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過去的2008年,陜西省 按照中央“保增長、擴內需”戰略部署,全年共完成固定資産投資4800億元,同比增長32%,為近年來新高。這與陜西省 不斷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建立起市場引導投資、企業自主決策、銀行獨立審貸、融資方式多樣、仲介服務規範、宏觀調控有效的新型投資體制密不可分。充分調動和聚集了社會各方面力量及資金。
兩年前,西安一家用粉煤灰生産耐火材料的民營企業的産品,在市場上十分暢銷。因此,企業老闆自籌500萬元,想再建一條生産線擴大規模。原以為原料是“三廢”之一的廢渣,産品又十分暢銷,建設資金自籌不需要國家掏1分錢,既能增加稅收又能擴大就業,此項目一定能順利建成。然而,就在企業緊鑼密鼓謀劃著項目開工時,政府經濟主管部門卻發來停工令,理由是項目沒有經過上級各個經濟部門的審批。原來,按國家投資項目管理程序和辦法,企業上項目是要逐級上報經濟主管部門審批的。這種明顯不合乎經濟規律的管理體制,嚴重地影響了企業發展和企業家的投資熱情。
去年5月,《國務院關於投資體制改革的決定》頒布實施,陜西省 當即出臺了相關的實施意見,改革現行行政審批制度,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確立企業投資主體地位。實施意見按照“誰投資、誰決策、誰收益、誰承擔風險”的原則,對於企業不使用政府投資建設的項目,一律不再實行審批制,代之實行核準制或備案制。即企業投資《陜西省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內的項目,僅向政府投資主管部門提交項目申請報告,不再經過批准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和開工報告的程序。政府投資主管部門主要從維護經濟安全、保護生態環境、防止出現壟斷等方面進行核準。企業投資《陜西省政府核準的投資項目目錄》之外的項目,僅向政府投資主管部門報送項目備案表等有關資料。政府投資主管部門在規定的時限內向企業出具項目備案確認書。這樣就給企業經營帶來了更多自主權,使企業在看準項目前景後,能快速反應爭取項目儘快投産。
新型投資管理體制的實施,不但拓寬了企業投資行業和領域,縮短了企業項目的審批時間,減輕了企業項目申報的負擔,還極大地激勵起社會資金的投資熱情。凡是能夠由社會資金投資建設的項目,社會投資均可進入。各級政府還採取注入資本金、貼息、稅收優惠等方式,鼓勵和引導社會投資參與政府規劃的項目建設。
據統計,2008年1-9月,陜西省 國有及國有控股經濟固定資産投資完成1924.1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1.6%;而非國有經濟投資完成1358.65億元,同比增長52%,高於國有經濟投資增速20.4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