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防災贏在演練--地質災害應急響應體系建設與展望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1月13日   來源:國土資源部網站

編者按:

    我國的《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將突發公共事件分為4類: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地質災害是主要的自然災害之一,而防治地質災害工作就是國土資源工作的重點之一。

    2009年年初,國土資源部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汪民在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調研時指出:經過多年努力,我們逐步探索和建立了適合中國國情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並在防災減災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們還沒有特大型地質災害應急處置的經歷,缺少應對特大型地質災害的經驗。所以,當務之急是抓好特大型地質災害的應急防治和技術演練,這是防大災、應大急的關鍵。

    如今,一年時間已過去,本報記者特梳理了一年來我國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取得的成果,以期為新一年更好地做好防治工作提供參考。

    飛機在上空盤旋、飛艇在低空漫遊、三維激光掃描儀和人工便攜站在地面不同方位緩緩移動,應急指揮車載系統將多個角度拍攝的地質災害險情高清畫面切割後實時傳送到北京……

    這是不久前由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聯合湖北省地質環境總站,在黃石市板岩山地質災害現場進行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演練的畫面。在這次演練中,無人駕駛飛機、飛艇、三維激光掃描儀作為宏觀和定量監測裝備,在整個演練過程中,發揮了高新技術性能,獲得了危岩體周邊12公里,分辨率15厘米的高質量航拍影像和地面三維掃描成果。同時,無人駕駛飛機、飛艇更是實現了在遠場起飛,轉場至地質災害點上空作業並安全返航的預定目標。地質災害遠程應急會商系統實現了多點互聯互通及與災害現場的多方視頻會商。

    這也是我國首次採用無人駕駛小飛機、飛艇、三維激光掃描儀、多個人工便攜站等綜合技術與多部門合作,通過地質災害應急遠程傳輸系統開展的地質災害特大險情會商技術演練。

    構築國家級地質災害調查與監測新體系,為“應大急、救大災”積累經驗

    2009年2月20日,汪民副部長在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專門聽取了《重大突發地質災害應急工作方案》的彙報後指出,應急預案編制完成後,要抓緊進行實際演練,通過開展演練,進一步完善提高各級應急預案的內容和能力。應急預案中的遠程會商體系要與各省(區、市)特別是地質災害多發省(區、市)進行聯動,以便準確掌握地質災害的發生原因和發展趨勢,提出及時快捷的預防和處置方案。通過模擬技術,把地質災害的發生機理模擬成像,提供給領導、專家和決策部門掌握。

    而在2009年3月全國地質環境管理工作會議上,國土資源部明確了六大舉措,著力提高地質災害的防治能力和水平。其中之一,就是要成立地質災害應急機構,制定應急工作規則,加強應急值守,依靠科技,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為了貫徹落實《國土資源部重大突發地質災害應急工作方案》,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先後召開多次會議研究部署重大地質災害應急工作和方案的編制,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一方面加強地質災害應急響應體系基礎建設,一方面將突發地質災害遠程會商系統及應急平臺建設開始向全國推廣。

    4月9日~10日,來自全國各省級地質環境監測總站(院、中心)的近80名技術人員聚集北京,就“國土資源部重大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地質災害應急基礎支撐平臺建設”、“地質災害綜合應急數據庫建設與部門應急平臺建設”、“衛星網絡通信實現原理”、“數字視音頻無線傳輸技術”等內容進行了專業培訓和業務研討。

    8月13日,作為國土資源部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響應技術支撐單位的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地質災害應急辦公室成立,標誌著全國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工作機構建設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為了開展重大地質災害應急響應體系建設,2009年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先後制定了《重大地質災害應急響應系統建設方案》、《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平臺——基礎支撐體系建設技術要求》、《國土資源部省級移動應急平臺部署建議書》以及各項應急預案。

    人們則更加關注這些預案有何作為。

    演練,不但使應急預案富有成效,更讓“防”字深入人心

    應急預案是保障,而防災演練則是實現應急保障的核心。2009年5月,國土資源部辦公廳下發49號文《國土資源部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響應工作方案》,成為重大突發地質災害國家層面應急響應演練或“實戰”的依據。

    為了檢驗突發地質災害應急的技術裝備實力,磨合應急隊伍,2009年汛期,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先後開展的重慶雲陽涼水井滑坡、重慶忠縣黃金鎮滑坡、蘭州九州開發區滑坡、重慶武隆山體垮塌、四川德格邊坡坍塌、四川宣漢樊噲鎮滑坡、汶川地震科學鑽探場地泥石流、雲南省鳳慶縣正義村滑坡和四川省康定縣泥石流等重大地質災害事件的應急響應,為國土資源部領導和專家了解災情、作出決策、提出處置建議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和服務。

    2009年6月19日,河北省突發地質災害遠程應急會商系統率先在全國實現了與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指揮平臺系統的有效聯動。有關領導和專家分別在河北省環境地質勘查院、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會商室清晰地看到正在保定市滿城縣舉行的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場景,並通過該系統向演練現場發出了相關指令。

    2009年10月30日,在國土資源部應急衛星通信專網平台下建設的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突發地質災害遠程應急會商系統,通過衛星傳輸,實現了南江中心站、應急車載站、人工便攜站和縣、省、國家三級的互聯互通及與災害現場的四方視頻會商,專家們足不出戶,就可以進行會商和提出處理意見與建議。這是第一個實現與國家級突發地質災害遠程應急會商系統互聯互動的縣。

    ……

    這樣的演練在全國推廣。2009年,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重大地質災害應急遠程會商車載系統,先後赴廣西、河北、湖南、江蘇、湖北、重慶、陜西、甘肅等地開展“實戰”測試和技術演示,進行技術引領。根據《國土資源部重大突發地質災害應急工作方案》,河南省地質災害應急中心、青海省地質災害應急中心、廣西壯族自治區地質災害應急中心先後成立。河北、四川、廣西、湖北及三峽庫區的地質災害遠程會商與應急指揮系統已開始運行。河南、廣東、浙江、寧夏、福建、貴州、陜西、甘肅等省區和以重點防災區為單元的地質災害遠程應急會商指揮系統正在建設之中。

    地質災害應急響應涉及因素多技術含量高,是一項非常規的防災減災行動

    重大地質災害應急響應分為“險情應急”和“災情應急”。重大地質災害應急響應系統建設是一項跨階段、高要求、大集成、快反映、求實效的綜合行動,是提升地質災害應急響應科技工作水平,使其從經驗走向科學,從感性走向理性的重要舉措。

    重大地質災害應急響應技術支撐程序包括響應啟動、調查評價、監測預警、會商定性、防控論證、決策指揮、實施檢驗和總結完善等8個環節。地質災害應急響應平臺建設包括一個基礎平臺(網絡體系、遠程視頻會商系統、應急信息系統),一個應用系統(應急值守、決策支持、預案管理、資源調度、信息處理分析及發佈系統)和上下左右的互聯互通體系。

    2009年,我國加強了地質災害應急信息平臺建設,完善地質災害應急網絡、地質災害信息系統和遠程視頻會商系統。在全國範圍內,遴選並報請國土資源部確定了36名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專家。配置了單兵作業、單兵防護、專業探測、信息通信、室內作業等五類應急裝備和應急設備54台(套),包括衛星應急通信系統、視頻會議系統、穩壓電源系統、海事衛星電話、對講機、發電機、超短波電臺、手持GPS等。

    2010年,我國將按照重大地質災害應急響應工作計劃,將重點加強和開展多個方面的工作:保障重大地質災害現場應急響應地質作業的高精尖設備;建立支持多目標應用的應急響應信息、數據交換中心為目標,建成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管理系統和應急信息庫、開展專家系統建設;開展重大應急地質災害防治工程調查研究以及重大地質災害應急治理工程技術經濟效益評估;跟蹤全國重大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提出國家應急響應技術建議。根據上級應急指令,開展重大地質災害應急響應,提供技術支持與服務;跟蹤《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年度執行情況,進行預案的科學性、有效性和執行情況等方面的技術評估,編制地質災害應急技術工作指南,制定應急技術工作規劃,編制《應急響應技術支撐“十二五”業務工作規劃》;建立應急預案執行監督、評估及定期的基本制度。推進建立技術創新的制度保障機制,推進建立健全有利於應急防治工作的協調聯動機制;選擇典型區域,開展一次中等規模的應急“實戰”演練;開展應急科學研究,以滑坡災害應急處置技術為重點,開展應急監測預警、快速處置和輔助決策等關鍵科學技術問題研究。(范宏喜)

 
 
 相關鏈結
· 國土資源部抗震救災地質災害應急排查工作紀實
· 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調查隊排查隱患近五千
· 重慶積極支援四川災區開展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工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