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新中國60年天津邁入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的新時代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09月22日   來源:天津日報

    60年輝煌篇章,60載城鄉巨變。在天津市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工業發展又好又快的今天,城市與鄉村的距離也從未如此之近。從渤海之濱到繁華的市區,從大項目現場到田野鄉村,處處可見城鄉之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發展互動的生動畫面。歷史走到一個新的起點,城鄉“二元結構”的阻隔之門已經打開,天津市進入了一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新時代。

    60年的厚積薄發,30年的改革開放,特別是近年來天津市堅持“好”字為先、快速發展打下的堅實基礎,讓天津這座城市更加有實力、有能力對城鄉二元結構的破解給出漂亮的答案。

    1986年,天津市在全國率先提出“城鄉一體化”發展方針,“三農”發展“短板”開始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關注。市九次黨代會以來,天津市又提出了濱海新區龍頭帶動、中心城區全面提升、各區縣加快發展的三個層面聯動協調發展戰略,將大力實施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列為今後一個時期天津市發展的三個重要戰略之一。2007年8月6日,市委、市政府召開推進城鄉一體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會議,制定了新農村建設的20條實施意見。在統籌發展這一基本思路的引導下,《天津市空間發展戰略規劃》提出“雙城雙港、相向拓展、一軸兩帶、南北生態”的總體戰略,打破規劃上的二元結構,把區縣域規劃、鎮村總體規劃納入全市總體規劃體系內。

    近年來,天津市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導方針,以“多予”為重點,先後制定、出臺一系列重大政策性文件,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扶持“三農”的政策體系。按照“存量適度調整、增量重點傾斜”的要求,不斷提高財政支農支出佔全部財政支出的比重,建立財政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逐步形成公共財政向“三農”傾斜、公共設施向“三農”延伸、公共服務向“三農”覆蓋的局面。

    在全市一盤棋的大格局中,城市與農村在彼此融合、相互滲透、優勢互補中煥發出巨大活力,在一系列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招法中實現了1+1>2的倍增效應。

    大力發展都市型農業,促進農業向高産、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目標邁進。從2007年開始,津郊每年新增設施農業面積10萬畝,一年的建設量相當於過去十幾年的總和,從根本上改變了農業靠天吃飯的局面。目前,8個農業示範園區、31個養殖科技園區以及6個濱海農業科技園區全面開工,進一步提升了天津市農業現代化水平。為促進設施農業迅速發展,市財政對郊區新建標準化設施種植園區給予專項補貼,最高每畝補助達7000元,此外,國家開發銀行、農業合作銀行、渤海銀行等多家金融機構投入設施農業建設,為津郊現代農業提供資金支持。在津郊農村,已出現了一批蔬菜、蘑菇、花卉生産設施聚集區,比傳統農業增收3至10倍。

    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為郊區經濟構築強有力的産業支撐。改革開放以來,天津市以鄉鎮企業為主的郊區工業得到迅猛發展,現在已經成為農村經濟的主要支撐,成為天津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外貿出口的生力軍。近年來,天津市以構建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産業結構為目標,先後啟動495個區縣重大項目,這些項目注重協調發展,呈現出投資規模大、技術水平高、投資效益好、輻射作用強、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的特點,總投資近4000億元,項目竣工投産後可新增年銷售收入8000余億元,新增利稅900億元。2005年以來,市委、市政府逐年加大對郊區工業的扶持力度,設立了郊區工業技術改造專項扶持資金和鄉鎮工業區專項扶持資金,每年至少撥款1億元,用於補貼技改和基礎設施貸款貼息。來自有關部門的統計顯示,2008年郊區工業企業共有3.86萬家,上繳稅金148億元,職工年平均工資達到18980元,分別比1978年的0.07萬家、0.85億元、520元增長了55倍、174倍和36倍。30年來,農村星羅棋佈的工商企業,已先後吸納100多萬名農村富餘勞動力就地轉移,實現了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

    推進農村城市化進程,讓更多農民住進設施完備、環境優美的小城鎮和新社區。從2006年起,天津市每年安排專項資金8000萬元支持小城鎮建設,重點用於加強小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本著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高效能管理的原則,天津市通過城中村改造、撤村建居、中心村聚集、宅基地換房等多種模式,形成新城、中心鎮、一般鎮、中心村、基層村等5個層次緊密關聯的現代城鎮體系框架。在新社區建設的同時,加大周邊道路、污水及垃圾處理、商貿、文化、體育、衛生、教育等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僅今年天津市用於小城鎮建設的資金就達到440億元,向小鎮轉移農村人口18萬人,從2006年到明年,農村將有110萬人變成城市人。到年底,郊區城市化率將達到58%,比1978年提高43個百分點。城市化的推進促進了城鎮經濟規模的擴大,一批新城、中心鎮成為發展優勢明顯、帶動功能突出、生態環境良好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心,鎮域經濟比重佔區縣的75%左右。

    進一步完善民計民生,力推城鄉保障“無差別”。近年來,天津市逐漸把社會事業發展的重點轉向農村,在農村教育、醫療衛生、養老保障、特困救助等方面建立起長效機制。為了提高農村醫療衛生水平,讓廣大農民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天津市打破城鄉衛生發展二元結構,建設城鄉一體化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由市及區縣財政投資3億元加大鄉鎮衛生院、社區醫院的改造、建設力度。今年啟動建設8個區(縣)級醫院,三年內確保實現每個涉農區縣都有一所三級醫院。由政府買單實現18項免費衛生服務進社區,廣大農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為減輕廣大農民醫療負擔,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現全覆蓋,參合農民達到368萬人,參合率高達99.02%,人均籌資標準達到144元,農民每年只需交納40元就可享受全年的醫療保障。從明年1月1日開始,天津市在全國率先實現統籌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待遇,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在參保範圍、個人繳費、政府補貼和待遇方面享受統一標準。由政府每年出資7億元,實施城鄉居民養老保障統籌,在原農村居民只享受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增加財政補貼的基礎養老金,與原農村居民養老保險辦法相比,在繳費金額基本相同的情況下,養老金水平提高了近60%。(記者 張立平) 

 
 
 相關鏈結
· 山東省連續5年實現城鄉年新增就業“雙過百萬”
· 新中國60週年系列報告:城鄉市場從緊缺走向繁榮
· 圖表:60年來中國城鄉市場從緊缺走向繁榮
· 新中國60週年系列報告:城鄉市場從緊缺走向繁榮
·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印發城鎮供水設施改造技術指南
·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浙江聯動推進新型城市化發展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