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積極作為 科學務實--泉城濟南因全運會而改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9月14日   來源:大眾日報

    全運會的腳步越來越近。

    見證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燦爛與輝煌,2009年的全運盛會,讓人們對泉城濟南充滿了憧憬與期待。

    “努力建設一流的場館設施、開展一流的賽事組織、營造一流的環境氛圍、提供一流的服務保障、 爭創一流的比賽成績,把一屆富有特色、 平安祥和、 人民滿意的全運盛會奉獻給全國人民”——這是省委、 省政府對作為第十一屆全運會主會場的濟南提出的要求。

    圍繞“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保全運”這個中心任務,帶動全市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再上新水平——這是濟南市做出的回答。

    “泉城因全運而改變,全運因泉城而精彩。”從2005年2 月國務院批准由山東承辦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之日起,一座城市借一場盛會的奮起之路,悄然啟航。

    城市建設的“全運拐點”

    “我是親眼看著舊村的痕跡一點點消失,‘柳葉’和‘荷花’一天天成形。”濟南奧體中心對面,站在省高院審判樓新址背後一座殘留的二層小樓上,石河嶺村村民張秀芳喃喃自語。

    石河嶺,位於原濟王路現經十東路北側,歷下區原姚家鎮現龍洞街道辦事處下轄的一個僅有668口人的小村,是近郊的窮村。 2006年5月 28 日上午10時28分,濟南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工程鏟下第一鏟土,石河嶺村的命運從此改變。 2008年11月26日,石河嶺村的村民整體搬遷進奧體中心正對面的燕山新居。“三年搬了兩次家,從低矮的石頭平房到現在的小高層,兩套加起來260平方米的大房子,想都不敢想啊。”張秀芳現在最上心的是今後村裏的發展路數,“ 市裏都給規劃好了,留出一塊‘自養地’建商貿城,離奧體中心這麼近,以後想不紅火都難啊。”

    因全運而變,石河嶺是省城濟南的一個小小縮影。

    “在中國的城市化浪潮中有一個共性現象:或者以政務中心的遷移為帶動,或者以高新區的拓展來發動,再或者,選擇大學城。而濟南,則恰如其分地選擇了承辦全運會。”有專家分析説。

    事實也的確如此,與其説是全運選擇了濟南,不如説是濟南選擇了全運。大型體育賽事是體育的盛會,更是發展的舞臺。通過籌辦十一運,實施全運帶動戰略,借會造勢,借勢發展,讓全運成為城市發展的加速器,這才是濟南真正的用意。

    “圍繞活力之都、魅力之城、宜居家園,集中打造奧體文博、特色標誌區和臘山新客站三大片區。”2007 年9 月 29日,圍繞舉辦2009年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專題研究推進濟南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邁上新臺階、再上新水平的省委常委擴大會議上,原有的城市空間佈局和發展戰略的總體思路正式破題,濟南市隨後列出了一張兩年內9 個大類、1000 多項工程,總投資約需1400 多億的建設“大單”,並隨後公佈了包括重點工程建設項目10類80 項、綜合整治項目14類90項的推進計劃。

    兩年之後,東、中、西三大片區雄姿初現,構成了濟南城市建設的“一體兩翼”,引領省城發展破繭化蝶,振翅欲飛。

    東部強勢崛起。2009年4月20日,總建築面積 35萬平方米,總投資達30個億的的濟南奧體中心“一場三館”及附屬工程完工,帶有濃郁濟南風格的“東荷西柳”,全運會歷史上的“第一個”全運村、媒體村以及周邊大批富有現代韻律的建築群開門迎客,構成了集中展示濟南現代韻律、富有時代氣息的標誌性建築群。

    西區活力迸發。7月12日,京滬高速鐵路濟南西客站工程開工,作為京滬高速鐵路 5 個始發終到站之一的濟南西客站,被省城賦予了“山東新門戶、泉城新商埠、城市新中心”的重任,與之前新建的大學城、不久前剛剛竣工的園博園,一起書寫著濟南活力迸發的西區故事。

    中部韻味悠長。7月18日上午,作為濟南泉城特色標誌區的重要內容,全程5.5公里的泉水遊覽景觀帶正式通航。就在同一天,大明湖風景區擴建工程的最後一個建築、也是風景區制高點的超然樓主體工程順利封頂,新建八大景區即將掀開“蓋頭”,並免費開放,還湖於民。以大明湖擴建、護城河和明府城改造為重點的泉城特色標誌區建設,將“山、泉、湖、河、城”一體的生態濟南與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韻味濟南有機融和。

    完善路網暢通城市血管。8月 27日,迎十一運的重點工程濟南二環東路高架路與地面工程全部竣工通車,同時開通的 BRT4號線將同其他三條快速公交線路一起,承擔全運會期間客流疏散的重任。此前,濟陽黃河大橋、黃河三橋建成通車,繞城大北環成為全省第一條建成通車的雙向八車道高速路;歷山路等30 多條城市道路改造整修完畢,山師東路、經八路、緯六路、三孔橋街、華信路等22條樣板路整治完成。

    全運帶給濟南的不僅是城市形象的改善和城市功能的提升,還給濟南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持久的動力。2009年,濟南市千萬元以上續建和擬開工的項目就達1290 項。既突出當前,又著眼長遠,著眼“後全運”時代,濟南正在謀劃和儲備的一批整體佈局完整、功能特色鮮明,多樣化、多層次的城市綜合體,和一批基礎性、樞紐性、生態性重大基礎設施,為新臺階上的奮力一跳積蓄著新的力量。

    全民全運的民生視角

    6月20 日上午,頭髮花白的濟南市天橋區居民李樹均第一個拿到了順河小區5 號樓一單元201室的新房鑰匙——包括他在內的 208戶居民,成為濟南市全面啟動棚戶區改造以來首批實現回遷的棚改居民。

    自2007年4月底開始棚戶區改造到現在,濟南市已啟動了36 個集中片區和31 個零星片區。面對全球性金融危機衝擊和房地産市場陷入低迷,濟南“棚改”目標不但沒有收縮,反而逆勢“擴容”:在原計劃38個片區的基礎上再增加 66個片區,使受益群眾由3 萬戶、10萬人增加到 6.8 萬戶、 18.6 萬人,投資總額由145億元增加到220億元。

    “搞城市建設不是搞形象工程。第一位的是造福市民,第二位的是支撐發展。迎接全運會不是搞好城市建設的最終目的,但是個良好機遇。”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焉榮竹如是説。

    和拿到新房鑰匙的棚改戶一樣,更多的城市主人們,正切實感受著全運帶給他們的好處。

    2008 年冬天,黃臺電廠有兩台 30 萬千瓦發電機組投入使用,兩台 10萬千瓦發電機組備用。同時,小鴨熱源廠在原有2台35兆瓦蒸汽鍋爐的基礎上,又增加一台35 兆瓦蒸汽鍋爐,作為備用熱源;輕化熱源廠2台75 兆瓦蒸汽鍋爐按時正常供熱。居住在文化東路附近的市民感嘆:“如果沒有迎辦全運會,濟南東部地區的供熱問題至少不會解決得這麼快,這麼徹底。”

    2007年底全面開工的小清河治理工程,“為全運會的舉辦打造了一個城市亮點,更重要的是保障濟南的城市防汛安全,拓展濟南的發展空間,是濟南歷史上規模最大、投資最多、收益最長遠的公益民生項目。”前不久開完“迎全運”決戰動員大會的濟南市小清河綜合整治指揮部負責人宋衛東這樣説。

    細節裏的城市軟實力

    對泉城和生活在泉城的每一位市民來説,全運會也是一次精神洗禮。

    “在今後8個月內,全面推進交通秩序、建築渣土、環境衛生、戶外經營、市容道路、綠化美化、環境保護、夜景亮化等八項整治活動,治堵、治臟、治污、治亂並舉,美化、綠化、凈化、亮化同步,著力為全運會勝利召開創造整潔優美的城市環境。”今年2 月9 日,濟南市對迎全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進行了全面動員。

    很快,綜合整治的成效顯現出來,最為突出的是“街街有主題、路路顯特色”的文化墻。家住天橋區堤口路鐵路宿舍小區的胡延菊大媽,以前都不願意讓親戚朋友到家裏來,現在,逮著誰就想拉著到文化墻那兒走走看看。“乾淨了!亮堂了!漂亮了!”胡大媽笑著説。

    在這最感性、最直接的評價背後,是全市上下各級各部門不懈的努力,是城市細節的點滴變化。而與80項城市建設重點工程和90項綜合整治重點推進項目等“硬體”建設同步,文明建設高調推進。

    全運來了,是對濟南城市綜合實力和城市管理水平的一次“大考”,更是對城市形象、服務水平、文明程度的全面檢閱。

    人人都是東道主,泉城人該如何待客?

    9月 11 日,濟南迎來了今年的第 11 個市民排隊推進日。“別看上下公交車排隊、購物排隊等等這些生活小節,卻是一個城市文明水平高低的最顯眼的標誌,小節不小。”濟南市文明辦孫萬林處長深有體會。

    與排隊推進日一同進行的,還有文明市民教育行動、文明秩序養成行動、志願服務推進行動等“十大文明行動”。説文明話,行文明禮,辦文明事,做文明人,倡文明習慣,樹文明形象,創造文明健康和諧的人文環境,這就是濟南人的待客之道。

    全運就要來了,因全運而改變的泉城,期待著來自全國人民的檢閱。  (記者 李海燕 晁明春)

 
 
 相關鏈結
· 9月13日:第一屆全運會在北京開幕
· 第十一屆全運會火炬在香港傳遞
· 第十一屆全運會火炬在廣東傳遞
· 王金山王三運親切看望備戰全運會運動員教練員
· 第十一屆全運會火炬在安徽傳遞
· 第十一屆全運會火炬在河南傳遞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