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旅遊局就“全國鄉村旅遊發展綱要”公開徵求意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7月02日   來源:旅遊局網站

關於《全國鄉村旅遊發展綱要(2009-2015年)
(徵求意見稿)》網上公開徵求意見的説明

    為推進我國鄉村旅遊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國家旅遊局規劃財務司組織相關人員編制了《全國鄉村旅遊發展綱要(2009-2015年)(徵求意見稿)》。現將此《綱要》提交中國旅遊網公開徵求意見。

    聯絡電話:010-65201526、65201528

國家旅遊局規劃財務司

2009年7月1日

全國鄉村旅遊發展綱要(2009-2015年)(徵求意見稿)

    鄉村旅遊具有資源潛力大、覆蓋面廣、受益群體多、市場需求旺盛、綜合帶動性強等特點,對拉動社會消費、促進農民就地現代化、優化鄉村經濟社會結構、統籌城鄉發展、提升文化傳承與文明程度、保護鄉村生態環境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促進鄉村旅遊更好更快發展和轉型升級,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更大貢獻,進一步發揮鄉村旅遊對拉動消費、促進增長、統籌城鄉區域發展的特殊功能,在當前應對金融危機的特殊背景下,特編制此發展綱要。

    一、發展鄉村旅遊的重要意義

    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快城鄉經濟統籌發展、實現産業聯動和以城帶鄉的重要途徑,對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統籌城鄉發展、增加農民就業機會、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滿足遊客旅遊文化消費需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科學保護和合理開發各類鄉村風光,宣傳文化和生活吸引,開展鄉村觀光、休閒、度假和體驗性旅遊活動,對進一步保護生態環境和弘揚民族文化,豐富和優化我國旅遊産品結構、産業結構、區域結構和市場結構都將發揮積極的作用。

    (一)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重要著力點。通過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可以實現城鄉需求與供給的有效對接,實現城鄉、區域的統籌協調發展,使廣大農民立足自身實際,實現農業現代化和特色化,增強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是農民不離土、不離鄉,就地走向現代化,開創統籌城鄉發展的新路徑。

    (二)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是破解當前經濟發展難題,擴大內需和刺激消費的重要手段。鄉村旅遊既可以拉動廣大的城鎮居民旅遊消費市場,也可以培育廣大農民旅遊消費的能力,形成巨大的農民旅遊消費市場,通過城鎮和鄉村兩大旅遊消費市場的開拓,成為刺激消費、擴大內需的重要手段。

    (三)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是調整和優化農村産業結構的重要途徑。鄉村旅遊業可以有效帶動相關旅遊服務要素發展,促進農副産品品種、品質結構的調整和農副産品規模化、標準化、産業化、無公害發展,帶動鄉村旅店經營、種養殖業、農副産品加工業、運輸業、裝修業、建築業和文化産業等的發展,優化農村産業結構,實現傳統農業和旅遊業的融合發展。

    (四)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可以有效吸納農村富餘勞動力,促進農民脫貧致富。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可以有效利用農村人力資源,吸納老弱婦等弱勢群體就業,實現農民就地就近就業,提高農業附加值,有效增加農民總收入。

    (五)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可以促進鄉村生態環境的保護與改善。發展鄉村旅遊可以使廣大的農民群眾認識到,良好的生態環境,優美的自然風光和整潔的田舍家園就是生産資料,促進農民自覺改善生態環境和優化生活環境,改善鄉村整體環境。

    (六)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可以有效保護和傳承傳統文化。通過充分挖掘和利用當地鄉村的傳統文化資源,必然使這些文化資源得到更高程度的重視和更加合理的保護整理。通過與遊客的文化交流,可以使當地居民更加充分認識和了解本土傳統文化,進一步提高傳統文化保護意識,更加注重挖掘和整理傳統文化的內涵,從而加大文化傳揚的力度。

    (七)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業培養和提高了農民的文明意識和現代素質。遊客的需求和外來經營戶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農村的住宿衛生條件,還給當地村民帶去了科技知識和先進的經營理念,提高了經營效率,促進了農民的文明意識和現代素質的提高,促進了農村精神文明的建設與發展。

    二、鄉村旅遊發展的基本情況

    當前,我國進入了大眾化旅遊階段,廣大鄉村成為了旅遊新熱點。各級黨委政府堅持把鄉村旅遊作為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積極舉措,形成了“黨政主導、部門支持、市場運作、合力推動”的鄉村旅遊發展格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域品牌和發展模式。許多省市制定了優秀旅遊鄉鎮、鄉村旅遊區(點)、鄉村住宿餐飲等標準,堅持按規劃佈局,按標準建設,按星級管理,按特色服務,推動了鄉村旅遊的規範發展和逐步升級。目前,鄉村旅遊已成為我國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據測算,2008年全國鄉村旅遊接待遊客超過3.85億人次,鄉村旅遊收入達到573億元。農民直接就業達到495萬人,間接就業、季節性就業達到1840萬人。

    鄉村旅遊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是明顯改善了農村面貌,提升農村文明水平,各個地方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實施農村美化、凈化、亮化、綠化“四化”工程,加強修路、改水、改廁等基礎設施建設;二是促進了“三農”問題的解決,加速了新農村建設目標的實現,大大增加了就業,有效提高了農民收入;三是有效縮小了城鄉差距,增強了城鄉交流,並開拓新的現代化模式,既改善農村社區環境,逐步建立健全農村社會化服務體系,加速農村城鎮化。同時,農村又以其幅員遼闊、資源豐富、特色突出主動回應中心城區城市化的集聚、輻射與帶動作用,從根本上保證和加速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四是鄉村旅遊充分展現了傳統文化、民間藝術、非物質遺産等作為旅遊資源的經濟價值,進一步增強了人們的文化保護意識。五是旅遊者下鄉,有效促進了國內旅遊消費的循環。六是鄉村旅遊還有效拓展了農業功能,擴大了産業領域。鄉村旅遊實現了傳統農業、現代農業與旅遊業的最佳結合,觀光農業、特色農業進一步豐富了鄉村旅遊內涵。通過發展採摘、種植、養殖、水産等休閒園或休閒農莊,培育了農村特色産業,充分挖掘和拓展了農業休閒功能。

    目前,我國鄉村旅遊雖然具有較大産業規模,增長速度快,市場潛力大,發展前景好,但總體發展水平不高,基本上還處於初級階段,一些地方對發展鄉村旅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主導意識不強,缺乏開拓創新。在資源開發、規劃發展、市場運作、服務水平等,鄉村旅遊還存在較明顯的粗放發展的問題,迫切需要解決。

    (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建設較為滯後。社會和政府投資嚴重不足,使得大多數鄉村旅遊基礎設施、環境建設落後,嚴重缺水電,通信設施不配套,缺少遊客服務中心和固定停車場以及排污設施,衛生條件和城市相比相差甚遠,影響開發進程和旅遊質量。服務配套設施功能不全,設施建設、管理服務用地結構和佈局比較散亂,沒有統一的標準要求,缺少整潔的住宿環境、乾淨的洗漱環境、衛生的飲食環境,服務內容不夠豐富,還不足以充分滿足都市人的需求。

    (二)旅遊産品雷同、類型單一、特色不突出、品位不高、服務不完善、低水平重復較多,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目前鄉村旅遊開發深度不夠,以農家樂、鄉村飯店為主的旅遊景點佔到全國鄉村旅遊景點數量的60%左右,旅遊以就餐、釣魚和打牌為主,參與性不強,大都停留在“住農家屋、吃農家飯、享農家樂”層面上。普遍存在産品粗糙,內容單一,項目雷同,經營粗放,佈局不合理,功能不配套,市場定位不準確,特色不鮮明等問題。相較于豐富多樣的鄉村旅遊資源,旅遊開發粗放,內容單一;相對於旅遊者多樣的旅遊需求,旅遊活動單一,旅遊感受單調。許多鄉村旅遊開發存在一定盲目性,缺乏科學、合理的規劃指導,許多農村新建了現代樓房,與田園風光、自然景觀為主的環境不相協調。

    (三)從業人員素質、服務水平較低。鄉村旅遊大多在自然發展的基礎上形成,大多數經營者是農民,很大一部分存在“小農思想”,缺乏長遠的發展意識和現代經營管理意識,缺乏專業系統的培訓和教育,更缺少對服務的管理和監督,服務意識和服務技能較差,影響了鄉村旅遊經營和管理的水平,導致餐飲、住宿、娛樂、安全、衛生等還不夠規範。

    (四)發展環境、政策支持、體制機制有待完善。目前許多地方和部門對鄉村旅遊的性質和特點認識不足,鄉村旅遊開發,基本上是農民自發,在開發上存在著小、散、亂的問題。相鄰的行業之間協作性不強,相關規章制度和管理機制不健全,發展環境和支持政策有待完善。鄉村旅遊發展涉及的土地、民居、非物質文化産權等,面臨政策法規上的空缺,用地、貸款、稅收、工商管理、宣傳推介等方面急需得到較多的政策支持和發展環境優化。融資渠道不暢通,缺乏資金融通、信用擔保、融資租賃、項目融資、信託投資等服務。目前多數地方政府缺乏健全的管理機構對鄉村旅遊發展進行統一的協調與管理,宏觀管理力度差。旅遊部門業務指導還不夠有力,鄉村旅遊宣傳滯後、市場拓展乏力。

    三、發展農村旅遊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加快鄉村旅遊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生産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建設小康、文明、生態、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從農村實際和旅遊市場需求出發,發揮旅遊産業的關聯帶動作用,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多方參與、市場運作”,結合扶貧開發、文明生態村建設和旅遊經濟強縣、旅遊小鎮建設,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不斷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豐富鄉村旅遊産品,優化鄉村旅遊環境,促進各地鄉村旅遊向市場化、産業化方向發展,實現以旅助農、以農興旅、農旅結合、城鄉互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應有貢獻。在發展中應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一)堅持“以農為本、自主自願”的原則。發展鄉村旅遊業必須“農”字當頭,堅持以農為本,以農民作為受益主體,以促進農民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堅持資源産品的農本化和從業主體的農本性。企業可以參與開發或成為開發主體,但要把農民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把農民受益與否作為衡量發展鄉村旅遊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重要指標。要注意尊重農民意願,要自始至終尊重農民的首創精神,保持農村旅遊發展多樣性,政府在引導中要重點加強服務,逐步建立面向農村和農民的旅遊服務體系,不斷提高公共服務水平。

    (二)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原則。我國鄉村旅遊業還處於起步階段,基礎設施薄弱,沒有形成健全成熟的鄉村旅遊産業體系,必須充分調動發揮各級黨委、政府抓鄉村旅遊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扶持政策、公共設施、引導資金、規範管理、宣傳推廣等方面加大支持和引導力度。

    (三)堅持“保護耕地、持續發展”的原則。按照國家嚴格保護耕地的要求,在發展鄉村旅遊中要保護和集約利用土地,嚴禁出現亂佔和浪費耕地的現象,防止導致在沒有建立保障機制的情況下使農民失去土地。要強調生態環保和文化遺産保護,促進鄉村生態環境保護,促進鄉村文物古跡、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民族民俗文化的挖掘和有效傳承。堅決避免因急功近利、盲目發展造成的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

    (四)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則。各地立足本地條件,因地、因時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鄉村旅遊發展模式。各地要根據自然環境、地域文化、依託的資源、針對的市場等不同,打造具有濃郁地域特色的鄉村旅遊産品。各地已經總結的特色産業帶動型、都市村莊型、景區依託型、農場莊園型、特色技藝展示型等多種類型的農村旅遊發展模式,都有不同發展規律和特點,各級政府加強分類指導,要引導各種模式個性化發展,推動各種模式間的優勢互補。

    (五)堅持“市場導向、産業化發展”的原則。以市場導向配置資源,“近郊依城,遠郊靠景,沿路沿江,城鄉互動”,引導鄉村旅遊向優勢地區集中,提高競爭力。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引導各類鄉村旅遊經營主體,特別是農民按照運行市場化、要素規範化、經營規模化和網絡化的方向,提高鄉村旅遊産業化水平,培育鄉村旅遊發展的微觀基礎。

    (六)堅持“統籌城鄉、以點帶面”的原則。發展鄉村旅遊,要統籌鄉村旅遊産品與城市居民休閒需求的對接,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實現城鄉互動,帶動城鄉間人員和財富轉移的速度和規模,加快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鼓勵鄉村農民到城市旅遊觀光,引導城市市民到鄉村休閒度假。形成城鄉之間互為客源、互為市場、互動發展的良性局面。要注重培育龍頭,以點帶面促進鄉村旅遊全面發展。建設“環城市休閒度假旅遊帶”,推進鄉村旅遊産品轉型升級。

    四、發展鄉村旅遊業的方向和目標

    (一)發展方向

    通過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形成種類豐富、檔次適中的鄉村旅遊産品體系;把鄉村旅遊業培育發展成為繁榮和壯大我國農村經濟的特色優勢産業;把鄉村旅遊業發展成為旅遊業新的主要力量;通過發展鄉村旅遊業著實啟動鄉村旅遊消費市場,形成的社會消費熱點。最終,把廣大鄉村建設發展成為國內旅遊的重要目的地和客源輸出地,建成統籌城鄉的國民旅遊消費大市場。推進我國鄉村旅遊實現消費大眾化、産品特色化、發展産業化、服務規範化、效益多元化發展。

    (二)發展目標

    到2015年,目前規模基礎上,實現鄉村旅遊主要發展指標翻一番的目標。通過發展鄉村旅遊業,力爭到2015年實現:接待人數達到7.71億人次,旅遊收入達1145億元,直接就業989萬人,間接就業3680萬人,每年旅遊從業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5%。使鄉村旅遊成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載體,推動實現農村産業發展、農民增收和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的三大目標。形成領域寬廣、規模較大、特色突出、發展規範的大格局。形成連通城鄉的大旅遊市場,成為國內旅遊市場的主要支撐體。

    (三)工作目標

    充分利用豐富的鄉村旅遊資源,挖掘具有濃厚地方特色,在保持鄉村自然人文環境原真性的前提下,通過發展鄉村旅遊,實現風土、風物、風俗、風景等優勢資源的有效整合,以突出打造景區依託、城市帶動、農業觀光、民俗風情等類型的鄉村旅遊産品為重點,在全國創建1000個旅遊小鎮,建設10000個特色鮮明、功能配套、交通便利、服務配套、環境優美、吸引力強,受廣大旅遊者歡迎的旅遊特色村,帶動和促進全國鄉村旅遊的發展。形成種類豐富、檔次適中的農村旅遊産品體系,初步架構全國鄉村旅遊發展新格局,重點建設一批特色旅遊示範區(鎮、村)和示範戶,培育一批具有特色的鄉村旅遊産品,加快建立起科學合理的鄉村旅遊發展標準及規範、較為完善的鄉村旅遊發展指導體系。

    五、發展鄉村旅遊的主要任務

    (一)鄉村旅遊産品開發工程

    實施“千萬億鄉村旅遊工程”,即建設1000個特色旅遊鄉鎮、10000個特色旅遊村,力爭到2015年實現鄉村旅遊接待人數達到7.71億人次。

    建設系列鄉村旅遊示範區,構建鄉村旅遊精品體系。積極開發一批完善成熟、文明健康的農村旅遊新産品,並逐步培育鄉村旅遊精品,滿足國內外不同層次的休閒度假需求。各地要積極依託當地區位條件、資源特色和市場需求,採取景區帶動、公司+農戶、綜合開發、整村推進等方式,加強城郊休閒度假、生態農業觀光、民俗風情體驗等不同類型的鄉村旅遊産品開發,開展文化、歷史和生態等不同主題的旅遊特色村建設。拓展和提升觀光型鄉村旅遊産品的休閒度假功能,增強親和性、知識性、參與性等體驗內容,培育鄉村旅遊精品,滿足不同層次的休閒度假需求;挖掘原生態古村落、民族村寨的民族風俗和生産生活特色,加強對文物遺跡和民居、街道等古老建築的保護,突出文化特色;提升“農家樂”發展水平,突出鄉村生活特點,營造鄉土文化氛圍。

    選擇景觀效果較佳的區域,以農業生産基地為載體,強調參與性,發揮農業與旅遊的疊加效應。重點發展特色農業生態、鄉村生態、山區生態、林業生態、湖區生態、海濱生態旅遊産品。充分發揮各種地方特色的戲劇、繪畫、民間歌舞、雜技、曲藝等優勢,提高文藝創作水平,開發旅遊文化精品。主要旅遊城市要建立旅遊定點演出場所或設立旅遊表演中心,形成晚間娛樂的亮點。大型旅遊飯店、重點旅遊景區都要為遊客提供豐富健康,參與性強的娛樂活動。

    統籌産品與市場,促進鄉村旅遊集聚發展。建設環城市鄉村旅遊帶、大景區周邊鄉村旅遊集聚區、民族民俗文化村落和歷史文化村落旅遊集聚區、旅遊小城鎮、依託農業産業集聚區發展鄉村旅遊集聚區等不同類型的集聚區。

    (二)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工程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領導,把發展鄉村旅遊納入當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整體佈局中部署和推動,促進各級政府有關公共服務向鄉村旅遊延伸,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建設。農村沼氣、鄉村道路、人畜飲水、鄉村清潔等支農工程項目要向發展鄉村旅遊的村鎮傾斜,推動鄉村旅遊開發項目和各種支農資金挂鉤。重點是優先解決交通幹道、重點旅遊景區到鄉村旅遊點的道路交通建設;加強農村環境污染綜合防治,加大旅遊區及周邊環境垃圾和污水處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和有機食品建設;推進旅遊村鎮街道硬化、綠化和亮化工作,指導鄉村旅遊點房屋外表改造和標牌、標識規範設置;改善鄉村教育、醫療衛生和文化條件。

    通過建設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使旅遊示範區實現“三通、三建、四改、四保”。三通包括通路、通上下水、通網絡;三建包括旅遊停車場、旅遊購物場所、遊客中心等服務設施;四改包括改廁所、改氣、改水和改廚;四保包括保生態、保民俗、保衛生和保質量。

    (三)鄉村旅遊人才培訓工程

    在各級黨委政府支持下,旅遊部門要配合項目開發幫助制定出具體的人才培訓規劃,並爭取與教育、農業、勞動、民政等部門的人才培養規劃對口合作,共同推進和實施。

    重點培訓四類人才:鄉村旅遊經營戶、鄉村旅遊帶頭人、能工巧匠傳承人和鄉村旅遊幹部, 著力培養一支高素質的鄉土旅遊實用人才隊伍。重心在村鎮,關鍵在帶頭人。要特別重視對鄉鎮黨政領導發展農村旅遊的培訓,在有條件的鄉鎮建立工作聯絡點,提供專業學習、考察交流機會。重點提高從業者在經營服務、食品衛生安全、接待禮儀、餐飲和客房服務、鄉土文化講解等方面的素質和技能,加強對當地幹部和業主鄉村旅遊項目開發、管理、促銷等專業知識培訓。

    通過送教上門、辦培訓班、結對幫扶等方式,開展多層次、多渠道的培訓。要依託現有的旅遊人才培訓中心和其他培訓中心,結合農村遠程教育和文化站點建設,建立現代化旅遊教育培訓網絡平臺,以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為重點,抓好鄉村旅遊服務型人才的崗位培訓和崗前培訓。

    整合各類社會教育資源,合理配置培訓資源,引進先進教育融資及管理理念,積極探索政府、學校、企業和社會公益組織,共同分擔旅遊教育培訓費用的路子,鼓勵、引導外資和民營資本參與鄉村旅遊人才培養,促進鄉村旅遊與鄉土旅遊人才開發的協調發展,為鄉村旅遊的加快發展提供門類全、數量足、質量高、用得上的旅遊服務和管理人才,為鄉村旅遊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四)鄉村旅遊市場開發工程

    各級旅遊部門要結合農村旅遊産品開發,幫助設計和提升農村旅遊産品的市場開發形象,推動分散的農村旅遊産品走向市場。各地要加強鄉村旅遊目標市場的分析和定位,建立部門聯合、上下聯動的鄉村旅遊宣傳促銷機制和激勵機制,加大鄉村旅遊的宣傳促銷力度。宣傳、文化、新聞等部門要把鄉村旅遊作為重要內容,利用電臺、電視臺、報刊、網站等多種手段,開設鄉村旅遊專版和專欄、增加鄉村旅遊專題和時段,加大鄉村旅遊産品宣傳,實現産品與市場的對接。各級旅遊部門要指導好鄉村旅遊産品的策劃、組織和包裝,把鄉村旅遊促銷納入旅遊促銷計劃,抓好鄉村旅遊産品宣傳促銷的策劃和組織工作。有條件的地區,可舉辦系列節會活動,提升産品的市場形象;建設鄉村旅遊信息營銷管理網絡,積極探索鄉村旅遊網絡預訂服務。鼓勵旅行社等企業和有條件的各類旅遊集散中心,開展專業的市場銷售和網絡促銷,拓寬鄉村旅遊銷售渠道。要加大對農村旅遊的公益性宣傳,爭取在各類主流媒體開闢農村旅遊宣傳專欄。

    鼓勵將鄉村旅遊與修學旅遊有機結合,鼓勵把鄉村旅遊納入課外教學課程體系,支持大、中、小學校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與旅行社共同組織學生在鄉村參觀考察、學習觀摩、科技實驗、生活體驗、勞動鍛鍊等針對性的教育活動。

    將新型養老和離退休人員出門旅遊與鄉村旅遊緊密結合,根據老年人生理、心理特點,提供適宜老年人的旅遊線路産品和養老産品,深入挖掘“銀發”旅遊市場潛力。

    (五)鄉村旅遊服務下鄉工程

    包括大學生下鄉、旅遊知識下鄉、旅行社下鄉、旅遊連鎖品牌下鄉、公共服務下鄉工程和分享其他下鄉工程。

    結合正在實施的“一村一名大學生工程”,通過選聘高校旅遊專業畢業生到具備發展鄉村旅遊條件的農村工作,選派旅遊等相關部門和單位的優秀青年幹部到旅遊村寨挂職,選拔農村優秀青年到旅遊院校學習等形式,培養和造就一支素質高、業務精的鄉村旅遊管理人才隊伍。

    組織編制各種形式的鄉村旅遊科普讀物(圖書、多媒體光盤、報紙、雜誌等),政府購買或補貼,送知識下鄉。在鄉村旅遊集中的地區,建立鄉村旅遊培訓站和科技輔導站。

    鼓勵旅行社、旅遊酒店等連鎖品牌下鄉,推進旅遊公共服務體系下鄉,並充分分享現有的下鄉工程,建立更加完善便捷的鄉村旅遊服務體系。旅行社可和各地的郵政代辦點、村委會、居委會和農村團體建立廣泛聯絡,構建服務體系。

    加大城市人才、智力資源對鄉村旅遊的支持,加大城市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方面對鄉村旅遊的服務。

    (六)鄉村旅遊服務體系建設工程

    堅持以城帶鄉,推動城市公共設施向鄉村旅遊地優先延伸、城市公共服務向鄉村旅遊地優先覆蓋。推進各級政府主動協調各相關部門,促成公共職能向農村旅遊延伸。加快建設鄉村旅遊遊客中心體系、標識引導和解説體系、散客自助遊服務體系、自駕車旅遊服務體系和安全救援體系。

    推進鄉村旅遊服務進社區、建立便捷的旅遊服務體系。鼓勵商業銀行開展旅遊信貸業務,並將業務延伸到重點鄉村旅遊地區,為散客提供安全、便捷、優惠的金融結算服務體系。在機場、車站、碼頭等城市窗口向遊客提供免費鄉村旅遊諮詢服務,在重點客源地交通站點設立廣告牌,在報紙、電視每天發佈鄉村旅遊信息,預報主要鄉村旅遊點客流、天氣、票價情況,加強大眾化信息服務,引導相關消費。進一步加強和提升旅遊醫療服務。

    (七)鄉村旅遊商品開發工程

    積極支持和鼓勵農民在辦好家庭旅館和提供特色餐飲服務的基礎上,組織、引導和培訓農民依託當地的特有資源,參與設計、開發和銷售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服飾、手工藝品、特色食品、旅遊紀念品等旅遊商品。提升傳統農業和手工業的附加值,使更多的農民成為製作、生産旅遊商品的能工巧匠,並從中得到實惠。努力打造“一村一品”、“一家一藝”;推動接待、農副産品加工和旅遊商品生産的分工,加強自主品牌深加工農産品和紀念品、工藝品的開發和生産,提升産業化水平,逐步完善鄉村旅遊商品生産和銷售體系。

    扶持農戶開展傳統手工藝、農副産品加工,給予各方面扶持引導。扶持公司+農戶的經營方式,對企業在研發、技術支持、售後服務、品牌推廣、物流等方面進行扶持引導。

    (八)鄉村出遊市場培育工程

    農民是我國最大的潛在旅遊消費市場,在努力增加農民收入基礎上,應針對農民特點、體現農民特色,開發農民喜愛的旅遊産品,積極引導、培育鄉村旅遊仲介組織,舉辦各種農民旅遊節,吸引眾多農民群眾參與,培育農民旅遊市場。

    培養農民群眾的旅遊意識,要加強對農民參與旅遊的宣傳力度,要使“旅遊完善人生”、“外出見世面,學知識”的觀念深入富裕農民群體的心中。幫助農民正確認識旅遊的價值,激發農民出遊的熱情,傳輸新的消費觀念。

    開發農民旅遊産品。準確分析農民旅遊的現狀特點,找準農民旅遊的需求點,開闢適合的旅遊産品。在開發常規線路的同時,應主動降低市場門檻,量身定制農民喜愛的旅遊産品,組織開展近程旅遊、民俗旅遊、農業科普旅遊、城市觀光遊、進城樂、宗教遊等。同時應積極引導、培育鄉村旅遊仲介組織,讓富裕起來的農民充分享受現代旅遊一條龍服務的便捷。舉辦“農民旅遊節”,集採購、農村商貿洽談、娛樂、趣味體育競賽等於一體,吸引眾多農民群眾參與。

    將農民旅遊市場的導遊培養提上議事日程,定期邀請熟悉農民心理及要求的專家學者對年輕導遊員進行系統的農民旅遊服務知識培訓,以使他們能了解農民遊客的心理,增進導遊與農民遊客之間的溝通,在服務中傾注更多的情感因素,更好地適應農民旅遊市場發展的需要。

    (九)鄉村旅遊就業創業工程

    針對大批農民工返鄉、大學生畢業找不到工作等帶來的巨大社會壓力,將鄉村旅遊作為農民工返鄉創業、大學生回鄉創業的巨大舞臺,實施鄉村旅遊就業創業工程,以創業帶動就業。選擇適宜的地區,設立鄉村旅遊創業園,充分利用國家和各級政府已有的相關扶持政策,制定扶持措施。

    (十)鄉村旅遊改革示範工程

    結合國家統籌城鄉發展試驗區改革、兩型社會改革、西部大開發、東北等資源枯竭型城市轉型發展以及林權、宅基地改革、土地流轉制度改革,選擇不同類型的鄉村旅遊點進行改革示範。各級旅遊部門要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下,首先選擇一批鄉村旅遊資源稟賦高、基礎條件好、市場需求旺、資金和人才比較有保障、具有一定開發規模的地區作為試點,聯合相關部門,優先開展鄉村旅遊試點建設,積累經驗,總結推廣,分批推進。國家在適當時間選擇和推出若干個鄉村旅遊改革示範區。

    六、發展鄉村旅遊的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

    從全局上把握,加強領導,統籌協調,科學組織實施。在黨中央、國務院統一領導下,加強發展鄉村旅遊工作的宏觀指導。爭取國家相關部門配合支持,建立相應的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

    各地建立黨委、政府領導、部門參加的鄉村旅遊的統籌協調機制,形成齊抓共管、協同作戰的工作局面。充分發揮旅遊産業領導小組作用,領導和統籌鄉村旅遊發展工作。強化聯動,相關單位要加強配合,發揮部門職能加大對鄉村旅遊建設的扶持力度,形成推動鄉村旅遊發展的強大合力。

    加強旅遊部門對鄉村旅遊的行業管理、統籌規範,加強市場監管、市場促銷、培訓、公共服務等工作。進一步加大區縣旅遊部門的一線服務力度,擴展範圍職責。當前重點是要提供專業的規劃和項目開髮指導,服務到村,幫助農民利用和保護好旅遊資源,克服開發雷同化,增強市場經營意識;要制訂基本的鄉村旅遊設施標準和接待服務標準,推廣到戶,幫助農民改善衛生條件和接待條件,提高經營管理水平;要提供相應的監管服務,切實加強對農村旅遊的安全監督和管理;繼續加大對各類農業旅遊示範點的指導力度。

    發揮非政府組織的作用,成立旅遊協會鄉村旅遊分會、鄉村旅遊協會、合作社等仲介組織,提高社會參與水平。

    (二)加強政策扶持

    要結合國家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制定出臺的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重點在以下方面加大對鄉村旅遊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財政支持政策。爭取國家和各級政府財政建立鄉村旅遊發展專項基金,重點用於基礎設施、資源環境保護,以及規劃、培訓等公共服務,並對重點項目給予貸款貼息或補貼。同時,結合新農村建設工程,各級政府加大對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投入,把鄉村旅遊列入相關項目投資計劃。

    金融支持政策。推動農村旅遊開發項目和各種支農資金挂鉤,把支持農村發展的小額貸款用於農村旅遊戶;加強對農戶和經營企業的信貸支持和擔保支持,並給予一定比例的保費補助或貼息。引導和鼓勵仲介組織為鄉村旅遊發展提供資金融通、信用擔保、融資租賃、項目融資、信託投資等服務,創新金融産品、改進服務方式、簡化貸款手續,探索推行動産抵押、權益抵押、林權抵押、土地使用權抵押等擔保形式,依法建立和完善鄉村旅遊融資擔保體系。鼓勵農民以土地使用權、固定資産、資金、技術等多種形式入股興辦鄉村旅遊,享有薪金、租金、股金等穩定長期的收益回報。

    土地支持政策。積極探索,用好用活國家和市政府制定的土地流轉、土地整治和土地轉換等土地政策。在“建設用地總量不增加,耕地面積不減少、質量不降低,用地佈局更合理”的前提下,探索按照“城鄉挂鉤、指標週轉”的要求,通過建新拆舊和土地復墾,保障鄉村旅遊項目建設用地。

    稅收支持政策。引導並支持農民發展鄉村旅遊,從獲利年度起,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一定期限內實行全額補助。

    環保支持政策。各級政府每年安排一定的資金用於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採取補助和獎勵等辦法,鼓勵鄉村旅遊企業應用小型污水、垃圾處理設施,保護鄉村生態環境。在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等扶持中,對鄉村旅遊示範點予以支持。

    科技扶持政策。在星火計劃、863、服務業支撐計劃、新能源發展計劃等重大科技專項中,加大對鄉村旅遊的科技扶持,納入國家和各級政府相關科技計劃,享受相關政策。

    消費扶持政策。探索對農民出遊給予優惠、便利,對經營鄉村旅遊和組織農民出遊的微利企業,對提供的服務業績給予一定的獎勵和補貼,鼓勵建立鄉村旅遊服務網絡。

    分享各種鄉村支持政策。分享家電下鄉、汽車下鄉、文化下鄉、科技下鄉等農村支持政策,用於發展鄉村旅遊。

    (三)創新體制機制

    在自願、依法、有償的前提下,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機制,引導土地向業主集中,改變傳統的分散經營模式,大力推進鄉村旅遊用地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

    激活農村宅基地資源,根據農民意願,在滿足農民居住自用的基礎上,引導將多餘産權房入股參與建設集中的、規模型産權式鄉村旅遊住宿設施,開展鄉村旅遊經營活動。

    完善相關利益群體參與分配機制,採取“村支兩委+村民”、“政府+公司+旅行社+農民旅遊協會”、“政府+村委會+農戶”、“外來企業經營”、“公司+農民旅遊協會(農村新經濟合作組織)”等模式,探索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機制。

    遵循旅遊經濟發展和旅遊産業佈局的規律,推進鄉村旅遊合理佈局和相關要素的有效集聚,進一步打破行政區劃限制,實現鄉村旅遊業持續健康發展。

    (四)拓展資金渠道

    建立“政府主導、業主開發、市場運作、多方參與”的開發建設機制,以財政投入為引導、業主開發為主體、社會資金為補充、項目經費打捆使用的模式,多渠道投入。

    在確保農民利益基礎上,鼓勵社會資金以租賃、承包、聯營、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投資開發鄉村旅遊項目,興辦各種旅遊開發性企業和實體;鼓勵農民集資入股或以村組集體經濟組織採取公司+農戶方式參與鄉村旅遊投資開發;有條件的地區要引導大企業參與投資開發,推動鄉村旅遊向集約化、規模化發展。積極探索招商引資與自籌資金相結合,農民戶辦、多家聯辦、城鄉居民合辦、城市居民承包獨辦、旅行社承包(租賃)創辦、業主成片租賃承包開發或與區內農戶股份化合作開發等多種形式,創辦特色鄉村旅遊項目。

    探索推動重點地區農村旅遊項目的集中招商,吸引社會資金和民間資本,引導大型旅遊企業參與開發和經營。

    鼓勵多渠道和多層次籌措資金,探索建立社會化的旅遊就業發展基金。積極鼓勵和引導規範各種扶貧基金和社會捐助。

    (五)推進科學管理

    科學編制鄉村旅遊規劃,並納入各級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農業發展總體規劃和旅遊總體規劃,強化規劃的銜接和協調。建立規劃實施和監督機制,加強鄉村旅遊規劃執行情況的跟蹤分析和監督檢查。

    建立健全鄉村旅遊標準化體系,建立和實施鄉村旅遊住宿、餐飲、娛樂、購物等主要消費環節的服務規範和安全標準。啟動準入標準、組織管理標準、基礎設施標準、服務標準、市場營銷與信息管理標準和鄉村旅遊區質量等級劃分與評定等地方性標準的制定,提升鄉村旅遊産品質量和檔次。

    探索建立鄉村旅遊的統計體系,提高鄉村旅遊的科學統計水平。由農業、旅遊、商委、統計等部門聯合,成立鄉村旅遊統計工作小組。建立一套完整、科學的鄉村旅遊數據調查方法、預測方法,明確鄉村旅遊統計口徑和指標,規範鄉村旅遊統計範圍、指標口徑、測算方法,以及數據反饋等。結合統計部門農調隊工作,加強鄉村旅遊統計基礎工作。

    根據鄉村旅遊地域差異大、類型豐富、方式靈活多樣等實際情況,要加強分類指導。對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的鄉村旅遊發展,明確各自工作重點,制定不同的政策措施。

    (六)營造社會環境

    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網絡等多種媒體加強宣傳,全面提升鄉村旅遊的社會影響,形成全民關注鄉村旅遊、熱愛鄉村旅遊、參與鄉村旅遊、支持鄉村旅遊的良好氛圍。

 
 
 相關鏈結
· 雲南建設一批鄉村旅遊特色村鎮
· 江西:鄉村旅遊示範點可獲中央財政補貼
· 青海:“五一”小長假鄉村旅遊升溫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