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于青萍之末。
當大洋彼岸的“次貸”風暴漫卷全球時,身處我國西北內陸的甘肅也未能倖免,帶領全省經濟乘風破浪快速前行的工業巨輪更是遭受重創,一時躑躅難行。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甘肅人深知其理,從省委、省政府到各市州,從社會各界到每個企業,與風浪搏擊,和時光賽跑,經過長達半年之久的共同努力,甘肅省工業經濟已漸漸走出陰霾,曙光初現——
5月份,全省工業增速首次由負轉正,下行曲線觸底反轉。
6月份,形勢繼續向好,規模以上工業同比增長9.8%,環比增長25.44%。
7月份,工業增速繼續攀升,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03.37億元,同比增長14.3%。
省統計局官員説:“種種跡象表明,甘肅工業已經企穩回升。”甘肅“工業保衛戰”初戰告捷。
成績來之不易啊!一個個看似直白簡單的數字符號,飽含了多少人的心血和汗水,又凝聚著多少人的希冀和期待……
工業是甘肅經濟的支柱,保工業就是保財政,保工業就是保就業,保工業就是保穩定,保工業就是保大局
甘肅省特殊的經濟環境,賦予了工業特殊的經濟地位。
甘肅是全國的老工業基地,在經濟總量中,工業份額較重。有這樣一組數字,讓我們能夠看得更為清晰:工業對全省GDP的貢獻率高達70%,70%以上的稅收由工業提供,70%左右的就業人員在工業領域。
可以這樣説,甘肅經濟社會每前進一步,七成的動力和貢獻來自工業。
正是這樣一個特殊的經濟構成,使甘肅經濟發展對工業有著過高的依存度。試想,一旦工業企業有個風吹草動,它影響的不僅僅是一個行業,一個領域,而將是整個全局,真乃“牽一髮而動全身”!
這個可怕的“試想”,在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蠶食過程中逐步演繹成了可怕的現實。而甘肅省工業內部的特殊構架,更使其成為“重災區”。
甘肅省工業是一個典型的“兩高一資”結構,“兩高一資”産業比重佔到了工業總量的80%以上。能源、原材料等資源型産業比重大,消費品、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産業比重小。國有經濟比重大,民營經濟、外商投資經濟比重小。這樣一種“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型”的工業組織,隨著危機之中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需求嚴重“縮水”,不僅使全省工業企業受到牽連,而且累及整個經濟發展。今年上半年,全省實現生産總值1262.7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1%。從各産業發展情況來看,工業成為“拖GDP後腿”的主要因素。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實,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金融危機對甘肅省工業實體經濟的破壞已初露端倪。去年上半年還在高速行進的工業經濟,下半年突然調頭朝下,連續6個月梯級下滑,可謂“冰火兩重天”。到了今年年初,雖然下滑速度有所放緩,但仍然呈現負增長:2、3、4月份,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速同比分別為-2.4%、-2.9%、-1.8%。從“經年難遇的繁榮時代”突然跌到了“經年難遇的衰退時期”,甘肅工業遭遇了近年來最為慘烈的滑落,多家企業出現虧損,特別是一些“省級隊”——大型企業也陷入泥潭。
就是在這種環境下,作為“保增長”的核心力量——工業經濟,還必須擔綱實現年初甘肅省既定的2009年GDP增長目標10%的重任——要知道,達到這一目標,工業能否如期實現預定的目標,則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
既要調結構,又要保增長,兩項大考不期而遇,給積重難返的工業出了一道高難度的“命題文章”。
國際金融危機背景下的經濟工作,既“考”企業的創新和提升能力,又“考”黨委、政府的責任和擔當。
當去年全省工業還處在正增長的狀態時,省上已經洞察到“兩高一資”企業可能面臨的種種困難。在去年底舉行的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上,省委書記陸浩、省長徐守盛深謀遠慮,對工業發展趨勢作了科學判斷:2009年全省工業發展將比2008年更為困難,面臨的形勢將比全國更為嚴峻。要求各級黨委政府和工業企業要高度重視工業工作,未雨綢繆,採取措施,力保工業穩定發展。
為了貫徹省委書記陸浩、省長徐守盛的指示精神,兩天后全省工業工作會議召開。會議明確要求企業的領導同志務必站在全局的高度,從維護職工利益和社會穩定出發,切實增強推動工業發展的責任感,齊心協力,努力完成保工業增長的重要任務。會上,石軍副省長動情地説:“如果工業持續下滑,一産和三産無論如何也補不上去,財政收入也將嚴重下滑,更為可怕的是部分職工就會失去飯碗。”
會後,保工業就是保財政,保工業就是保就業,保工業就是保穩定,保工業就是保大局,成了甘肅省經濟部門和企業幹部的共識,大家都繃緊了弦,睜大了眼,目標只有一個:2009年完成工業增加值1250億元,確保10%的增速!
省委、省政府確立“支持重點企業發展就是確保全省經濟發展”的決策方略,出臺政策“組合拳”,舉全省之力推進工業發展
為確保GDP實現既定目標,“工業保衛戰”在全省打響。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中,各級黨委、政府左輔右弼,扮演著經濟“穩定器”和“助推器”的角色。在企業前行的道路上,各項政策措施則更多地起到了削峰填谷、熨平波動的功效。
去年後半年,工業“滯漲”苗頭隱現,省委、省政府就果斷出臺“16條政策措施”,鼓勵企業科技創新,幫助企業拓寬融資渠道,推進企業結構調整。從企業實際需要出發,為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特別是減免稅費,給積重難行的企業減輕了負荷。
看似簡單的一減一免,不僅僅減輕了企業負擔、增進了企業效率,重要的是提升了政府的決策質量和公眾形象。
“關鍵時刻,政府能夠伸出有力的雙手,拉企業一把。作為企業中一員,誰都會感到信心倍增。”蘭州電機有限公司總經理馬永和説。
應該看到,金融危機進一步強化了經濟發展的整體性和協作性。政府及時出臺措施扶助企業發展經濟,正是為了放水養魚,尤其是在當下泰山壓頂的形勢下,政府的目的很明確,那就是與企業一起抱團取暖,共同渡過險關。同時,市場意義上的政府,沒有直接配置資源的任務,但這並不意味著放棄對企業的扶持,特別是對大型企業的有力支撐。
隨著時光的推移,甘肅省針對企業更具操作性的政策措施漸漸浮出水面,扶持企業的範圍和輪廓也清晰起來。
5月8日,省委常委會專題研究推進全省工業發展問題。陸浩書記、徐守盛省長等領導對抓重點企業、促工業發展作出了明確指示,要求牢固樹立“支持重點企業發展就是確保全省經濟發展”的戰略思想。
會議結束後,重點企業的遴選工作擺到了議事日程,各項工作有步驟、有目的地推進。最終,工業總産值和上繳稅金在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比重較大、成長性較好、政策效應較強的23戶企業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很清楚,甘肅經濟發展主要靠工業,工業發展主要靠重點企業。可以説,這23戶企業都是甘肅經濟的“臺柱子”,對全省工業發展舉足輕重。像金川公司、酒鋼集團這樣的大型企業上不去,多少個中小企業也補不上來。抓住了23戶企業,就等於抓住了甘肅工業發展的“牛鼻子”。
5月15日,省政府又召集23戶重點企業主要負責人座談,共同探討突圍大計,並詳解省委、省政府推進重點企業發展的若干重大戰略決策。這套“組合拳”概括起來就是:緊盯一個目標,實施十項政策,強化五項措施,確保五個到位。“像甘肅這樣實打實地拿出‘幹貨’支持企業,在全國也是少有的。”金川集團公司董事長楊志強評價説:“省委、省政府在關鍵時刻出臺的一攬子政策導向性很強,含金量很高。”
5天后,《省政府關於支持重點工業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出臺,支持23戶重點企業的10條措施也正式進入操作程序。與此同時,23戶企業保增長方案,以及各有關部門和14個市州支持重點企業發展的“互保共建”方案、保障制度等陸續亮相。為了讓這個特殊時期的特殊政策能夠“一竿子插到底”,省發改委、省工信委、省國資委、省財政廳、省環保廳等部門組成7個聯絡重點企業工作組,深入生産一線蹲點督查。省上並且決定從中期票據籌集的資金中拿出40多億元,對23戶重點企業中的8戶企業、20個項目給予支持,還採取提供擔保、再擔保、貼息等方式,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總之一句話,集全省之力推動工業發展。
23戶企業在享受扶持政策陽光的同時,也接到了省上下達的“硬任務”:確保11%,力爭13%。並且,省委、省政府採取政策、利益和組織“三管齊下”手段,分別與23家企業“當家人”簽訂責任狀,明確增長速度,將企業的經營業績與企業負責人的收入挂起鉤來,業績升、薪酬升,業績降、薪酬降,並以此作為幹部任免的重要依據。目的只有一個,23戶大企業要帶頭做貢獻、多做大貢獻。
政府在突圍,企業在前沿,重點企業作為“工業保衛戰”的先頭部隊已經披掛上陣。
金川公司年産20萬噸離子膜燒鹼工程、酒鋼150萬噸碳鋼冷軋、中石油慶陽石化270萬噸煉油加工等項目上馬建設,為日後産業鏈結續奠定了基礎。
蘭州電機廠開發變速恒頻風力發電系統技術、蘭州大成工程公司研製綠色鍍膜技術,在逆境中加快産品結構調整。
蘭石抓緊研究新型焊接式板式換熱器,謀劃在國際市場上實現突圍……
5、6、7三個月,甘肅工業增速明顯加快,“工業保衛戰”初戰告捷,重點企業、重點行業是經濟回暖的主推力量
天道酬勤。
短短幾個月,省委、省政府圍繞“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總體目標出臺的一攬子政策措施,在工業經濟實際運行中開始顯現效果。這些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總攬全局,及時果斷決策,從容駕馭嚴峻複雜局面的結果;是全省上下開拓創新、紮實工作的結果。當前經濟運行企穩向好的態勢充分表明,省委、省政府對工業發展總體形勢的判斷是正確的,採取的措施是科學而得力的。
近幾個月,“增長”、“回升”成為頻頻出現的高頻字眼。省統計局局長樊懷玉向記者介紹説:“5、6、7三個月,甘肅經濟運行出現了積極變化,經濟增長企穩回升。5月份同比增長2.5%,6月份增長9.8%,7月份高達14.3%,重點企業、重點行業是經濟回暖的主推力量。”
一滴汗珠萬粒糧,萬粒汗珠谷滿倉。工業企業的艱辛付出終於得到了回報,特別是23戶重點企業,收穫頗豐。7月份,全省23戶重點企業完成工業增加值46.93億元,同比增長12.1%。1-7月,23戶企業累計完成工業增加值253.26億元,增長3.3%,佔到全省工業的44.97%。上半年上繳稅金115.33億元,增幅達61%,佔到了全省工業的70.4%,帶動效應非常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1-7月,全省14個市州完成工業增加值563.46億元。其中,12個市州都實現了正增長,金昌、天水兩市突破兩位數增長。
在這些數字的背後,體現著政府和企業的智慧與努力。
形象地説,危機如同田徑場上的彎道,既是挑戰,也是“彎道機遇”。誰能挺得住跑得快,誰就有希望在彎道中超越。在同一個競技場中,甘肅和其他省市在賽跑,各個企業在賽跑,每個市州也在賽跑。只有在彎道實現超越,在往後的直道中才有希望領跑,有機會搭上下一輪經濟高速增長的快車。
顯然,在這個彎道賽跑中,重點企業準確地把握住了投資方向和未來市場的走向,通過調整結構,再造流程,率先崛起,為下一輪增長做好了準備。
金川公司抓住全球礦業資産大幅“縮水”的時機,加強與國際礦業公司合作,加大對海外資源收購並購力度。目前,公司已在18個國家開展了礦産資源合作,礦産項目遍及11個國家,原料中50%以上的鎳、銅、鈷金屬量來自國內外其他礦山,國際化經營格局初露端倪,為建設成為國際大型礦業集團打下了基礎。
酒鋼公司一手調整産品結構,一手大力開拓市場,緊跟政府刺激經濟增長的資金投向,主動出擊,積極參與國家重點工程建設,産銷率達到了100%。預計全年省內銷量將超過165萬噸,比去年增長40%以上,省內市場佔有率由去年的50%提高到75%。
西北永新集團在夾縫中求發展,採取強力措施開拓市場,産品銷售範圍由去年的15個省擴大到23個省,民用産品銷量同比增長32%,銷售收入增長12%,利稅增幅超過50%。
天水星火機床科技創新、資本運作、強化管理三管齊下,先後收購重組蘭州機床廠、天水紅山試驗機有限公司和法國SOMAB(索瑪)公司,參股德國WMH(亨利安)公司,不斷推進産品技術升級,在危機中捕捉新市場、新機遇,走出了一條星火特色的燎原之路。
不過,增長之中亦有隱憂。
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全省工業回升基礎還不穩固,仍然面臨著許多矛盾和問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任務相當艱巨,差距仍然很大。同時,後五個月還有一個無法回避的現實情況,那就是,前七個月的欠賬,必須在後五個月補上,連同後五個月的任務,平均每個月需要完成137.37億元、增長速度必須達到15%以上。如此超負荷的擔子,對於每一個企業來説,都不可小覷。特別是23戶重點“藍籌”企業,更要“多拉快跑”,擴大戰果,拉動全省經濟“大盤子”再創新高。
毋庸置疑,目前差距最大的是增長速度,任務最重的是開拓市場。對此,省上未雨綢繆,及時作了安排部署。8月6日,省政府專題召開全省工業企業開拓市場電視會,石軍副省長向全省發出了開拓市場總動員令:開拓市場已經成為甘肅省工業發展最要害、最關鍵的制約因素,必須下大工夫、花大力氣主攻市場!
我們堅信,在省委、省政府強有力的領導下,全省人民一定能夠奪取“工業保衛戰”的最終勝利!(記者 張鶴 實習生 孟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