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由國土資源部諮詢研究中心、礦産儲量國際報告標準委員會主辦的礦産資源儲量報告標準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國土資源部老領導、部諮詢研究中心主任孟憲來,礦産儲量國際報告標準委員會主席迪克森等出席。
來自澳大利亞、智利、加拿大、南非、英國、美國等國儲量領域的專家,介紹了各自國家礦産資源儲量管理機構、儲量標準及其實施情況,中國儲量專家介紹了中國礦産資源儲量分類標準修訂情況、中國勘查階段劃分及標準、規程,並就屬於克瑞斯考(CRIRSCO)體系的國家儲量報告機構及其規範的實施與股票交易所和證券管理部門的關係等召開討論。專家指出,礦産資源儲量是礦業發展的基礎,礦産資源儲量報告標準是劃分礦産資源量和儲量的“度量衡”,歷來為礦業界關注。礦産儲量公眾報告要用規範的、表述清楚的語言,給公眾、投資者提供明確而足夠的信息,使公眾、投資者正確理解礦産儲量公眾報告,而不能誤導投資者;公眾報告要由勝任人員編寫;信息披露要遵循職業道德準則,要遵循採礦公司的最佳慣例等。
與會專家指出,中國在全球礦業市場上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國家,中國長期以來重視礦産資源儲量標準的建設,20世紀50年代中國建立了系統的礦産儲量標準。20世紀70年代開始,隨著中國礦業的發展,建立了礦産儲量分類體系和單礦種勘查規範以及相關規範規程,1999年為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中國制定了新的礦産資源儲量分類標準,2008年,為了與國際接軌並更好地結合中國的國情、礦情,中國組織開展了對現行儲量分類標準的修訂研究。專家指出,礦産資源儲量分類的科學性、適用性,標準的國際互認互容等,是礦業全球化背景下必須解決的問題。開展國際交流、促進國內外相互了解,對促進礦産資源儲量標準在國際間的互認互容有重要意義。
來自澳大利亞、智利、加拿大、南非、英國、美國、俄羅斯等國儲量領域的專家,國土資源部儲量司及有關司局負責人、有關研究機構、礦業公司、地勘單位、儲量評審等機構代表80多人參加了會議。(記者 丁全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