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2009年,衛生部共收到全國(未含港澳臺)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通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管理信息系統報告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2448起,報告病例238946例,死亡1004人。
2009年,我國內地無特別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共報告重大事件11起,報告病例120945例,死亡657人;共報告較大事件203起,報告病例19677例,死亡267人;共報告一般事件2234起,報告病例98324例,死亡80人。
2009年,我國內地報告事件數較2008年同期上升8.85%,病例數上升64.98%,死亡數上升140.19%(甲型H1N1流感作為2009年新發現的傳染病,在全球及我國廣泛流行,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總體水平産生較大影響,如去除甲型H1N1流感,與2008年相比,2009年報告事件數上升8.80%,病例數下降18.22%,死亡數下降14.83%)。報告事件數的上升主要與季節性流感報告事件數增加有關;報告病例數和死亡數上升主要與甲型H1N1流感有關。
專家分析認為,目前我國內地全人群對甲型H1N1流感免疫保護水平有限,有效免疫保護屏障尚未形成,預計在2010年,病毒仍將繼續傳播,局部地區出現暴發疫情的風險仍然存在。隨著2010年春運和春節的到來,人群聚集活動增加等因素將導致人群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風險加大。除甲型H1N1流感外,2010年全國其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水平將繼續維持在近幾年的平均水平;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類別仍將以傳染病事件為主,其次為食物中毒事件;學校尤其是農村中小學校,仍將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高發場所。
衛生部要求各地認真做好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準備和處置工作,加強聯防聯控,強化監測預警,進一步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和早處置的水平,有效降低事件危害,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最大限度減輕疫情對社會經濟的影響,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對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危害。其中,重點要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進一步加強甲型H1N1流感疫情監測與信息報送,及時研判疫情態勢,科學部署防控工作,採取各項有效措施,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二是繼續做好鼠疫、不明原因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突發急性傳染病的監測、分析、報告與應急處置工作;三是加強中小學校及幼托機構的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急性出血性結膜炎及病毒性腹瀉等易於暴發、流行的傳染病的預防控制和調查處置工作,防止疫情的發生和蔓延;四是做好食物中毒及職業中毒等中毒類事件的防範和應對工作;五是強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對知識宣傳普及,增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危機意識和防範意識,提升社會公眾自救和互助等衛生應急能力。
專家建議,公眾在日常生産生活中要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包括注意環境衛生、食品衛生和飲水衛生,勤通風,勤洗手,吃熟食,勤鍛鍊等,科學規避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旦發現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苗頭,及時向有關部門報告。
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2009年,衛生部未收到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報告。
三、藥品和醫療器械突發性群體不良事件
2009年,食品藥品監管局共收到4起藥品突發公共事件報告,報告病例38人,死亡5人。與2008年相比,藥品事件報告數下降了50%,病例數下降64%。
2009年,食品藥品監管局未收到醫療器械方面突發性群體不良事件報告。2008年接到醫療器械突發公共事件報告1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