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金堂縣棲賢鄉石板村幹部找到該鄉向前村的成都犇牛實業公司,請他們幫助發展1300畝花椒種植基地。犇牛實業自2006年落戶棲賢鄉向前村以來,在當地大力發展特色蔬菜産業,帶動周邊鄉鎮發展花椒種植1.5萬畝。在蔬菜産業的帶動下,向前村及周邊地區新農村建設快速推進。金堂縣的實踐是四川省新農村建設進入提質擴面系統推進新階段的一個縮影——以現代農業、現代畜牧業作産業支撐,連片推進新農村建設,特別是以集中連片的示範片建設推動地震非重災區新農村建設,使這些地區的新農村建設不落後於重災區恢復重建的水平。
自中央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任務以來,省委、省政府按照新農村建設的總體要求,把生産發展作為首要任務,把農民增收作為核心目標,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切入點,著力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跨越,全省新農村建設紮實、有序、健康推進。近日,記者從省委農辦了解到,在總結新農村建設試點示範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四川省各地啟動建設100多個示範片,積極探索以點帶片、點片結合、以片帶面的建設路子,初步形成了6種不同類型的新農村建設發展模式。
城郊結合型。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基本要求,依託城鎮、面向市場、服務城市、致富農村,實現新農村建設率先在城鄉結合部取得突破。如郫縣友愛鎮農科村形成以花卉種植業和旅遊業為一體的良性互動的發展模式,人均年花卉苗木收入4萬多元。
特色産業型。通過培育特色産業,帶動農民收入迅速提高,推進基礎設施逐步完善,農房建設以及必需的公共服務設施實現較大進步。如長寧縣走出一條以竹産業帶動新農村建設,以新農村建設促進竹産業發展的路子。目前,該縣已有竹産業百萬元村14個。
生態小康型。以自然生態資源、生態環境為載體,以開發生態農業、發展生態經濟為重點,實行“山、水、田、林、路”綜合開發,配套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山水田園式新社區。如蒼溪縣以20個生態小康示範村建設為重點,促進人居環境美化。
企業帶動型。通過企業公益捐助、村企結對等多種形式,帶動農村綜合發展。如自貢市金穗實業公司通過擔當幫扶村經濟顧問,實現村企合一,制訂出工業強村和“豬-沼-茶”生態農業發展戰略,帶動1.2萬農民共同致富。
鄉村旅遊型。依託當地特有資源,開發農業的多種功能,推動農村三次産業良性互動。如成都“五朵金花”等一大批鄉村旅遊特色品牌初步形成,成為旅遊業的新興産業和新農村的重要産業支撐。
災後重建型。災區特別是極重災區,在充分尊重農民意願的前提下,通過統規統建、統規自建、原址聯建和開發重建等多種方式,解決受災農戶住房重建。同時高起點規劃發展現代農業和農村二、三産業,實現産業的重建和振興,並配套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如彭州市探索實踐“土地銀行”、“田間管理公司”等運作模式。該市災後恢復重建的磁峰鎮鹿坪村、新興鎮陽平村等不僅建成規劃有序、風格獨具的民居新舍,還大力發展蓮藕種植、水産養殖、金銀花、魔芋和鄉村旅遊等特色産業。(記者 鄒渠 實習生 邸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