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第三屆全國社區睦鄰文化高層論壇在陜西西安舉行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7月22日   來源:民政部網站

    “儘管我們不熟悉,但我沒有忘記你;儘管我們不熟悉,但我願意幫助你;如果您願意,我想認識你……”這是在日前剛剛閉幕的第三屆全國社區睦鄰文化高層論壇上,與會領導、專家和來自全國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00余名城區、街道和社區的代表一致形成的新時代鄰里寄語。論壇由中國社工協會城區工作委員會、陜西省西安市新城區人民政府、中國益民文化建設基金會主辦,西安市新城區西一路街道辦事處承辦。論壇開幕式由中國社會工作協會馬學理副會長主持。

    出席論壇開幕式的領導和專家有:中國宏觀經濟學會會長、原國家計劃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房維中,中國社會學會名譽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鄭杭生,國務院研究室社會發展司司長張大平,民政部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司副司長王金華,陜西省民政廳副廳長孫琳,中國SOS協會會長白益華,西安市民政局局長王尊敬,西安市新城區區委書記盧凱、區長李德文,中國益民文化基金會理事長李安民,天津市河西區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楊書奎,南開大學中國社區建設研究中心主任唐忠新等。房維中、鄭杭生、張大平、王金華、白益華、李德文、李安民、唐忠新等分別在論壇上致辭和演講,來自全國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00余名代表出席了會議。

    當前,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就業的市場化和住房的商品化正在改變著鄰里關係。住宅的單元化、經濟社會服務的方便快捷、居住區位的大規模變動、居民交往的趣緣化和個人生活的私密化等原因,減少了鄰里間的互動頻率;住宅的商品化則使城市鄰里由過去單純的鄰里關係演變成了現在的業主利益共同體;而社會轉型過程中的人口老齡化和家庭功能的弱化客觀上還需要鄰里互助發揮社會服務的補充作用。可以説,傳統鄰里關係的異化是一種必然,也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一種表現。在這樣一種新的形勢下,如何順應社會轉型的潮流,建構新型的鄰里關係,論壇的與會領導、專家和基層代表從不同的視角,以開放性的思維,形成了異彩紛呈的理論成果。

    專家們認為,發展社區睦鄰文化,是踐行科學發展觀,推進社會和諧的綜合的強有力的切入點,有助於在市場經濟陌生人的世界裏構築人際關係和諧的互助合作的新的社會共同體,有助於在價值觀開放的環境中構建社會認同度高的生活共同體。當代社區睦鄰文化的建設,是對傳統鄰里文化的揚棄,具體講,就是要在傳統的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睦鄰關係的基礎上建立互信、互助又不互擾的新型鄰里關係,這種關係在現代社區中不僅包含自然人與自然人之間的睦鄰關係,還包括自然人與法人、法人與法人之間的睦鄰關係;不僅需要發展熟人基礎上的鄰里互助,更需要倡導陌生人之間的“鄰里自覺”,這種“鄰里自覺”即是一種自覺的鄰里意識。

    與會專家還認為,睦鄰友好是世界趨勢,特別是對於我們這樣多民族的國家,強化睦鄰意識還事關國家的長治久安。如果把基層社區對人的社會化和現代化的影響比喻為一所有形的大學校,那麼社區風尚對人的文明程度的提高就是一所無形的大學校,開展社區睦鄰文化建設就是在打造社區文明、開放、包容的軟環境。具體講,開展社區睦鄰文化建設,要從抓人的和諧入手,提高居民的社會化和現代化水平,要在居民中廣泛開展公民道德建設綱要和“八榮八恥”學習活動,倡導尊重他人,平等博愛,幫助弱者、奉公守法、以鄰為伴、以鄰為善、以德為鄰的道德規範,倡導合作、包容、誠信、團結的相處之道,把比鄰而居當成緣分,勿以善小而不為,傳承和諧文化,把睦鄰意識內化為一種文化自覺,使之成為睦鄰文化發展的內在動力。

    最後,本屆論壇還推舉成立了以中國社會工作協會徐瑞新會長為總顧問的第四屆全國社區睦鄰文化高層論壇執行委員會。  

 
 
 相關鏈結
· 民政部安排部署各地災區倒損農房恢復重建工作
· 民政部關於制定福利機構兒童最低養育標準的指導意見
· 財政部會同民政部下達城鄉低保補助資金264億元
· 民政部副部長要求:進一步做好“兩志”編纂工作
· 民政部公佈2009年上半年全國自然災害基本情況
· 民政部全力做好雲南地震災區救災|發放帳篷等物資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