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由長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世界自然基金會主辦,青海省農牧廳協辦的“生命長江行”長江源區水生生物資源與環境科學考察活動正式啟動。
長江源區由於生態獨特,擁有特殊的水生生物資源。這些水生生物不僅是珍稀物種資源和後備種質基因庫,也是我國高原生態環境鏈條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生態、經濟、科研和文化價值。近些年來,長江流域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過度捕撈、環境污染、大型水利工程建設、江湖阻隔與圍墾、外來種入侵等,給長江魚類資源造成了嚴重的不利影響。魚類生存環境惡化,天然捕撈産量持續下降,魚類種類結構小型化和種群結構小型化,許多種類資源衰竭。
這次長江源區水生生物資源與環境科學考察將深入了解目前源頭地區水生生物資源狀況,全面掌握長江源頭及全流域水生生物資源現狀,為今後在該地區開展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工作提供科學依據。同時,通過考察活動,引起全社會關注長江水生生物資源養護。
考察活動由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産科學院長江水産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水生生物科學家,世界自然基金會、新聞媒體、長江水生生物資源保護管理的相關人員及醫療、後勤保障人員組成。考察隊從西寧出發沿青藏公路到長江源沱沱河地區,並沿通天河考察至青海玉樹直門達,往返行程約5000公里。
24日,青海省政府、農業部漁政指揮中心、農業部東海區漁政局、長江漁業資源管理委員會有關領導為考察隊舉行了簡短而熱烈的送行儀式。(作者 寇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