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交通運輸部發中國公路水路交通環境保護狀況報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3月06日   來源:交通運輸部網站

中國公路水路交通環境保護狀況報告
(2007年度)

    一、前言

    近年來,我國公路水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交通運輸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公路水路交通有力地支撐了國家社會經濟的發展。截至2007年底,全國公路總里程達358.37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3萬公里;全國港口擁有生産性碼頭泊位35947個,其中萬噸級及以上泊位1337個;全國內河通航里程達12.34萬公里,其中等級航道6.11萬公里。2007年全社會完成公路貨運量達163.9億噸、公路客運量205.1億人次;2006年全國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達46.09億噸,其中沿海港口完成40.4億噸,內河港口完成23.6億噸。在交通運輸事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國的交通環保管理和法律法規體系也得到了進一步完善,在生態環境保護、污染防治、環境監測、環保監理和環保科教宣傳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發展。

    為適應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預計在未來一段時間,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仍將繼續保持較高速度。隨著交通基礎設施的快速建設和交通運量的迅猛增長,公路水路交通的發展也將面臨較大的資源、環境約束。為確保交通運輸業又好又快的發展,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走“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道路”,並貫徹落實到交通規劃、設計、建設和管理的各個環節。

    為了在交通運輸行業全面貫徹中央提出的“科學發展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生態文明”等重大戰略決策,落實2007年全國交通工作會議精神,支撐交通運輸行業轉變發展模式的重大戰略,交通運輸部(原交通部)組織開展了第一次全國公路水路交通環境保護調查工作。通過調查,更詳細地掌握了交通運輸行業公路、水路在污染防治、環保設施建設、環保管理等方面的基本情況,總結了交通環保的經驗和成績,分析了交通環保面臨的形勢和存在的問題,為交通環保工作的進一步開展提供了決策依據。

    本次調查工作自2007年4月開始,交通運輸部(原交通部)成立了以徐祖遠副部長為組長的“公路水路交通環境保護調查領導小組”,部調查領導小組下設調查辦公室,負責調查的日常工作。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交通廳(委)、海事局和港口管理部門也相應成立了調查機構,負責屬地範圍內調查數據的填報、匯總與上交。

    本次交通環保調查的範圍主要包括全部高速公路、典型運輸企業、全國沿海和內河主要港口、中央直屬海事部門,同時還適當選擇了少部分低等級路段、地區性港口和地方海事部門進行了調查。除匯總和分析各地數據外,交通部調查辦公室還分別在南昌、武漢、天津、廣州等地組織了多次會議,協調調查事宜,交流調查經驗,核實調查數據。經過對調查數據的匯總、核實、統計、分析,形成了中國公路水路環境保護狀況報告。

    二、交通環境保護工作成績顯著

    交通運輸行業是我國最早開展環保工作的行業之一,交通環境保護工作始於1973年。近年來,各級交通管理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踐行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交通發展理念,逐步加大交通環保設施投入,交通環保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

    1.交通環保管理體系逐步完善

    經過30多年的艱苦努力,交通運輸行業的環境保護工作從無到有,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相對完善的行業環保管理和工作體系。原交通部在2000年和2003年進一步明確了環保委員會和環保辦公室的職責、編制和人員組成,在行業環保管理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與此同時,地方交通管理部門和交通企事業單位也相繼建立了環保管理機構,明確了環保管理責任。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全國交通運輸行業公路、水路共有環保組織機構100多個,從業人員1萬餘人,交通運輸行業環保工作力度明顯加強。

    2006年全國沿海和內河主要港口環保工作人員佔職工人數的平均比例在1.1%~2.1%之間,抽樣調查的28家公路運輸企業的環保工作人員數量佔全部工作人員的比例為4.5%左右,都較以往有明顯增加。另外,在本次調查過程中,交通運輸部環境保護辦公室分別在天津、南昌、武漢、廣州等地組織召開了多次會議,也起到了擴大交通環保影響,提高交通運輸行業從業人員的環保意識和環保專業水平的作用。

    2.交通環保法規體系基本健全根據國家環境保護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交通運輸行業相應頒布了一系列的環保規章和管理辦法,大力推進交通運輸行業節能減排工作;依法頒布了專項規劃環評和公路水運建設項目環境監理等指導性文件,率先開展並推廣了規劃環評和工程項目環境監理工作;制定了環境監測管理辦法、環保統計規則以及各種技術性規範等,強化了行業環保管理工作。這些規章、制度的制定,確保了國家環保政策在交通運輸行業的貫徹實施。

    調查顯示,2006年重大交通建設項目環評的執行率基本達到100%,中央直屬海事機構管轄水域在冊登記的150總噸以上的油船油水分離器安裝率為74.8%;2006年全國公路建設用於環境監理的總費用達到9747萬元,用於公路施工期環境監測的總費用達到6489萬元;2006年全國規模以上沿海和內河港口的在建項目中開展環境監理的比例分別達到55%和44%,開展環境監測比例分別為56%和44%。體現了交通運輸行業執行國家環保政策的自覺性較強,交通項目環境監理和監測要求逐步得到貫徹,交通項目環保法規例和船舶防污染規章得到有效執行,國家約束性環保法規在行業內得到全面落實。

    3.交通環保投資力度不斷加大

    2006年,全國公路環保總投資約73.1億元,佔公路總投資的1.84%。從2002年到2006年,公路建設項目平均環保投資比例從1.4%上升到1.8%,呈現明顯的增長趨勢。水路方面,大部分沿海和內河港口重視對環保的投入,2006年參與調查的沿海和內河港口環境保護設施投資分別佔各類港口年末固定資産原值的2.0%和1.1%,較2002年有大幅增加。例如,日照、大連、湛江港2006年通過環保驗收項目的環保投資分別為4734萬元、21285萬元和4350萬元,湖州、宜昌、蕪湖港等截至2006年末環保設施固定資産均超過900萬元。公路水路交通環保的投資力度在不斷加大,交通環保政策的引導作用初步彰顯。

    4.自然生態保護力度日益加強

    隨著行業環保意識的提高,對自然生態的保護已成為當前公路環保工作的重點內容之一。在本次調查的省份中,2006年用於公路綠化及生態恢復工程的投資佔到公路環保總投資的69%,公路景觀和綠化得到進一步改善。目前全國範圍內已經建成多條生態型示範公路,收到了良好效果。水路交通方面,絕大多數港口項目在實施過程中都避讓自然保護區和水源地等環境敏感區。沿海和內河港口平均綠化率分別達到5.4%和2.6%,港區綠化水平較以往有明顯提高。

    5.污染防治工作成效顯著

    水路交通行業經歷了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其污染物排放總量卻一直維持在較低水平。2006年我國規模以上港口COD排放總量約4165噸,佔當年全國COD排放總量的0.29‰;SO2排放總量為2905噸,僅相當於國內某大型城市當年SO2排放量的1.7%。參與調查的沿海港口平均擁有污水處理設施19.6套,內河港口平均擁有污水處理設施和設備16套,港口污水排放得到較好控制。

    中央直屬海事機構管轄水域的船舶污染防治水平相對較高,船舶污染物接收工作已經發展成為港口服務的重要産業。截至2006年底,全國有從事到港船舶污染物接收處理的單位(公司)達431家;中央直屬海事機構管轄水域內從事到港船舶污染物接收的船舶達587艘,總噸位達99930噸;納入中央直屬海事機構統計的船舶油污水接收量合計為234.94萬噸,接收船舶垃圾7.58萬噸。

    公路行業在防治污水和噪聲污染方面也取得明顯成效。近5年來,各省公路部門擁有污水處理設施逐年增加,截至2006年底,全國高速公路污水處理設施數量達到3857台,污水處理總量達到2234.82萬噸,污水達標排放率為85.91%。公路噪聲污染也得到了有效控制,截至2006年底,全國交通噪聲治理設施數量達1820處,聲屏障依然是使用最普遍的噪聲防治措施;公路沿線噪聲敏感點達標率保持在較高水平,部分省份達到或接近100%。

    6.水運行業節能降耗優勢明顯

    從本次調查數據來看,水運行業的水耗總量和單位吞吐量水耗均處於較低水平。2006年,規模以上沿海和內河港口每萬噸吞吐量的水耗分別為140噸和246噸,耗水總量分別為4775萬噸和2881萬噸,全國規模以上港口總水耗相當於國內某大型城市當年總水耗的2.2%。港口能耗(不含船舶運輸能耗)總量同樣維持在較低水平,近年來單位吞吐量能耗呈不斷下降趨勢。2006年,全國規模以上沿海和內河港口每萬噸吞吐量的能耗分別為6.1噸和5.9噸標準煤,總能耗為277.6萬噸標準煤,佔2006年全國能耗總量的1.1‰。

    7.公路運輸企業環保工作不斷加強

    調查結果顯示,2006年公路運輸企業環保人員數量佔全部從業人員的比例較2002年增長了一倍左右,多數企業配備了一定數量的環保專業人員。另外,多數公路運輸企業的污水直接排入市政管網,統一處理;未能將污水排入市政管網的運輸企業,其污水處理設施的正常使用率達到了94.5%;絕大多數企業能夠將運輸過程中産生的固體廢棄物運送到專門的處理場進行處理。近年來公路運輸企業的環保工作已經取得較大進展。

    三、交通環保工作仍將繼續加強

    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程度日益加強,公路水路交通行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控制污染和保護生態的壓力也在逐步加大。因此,交通運輸行業在現有成績的基礎上,仍將加大力度,進一步完善和加強環境保護工作。

    1.進一步改革和完善交通環保管理體系

    目前,國內公路環保工作主要由工程建設單位承擔,環保管理的規範性和有效性需要進一步加強;水運方面,港口體制改革以後,部分港口將環保機構留在了企業,還有一部分港口則逐步弱化了原有的環保機構。因此,交通環保工作將以“大部制”改革為契機,以實踐科學發展觀為目標,逐步調整、改革和優化環保管理體系,進一步加強行業監管力度,明確基層交通管理機構的環保管理職能,促進行業科學發展。

    2.繼續加大環保設施和環保科研的投入

    儘管我國交通環保投資處於逐年增長的態勢,但相對於國際先進水平仍有較大差距。2006年全國公路環保總投資佔公路總投資的平均比例升至1.84%,還有半數左右的沿海和內河港口環境保護設施投資佔港口固定資産的比例不足1%,而部分發達國家的環保投資比例甚至高達5%。我們仍將繼續加大交通運輸行業的環保基礎設施投入力度,逐步改造污染物接收系統,提高接收處理能力,進一步增加水、氣、聲及固廢等污染治理設施,加強生態景觀恢復工作。

    調查數據顯示,2006年各省公路環保方面的平均科研經費僅為159萬元,港口中僅天津港、溫州港、深圳港等曾劃撥專項資金用於環保科研。此外,隨著科學發展觀的深入落實,還迫切需要在交通運輸行業內深入研究資源節約、生態保護、氣候變化、循環經濟、清潔生産等重大課題,這些都迫切需要提高我國交通環保領域的科研水平。

    3.提高環保專業化水平,加強環境監測和監理

    交通環保工作的進一步推進離不開人力資源的支撐,交通運輸行業環保從業人員專業化水平也需要進一步提高,今後將一方面通過加強培訓等措施提高現有人員的專業水平;另一方面還將進一步補充環保專業人才,承擔起行業環保管理、環保指標考核、環保法規實施,協調規劃和建設項目環評、環保驗收、工程環境監理等工作。還應定期組織交通運輸行業的機關、企事業單位人員參加交通環保培訓,普及交通環保知識,從而提高交通運輸行業的環保專業化水平。

    港口行政體制改革後,水運行業的環境監測和環保管理能力有所下降,公路管理部門對路域環境監測也不夠系統,交通環境監測工作目前還不能為交通環保工作的開展提供足夠的支撐。我國交通建設項目工程環境監理雖然已經進行試點並在逐步推廣,但仍有部分項目尚未開展此項工作。環境監測和環境監理工作都將在今後的交通環保工作中著力加強。

    4.繼續重視生態保護工作

    目前,在全國各地的公路建設過程中,生態破壞現象仍有發生,部分公路,特別是低等級公路仍存在生態修復和補償不足的問題。個別港口也存在天然植被恢復和生態修復水平較低的現象。全國內河港口的平均綠化率只有2.6%,還不到沿海港口的一半。另外,少數公路和港口發生污染事故後,仍然可能對附近的水源地和自然保護區等生態敏感區造成威脅,交通運輸行業生態保護的任務依然艱巨。

    在今後公路和港口的建設與營運過程中,交通運輸行業將更加重視天然植被、生態敏感區(點)的保護和生態修復工作,提高生活區、服務區、項目臨時用地的綠化和植被恢復工作,建設項目將著重注意避讓自然保護區、生態敏感區和水源保護地,加強取水口、居民區周邊交通設施的污染防治工作,積極探索建立交通運輸行業內的生態環境補償保障制度,促進行業又好又快發展。

    5.改造老舊環保設施,優化能源利用結構

    隨著近幾年國家對環保要求的不斷提高和管理的日益規範,新建的港口和公路項目的環保設施較為先進。但還有部分早期建成的港口和公路的環保設施都已運行多年,存在設備老化、功效下降等現象,今後一段時間將加快推進老舊環保設施更新改造,敦促公路和港航企業,逐步淘汰陳舊環保設備,積極採用新技術、新工藝。

    2006年,我國沿海主要港口能耗結構中,電耗佔總能耗的比例為33.3%,油耗佔總能耗的比例為54.4%,煤耗佔總能耗的比例為12.3%。與往年相比,能源利用結構得到了一定程度改進。但油和煤在能源消耗中所佔比例仍偏高,交通運輸行業將根據國家新的能源政策,繼續調整能源利用結構,實施煤改油、油改電的系統改造,降低污染物排放,節約能源。

    6.進一步增強履約能力,提高船舶防污管理水平

    本次調查顯示,中央直屬海事機構管轄水域的船舶油污水和垃圾的接收能力已得到較大提高,但在內河甚至部分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的沿海地區,其接收能力仍相對不足;船舶生活污水、船舶化學品廢水接收處理量偏低,履行MARPOL73/78和OPRC等國際公約的能力仍不能適應新形勢需要;部分地區登記船舶的油水分離設備、油污排放監控裝置等安裝情況仍不能滿足國際公約和我國現行的船舶污染防治法規的要求。上述問題需要重視並重點解決。

    根據調查結果分析,我國各省市地方海事局轄區面積大,船舶噸位小,登記數量較多,船員的素質和船舶管理的規範性較中央直屬的沿海大型港口水域仍有一定差距。地方海事部門在油污水、船舶垃圾、船舶生活污水等方面的管理力度將進一步加強。

    四、結語

    近年來,我國交通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時,各級交通主管部門和交通運輸行業各單位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落實環境保護政策、法規,使交通環保事業得到較大發展。根據本次調查,交通運輸行業公路、水路近幾年單位能耗、COD、氨氮和SO2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均呈現下降趨勢,在環保管理、生態保護和污染防治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履行國際公約、承擔國際義務的能力也在不斷提高,逐步走上了交通運輸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良性循環道路。

    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環境保護的要求不斷提高,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輸生産過程中的環境問題仍在不斷凸顯。本次調查結果表明,交通環保仍在管理體系、環保投入、環保人員、環保設施、生態保護、能耗結構等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和完善。

    交通環保事業是一項集科學性、專業性、公益性于一體的系統工作,是我國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穩定、經濟騰飛、科技進步的今天,我們也期待在各級交通主管部門與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早日實現公路水路交通發展模式的根本轉變,實現交通運輸與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

 
 
 相關鏈結
· 《國家公路交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徵求意見稿)
· 馮正霖強調滿足廣大農民安全暢通快速的交通需求
· 公安部:加強執法規範化 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
· 交通運輸部發首次全國公路水路交通環保調查報告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