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財政部2009年工作:重點做好九方面三十八項工作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4月11日   來源:財政部網站

財政部2009年工作要點

    根據黨中央、國務院關於2009年工作部署,2009年財政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擴大政府公共投資,實行結構性減稅,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推進財稅制度改革,支持科技創新和節能減排,促進經濟增長、結構調整和地區協調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堅持增收節支、統籌兼顧、留有餘地的方針,加強財政科學管理,強化財政監督,提高財政資金績效。切實加強幹部隊伍建設,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質的財政幹部隊伍。積極發揮財政職能作用,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具體工作有以下九個方面三十八項重點:

    一、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

    (一)擴大政府公共投資。增加中央基建投資,主要用於農業基礎設施及農村民生工程建設,保障性住房建設,教育、醫療衛生等社會事業建設,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節能減排和生態建設,支持企業自主創新、技術改造及服務業發展,鐵路、公路、機場、港口等基礎設施建設。按照規劃將災後恢復重建基金用於災區城鄉住房、基礎設施、産業重建等方面。創新政府投資運作機制,對地方小型項目的投資安排,實行按建設任務等切塊下達。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向政府鼓勵的項目和符合國家産業政策的領域。

    (二)促進擴大消費需求。加大對家電下鄉、農機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老舊汽車報廢更新的補貼力度,積極開拓農村消費市場。擴大糧食、石油、有色金屬、特種鋼材等重要物資儲備。強化各項強農惠農財稅政策,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提高城鄉低保補助水平,增加低收入群體收入。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努力擴大就業。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優先保障和改善民生,重點加大對保障性安居工程、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等民生領域的支出。

    (三)實行結構性減稅政策。全面實施消費型增值稅。調整小規模納稅人標準,降低徵收率。相應取消進口設備免徵增值稅、外商投資企業採購國産設備增值稅退稅,以及對國內部分産品實行的增值稅優惠政策。取消養路費等六項收費,逐步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相應提高現行成品油消費稅單位稅額。實施好企業所得稅法。繼續執行2008年已實施的提高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暫免徵收儲蓄存款和證券交易結算資金利息個人所得稅、降低證券交易印花稅稅率及單邊徵收、降低住房交易稅收等一系列稅費減免政策。調整完善出口退稅和關稅政策,支持勞動密集型和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産品出口。統一取消和停徵100項行政事業性收費。積極落實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財稅優惠政策。

    (四)推動經濟結構優化。大力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實行有利於自主創新和科技進步的財稅政策,促進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和技術進步,支持發展高新技術産業。引導增加銀行貸款,重點支持行業調整和振興規劃項目等。落實促進自主創新的政府採購政策。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出臺《中小企業政府採購管理辦法》。綜合運用貼息、稅收優惠等政策工具,推動節能減排、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建立完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建立資源型企業可持續發展準備金制度。增加轉移支付規模,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二、大力支持農村改革發展

    (五)繼續加大“三農”投入。健全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大幅度增加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讓收益、耕地佔用稅新增收入用於農業的比例,大幅度增加對中西部地區農村公益性建設項目的投入。支持建立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綜合運用貼息、保費補貼、稅收優惠等財稅政策措施,引導社會資金投入,形成多元化支農投入格局。在穩定現行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的基礎上,研究適當提高種植業補貼比例,穩步增加補貼品種。繼續推動整合相關支農政策和資金,以現代農業生産發展資金為平臺,統籌用於支持各地發展糧食等優勢主導産業。

    (六)加強和完善促進農業發展的財稅政策。加大良種補貼力度,提高補貼標準,實現水稻、小麥、玉米、棉花全覆蓋,擴大油菜和大豆良種補貼範圍。農機具購置補貼覆蓋到全國所有農牧業縣。加大農資綜合補貼力度,完善調整機制。擴大糧食直補。較大幅度提高糧食最低收購價,及時足額安排補貼資金。加大對産糧(油)大縣的獎勵力度。健全糧食風險基金政策,逐步取消糧食主産區資金配套。加強農業綜合開發,以糧食主産區為重點,加快中低産田改造,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增強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完善農産品加工業發展稅收支持政策。健全貸款貼息和補助等扶持方式,促進農業産業化發展。加快大中型和重點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進度,加強灌區節水改造和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認真落實促進生豬、油料、奶業發展的財稅政策。在全國全面推行家電下鄉、農機下鄉、汽車摩托車下鄉、老舊汽車報廢更新補貼政策。加強農村現代流通體系建設,促進商貿流通服務業發展。完善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政策。研究探索建立符合國情的巨災保險制度。

    (七)促進農村社會全面進步。推動農村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加大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和環境綜合整治投入。將農村公路管護納入財政支持範圍,建立穩定的資金來源。建立農村客運政策性補貼制度。加大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和沼氣工程投入。落實退耕還林政策,研究完善天然林保護措施。健全中央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制度。實行新的扶貧標準,提高到人均1196元,對農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實施扶貧政策。支持加強農村勞動力培訓。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標準由人均600元提高到720元。擴大西部地區計劃生育“少生快富”工程實施範圍。

    (八)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加快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縣鄉財政管理體制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以錢養事”農村公共服務新機制。2010年基本完成農村義務教育債務化解工作。積極穩妥化解其他鄉村債務。深化減輕大湖區農民負擔綜合改革,啟動減輕農業用水負擔綜合改革試點。擴大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範圍。建立健全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

    三、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九)推動教育優先發展。落實免除城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政策,支持解決好進城務工人員特別是農民工隨遷子女的就學問題。全面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的各項政策,並將中小學公用經費達到中央出臺的基準定額。著力幫助解決農村寄宿制學校附屬設施不足、校舍安全等突出問題。進一步落實普通本科高校、高等和中等職業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對中等職業學校和高等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給予資助。繼續實施國家助學貸款政策,大力推動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繼續支持國家級示範性高等職業院校、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並對中等職業學校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實行免費。繼續推進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完善中央高校財政撥款制度。

    (十)加快發展醫療衛生事業。積極支持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面建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妥善解決地方政策性關閉破産國有企業、中央和中央下放政策性關閉破産國有企業及地方依法破産國有企業退休人員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問題。完善城鄉醫療救助制度,並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有機銜接。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重點支持建設2.9萬所鄉鎮衛生院和改擴建5000所中心鄉鎮衛生院,支持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配備醫療設備。建立健全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保障機制,強化預防保健、重大傳染病防治等公共衛生工作,支持地方按項目為城鄉居民免費提供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支持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十一)積極促進就業再就業。支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加大財政投入。發揮好政府公共投資和重大項目帶動就業的作用,在農林水利、國土整治、生態環保等政府公共投資工程建設中,盡可能安排農民尤其是返鄉農民工就業,積極推行以工代賑。加大就業援助,重點幫扶城鎮就業困難人群、零就業家庭和受災地區勞動力就業,對返鄉創業的農民工給予政策扶持。實施促進高校畢業生參加科研項目和到基層、中西部地區、中小企業就業的優惠政策。對應徵入伍服兵役的高校畢業生實行學費補償和助學貸款代償。支持加大對下崗失業人員和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力度,實施好特別培訓計劃,鼓勵企業在崗培訓。運用稅費減免、小額擔保貸款貼息、社會保險補貼、公益性崗位補貼、職業培訓補貼等財稅政策,支持中小企業和服務業吸納就業,促進自主創業、自謀職業。

    (十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增加城鄉低保補助資金,加強城鄉低保制度與醫療救助、最低工資、農村五保供養、自然災害生活救助等制度的銜接。今明兩年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保證2008-2010年的調整水平不低於前三年。擴大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繼續開展做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試點,全面推進省級統籌。適時提高部分優撫對象等人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制訂實施農民工養老保險辦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覆蓋全國10%左右的縣(市)。推動開展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試點。出臺養老保險關係轉移接續辦法,解決勞動力跨統籌地區流動時養老保險關係轉移難問題。健全失業保險制度。繼續支持做好國有企業政策性關閉破産工作,推進東北、中部地區及部分中央企業廠辦大集體改革試點,支持解決庫區移民的生産生活問題。

    (十三)支持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大對廉租住房建設和棚戶區改造的投入,對中西部地區適當提高補助標準。嚴格按照規定,將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和土地出讓凈收益用於廉租住房保障。繼續落實對廉租住房建設等方面的稅費優惠政策,主要以實物方式,結合發放租賃補貼,解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加強農村危房改造,擴大試點範圍。加快實施國有林區、墾區、中西部地區中央下放地方煤礦棚戶區,以及採煤沉陷區民房搬遷維修改造工程。實施少數民族地區遊牧民定居工程。研究制訂住房公積金閒置資金支持經濟適用房建設實施方案。落實好對首次購買普通住房的各項稅費優惠政策,鼓勵居民購買自住性、改善性住房。實施對住房轉讓環節營業稅等相關減免政策,促進住房供應結構調整,加快住房二級市場和住房租賃市場發展。

    (十四)推進文化事業發展。逐步擴大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範圍。推動實施大遺址保護工程,加強國家重點文物保護。支持推進中央廣播電視節目無線覆蓋、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村電影數字化放映、農家書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構建公共文化服務財政保障機制。推動文化體制改革,促進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制為企業,發展文化産業。加強中央級文化企業國有資産管理。研究設立國家文化發展基金,重點促進文化創新和內容建設。

    (十五)積極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改善部隊官兵生活待遇,加強部隊信息化建設。適當增加裝備及配套設施,提高部隊應對多種安全威脅、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大力支持國防工業自主創新,完善國防科研和武器裝備生産體系。支持汶川地震災區部隊和軍工企業基礎設施恢復重建。

    (十六)維護公共安全。實施政法經費保障體制改革。明確經費保障責任,制定完善經費保障和業務裝備標準,建立公用經費正常增長機制。推動地方公檢法罰沒收入上繳省級國庫統一管理改革試點,實施“收支兩條線”管理,完善政法經費管理制度。落實全國停徵工商兩費後工商部門經費保障政策。支持加大監管力度,切實維護食品藥品質量安全。

    四、積極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區域協調發展

    (十七)支持科技創新。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投入力度,保障科技重大專項實施。支持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科研機構、大學科研條件和能力建設,探索産學研用有機結合的機制,推動科技成果産業化。全面推進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建設。實施促進企業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的財稅優惠政策和政府採購政策,加快高新技術産業和裝備製造業發展,推動高新技術成果産業化。研究加強自主知識産權保護的財稅政策。

    (十八)推進節能減排。增加節能減排投入。採取以獎代補的方式,支持十大重點節能工程、淘汰落後産能、“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中西部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配套管網及重大減排工程。促進建立健全污染減排的指標、監測和考核體系。繼續實施節能環保政府採購政策和政府強制採購節能産品制度。完善煤炭等礦産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繼續開展主要污染物排污權有償取得和交易試點。支持推廣高效節能産品和新能源汽車,促進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運用財稅政策,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發展。加強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等重點工程建設。充分利用清潔發展機制基金,積極支持實施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

    (十九)推動區域協調發展。落實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各項財稅政策。結合三江源保護等重大生態保護規劃,通過提高轉移支付補助比例的方式,增強禁止開發與限制開發區域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財政保障能力。加大轉移支付力度,支持化解資源枯竭城市歷史遺留的社會負擔。增加對民族地區、糧食主産區和邊境地區的轉移支付。

    五、大力推進財稅制度改革

    (二十)深化預算制度改革。研究建立公共財政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政府性基金預算和社會保障預算有機銜接的國家財政預算體系。將部門預算改革拓展到基層預算單位,確保“十一五”期末全國縣級以上單位都實行比較規範的部門預算。建立部門預算責任制度,強化部門預算編制、執行和監督主體的責任,建立健全預算編制、執行和監督相互協調、相互制衡的新機制。健全現代財政國庫管理制度。逐步將所有預算單位實有資金賬戶納入國庫單一賬戶體系管理。推進國庫集中收付和政府採購管理制度改革。完善中央國庫現金管理運作機制,積極推動地方國庫現金管理。深化國債管理改革,促進國債市場發展。推進政府會計改革工作。

    (二十一)完善財政體制。在保持分稅制財政體制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圍繞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主體功能區建設,健全中央和地方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體制。逐步建立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提高基層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規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將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性支出,簡化為稅收返還、一般性轉移支付、專項轉移支付三類。將地方上解與中央對地方稅收返還作對衝處理,相應取消地方上解中央收入科目,簡化和理順中央與地方財政結算關係。拓展一般性轉移支付的內涵和外延,提高一般性轉移支付的規模和比例。嚴格控制新增專項轉移支付,清理整合已有專項轉移支付項目。完善轉移支付分配辦法,科學合理設置轉移支付因素和權重。規範專項補助政策。進一步規範省以下政府間分配關係,適當統一省以下主要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強化省級政府對義務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的支出責任。完善轄區內財力差異控制機制,均衡省以下財力分配。加快縣鄉財政體制改革。全面推進省直管縣財政管理方式改革。因地制宜確定鄉鎮財政管理體制,推進鄉財縣管改革。

    (二十二)改革完善稅收制度。實施成品油稅費改革,切實取消相關收費,加強對人員安置的財力保障,完善對種糧農民等部分困難群體和公益性行業的補貼機制。推進增值稅改革,及時研究解決增值稅轉型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完善相關政策措施,確保改革平穩實施。繼續完善企業所得稅法相關配套政策。適當擴大資源稅的徵收範圍,實行從價和從量相結合的計徵方式,改變部分應稅品目的計稅依據。完善消費稅制度,將部分嚴重污染環境、大量消耗資源的産品納入徵收範圍。統一內外資企業和個人的城建稅、教育費附加等制度。推進房産稅改革。研究環境稅改革方案。

    (二十三)積極支持其他改革。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促進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水平,實施義務教育教師績效工資,推進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推動能源、資源、農産品等基礎産品價格機制改革。支持污水垃圾處理和排污收費等改革。切實代行好國有金融資産出資人職責,積極穩妥推動中國農業銀行、國家開發銀行實施股份制改革,深化其他國有金融機構改革。促進建立健全金融市場風險保障制度。

    六、全面推進財政管理科學化精細化

    (二十四)加強財政法制建設。推進預算法修訂工作。配合做好註冊會計師法(修正案)、政府採購法實施條例、彩票管理條例的立法工作。加快財政轉移支付管理條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條例、財政資金支付條例、評估行業管理條例、船舶噸稅暫行條例等的立法進程。強化財政法制宣傳,認真做好財政行政復議應訴工作。深化財政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二十五)嚴格預算管理。推進編制綜合預算,增強預算編制的科學性和完整性。認真落實預算編報的有關要求,在科學編報本級預算收入的同時,上級財政要提前告知對下一般性和專項轉移支付預計數。下級財政要完整編報上級的各項補助收入,進一步提高地方各級特別是縣級預算編報的完整性。嚴格執行預算編報、批復時限和程序規定,控制代編預算規模,提高年初批復預算的到位率。建立健全機構編制與經費預算銜接機制,完善行政開支定員定額標準。建立重大項目支出預算事前評審機制,將項目預算做實做細做準。完善預算撥款結余管理方式,通過調整當年預算、核減下年預算等措施,促進結余資金管理與預算編制有機結合。加強預算執行管理,加快預算支出執行進度,健全覆蓋各級財政的財政國庫動態監控機制,提高預算執行的均衡性和效率。強化“收支兩條線”管理,大力推進財稅庫銀稅收收入電子繳庫橫向聯網和非稅收入收繳管理改革。將經批准設立的全國性及中央部門和單位的所有行政事業性收費,全部納入預算管理。擴大政府採購範圍和規模,進一步推進電子化政府採購,建立健全監督處罰機制。擴大績效考評試點範圍,加快構建預算支出績效考評機制。增強風險意識,嚴格債務管理,努力防範財政風險。

    (二十六)狠抓增收節支。大力支持稅務、海關部門依法加強稅收徵管,堅決制止和糾正越權減免稅,嚴厲打擊偷騙稅違法活動。規範非稅收入管理。對於各項稅收和非稅收入都要努力做到依法徵收,應收盡收,確保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切實保障重點支出需要,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壓縮公務購車用車、會議經費、公務接待費用、出國(境)經費等支出。嚴格控制黨政機關樓堂館所建設,嚴禁超面積、超標準建設和裝修。嚴格控制黨政機關信息化建設項目,促進資源整合。強化公務支出管理,深化公務卡管理改革。牢記“兩個務必”,樹立過緊日子的思想,勤儉辦一切事業,嚴肅財經紀律,堅決反對大手大腳花錢和鋪張浪費的行為。深入開展“小金庫”檢查,強化資金管理。

    (二十七)嚴格財政監督。健全覆蓋所有政府性資金和財政運行全過程的監督機制,強化事前和事中監督,促進監督與管理的有機融合。重點加強對積極財政政策執行、資金分配管理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和政府投資的投資評審,強化內部監督、日常監管與專項檢查相結合,開展稅收政策執行情況專項檢查,堅決查處擠佔、挪用、截留資金的行為,保障資金使用的安全、合規、有效,確保中央宏觀調控政策有效落實。嚴格責任追究,加大對違法違規問題的處理處罰和信息披露力度。健全專員辦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專員辦就地監管優勢。嚴格註冊會計師行業管理,加強對企業和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會計信息質量、會計師事務所和資産評估機構執業質量的監督。深入實施企業會計準則體系,制訂發佈適用於醫院、學校的非企業會計制度。鞏固和擴大會計準則國際趨同等效成果,實現中歐審計等效。促進實施和健全企業內部控制規範體系。有序推進會計信息化工程建設。

    (二十八)強化“雙基”建設。切實抓好管理基礎工作和基層建設。重點加強預算單位人員、資産負債、支出標準、項目庫、收費項目和標準,財政供養人口、財源財力、非稅收入、貧困人口等基本數據的收集整理,完善管理基礎設施。立足基層加強財政管理,轉變和充實鄉鎮財政職能,充分發揮縣鄉財政就近監管的優勢,切實保障各項民生政策的有效落實。建立完善鄉鎮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制度,加強監督檢查和跟蹤問效。積極推行“村財鄉管”試點。

    (二十九)加快財政管理信息化建設。加快金財工程應用支撐平臺建設,加強標準和管理規範建設,全面推進網絡和安全建設,建立統一的運行維護體系。力爭在年底前,基本完成省級財政部門的應用支撐平臺推廣實施,構建基於平臺的財政核心業務系統。

    (三十)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産管理。積極推進和完善行政事業單位資産配置預算編審工作,建設資産管理信息系統,研究建立資産統計報告制度,加強國有資産收入管理。

    七、加強財經對外交流與合作

    (三十一)嚴格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管理。結合國家宏觀經濟政策導向,有效利用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把好貸款項目立項和評審關。明確項目債務責任主體,強化監督檢查。繼續做好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項目績效評價工作。加強對地方外債指標監測和風險管理指導。積極爭取並有效利用技援項目。推進與國際金融組織的知識合作,並向地方轉移。

    (三十二)深入開展雙邊、多邊財經交流與合作。加強國際宏觀經濟政策的協調,推動國際金融體系改革,增強我國在國際財經事務中的話語權。加強與國際金融組織的務實合作。推動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英經濟財金對話、以及與有關國家的雙邊財經對話和財長互訪等工作。深化東亞財金合作,繼續推進大湄公河次區域和中亞區域合作。充分利用二十國集團等多邊財經對話平臺和論壇,妥善處理與主要發達國家關係,重點推動與發展中大國財經合作。積極參與世界貿易組織多哈回合談判。穩步推進雙邊和區域貿易談判,落實自由貿易區發展戰略。籌備開好第三屆國際稅收對話機制全球大會,深入推進國際稅收協調、合作和交流。做好我國加入WTO政府採購協議談判相關工作。

    八、切實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搞好機關後勤服務

    (三十三)切實加強財政幹部隊伍建設。進一步推進各級財政部門領導班子建設,努力抓好財政幹部隊伍建設。完善幹部教育培訓機制,做好新一輪大規模培訓財政幹部工作。健全領導班子議事規則,規範決策程序,建立財政決策公眾參與制度。健全和完善科學合理的財政幹部選拔任用制度和考核評價體系。加強反腐倡廉建設,加快建立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規範權力運行流程,加大案件查處力度,深入推進財政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各項工作。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發展財政文化,促進和諧機關建設。

    (三十四)做好機關事務管理和服務保障工作。健全內部各項管理制度,保障機關正常運轉。進一步規範辦公用房和職工住房管理,積極推進房改工作和基建項目順利開展。繼續加強青年公寓、集體宿舍管理和辦公區域、職工住宅維修工作。做好衛生、醫療、文印等工作。積極推動機關節能減排,建設節約型機關。

    (三十五)繼續加強機關內部建設。切實改進機關作風,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加強會議和財務管理。做好離退休幹部工作。努力提高服務水平。

    九、加強對外宣傳,狠抓貫徹落實

    (三十六)加強財政政務公開工作。認真落實《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按照以公開為原則、以不公開為例外的要求,積極推進財政政務公開,便於社會各方面監督。

    (三十七)加強財政新聞宣傳等工作。抓緊建立輿論引導協調機制,完善新聞發佈制度。針對財政熱點、難點、疑點問題,多做宣傳解釋,積極爭取社會各界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努力為財政改革與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三十八)加強督查督辦。加大對重點工作落實進展情況的督查督辦力度,確保各項工作按要求有條不紊地向前推進。

 
 
 相關鏈結
· 財政部決定代理髮行2009年重慶市人民政府債券
· 財政部決定發行2009年記賬式貼現(二期)國債
· 財政部決定發行2009年記賬式貼現(一期)國債
· 農業部財政部要求加快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結算進度
· 財政部通知公佈鼓勵科普事業發展的進口稅收政策
· 財政部就信息公開答問:保障群眾知情權、監督權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