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海南省教育扶貧移民工程首期10所思源學校正式開學,1.8萬名農村孩子進城讀書,在美麗的校園裏開始了他們的新生活。
據了解,省委、省政府把“教育扶貧移民”列入未來5年重點民生工程予以推進,計劃在2008—2010年總投入3.7億元,新增2.7萬個優質學位。重點將自然條件差、基礎設施薄弱的貧困自然村和處於生態核心保護區邊遠村莊的小學和初中生,轉移到就近條件較好的鄉鎮學校或縣城九年一貫制學校免費就讀。扶貧先扶智,這將是一場對海南省農村發展有深遠意義的“造血”大行動。
城鄉教育資源分佈不均
“昌江經驗”全省推廣
海南教育扶貧移民起源於昌江縣。2005年下半年起,昌江縣委縣政府認真分析了過去對王下鄉就地扶貧和易地扶貧成效不大的原因,從扶貧先扶智的思路切入,決定在王下鄉率先實施教育扶貧移民工程,即把全鄉初中生遷至縣城就讀,以此拓展易地扶貧的內涵,逐步減少王下鄉的人口,達到既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又有效地保護環境的目的。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衛留成在調研中發現了這一典型,及時給予肯定,倡導在全省10個國定、省定貧困縣實施教育扶貧移民工程,並要求省委省政府有關部門認真總結昌江縣教育扶貧移民的經驗,組織全省農村教育扶貧專題調研,制定教育扶貧工作方案。
“由於經濟水平不高等歷史原因,海南省教育還有不少‘欠賬’,最明顯的就是城鄉之間、市縣區域之間教育發展不平衡,農村學校在教育資源配置中處於被動地位,邊遠地區的孩子享受不到均等的教育資源,更別説優質教育資源。昌江經驗探索了一個新的模式。”在談到海南省實施教育扶貧移民工程的初衷時,省教育廳廳長胡光輝告訴記者。
經濟社會生態多重效益
首期項目投入1.9億元
2008年,海南省“教育扶貧移民”工程正式啟動,總投資1.9億元(香港言愛基金捐款1.1億元,省級財政投入6500萬元,此外為市縣配套投入)在陵水、保亭、五指山、瓊中、白沙、昌江、屯昌、定安、樂東、東方等10個貧困市縣試點實施,建設10所主要用於接收教育扶貧移民學生的九年一貫制學校,新增優質學位1.8萬個。
胡光輝表示,實施教育扶貧移民工程有多方面的積極影響。一是把教育扶貧移民學校建設與農村中學的改擴建結合起來,有效整合了資源,有利於吸引、培養優質師資隊伍,從硬體和軟體上縮小了城鄉、區域之間的差距。
此外,開拓了農村孩子的視野,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質和競爭優勢,變“輸血”為“造血”,有利於從根本上實現貧困地區的脫貧。而通過教育扶貧移民,還減少了生態保護區的人口,並逐步改變其生産生活方式,有利於保護生態環境。
這不僅是新形勢下對教育發展模式的創新,也是對傳統扶貧模式和生態環保的創新,是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構建和諧海南的重要舉措,具有經濟、社會、生態等方面的巨大效益。
第二期項目已經啟動
5市縣改擴建9所學校
在首期項目學校順利落成的同時,今年,海南省教育扶貧移民工程繼續推進,省政府計劃投入一次性建設資金6700多萬元,在文昌、瓊海、萬寧、澄邁、儋州等5市縣進行第二期項目學校的建設。目前,部分學校已開始工程招標工作。
據介紹,上述5市縣將改擴建9所主要用於接收教育扶貧移民學生的鄉鎮中心學校,撤並一批辦學條件落後、辦學效益不高、交通、通信落後的學校,使該地區的學校佈局結構更加合理,預計明年秋季開學投入使用,新增優質學位5500個。
為了確保教育扶貧移民學校辦學質量,省教育廳還要求聘用教師工作要與工程建設同時啟動,新聘用的教師學歷要求達到本科以上。
胡光輝還向記者透露了一個好消息,目前,教育扶貧移民工程第三期項目正在醞釀之中,海南省計劃和香港言愛基金繼續合作,改擴建兩所高中學校,主要招收全省各思源實驗學校的初中畢業生,讓更多農村孩子有機會接受優質的高中教育,實現自己的大學夢。(記者 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