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2009年前三季度電子信息産業運行分析及形勢展望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09年10月29日   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

    進入三季度以來,隨著國內政策效應不斷顯現和全球經濟逐步復蘇,我國電子信息産業延續二季度企穩向好的態勢,生産增速繼續回升、出口下滑速度放緩、經濟效益降幅收窄,經濟運行中的積極因素日益增多,總體回升趨向基本明朗;但要看到部分行業和領域仍存在波動反復現象,産業轉型的階段性特徵凸顯並出現新變化,仍需加強形勢監測並採取措施加大調整力度。

    一、産業總體呈回升態勢,部分領域存在波動現象

    (一)生産增速低位回升。前三個季度,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增加值累計增長1.8%,扭轉了上半年下滑的勢頭,但比去年同期增速下降10個百分點以上;其中9月增長6.3%,增速比8月提高1.5個百分點,但比7月下降了0.2個百分點。重點産品增長面逐步擴大。9月,重點監測的27個産品中,14個産品産量出現正增長,比上半年多了3個産品;其中計算機、顯示器、彩電、數碼相機繼續保持增長,增速分別為25.5%、9.8%、5.3%、31.8%,手機、集成電路扭轉上個月下降的勢頭,分別增長2.4%、4.7%。

    (二)經濟效益下滑放緩。1-8月,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9618億元,同比下降4.8%,實現利潤892億元,同比下降21.5%,二者降幅分別比1-5月縮小3.7、19.5個百分點。電子信息11個行業中實現利潤增長的行業擴大為4個,其中通信設備、視聽産品行業分別增長28.1%、6.4%,計算機、電子元件行業分別下降35.5%、29.4%,電子器件行業扭虧為盈,實現利潤35億元。

    (三)出口降幅逐步收窄。前5個月電子信息産品出口月降幅均保持在20%以上,6-8月降幅收窄至15%左右,9月降幅進一步降至10%。累計到9月底,全國電子信息産品出口3123.8億美元,同比下降20%,其中來料、進料加工貿易出口分別下降32%、19%,計算機、通信設備、視聽産品、電子元件、電子器件下降13%-36%,排名前列的九個東部省市中除山東(-4.4%)外其餘地區均下降15%以上。

    (四)軟體産業增速回落。1-9月,軟體産業實現業務收入6775億元,同比增長20.3%,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12個百分點,比一季度下降4個百分點。其中,軟體産品、嵌入式軟體、系統集成、IC設計收入分別增長21.1%、15.3%、17.3%、6.5%,增速同比回落13、10、11、16個百分點;軟體技術服務增長28.5%,佔行業比重同比提高1.4個百分點。

    (五)投資增長步伐放慢。1-9月,電子信息産業500萬元以上項目完成固定資産投資2808億元,同比增長17.2%,增速低於去年同期12.1個百分點,低於同期全國製造業增速11.5個百分點。其中,通信設備、計算機行業投資分別增長32.5%、12.7%,視聽産品、電子器件行業投資分別下降24.8%、3%。

    二、産業階段性特徵明顯,結構出現一些新變化

    近幾年,電子信息産業逐步從過去的高速增長期轉入平穩發展的新階段,産業各項指標增速開始慢于工業平均水平,過去産業增長相對依賴産品出口、依賴外資企業、依賴整機行業、依賴東部地區的格局逐步改變;去年下半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對産業帶來較大衝擊,也從一定程度促進産業轉型升級的步伐,國內市場、內資企業、中西部地區在産業中的比重進一步攀升,但電子元器件行業從前兩年拉動産業增長的主要力量轉變成受衝擊最明顯的行業,産業結構的階段性特徵出現新變化。具體表現為:

    (一)産業各項指標增速大大低於工業平均水平。由於電子信息製造業出口依存度相對較高,外需下降影響十分突出,導致行業各項指標增速與工業平均水平的差距進一步拉大。前三個季度,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工業增加值低於工業平均水平(8.7%)6.9個百分點,銷售産值增速與工業平均水平差距超過5個百分點,投資增速低於工業投資增速10個百分點以上,前8個月利潤降幅是工業平均水平(-10.5%)的2倍左右。電子信息製造業從前幾年引領工業增長的重要力量變為當前下滑最明顯的行業,除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外,一方面反映了産業整體調整轉型的趨勢,另一方面也凸顯了産業基礎薄弱、結構不合理的深層次問題。

    (二)內銷比重上升,外銷持續下降。1-9月,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實現內銷産值14955億元,同比增長13.4%;進入二季度以後,每月內銷産值均保持兩位數增長,其中8、9月兩個月增速均達到20%以上。前9個月,完成出口交貨值20330億元,同比下降10.6%,其中每月出口降幅均達4%以上。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內外銷比例從去年同期的1:1.72變為當前的1:1.36,出口依存度(57.6%)相比去年同期下降5.7個百分點。

    (三)內外資企業差別明顯。1-9月,內資企業銷售産值增長12.8%,佔全行業的比重(26.2%)比去年同期提高3.4個百分點;港澳臺企業銷售産值下降7.2%,外商投資企業下降5.7%,所佔比重同比分別下降1.3、2.1個百分點。從投資看,內資企業增長49.5%,佔全行業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13.8個百分點;三資企業投資下降15.3%,其中外商投資企業下降17.1%。從出口看,三資企業下降22%,高於全行業降幅2個百分點,佔全行業比重比去年同期下降1個百分點。從效益看,1-8月內資企業利潤增長31.3%,三資企業下降44.7%。

    (四)整機調整回升較快,元器件下滑明顯。1-9月,視聽産品、測量儀器、專用設備等行業銷售産值分別增長1.4%、6.9%、13.7%,成為全行業回升的主要力量。整機産品結構調整加快,截止到9月底,液晶電視佔彩電産量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31.2%上升到55.1%,筆記本電腦佔微型計算機的比重(83.3%)比去年同期提高了9.5個百分點。電子元器件行業下滑明顯,前9個月電子元件、器件行業銷售産值分別下降2.8%、2.1%,下降額佔全行業下降額的四成以上;投資增速分別為1.2%、-3%,遠低於全行業17.2%的平均水平;前8個月利潤分別下降29.4%、77.4%,下降額佔全行業下降額的八成左右。

    (五)東部地區持續放緩,中西部地區增勢突出。1-9月,中西部地區規模以上電子信息製造業銷售産值分別增長18.5%、19.0%,成為遏制全行業下滑勢頭的重要力量,東部地區銷售産值同比下降3.3%。從投資看,中西部地區增速均達30%以上,東部地區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從出口看,廣東、江蘇、上海等所有東部沿海省市出口分別下降5%-34%,但中西部地區中,部分比重較大的省市出現正增長,如四川、江西、安徽實現1%-54%不等的增長。

    三、實現全年增長有一定難度,各種不確定因素依然較多

    (一)出口需求依然不容樂觀。世界經濟仍未完全走出衰退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機構預計,今年世界經濟將下降1%以上,全球貿易將下降10%以上。根據IDC、Gartner等國際市場諮詢機構調查,一、二季度全球手機出貨量分別下降15%、11%,彩電出貨量分別下降6%、8%,計算機出貨量分別下降7%、5%,集成電路收入分別下降30%、20%,預計全年IT市場降幅達3%以上,手機、彩電、計算機、集成電路等主要産品出貨量將分別下降5-20%,市場形勢將是新世紀以來最糟糕的一年。但要看到,當前全球市場呈現復蘇趨向,三季度起各種半導體價格環比有2%-15%不等的回升,預示全球市場正在回暖,根據國際市場調查機構預測,預計四季度起全球市場開始止住下滑勢頭,明年市場將比今年略有增長。

    (二)國際産業競爭日益激烈。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各個國家和地區紛紛加大對IT等高技術領域的戰略投入,産業競爭態勢日趨加劇。美國政府支持企業開展智慧地球、物聯網研究,提出了寬帶刺激計劃,並劃撥72億美元予以支持;日本政府推出I-Japan戰略,設立了相當於副首相的首席信息官,並大幅增加政府、醫療、教育信息化投入;韓國發佈《IT韓國未來戰略》,將於未來五年內投資189萬億韓元發展信息核心戰略産業;台灣地區實施投入上千億新台幣的半導體支持計劃,並整合建立了“台灣記憶體公司”。與此同時,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日趨抬頭,各國紛紛採取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以及各種專利訴訟遏制別國産品的進入,我國是世界電子信息産品製造大國,成為各國採取措施的主要對象。2008年底以來,發達國家進一步提高進口産品的環保要求,特別是歐盟的EUP指令實施細則陸續出臺,對我電子信息産品出口形成新的貿易壁壘。此外,很多國家還利用貨幣貶值的手段,力圖在企業競爭力和招商引資上形成新的優勢。

    (三)內需市場和投資帶動作用有所增強。國家擴大內需和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效應不斷顯現,今年國務院正式發放第三代移動通信牌照後,1-9月通信業投資超過2000億元,預計全年投資超過2700億元,特別是二季度後網絡建設進程明顯加快,將拉動通信設備行業發展。今年以來,各地新上了多條高世代液晶面板和模組生産線,總計投資近千億元,將為産業發展增加新的後勁。家電下鄉和以舊換新政策不斷完善,實施的産品和地域範圍擴大,日益刺激農村家電消費增長。三網融合加快,相關的措施意見即將出臺,同時電信運營商全年定制筆記本終端數量將超過1百萬,對計算機及網絡設備行業帶來新的機遇。但要看到,當前擴大內需的政策有其短期時效性,特別是投資的帶動作用較為明顯,基於消費的內生促進機制仍未完全形成。

    (四)産業基礎薄弱等問題依然突出。産業核心基礎薄弱、關鍵技術和元器件受制於人、低水平重復建設等深層次問題將在較長時間制約産業發展,上半年國內企業面臨液晶面板供應緊張就是一個突出的例證。宏觀環境變化也正在衝擊産業傳統優勢,人力成本、匯率成本、原材料成本趨高與産品價格不斷走低形成明顯的反差,企業利潤空間日益縮小,也對産業轉型升級提出新的要求。粗放型發展面臨的環境和資源約束日益明顯,部分光電領域重復建設的苗頭逐步顯現,廢舊電子污染治理、産品能耗降低和生態設計的要求愈顯迫切。需要統籌採取措施,在産業結構調整和保持平穩發展、在擴大內需和穩定出口等多方面促進産業健康發展。

    綜合來看,四季度電子信息産業發展速度將有所加快,但總體形勢仍不容樂觀,預計全年製造業收入可能會與去年基本持平,電子信息産品出口總體將繼續負增長,軟體業收入增速保持在20%左右。明年形勢可能進一步好轉,預計電子信息製造業收入增長5%,其中産品出口將比今年有所增長,軟體業收入增長18%。  

 
 
 相關鏈結
· 工業和信息化部:8月份電子信息産業經濟運行情況
· 工業和信息化部:7月份電子信息産業經濟運行情況
· 1-7月規模以上電子信息産業主要指標等完成情況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