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柳斌傑表示:建設農家書屋 農民用知識改變命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3月14日   來源:新聞出版總署網站

    “大家過去擔心,這個書屋建起來是不是一個形式,有沒有人去看?沒有人去怎麼辦?實際上不是這樣的。”3月12日,新聞出版總署署長、國家版權局局長柳斌傑做客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直播間接受“中國之聲”兩會特別節目《做客中央臺》的專訪,與資深媒體人曹景行、中央電臺主持人向菲暢談農家書屋工程建設。

    柳斌傑首先系統地介紹了農家書屋工程的建設情況。他説,農家書屋工程,簡單地説就是辦在村上的一個面向基層農民群眾的公共讀書場所。農村缺書少報是個比較普遍的現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新聞出版總署提出了農家書屋工程,要把書屋建到村上。讓每一個村有一個書屋的房子,這個房子至少要能夠陳列一些書報刊,能供30人左右閱讀。每個農家書屋裏面要求必備1500冊圖書、100種音像製品和30種報刊,同時還要有一些裝備,如放映設備、電腦等,主要是給農民提供一個免費看書、學習的場所。農家書屋工程自1983年開始實施,2005年中央文件中又提出在農村示範農家書屋工程。

    柳斌傑説,每個農家書屋的配置標準為2萬元,有的地方達到了2.5萬元。中央財政分別給予西部地區80%、中部地區50%的補助資金。對於東部地區,中央財政也給了一部分獎勵費用,對做得好的地區以獎代補。農家書屋工程建設計劃“十一五”期間在全國建設20萬個農家書屋,到2015年建成60萬個農家書屋,基本覆蓋全國所有的行政村。現在已經建成了5萬多個農家書屋。

    當主持人問及農家書屋的管理問題時,柳斌傑説:“建設農家書屋工程主要有四個環節,一是建,二是管,三是用,四是活。”尤其在“管”的問題上,新聞出版管理部門花了很大的心思。他説:“讓一個專職人員來管吧,報酬問題解決不了,要一個農民來管吧,也得有一個合適的人選。”於是,新聞出版總署開始鼓勵大家試點,結果就出現了一些情況。一是農村退休的教師、幹部中許多人願意來做這個公益事業。他們自願出來為大家服務,讓更多的老百姓通過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這部分佔了一定的比例。二是一些年輕的志願者尤其是一些大學生村官很願意管這個事情。在江蘇、福建等很多地方,大學生村官管得非常好。

    柳斌傑説:“大家過去擔心:這個書屋建起來會不會是一個形式?有沒有人去看?沒有人去怎麼辦?實際上不是這樣的。農村書荒已經存在多年了,據我們調查統計,農村裏除了學生之外,15年沒有買過一本書的家庭極其普遍。所以,所有的農家書屋使用得都非常好,使用率也非常高。”他説:“我每到一地去調研,都會到農家書屋看一看。有的地方的農家書屋,一個月的借閱量有4000多人次。”他認為,村民在農家書屋閱讀的目的是不一樣的,有求知性的、有娛樂性的,但是每個人都有閱讀的目標。

    同時,柳斌傑還介紹説,農家書屋開闢了一些吸引讀者的渠道。比如有的農家書屋開展了很多專業技術講座,結合一本書就可以舉辦一個講座,反過來,講座又吸引了很多村民來農家書屋看書。

    節目中還播出了一段《中國之聲》記者陳秉科採訪青島市陳明鈺辦的一個農家書屋的錄音片段。陳明鈺説:“我們選書的時候都會參考農民工的需求。我們書屋有一個需求登記本,根據他們的需求我們再去找這方面的書。他們想看什麼書,我們就給他們配什麼書,目標比較明確,供需也是比較到位的。柳署長還給書屋題詞‘讀書成才,用知識改變命運’,這個題詞就在我們書屋門口那兒挂著。”

    訪談中,柳斌傑還就跨地區組建聯合傳媒集團、保障記者權益、對網絡遊戲的管理等話題與網友進行了交流。

    新聞出版總署印刷發行管理司司長王岩鑌、副司長譚汶,辦公廳副主任馬國倉等陪同參加了訪談。此次訪談,中國廣播網、搜狐網、和訊網進行了同步播出。(記者姚貞)

 
 
 相關鏈結
· 柳斌傑:做好版權登記 加強版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 柳斌傑:萬紫千紅總是春 中國新聞出版業與時俱進
· 柳斌傑:2009年要全面推進版權工作六大體系建設
· 柳斌傑:群策群力 打好新聞出版體制改革攻堅戰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