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國家統計局召開新聞發佈會,由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發佈11月主要統計數據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中央電視臺記者:大家可能都非常關注CPI這個數字,今年以來CPI連續6個月都是負增長,11月份首次轉正。CPI轉正會不會為下一步帶來通脹的壓力呢?
盛來運: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從剛才發佈的數據大家已經看到,11月份的數據中,一個非常突出的變化就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由負轉正。雖然大家也早有預期,但是當這一天終於到來的時候,還是給我們一個很大的衝擊。1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也就是我們通常説的CPI,比上年同月上漲了0.6%,環比上漲了0.3%。上個月CPI的環比大家都知道,是下降0.1%,同比下降0.5%。11月份,CPI同比、環比雙雙由負轉正,特別是同比轉正是今年2月份以來首次。
11月份CPI為什麼會由負轉正?主要是由當月的食品價格上漲和居住價格上漲所帶動的。與上個月相比,食品價格環比上漲了0.5%,居住類價格環比上漲了0.8%,這兩項為CPI環比貢獻了0.3個百分點。
11月份的食品價格環比為什麼會上漲0.5%?主要是蔬菜和糧食的季節性變化所帶來的。11月份,鮮菜價格環比上漲了5.9%。11月份,鮮菜價格為什麼又出現上漲呢?也是大家都知道的原因,11月份北方和南方部分省份提前下雪,冬天的季節影響了蔬菜的供應量和生産量,因此造成了市場上季節性的波動。糧食價格還是處於溫和的上漲狀態,只上漲了0.5%。但是由於佔的權重相對大一些,這兩項帶動了食品價格的上漲。居住類價格上漲,是因為水、電、氣價主動上調,部分城市為了配合資源價格調整和改革,造成居住類價格小幅上揚。
從CPI的構成來看,這次上漲也有季節性的調整因素和波動因素在裏面。
第二,關於通脹的壓力。目前來説仍然不存在通貨膨脹。雖然CPI由負轉正,但是1-11月份CPI仍同比下降0.9%;從工業品出廠價格來看,11月份同比仍然下降2.1%,1-11月份PPI同比下降6%;從原材料、燃料和動力價格指數來看,11月份同比仍下降3.6%,1-11月份下降8.9%。從這三大價格指數的變化情況來看,當前價格總體上仍是低位運行,緩慢回升,因此當前仍然不存在通貨膨脹。
大家都談到通脹的壓力。實際上,在經濟復蘇階段,價格的溫和性上漲實際上對促進經濟增長和就業是有利的。經濟學原理告訴我們,經濟增長率、就業率和物價的變動,也就是大家都講的通脹率,這三者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絡。一般來説,當經濟處於回升時期,總需求在回暖,這時候價格會有向上走的趨勢。價格變好,市場形勢變好,企業家願意擴大投資,也願意多招工人,就業形勢也會逐漸好轉。就業好起來以後,人們收入水平也會相對提高,收入提高了就會增加消費。大家可以看得出來,消費提升上來以後,企業擴大投資以後,總需求又會在新的水平上往上走,由此帶動經濟更高水平的增長。這是一個良性循環。反過來説,如果經濟處於衰退之中,市場比較蕭條或者價格下降的時候,企業家肯定不願意擴大生産,這時候要壓縮生産,甚至造成比較大的就業壓力,也可能會解雇一些人員。如果就業形勢不好,再加上市場上企業投資信心不強,消費也會帶動不起來,又會影響經濟的回升,會拖累經濟的增長。
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部分地區已經看到這種不利的局面,黨中央、國務院及時出臺刺激政策,儘快扭轉了經濟下滑的局面。所以對價格上漲,一定要有全面的認識。價格太高了肯定不行,價格太低了同樣也不行,特別是對農産品價格。對農業生産來講,如果農産品價格低,農民收入增長壓力就更大,如果農産品價格適度上漲,對農民增收會産生很大的推動作用,因為價格對農民收入增長的彈性比較大。農民收入上來以後,就會擴大消費,對整個經濟增長是有利的。當然,價格上漲肯定對生活水平産生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對低收入群體的消費能力和生活質量有一定影響。這個時候,就應該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要求,加大收入分配改革的力度,增加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提高他們的消費能力。因此,一定要全面地看待價格增長這個問題,要穩定通脹預期。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記者:去年以來,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呈下降的趨勢,到去年11月份達到最低點是5.4%,今年1-2月份降到3.8%。從今年3月份起工業增速開始加快,上個月達到了16.1%,這個月又達到了19.2%。除了基期這個因素以外,國家刺激經濟的政策措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工業的增長?另外,哪些領域的增長支撐著19.2%的增幅?接下來的工業增幅率是怎樣的趨勢?謝謝!
盛來運:謝謝你的提問,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也是非常敏感的問題。從公佈的數據大家可以看到,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速度達到了19.2%,這個速度是今年以來最高的,也是去年以來最高的增速。這個速度這麼高,應該怎麼看待這個問題?我想講以下幾點:
首先,工業增速在繼續加快,説明工業回升的形勢繼續向好,工業回升的基礎在進一步增強。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工業的快速回升意味著國民經濟的回升態勢在向好,回升的基礎也在進一步增強。
第二,19.2%的速度是有支撐的。從相關的指標來看,從用電量、發電量,以及實物量指標情況來看,19.2%的速度是有支撐的。11月份,發電量和全社會用電量都增長了26.9%,比上個月分別加快了9.8和10.9個百分點,工業生産和用電量有緊密的關係。實物的生産量,比如原煤、鋼鐵、耐用消費品的增長速度都非常快,尤其是汽車,11月份汽車生産量達到了144萬輛,同比翻了一倍,增長100.8%。從這些實物量來看,工業增加值增速與相關投入和産出的指標是比較匹配的。
另外,11月份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增速第一次由負轉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出口交貨值增長了5.3%,10月份還是-7.3%,這説明工業産品的出口形勢正在好轉。我們還可以從效益指標來看,因為效益指標一般要滯後一個月,因此從10月份22個地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的利潤情況來看,增長了64.4%,增幅比9月份提高了將近40個百分點。這與去年同月的基數偏低可能有關係,但是這麼高的提升,説明工業回升的質量在提升。因此,從相關指標情況來看,19.2%的增速是有支撐的。
第三,19.2%的增速跟去年同月基數偏低有很大的關係。去年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速度只有5.4%,是2008年12個月中最低的。基數偏低,在一定程度上肯定會推高這個月的同比增速。但是我們也分析了一下,從環比和時期的變化,特別是從一定時期的日均産量、實物量的指標對比來看,雖然增速這麼高,但是與常年的平均水平還是有一定的差距。11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環比增長1.46%,比上個月加快了0.46個百分點。但是1-11月份,工業增加值增長10.3%,比去年1-11月份仍然低3.4個百分點。我們曾經做過一個簡單的測算,在上一個增長週期中,工業平均增速在16%左右,今年1-11月份平均增速只有10.3%,這樣來看還是有一定的差距。把今年1-11月份平均每天生産的電量、生産的鋼材,與過去平均狀態下的日均産量對比,增速仍有40%以上的差距。這説明,儘管工業生産增速這麼高,但仍然還是一種回升的狀態,還是比較正常的速度。
因此,對這個增速要從兩個方面來看,一方面要看到工業處在加快增長的趨勢之中,在積極向好;另一方面也確實與上年同月基數低有很大的關係,所以還是不能盲目樂觀,還是要加油。
北京新京報記者:我問兩個問題。第一,剛剛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並沒有再次提出“保增長”的目標,這是不是説明中國經濟的增長已經穩定多了?第二個問題,現在正在舉行哥本哈根的峰會,之前中國政府提出了減排的承諾,單位減排40%-45%,這樣的減排結構,對於中國GDP的增長有什麼樣的影響?統計局有沒有進行具體的測算?
盛來運:謝謝你的提問。關於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你説沒有提“保增長”的指標,但是我覺得是強調了經濟增長的重要性。因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指導思想、原則、工作目標,都是為了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保持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盡可能地滿足日益增長的人民的物質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所以我覺得,是強調了增長的因素。為了實現可持續增長,我們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要加大結構調整的力度。對於結構調整方面,要更加注重民生,更加注重自主創新能力培養,更加注重創新,發展高新技術産業,來提升産業結構。另外,幾大産業和區域的合理佈局,優化升級,實際上最終都是為了推動國民經濟更好更快地發展。兩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並不是説沒有強調增長。
關於減排的問題。具體的減排目標以及對經濟的影響,我們還沒有做這方面詳細的計算。但是我想,中國政府作出這樣的承諾是有科學根據的,而且一定會對中國經濟的長期可持續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這要求我們更好地落實科學發展觀,更好地改革和調整産業結構,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謝謝。
東方衛視記者:在新聞稿裏,關於房地産的情況,只在城鎮固定資産投資這一項裏有房地産開發投資的數據,但是並沒有房地産銷售方面的數據,請問如何在我們的報表裏能夠體現房地産銷售對經濟的影響以及對人民生活的影響?2010中國藍皮書發佈會上,有專家提出來,能不能把房地産價格指數納入到CPI的指數裏面,因為如果納入進去,就能夠更好地體現房地産價格對居民生活的影響,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
盛來運:謝謝你的提問。房地産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産業,肯定會對經濟社會的發展、對人民生活質量的提升産生重要的作用。昨天,《中國信息報》已經獨家全文發佈了房地産的監測報告,包括房地産的投資情況、資金來源情況、銷售情況,還包括了新開工項目以及房地産價格,你可以在網上查一下這方面的內容。
關於是否將房地産價格納入到CPI指數的問題,實際上是老問題了,以前的多次發佈會上,相關的發言人,包括我們局領導都做過一些解釋。今天,我也再重新做一下解釋。
關於房地産價格為什麼沒有納入CPI計算之中。從購買角度來講,住房購買是一次性的投資,是多年消費。從國際核算角度來講,一般把住房的支出直接體現在投資領域裏面,這是國際通用的原則。如果把房價計算成投資以後,怎麼樣反映價格變化呢?實際上我們有專門的分類,比如用居住類價格在CPI中反映住房的變化。居住類價格包括人們為了住房進行裝修而使用的材料價格的變化,包括物業管理費,同時考慮了住房折舊的變化。通過這些方面的變化,來間接地反映住房價格的變化。另外一方面,還有一部分可能需要繼續完善,就是自有住房的租金怎樣更完整地體現在居住類支出的變化中。我們國家大多數住房是自有住房,由於租金市場不完善,租金價格的計算,我們採用的不是直接計算實際租金的辦法來反映市場房租的變化情況,對自有住房來講採用的是折舊的辦法。當然對於租房的居民,他的租金支出還是算進來的。
因此,一方面,我們在CPI的計算中考慮了居住成本的變化以及住房價格變化的因素;另一方面,隨著將來相關資料越來越完善,租賃市場越來越發達,住房租金將會逐漸地、比較完善地體現在住房價格之中,會更靈敏地反映住房價格變化。
中國新聞社記者: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把擴大居民消費作為推動明年經濟增長的重要抓手,請問中國居民現在的消費率是多少?消費潛力又在哪?
盛來運: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也提得非常好。我首先回答消費率的問題。2008年,城鄉居民消費率是35.3%。
第二個問題,關於消費潛力。在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了要把擴大居民消費作為擴大內需的重點。居民消費,大家會很自然地關注到,既然把它作為擴大內需的重點,那麼它的潛力有多大?首先,剛才通報的消費率,大家第一感覺是不高,只有35.3%,而美國的消費率是在70%以上,印度的居民消費率,如果沒記錯的話,大概是54.7%。大家可以看到,我國的居民消費率無論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是與發展中國家相比,都還比較低。但正是因為這個“低”,正好説明我們擴大內需的空間,特別是擴大居民消費需求的空間比較大,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因為它直接説明了消費的成長空間。
目前,我們的消費結構仍然處在剛剛解決溫飽,正向全面小康過渡的階段,處於消費結構升級的時期。去年我國居民的食品消費支出佔整個居民消費支出的比重是百分之三十三點幾,但是美國居民的食品支出佔消費支出的比重只有6%;我國服務性消費支出佔居民消費支出的比重只有40.1%,而發達國家平均水平都在60%以上,有的甚至達到70%。從這方面來看,我國消費結構升級的空間也非常大,從另一個角度也側面地佐證為什麼我們的消費率比較低。只要注重大力發展服務業,注重引導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我們的消費潛力還是比較大的。另外,最近幾年,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居民消費環境、消費條件得到極大的改善,包括這次國務院應對金融危機的4萬億投資,大多數也是投放在基礎設施條件和民生改善方面,這為今後居民消費能力的提升,為今後更好地刺激居民消費,提供了物質上的準備。
上次我也談到了,路修通了,居民就會買車;上下自來水通了,居民就會買洗衣機;電通了,居民就可以用上家用電器;所以,物質條件的改善,為今後居民消費的提升提供了前期準備。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居民收入水平一直保持穩定增長的趨勢,人民銀行前段時間發佈的居民儲蓄存款有二十多萬億,這都是為以後的消費打下了物質的基礎。所以,中央提出來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更加注重擴大居民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是非常正確、英明的。經濟發展不能一味地依靠投資拉動、依靠出口推動,應該真正發揮消費需求、投資需求和外需三駕馬車對經濟增長的共同的推動。所以我相信,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政策的指引下,我們的消費需求、我們的內需會有一個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