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農業部召開現代種業科技創新試點工程諮詢研討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2月08日   來源:農業部網站

    記者從2月8日農業部召開的現代種業科技創新(試點)工程諮詢研討會上獲悉,現代種業科技創新(試點)工程將按照産業需求導向,突出企業主體作用,依託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農業行業科研專項、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等科技資源,創新組織管理方式,加強種子企業與優勢科研教學單位的緊密結合,培育一批育繁推一體化、産學研緊密結合的現代種業集團,構建現代種業科技創新體系。全國種業科技創新領域知名專家學者、主要種業企業高管、農業科技領域的管理專家和經濟專家就大力發展生物技術,提升現代種業競爭能力方面進行了研討。

    發展生物技術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選擇

    從影響種業發展的資本、管理和科技這三大要素看,科技最核心,最關鍵。主要農作物矮稈、雜交、株型塑造、轉基因等重大育種理論和技術的突破,推動主要農産品供給實現了由溫飽不足到總量平衡的歷史性轉變,實現了農業生産的歷史性跨越,良種對糧食增産的貢獻率已達到40%。

    中國生物技術的開拓者之一,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范雲六院士説,“大力發展生物技術産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是著眼未來國際競爭和産業分工所做出的戰略決策。啟動實施轉基因重大專項,對於搶佔未來經濟科技競爭制高點,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原院長謝華安院士説,“發展生物技術,與傳統優勢技術緊密結合,拓寬育種途徑,提高育種效率,對突破資源環境約束,壯大民族種業,鞏固糧食等主要農産品生産能力和供給水平,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至關重要。”

    北京奧瑞金總裁韓庚辰博士介紹説,“國際種業集團綜合利用其資金、技術、人才、管理等優勢,在國內種業領域搶灘布點,對國內種業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挑戰。面對國際競爭,唯有整合力量,奮起直追,才能打破生物技術國際專利的壁壘和限制,掌控國家糧食生産的主動權。”

    常規育種與現代生物育種相結合是育種技術的發展方向

    國內外育種領域多年的理論探索和技術實踐表明,常規育種技術與現代生物育種技術結合,可以快速突破技術瓶頸,逐步逼近理論潛力,是我國育種技術突破的重要方向。面對人口增加、資源減少、生態惡化等諸多制約因素和不利影響,現代生物技術與種子産業的全面結合,將推進形成新型的現代種業。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方智遠院士説,“轉基因技術與常規技術結合,能顯著提高育種效率,在提高農産品産量、突破資源約束、緩解生態惡化等方面正在發揮重要作用,顯示出巨大優勢。我國轉基因棉花的應用顯著減少了農藥的使用量,降低了勞動強度;國外抗除草劑轉基因大豆的應用,實現了密植和免耕,推動了農作制度的大變革。”

    據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著名小麥遺傳育種專家孫其信教授介紹,近十年來我國與其他小麥生産國都出現了單産增長變緩的情況,加之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小麥育種進入了爬坡階段。綜合運用各種育種技術,進行産量、抗病蟲、抗逆、養分高效利用等相關性狀的協調改良,是未來小麥育種領域發展的主要方向,是突破小麥育種技術瓶頸的重要選擇。

    遼寧省農業科學院陶承光院長介紹説,“縱觀國內外育種領域的發展,每次新技術的突破都將帶來農業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現代生物技術能夠實現基因的定向定位轉移,在常規技術短期內難以解決的性狀協調改良等方面顯示了巨大的優勢,把現代生物技術與常規育種技術結合起來,必將有效地引領育種領域的科技進步,支撐現代種業發展。”

    嚴格安全性管理是保障生物技術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

    縱觀世界科技發展史,每次重大的科技發現、理論創新和技術突破,都伴隨著激烈的爭論,但從沒有因爭論而止步,而是在爭論中不斷完善,最後服務社會,造福人類。

    據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著名玉米育種專家戴景瑞院士介紹,雖然出於政治、經濟、貿易和産業發展等綜合因素的考慮,世界各國對轉基因産品的態度不一致,但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大力開展轉基因技術研究,搶佔科技競爭制高點的發展路線並納入國家戰略,對科技創新和新興産業的投入和爭奪一刻也不曾放鬆。自1996年以來,轉基因産業在質疑中快速發展,13年間由170萬公頃迅速增至2008年的1.25億公頃,增長了近74倍,商業化種植轉基因作物的歐盟國家也已經增加至8個。

    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所長萬建民教授介紹説,“從技術角度看,轉基因和常規育種都是品種改良的技術手段,是一種相對精確和定向的現代分子育種技術,其本身不存在安全性問題;從産品應用的情況看,全世界至今未發現有安全性問題;從育種技術的發展看,已經逐漸由經驗育種向精確定向育種的方向轉變。”

    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著名轉基因生物安全專家吳孔明研究員介紹説,我國對轉基因安全的管理是世界上最嚴格的國家之一,轉基因作物在産業化前都要進行嚴格、長期的環境安全評價。他們針對轉基因棉花的生態環境影響問題進行了長達13年的長期定位研究,未發現有任何不良影響。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衛生所研究員、著名食品安全專家徐海濱説,“轉基因産品批准上市前要經過毒理學、營養學的嚴格檢測和評價。可以説,批准上市的轉基因産品與非轉基因産品具有相同的食用安全性,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推進産學研結合是壯大民族種業的有效途徑

    種業事關國家經濟安全,科技創新是種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面對國際種業公司的激烈競爭,發展民族種業,提高良種覆蓋率,保障供種安全,迫在眉睫。目前,我國種子企業弱、小、散的局面尚未有根本改變,育繁推相對脫節、産學研結合不緊、創新能力不強。全面提升種業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發展壯大民族種業,要通過政府推動、市場引導、政策扶持、環境營造、項目支撐等手段和方式,促進科研教學單位的科技成果和資源條件向企業轉移,不斷加強企業的科技創新設施條件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聚集優勢資源,延長産業鏈條,提升創新能力。

    據中國種子集團公司張偉總經理介紹,國際種業巨頭的發展都經歷了由分散到集中,由單純生産經營到育繁推一體化的歷史性轉變。面對我國種子企業弱、小、散的局面,加快培育壯大民族種業,就要提高企業準入門檻,鼓勵兼併重組,加快資源聚集,抓緊制定扶持政策,切實推進種業龍頭企業與優勢科研教學單位緊密結合,優勢互補,強強聯合,充分發揮資源的聚集效應和擴散效應。

    吉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岳德榮指出,現在大量的科技成果、優秀的科技人才和一流的創新平臺都集中在農業科研教學單位,而種業龍頭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産品的産出能力相對較弱。短期內,要營造環境,搭造平臺,促進種業龍頭企業與農業科研教學單位的實質結合和資源轉移,長期要逐步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建設一流的研發基地、人才隊伍、技術成果,打造具備國際視野,戰略思維,育繁推一體化、産學研緊密結合的現代種業企業集團。

    遼寧東亞種業董事長張福春認為,由於發展的歷史階段的限制,我國現有的種子企業不論在産業規模還是科技創新能力,都尚未具備與國際跨國種業企業競爭的實力和水平。面對嚴峻的形勢,必須增強憂患意識,苦練內功,從發展理念、發展戰略、發展能力等方面超前謀劃和佈局,在激烈殘酷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勇攀高峰。

 
 
 相關鏈結
· 解讀一號文件:基礎設施抓水利 科技創新強種業
· 我國將從加強産學研結合等方面加強種業科技創新
· 張桃林強調:加快種業科技創新 做大做強民族種業
· 浙江省舉辦瓜菜種業交流會 加快新品種推廣應用
· 2008中國國際種博會及種業高峰論壇將於9月舉辦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