。 

 
 
 相關鏈結
· 新華社海峽時評:春風送暖入兩岸 春節旅遊顯熱潮
· 臺辦就進一步開放赴臺旅遊、兩岸故宮交流等答問
· 閩粵浙贛23市簽署《廈門宣言》推動兩岸旅遊合作
· 臺辦就兩岸週末包機和大陸居民赴台灣旅遊等答問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