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長江水環境質量雖總體保持穩定,但並未出現根本好轉,保護流域生態、維護長江健康任務依然十分艱巨。”據4月18日在北京首發的《長江保護與發展報告2009》指出,2006年以來,長江流域頻頻遭遇極端天氣氣候襲擊,氣候變化對於長江水資源和流域生態系統的影響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不確定”既來自氣候系統本身的複雜變化,也因為相關研究的缺位。該報告主編、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楊桂山表示,我國開展水資源和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的響應與適應性研究起步較晚,研究數據序列不長,迫切需要開展跨學科綜合模擬研究,客觀、系統地評價氣候變化對全流域造成的影響,為適應性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據悉,高溫連著伏旱,冰凍攜著暴雨——不經意間,長江流域已成為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該報告預測,隨著全球變暖的進一步加劇,長江流域的“健康風險”系數也將不斷升高,一系列生態環境“傳染病”可能一觸即發。
基於IPCC相關氣候模型預測結果的綜合分析表明,到2050年,長江流域的增溫幅度可達1.5℃至2.0℃。受此影響,降水季節分佈將更加集中,夏季汛期暴雨增多,秋季降雨減少,洪澇和乾旱災害發生幾率增加。
除了改變降水時空分佈,氣候變化還將“左右”長江源頭區冰川補給水源的長與消。《報告》指出,冰川加劇退縮雖能在短時間內增加長江徑流量,但長期將使冰川補給水源減少,致使長江源區“中國水塔”地位下降。
據悉,《長江保護與發展報告2009》為長江保護與發展系列報告的第二部,由中國科學院相關研究所、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中心和國家林業局退耕還林工程管理中心等單位的30多位在長江保護與發展研究方面具有豐富理論和實踐經驗的科研與管理專家合作完成。(記者 郭起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