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國土資源部正在天津召開的全國淺層地熱能和地熱資源管理工作會議上獲悉,2008年我國地熱資源利用使全國二氧化碳減排2500萬噸,相當於860多萬輛汽車尾氣的排放量。
地熱資源賦存于地下,是一種潔凈的礦産資源。我國地熱資源開發歷史悠久,目前地熱資源利用主要用於供暖、發電、醫療保健、溫泉洗浴、水産養殖、溫室種植等方面。全國現有溫泉2700余處,已開發利用約700處。全國現有地熱田1048處,已開發利用259處。地熱開採井1800余眼,每年地熱(水)開採量約3.68億立方米。其中,洗浴和療養佔47.6%,供暖佔30.8%,其他佔21.7%。
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産生了明顯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據統計,我國現有地熱開發從業人員71000多人,年創經濟效益70.92億元。據估算,2008年我國地熱資源的利用,使全國二氧化碳減排2500多萬噸。
特別是地熱資源中的淺層地熱能(200米以淺的地熱資源)利用,不僅可以供熱、取暖,還可製冷,對於減輕我國能源供應壓力、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改善居民生活質量等具有意義。截至2009年6月,全國應用淺層地熱能供暖製冷的建築項目有2236個,建築面積近8000萬平方米。項目比較集中的地區有北京、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天津。淺層地熱能的開發利用為我國一些地區創造了良好的環境效益。
為了開發地熱資源,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相繼開展了全國溫泉、重點地區的地熱勘查評價,初步掌握了全國2000米以淺的地熱資源基本狀況和分佈規律:我國高溫(溫度點150℃)地熱資源主要分佈于藏南—川西—滇西和台灣地區。其中,西藏的地熱顯示664處,羊八井鑽孔揭露的最高溫度超過250℃。雲南滇西地區出露的溫泉有296處,高溫熱泉98處。台灣島也是我國的高溫熱儲區。中低溫(溫度<150℃)地熱資源主要分佈于華北平原、汾渭盆地、鄂爾多斯盆地、松遼平原、蘇北盆地、江漢盆地、四川盆地、銀川平原、河套平原、準噶爾盆地等沉積盆地,以及東南沿海地區和膠東、遼東半島。截至2008年底,全國經正式勘查並經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審批的地熱(水)田為103處,經初步評價的地熱(水)田214個,合計提交地熱可採資源量每年約8.3億立方米。(記者 丁全利 吳 崗 吳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