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關於徵求
對《未成年人健康上網指導(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
各有關單位:
為預防未成年人因不當使用網絡而出現的身心健康問題,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利,我局組織制定了《未成年人健康上網指導(徵求意見稿)》,現發你單位徵求意見。
請於2009年12月31日以前提出書面修改意見,發送到jwch@moh.gov.cn郵箱。
聯絡人:秦 如
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局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四日
附件
未成年人健康上網指導
(徵求意見稿)
網絡是人類科學技術的産物。網絡的誕生,為人類開啟了溝通世界、創造文明的嶄新窗口。網絡給現代人的生活、學習、工作和娛樂帶來了方便和快捷,極大地提高了人們的生活節奏和生活質量。未成年人作為國家的新生力量,對網絡這種高科技信息手段的接受和使用更超過成人。據統計,目前我國未成年人是網絡使用者中最龐大的群體,佔上網總人數的60%以上。大部分的未成年人能夠適度、合理地使用網絡,通過網絡獲取知識、技能,進行娛樂、休閒等。但是少數未成年人因無節制的使用網絡,影響正常學習、生活和人際交往,導致出現身體健康受損、不能與社會外界正常交往等問題。近期,我國公眾對未成年人“網絡成癮”問題給予很高關注。討論認為,目前“網絡成癮”定義不確切,不應以此界定不當使用網絡對人身體健康和社會功能的損害。
為預防未成年人因不當使用網絡而出現的身心健康問題,保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利,特製定本指導。
一、目的
(一)指導未成年人適度、科學、合理地使用互聯網;
(二)指導家庭、學校和社會對未成年人網絡使用不當進行預防;
(三)引導公眾正確認識和理解未成年人使用互聯網的積極影響和消極作用。
二、我國未成年人生活方式現狀
根據2009年“中國青少年生活方式調查”結果顯示,我國絕大部分未成年人的生活方式在各個方面(包括飲食習慣、睡眠習慣、衛生習慣、學習習慣、體育鍛鍊、娛樂活動、人際關係、應對方式、生活滿意度)都達到了比較健康的水平,並且其表現出的形式和內容都比較均衡。在未成年人的業餘活動中,做作業、復習預習功課佔第一位,其次為與朋友交往,同時還有上網娛樂、看課外書、體育鍛鍊等其他活動。這些活動適應了未成年人在心理成長過程中滿足建立同伴關係、獲得尊重與成就感、提高自信與心理耐受力等發展目標的基本需要。
調查也發現少數未成年人的生活方式存在一定問題,需要改善。主要表現為:業餘活動不夠平衡,尤其缺乏體育鍛鍊;少數人生活方式的各個方面均存在問題或者偏重學習知識、技能,而運動、娛樂發展不足,造成生活方式不夠均衡,上網時間相對較長,業餘活動內容較為單一。
調查還發現,互聯網在未成年人中普及率很高。上網已經成為我國未成年人的主要生活內容之一。未成年人對網絡各種功能的利用比較均衡,主要用作娛樂工具(在線電影、音樂、遊戲)、學習和生活工具(上傳或下載文件、各類信息查詢)和交流溝通工具(網上聊天、博客、電子郵箱)等。上網娛樂成為未成年人主要的業餘活動之一。
三、網絡使用的情況分類和應對
(一)網絡使用正常
大多數上網者具有良好的生活和發展狀態。表現為:網絡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把網絡作為生活、學習、娛樂、發展自己的工具。適度上網而不沉迷,養成了比較均衡的由學習、運動、娛樂等組成的生活方式,能夠客觀地判斷自己的意識,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為。
對網絡使用正常的未成年人,家庭和學校應繼續支持其保持良好狀態。幫助未成年人有效利用網絡對其生活中的積極作用,把網絡作為學習、生活、娛樂的工具,並客觀評價網絡中存在的消極影響,讓未成年人對網絡建立全面、正確的認識。
(二)網絡使用不當
1.一部分上網者受不適當使用網絡的干擾,出現網絡使用失調。表現為:可以基本完成在校學習,能與家人、同學、師長等保持基本正常的親子關係和人際關係,絕大部分時間能夠控制上網行為,但有時會因為無法克制住上網的衝動而影響了其它重要事情。
對網絡使用失調的未成年人,家庭和學校應該分析原因,及時提供社會心理支持,改變不良生活方式,促進其學習、運動、娛樂等方面均衡、協調發展。同時家長和教師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多關心、多愛護,不要隨意譴責,甚至打罵未成年人。如必要,可以尋求心理衛生專業人員進行心理指導。
2.極少數上網者沉迷于網絡,社會功能嚴重受損。表現為:不能正常學習和生活,身體發育和健康受損,出現各種反常行為和情緒問題,現實人際關係(包括親子關係)惡化,與周圍人交往困難、不合群。未成年人是否存在社會功能嚴重受損的情況,需要由精神衛生專業機構進行判斷。
對因上網造成社會功能受損的未成年人,並符合以下情況時,家庭和學校應到精神衛生專業機構尋求幫助:①對上網有強烈的渴望或衝動,想方設法上網。②經常想著與上網有關的事,回憶以前的上網經歷,期待下次上網。③多次對家人、親友、老師、同學或專業人員撒謊,隱瞞上網的程度,包括上網的真實時間和費用。④自己曾經做過努力,想控制、減少或停止上網,但沒有成功。⑤若幾天不上網,就會出現煩躁不安、焦慮、易怒和厭煩等症狀,上網可以減輕或避免這些症狀。⑥儘管知道上網有可能産生或加重原有的軀體或心理問題,仍然繼續上網。
四、網絡不當使用的預防
(一)個人預防
1.遵守網絡規則,保護自身安全。
未成年人在上網時,要遵守《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同時保護好自身安全。做到:①保守自己的身份秘密;②不隨意回復信息;③收到垃圾郵件應立即刪除;④謹慎與網上“遇見”的人見面;⑤如果在網上遇到故意傷害,應該尋求家長、老師或者自己信任的其他人幫助;⑥不做可能會對其他人的安全造成影響的活動。
2.學會目標管理和時間管理,提高上網效率。
做到:①不漫無目的地上網。②上網前定好上網目標和要完成的任務;上網中圍繞目標和任務,不被中途出現的其它內容吸引;可暫時保存任務之外感興趣的內容,待任務完成後再查看。③事先篩選上網目標,排出優先順序。④根據完成的任務,合理安排上網時間長度。⑤不要為了打發時間而上網。
3.積極應對生活挫折,不在網絡中逃避。
未成年人要認識到成長的過程不會一帆風順,遇到困難和挫折要積極應對,向家長、老師和其他人請教解決辦法,不在網絡中逃避。
(二)家庭和學校預防
1.構建全面的評價標準,促進未成年人的身體、智力和心理平衡協調發展。改變主要以學習成績評價孩子的單一、片面的評價方法和標準。家庭、學校要從學習、體育、文藝、實踐動手能力等角度建立全面的評價標準,讓每個未成年人在現實生活中能夠獲得自信和價值感。
2.豐富學校課餘活動。學校和家長要注重培養未成年人多方面的興趣,支持未成年人間建立多種互動,適當開展有利於未成年人身體、智力、心理全面發展的以娛樂、創新性為主題的課餘活動,使未成年人能從多渠道獲得成就感。
3.家長應關注和陪伴未成年人成長。在未成年人成長的過程中,家長要擔負起關注、陪伴的責任,幫助他們在現實世界與網絡環境中保持適當的人際距離,促進形成良好的同伴關係,建立穩定的安全感和親密關係。
4.教師和家長要了解網絡,關注未成年人的上網行為。做到:①了解未成年人常訪問的網站,與他們一起上網和討論,用成年人的經驗幫助他們離開網絡垃圾。②儘量了解網絡的多種功能和作用,並指導未成年人學會使用。③了解過度使用網絡的消極影響,不時評估、判斷未成年人使用網絡的狀況。若發現有網絡使用不當的問題,及時處理。
5.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和親子關係,增加未成年人對教師、家長的信任感。教師和家長要善於發現每個未成年人的優點和特長,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幫助未成年人建立自信,充分發揮自身潛能。
(三)社會預防
1.開展宣傳和健康教育,指導未成年人及其家長科學使用網絡。
2.加強部門協作,通過管理和技術手段,制約不當的上網、無節制地玩網絡遊戲;依靠群團組織和社會支持,在現實生活中為未成年人提供多渠道、多形式的成長途徑,避免其過多依賴、依靠互聯網。
五、網絡使用不當的干預原則
(一)提倡採用綜合的心理社會干預措施,開展規範的心理指導、心理諮詢、心理治療;實施干預的人員應為受過專業訓練的合格人員。
(二)干預目標是矯正被干預者的心理行為問題,促進其健康使用網絡,改善其社會功能,而非中斷或終止其上網行為。
(三)嚴格禁止限制人身自由的干預方法(如封閉、關鎖式干預),嚴禁體罰。
(四)對網絡使用不當者中伴發明顯焦慮、抑鬱、強迫等精神症狀的個體,應到醫療機構進行診斷,並依照有關臨床診療規範進行治療。治療使用精神科藥物應嚴格掌握適應證。嚴格禁止損毀性外科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