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陳竺在2010年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的工作報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2月09日   來源:衛生部網站

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中心
全面做好衛生工作 努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在2010年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的工作報告

衛生部部長 陳 竺
(2010年1月5日)

同志們:

    2010年全國衛生工作會議是全面啟動醫改之後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國務院領導同志對開好這次會議很重視,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組長李克強同志非常關心衛生工作,將在會議期間為全國衛生系統先進集體、先進個人代表頒獎,併發表重要講話。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全面貫徹。

    會議的主題是: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總結2009年衛生工作,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中心,進一步提高認識,統一思想,振奮精神,全面動員部署2010年重點衛生工作,確保人民群眾共享衛生改革發展成果。

    下面,講三個方面內容,供大家審議討論。

    一、2009年衛生工作取得令人鼓舞的新進展

    2009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醫改意見》)及近期重點實施方案,提出2020年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目標、原則和政策措施,醫改工作全面啟動;面對突如其來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科學決策,建立聯防聯控工作機制,衛生系統積極防控疫情,救治患者,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食品安全法》頒布實施,衛生部門認真履行綜合協調職責,健全食品安全工作機制,扎紮實實開展食品安全整頓工作,受到群眾支持歡迎。這一年是考驗各級衛生行政部門綜合能力的一年,是展示全國衛生系統良好服務和保障能力的一年,是各級黨委和政府全面加強衛生工作的一年。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進展:

    (一)醫改工作開局良好。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醫改工作。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各地時關心醫改進展,關心廣大衛生人員生活,關心艾滋病等患者健康,鼓舞了衛生系統熱情和幹勁。溫家寶總理親自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專題研究醫改工作,多次深入醫療衛生系統進行調研,鼓舞了士氣。國務院分別在4月、9月和11月三次召開會議,李克強副總理出席並作重要講話,專門部署醫改工作。克強副總理還先後主持召開5次國務院醫改領導小組會議,研究醫改重點難點問題,作出工作安排。全國衛生系統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全面啟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專項,加快推進城鄉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著手建立基本藥物制度,逐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醫療保障制度,認真籌備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醫改工作達到了“開好局、起好步”的要求,人民群眾正在獲得“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二)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情防控成效顯著。面對全球範圍暴發的甲型H1N1流感疫情,全國衛生系統堅決貫徹執行黨中央、國務院指示,發揚抗擊非典精神,緊緊依靠社會各方面支持,堅持依法科學防控,針對不同疫情階段及時調整防輸入、緩擴散、減危害的防控策略和措施。將甲型H1N1流感納入國家法定傳染病管理,抓好重點場所、重點人群和重點環節的疫情防控。擴大和完善流感監測網絡,掌握疫情動態和病毒變異情況。爭分奪秒研發疫苗,組織疫苗生産供應,我國率先在世界上大規模接種甲流疫苗並取得良好效果。設立定點救治醫院,開展醫務人員培訓,控制院內感染,加強重症病例救治。充分發揮中醫藥優勢,提高預防治療效果。堅持科學防控,加強科技支撐,注重成果應用。加強新聞宣傳和健康教育,及時向社會發佈疫情信息,宣傳防病知識,增強公眾信心。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最大限度減輕了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産生活的影響。同時,嚴防鼠疫、手足口病、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疾病,提高處置能力。

    (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取得新突破。堅持改革創新,不斷健全完善新農合製度。科學調整補償方案,加大支付力度,嚴格控制基金結余比例,籌資水平達到人均100元,努力減輕個人醫藥費用負擔,國務院確定的2009年各項任務全面完成。截至9月底,參合人口達到8.33億,參合率為94%。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共落實補助資金627億元,4.9億人次獲得補償,1560萬人得到健康體檢。全國三分之一的地區開展門診統籌試點,效果良好。進一步提高住院費用補償比例,50%的地區提高幅度達到5個百分點以上,農民群眾得到實惠。陜西、安徽、雲南等地開展支付方式改革試點,浙江、廣西等地啟動市級統籌試點,各項試點工作進展順利。

    (四)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建設穩步推進。成立國家基本藥物工作委員會,印發《關於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實施意見》等規範性文件,配合國家發展改革委調整價格,將基本藥物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障藥品報銷目錄,加強全程質量監管。各地健全政府主導的省級藥品集中採購平臺,落實基本藥物招標採購任務。開始在全國30%政府舉辦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北京、寧夏等地在全轄區政府辦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推行,效果顯著。

    (五)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中央下達專項資金200億元,支持986個縣級醫院、3549所中心鄉鎮衛生院、1154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認真落實中央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政策措施,項目管理規範,工程進展順利。城鄉對口支援和“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得到進一步加強,900所城市三級醫院與2200所縣級醫院建立對口支援和協作關係,河北、甘肅等地實施效果良好。為鄉鎮衛生院招聘執業醫師,落實農村衛生人員培訓任務。青海、新疆等西北五省區全面落實對鄉鎮衛生院補助人員工資政策。全國已有25個省份對鄉村醫生的公共衛生服務進行補助,部分地方提高補助標準。安徽省按每1200名農村人口補助8000元的標準,為鄉村醫生提供補助。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和93%的縣級市開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北京、上海、浙江杭州、四川成都等地積極推廣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收支兩條線管理,江蘇、山東等地開展績效考核工作,倡導主動服務和上門服務,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落實。

    加快四川、甘肅、陜西地震災區醫療衛生系統重建工作。三省和對口支援省市認真落實任務,加快建設項目進度。截至2009年11月底,開工1531個項目,竣工760個項目,落實資金123.6億元。災區醫療衛生系統恢復重建總體進展順利,項目工程質量良好,醫療衛生服務秩序井然。

    (六)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工作順利實施。制定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工作方案和服務標準,6項國家重大公共衛生專項和9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均已啟動。各地制定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的實施意見,明確經費渠道,細化服務內容和要求。江西、上海等7省份提前完成三年為8-15歲人群接種乙肝疫苗的工作。6個省份制定實施消除燃煤型氟中毒方案,其中河南完成全部改爐改灶任務。各地制定農村孕産婦住院分娩和育齡婦女補服葉酸實施方案,陜西等地對農村孕産婦住院分娩實行免費政策。重慶開展“健康重慶”建設,大力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改善居民健康水平。認真組織實施農村婦女宮頸癌、乳腺癌檢查和“百萬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項目。開展疾病預防控制績效考核工作,落實公共衛生任務。

    加大艾滋病、結核病、血吸蟲病防治工作力度。目前全國已經達到血吸蟲病疫情控制標準。組織實施國家擴大免疫規劃工作,在內蒙古、遼寧等13個省份開展麻疹免疫強化。完善地方病防治監測體系,健全地方性氟中毒等5種地方性疾病的防治機制。做好心腦血管病綜合防控、癌症早診早治、糖尿病一體化管理工作,開展社區慢性病綜合干預控制工作。深入開展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活動,積極開展建設健康城市試點工作。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信息系統建設。

    (七)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完成籌備,醫療管理得到加強。認真研究公立醫院改革思路和政策措施,制訂試點工作指導性文件,遴選試點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已籌備就緒。完善醫療質量管理制度和規範體系,建立醫療技術臨床應用管理制度,進一步加強醫療機構管理和專科能力建設,推進臨床合理用藥,穩步提高醫療質量。科學制訂臨床路徑,已發佈112個病種的臨床路徑,在60余家醫院開展試點工作。啟動“醫療質量萬里行”工作,對近300家醫院和110余家血站進行質量和安全督導檢查,加強醫院感染預防控制。強化血液管理,自願無償獻血佔臨床用血比例達到99%。進一步擴大護士隊伍數量,調整結構,改善素質,建立和完善分級護理制度,提高護理質量和技術水平。開展大型醫院巡查,積極探索建立醫院評價體系和評價制度,籌備醫院評審評價工作。在全國三級公立醫院推行預約診療服務,逐步解決群眾到大醫院“看病難”的問題。天津、上海等地根據城市發展和人口變動趨勢,優化公立醫院結構佈局。安徽蕪湖、黑龍江漠河等城市積極探索醫藥分開的有效實現方式。山東濰坊落實政府舉辦公立醫院的責任,加強監管,取得較好效果。廣東和雲南昆明開展醫師多點執業試點工作,探索管理辦法。黑龍江開展醫院院長職業化培訓,提高院長管理能力。

    (八)食品藥品監管得到新加強。認真貫徹落實《食品安全法》,加大食品安全工作力度,依法履行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職責,健全食品安全監管制度,努力形成新的工作機制。牽頭成立全國食品安全整頓工作辦公室,協調有關部門組織開展整頓工作,健全食品安全事故查處機制,加大案件、事故查處力度,已初見成效。開展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整治行動,依法公佈黑名單。加強餐飲服務環節監管,對重點單位、高風險品種、重要環節進行整頓。重點打擊保健食品中違法添加藥物的非法行為。成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委員會,建立全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體系。逐步建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管理體系,基本完成乳品安全標準清理,全面啟動食品安全基礎標準清理工作。會同有關部門,認真分析食品安全工作成效、問題與策略,編寫《中國食品安全狀況》。

    緊緊圍繞關係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藥品安全問題,加強監管,提高能力,改善效果。深入開展藥品專項整治活動。提高藥械質量安全標準,完成新版《中國藥典》編纂工作。加大藥品抽驗力度,排查上市藥品風險,組織對中藥注射劑等開展再評價。建立部際聯合打假工作機制,積極處置多起藥品安全事件。建立檢驗檢測方法,嚴格審評審批和産品批簽發,保證甲型H1N1流感疫苗在全球率先上市,並達到安全有效可靠的要求。深入開展“安全用藥、合理用藥”宣傳活動,加強用藥知識普及,收到明顯成效。

    (九)衛生監督力度不斷加大。深化衛生監督體制改革,加強體系建設,嚴格隊伍管理,加強人員培訓,提高監督能力。加強以職業衛生、放射衛生、環境衛生、學校衛生為重點的公共衛生監督管理工作,研究制定國家職業病防治規劃,加強職業健康檢查和職業病診斷與鑒定能力建設,會同有關方面聯合開展粉塵與高毒物品危害治理專項行動,推行公共場所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推進飲用水衛生監測網絡建設,組織開展消毒産品冒充藥品專項整治,嚴厲打擊非法行醫和非法採供血,加大醫療廣告監管力度,維護人民群眾健康權益。認真做好新中國成立60週年等大型活動衛生保障工作,妥善處置塵肺病事件、飲用水污染事件和兒童血鉛超標等社會關注的事件,有力維護了人民群眾健康權益和社會和諧穩定。

    (十)中醫藥事業取得新發展。中醫藥工作緊緊圍繞《醫改意見》精神,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基層中醫藥服務網絡進一步完善,鄉鎮衛生院中醫科和中藥房建設得到加強,農村和城市社區中醫人才培養工作取得進展。中醫藥參與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工作機制以及科研體系初步建立,中醫藥治療甲型H1N1流感凸顯優勢,發揮了重要作用。一大批中醫臨床研究基地、重點研究室和實驗室,為中醫藥科技創新發揮了關鍵作用。“中醫中藥中國行”活動開展三年以來,産生廣泛而深刻影響,傳統中醫藥文化得到弘揚。中醫藥國際標準化工作取得重要突破,由我國發起的《傳統醫學決議》在世界衛生大會上順利通過。

    (十一)其他各項衛生工作紮實推進。全國衛生系統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統一思想認識,理清發展思路,查找存在的突出問題,認真落實整改。加強對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學習實踐活動的指導,著力解決人民群眾關心的衛生問題,推進醫改任務落實和基層衛生科學發展。

    加強反腐倡廉,推進全行業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加強醫德醫風建設,認真落實醫德考評制度。推進藥品和醫療器械集中採購工作。大力推進醫患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規範醫療投訴管理,推動建立醫療責任保險制度。積極開展單病種收費改革試點。積極創建“平安醫院”,構建健康和諧的醫患關係,創造更好的執業環境。加強重大投資項目資金監管,保證中央拉動內需資金真正發揮有效作用。積極探索建立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的長效機制,為做好衛生工作提供堅實的紀律監察保證。

    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得到加強。積極做好在專業公共衛生和城鄉基層醫療單位推行績效工資的有關工作,積極籌備啟動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工作。加強高層次人才和基層適宜人才隊伍建設,重點加強中西部社區和農村衛生人員培訓工作,積極推進和總結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試點工作。圍繞深化醫改,加強衛生系統領導幹部培訓,提高貫徹落實衛生政策的能力。

    衛生科技工作取得新的進展。實施重大科技計劃和建立行業公益性專項基金,解決重要而迫切的衛生問題;強化應急性科技支持,衛生科技支撐作用顯著增強。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進一步制度化,推進科技平臺建設,為重大疾病防治提供重要保障。“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和“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基本完成計劃任務部署並順利實施,中央安排經費80多億元。深入推進科普工作,推廣適宜技術。

    國際衛生合作交流成效明顯。圍繞深化醫改和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等重點工作,主動溝通信息,加強宣傳,擴大合作。參與世界衛生組織活動,廣泛開展多邊、雙邊衛生交流合作,新簽、續簽一批政府間合作協議,有效利用國外資金和技術,加強我國衛生能力建設。加強和改進援外醫療隊工作,認真解決援外人員工作和生活問題。落實中央對港澳臺政策,通過衛生合作交流,促進兩岸四地加強聯絡。

    全面加強衛生法制工作。《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頒布實施,新發佈《新生兒疾病篩查管理辦法》等7個部門規章,衛生標準體系更加健全。地方衛生立法工作深入開展,普法工作取得新的成效,紮實做好行政復議工作。衛生信息化建設取得明顯進展,衛生信息標準與規範化工作紮實推進。積極探索信訪工作規律,認真做好信訪工作。加強保健工作,關心老幹部生活和健康,積極支持他們發揮參謀和諮詢作用。

    回顧一年來的工作,有幾點工作體會:一是必須堅持將長期改革目標和當前緊迫工作結合起來,正確處理好體制機制創新和重大疫病防控之間的關係,既要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實現長期目標,又要妥善做好疫情處置等緊迫工作,維護社會穩定;二是必須堅持將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結合起來,既要保證中央政策政令暢通,維護我國衛生體制的統一性和協調性,又要充分尊重地方的首創精神,鼓勵各地結合本地實際,在貫徹落實中央精神中創新發展;三是必須堅持將落實公益性和調動積極性結合起來,在深化醫改中不斷提高和改善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要尊重醫學科學,改善衛生人員待遇,將廣大衛生人員的積極性凝聚到為人民群眾健康服務的神聖使命中來;四是必須堅持將衛生部門的工作與其他部門的支持結合起來,充分發揮衛生部門的專業性和技術性優勢,積極發揮其他部門支持幫助衛生工作的熱情和資源優勢,努力形成合力。

    同志們,在過去一年中,衛生工作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各項工作都取得了積極成效。這是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和英明決策的結果,是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大力支持的結果,是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熱心支持的結果,是全國衛生系統廣大幹部職工無私奉獻和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衛生部向關心、支持衛生事業發展的各級黨委和政府及有關部門,向社會各界、新聞媒體和廣大人民群眾,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二、認清形勢,提高能力,深化醫改

    在不斷取得進展和成績的同時,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做好衛生工作仍然任重而道遠。衛生系統一定要增強緊迫意識、危機意識和責任意識,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化改革,加快發展。

    (一)深刻認清形勢和挑戰,增強做好衛生工作的使命感和緊迫感。 衛生工作是國家強盛之基,民族復興之本,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倍受黨和政府重視,倍受人民群眾關注,倍受國際社會矚目。衛生系統必須認清形勢,堅定信心,迎難而上,不斷進取。

    第一,做好衛生工作的緊迫性更加突出。從國際來看,世界範圍的衛生改革方興未艾,我國衛生改革備受國際社會矚目,改革成效直接關係到我國的國際形象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國際影響。從國內來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發展經濟的最終目的,也是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和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舉措,要求加快落實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重點實施方案。這次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特點和人民群眾的新期盼,對衛生改革發展做出的重大戰略決策部署,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佈局中的重要一環,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行動規劃。用十年的時間建成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雖然有工作基礎,但絕非易事。從醫改近期目標來看,要用三年時間,在五項重點領域取得突破,讓群眾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時間更加緊迫,任務更加繁重,壓力更加巨大。

    第二,多重疾病負擔帶來嚴峻挑戰。傳統傳染病和慢性非傳染病、生活方式疾病、生態環境疾病、損傷、中毒、職業病等對人口健康造成明顯危害。我們這樣一個經濟尚不發達的國家,需要同時面對多重疾病負擔的巨大挑戰。全球氣候變暖也給改善健康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做好衛生工作的難度加大。2008年國家衛生服務調查顯示,慢性病例數已達到2.1億,由慢性病帶來的死亡佔居民總死亡的80% 以上。各種傷害造成的死亡已成為第5位死因。我國面臨多重疾病負擔挑戰的局面將長期存在,須臾不能放鬆防治任務。

    第三,重大公共衛生安全事件時有發生。伴隨全球化進程加快,我國國際交往的廣度深度不斷提高,公共衛生不安全因素增加。從近年情況看,先後發生SARS、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疫情,對人民群眾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影響明顯。同時,我國正處於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和經濟社會轉型期,各種社會矛盾交錯,影響社會安全的因素複雜多變,目前正處於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凸顯和事故高發階段,形勢嚴峻。各類食品安全、飲用水污染和職業病危害事件以及恐怖主義等極端勢力威脅時有發生。地震、洪水、生産事故等自然災害和公共事件也對公共衛生保障提出更高要求。加強衛生保障能力建設既是現實客觀要求,又是長遠戰略必需。

    第四,衛生事業發展與人民群眾期望尚有較大差距。從衛生發展內外環境關係來看,我國衛生事業長期滯後於經濟社會發展,是社會發展領域中的“短腿”,不能適應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需要。2008年第四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顯示,仍有41.2%的居民對門診服務不滿意,44.2%的居民對住院服務不滿意。從衛生事業發展的外部環境來看,目前還沒有建立起保障公益性的體制和機制,尤其是公共經費保障機制不健全,公共籌資薄弱而分散。從衛生事業內部發展來看,衛生資源分佈仍不合理,城鄉之間、地區之間和不同人群之間存在明顯差異,醫療和預防康復之間、中醫藥和西醫藥之間、衛生服務的不同層次之間發展不平衡。從衛生事業發展方式來看,重外延、重規模、重硬體、輕內涵、輕效益、輕軟體的問題比較突出,粗放型的發展模式沒有得到有效轉變。從當前醫改工作情況來看,有的地方經費落實不到位,保障機制也不健全,各地工作進展不平衡,五項重點任務落實不協調,人民群眾對醫改的好處感受還不夠深刻。從衛生服務來看,醫療質量和安全問題比較突出,服務方式和態度距離群眾要求有較大差距,醫患關係存在局部不和諧的嚴重問題。克服上述問題,既需要有長期努力奮鬥的思想準備,又需要有銳意進取的改革精神,更需要有堅定不移的決心和信心,才能迎難而上,開拓創新,取得成績。

    (二)切實加強學習,全面提高衛生系統履行職責的能力。面對繁重的衛生工作任務和日益突出的衛生工作重要性,全國衛生系統必須正視自身的職責,加強學習,提高能力,適應做好衛生工作的新要求。

    一是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學習,提高貫徹執行黨的方針政策能力。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要求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全黨,切實提高領導幹部戰略思維、創新思維和辯證思維能力。衛生系統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要深入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深刻領會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準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的一系列部署和要求,自覺把衛生工作放到黨和政府工作的全局高度來謀劃,堅持黨的衛生工作方針,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産品向全民提供,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衛生發展道路。

    二是加強人文社會科學知識學習,提高科學管理能力。衛生工作的社會性強,涉及範圍廣,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聯絡密切。要做好衛生工作,必須加強對人文社會管理科學知識的學習,掌握哲學、社會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倫理學等學科的基本知識。聯絡衛生工作,學習衛生經濟學、衛生管理學、社會醫學等,開闊眼界,提高學養,增長才幹。

    三是加強法律法規學習,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要加強以憲法為核心的國家基本法律制度的學習,進一步增強衛生系統人員的憲法意識、法律意識和民主法制觀念。深入學習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經濟建設、和諧社會建設等方面的基本法律法規,注重培養衛生工作人員的現代法制觀念和職業道德,全面提高法律素質和服務群眾的能力。要圍繞建設法治政府需要,深入學習《行政訴訟法》、《行政處罰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許可法》等法律法規,增強依法行政意識,嚴格規範執法行為,改進衛生行政執法工作。要緊密聯絡衛生工作,加強《食品安全法》、《傳染病防治法》等衛生法律法規和規章學習,提高依法履行職責和妥善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是加強公共政策學習,提高統籌協調發展衛生事業能力。要認真學習研究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政策措施,尤其是教育、科技、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的政策,學習借鑒其中對衛生改革發展有啟發價值的內容,豐富完善我國衛生政策體系;要認真學習研究建國以來我國重要的衛生政策,了解歷史,總結經驗,探索規律,不斷繼承和發展我國衛生政策體系;要認真學習研究全球衛生政策,既要關注發達國家的衛生政策,更要密切注意發展中國家的衛生政策取向和動態。要在不斷吸取國際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國情和中、西醫藥體系並存的實際,把衛生政策制定好、貫徹好、落實好。

    五是加強衛生科學知識學習,提高把握衛生發展規律能力。衛生行業是知識和智力密集型的服務行業,不懂得衛生科學,難以做好衛生工作。近年來,醫學科技迅猛發展,新知識新技術層出不窮,迫切需要更新知識,把握醫學發展規律。廣大衛生人員處在為群眾健康服務的第一線,更要緊跟醫學發展潮流,用適宜技術不斷增進人民群眾健康。

    六是加強學習型組織建設,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提高認識,把加強學習當作一項重要工作抓緊抓好。要鼓勵創建學習型科(處)室、學習型單位,進而在全國形成學習型衛生系統,為構建學習型社會作出貢獻。要按照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的要求,加強作風建設,在全國衛生系統大興密切聯絡群眾之風、求真務實之風、艱苦奮鬥之風、批評和自我批評之風。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大力加強管理幹部教育,本著實事求是和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做好幹部培訓規劃,組織好培訓內容,切實保證效果。

    (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握好四大體系建設之間的關係。《醫改意見》提出建立和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和藥品供應保障體系的改革任務,中央有關四大體系的政策措施已經明確,要深入貫徹落實。

    第一,科學統籌公共衛生服務與醫療服務兩大體系,堅持正確的改革方向。在醫改文件中,把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進行了區分,分別賦予不同的功能定位,分別制定相應政策,但是,兩大體系的劃分不意味著公共衛生服務內容和醫療服務內容的割裂。恰恰相反,兩大服務體系必須加強功能融合,相互支持,更好地將防治任務落到實處。實行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是衛生工作的重要經驗。面對疾病新的流行特點和我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和醫療機構長期分設的格局以及人民群眾希望得到全面連續健康照顧的迫切願望,更要加強兩大服務體系協作與融合,增加互動和支持。

    從工作角度來講,目前促進兩大體系結合的環節主要在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及人才培養上。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承擔著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的多重任務,接受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和二、三級醫院的業務指導。在面向人群服務方面,還承擔著健康“守門人”的作用,負責轉診和分流病人,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面向居民提供連續、全面的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在應對和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上,更需要醫療服務體系和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的積極有效配合,醫療機構要提高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現和反應能力,及時報告疫情等信息,專業公共衛生機構要及時調查分析,研究公共衛生措施,將突發事件造成的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在人才培養方面,要造就一批既掌握臨床醫學又掌握預防醫學知識和技能的複合型人才,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和醫療機構中都要有這樣的人才。只有這樣,整個衛生系統的服務和保障能力才能得到明顯提升。

    兩大服務體系的建設和發展都要堅持公益性的導向,這是由我國衛生事業的性質所決定的。《醫改意見》中提出,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是改革的重要指導思想,對此,要深刻理解。所謂公共醫療衛生是指政府利用公共資源舉辦的醫療衛生事業,具體是指公立醫療衛生機構提供的服務。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就是要求政府舉辦的醫療衛生事業一定要體現公眾均等受益的原則,各級政府舉辦的醫療衛生事業單位要體現社會效益第一的運營原則。在健全和完善兩大服務體系的工作中,要始終牢牢堅持公益性這一基本導向,絕不動搖。

    第二,正確處理醫療服務體系與醫療保障體系之間的關係,努力實現病有所醫。醫改從完善醫療保障制度和健全醫療服務體系兩方面著手,解決群眾看病就醫問題。一方面,要建立多層次醫療保障制度,把全體社會成員組織起來,共同抗禦疾病經濟風險;另一方面,要加強醫療機構服務能力建設,提高水平,改善質量。兩者相輔相成,不能偏廢也不能偏袒一方。醫改中堅持既補需方,又補供方的方式,比較好地兼顧供需雙方的利益和訴求。應當看到,補助需方的醫療保險基金也要通過服務過程流向供方。但這一補助方式要求醫療機構改善服務,提高效率,確保質量,醫療機構要主動適應這種補助方式。在控制醫療費用方面,醫療服務體系和醫療保障體系都承擔著控製成本、降低患者個人醫藥費用負擔的責任,醫療機構要合理診療,嚴控費用,醫療保障機構要改善基金管理,加大支付力度,及時結算費用,減少過多的基金結余。此外,在改革支付方式上,兩大體系也要密切協作,認真探索適合國情的、既能保障服務質量、又能控製成本、還有利於醫學技術發展的支付手段。

    從規律和本質上來講,醫療保障體系、醫療服務體系和監管體系都是一個國家和地區衛生體制的有機組成部分。醫療保障體系的功能是為醫療服務進行籌資,分散個體就醫的經濟風險,因而是衛生籌資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醫療服務體系主要解決的是服務提供、可及性和質量安全問題。這需要醫療保障體系不斷注入資源,維持可持續發展。因此,醫療保障體系和醫療服務體系密不可分,應當統一在衛生體制框架內協調發展,兩大體系要相互支持,共同構成中國特色衛生體制的重要基礎。

    國際上對醫療服務和醫療保險籌資廣泛採取“一體兩翼”的管理體制,由大衛生部門既管醫療機構,又管醫療保險資金償付。我國的新農合製度也採取這樣的制度安排,在滿足醫療服務需求和控制醫療費用之間取得了良好的平衡,以非常低的籌資水平,緩解了農民群眾看病就醫的經濟風險問題,效率較高。一定要堅持和弘揚這一管理體制的優勢,通過有效兼顧供需雙方的要求,嚴格控制費用上漲,使新農合基金髮揮更大效益,讓農民群眾盡可能多地得到實惠,展示制度的優越性。

    第三,準確把握醫療服務體系和藥品供應保障體系之間的關係,努力推進基本藥物制度。從醫學規律和治病救人的需要看,醫療服務體系與藥品供應保障體系之間密不可分,藥品是醫療服務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也是醫療服務的重要內容。醫療服務是藥品使用的載體。從國際經驗來看,臨床藥學的發展充分證明醫離不開藥,藥更離不開醫,醫和藥在技術和臨床服務上的結合越來越緊密。醫改文件中提出,健全醫療服務體系和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其宗旨和目標是一致的,都是為了攻克疾病,改善健康。醫藥分開,其實質和內涵是指切斷醫療機構與藥品銷售之間的經濟利益聯絡,逐步取消以藥補醫的舊機制,建立發展醫療服務的良性新機制,增加公共投入,使發展衛生事業的責任回歸到政府和全社會,而不是由得了病的患者——這一需要社會幫助的人群通過多支付藥品加成來支持衛生事業發展。因此,中央提出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行零差率銷售基本藥物,首先在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行。為保證基本藥物制度的完整性和實施效果,必須從保證生産、提高質量、促進流通、控制價格、合理使用、增加報銷、完善補償等環節銜接政策,統籌推進,才能達到便民利民惠民的良好結果。

    建立基本藥物制度,不僅要從減輕群眾醫藥負擔的角度來理解,更要從維護和促進中華民族健康素質的高度來認識。受利益驅動和技術水平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藥物不合理使用狀況十分嚴峻,尤其是抗生素不合理使用問題突出,這不僅造成衛生資源的極大浪費,而且危害民族健康。因此,要下決心把基本藥物制度建立起來,還要鞏固完善。當前,尤其要抓好基本藥物配備使用、零差率銷售和提高報銷比例等環節,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帶來的積極變化,群眾才能更加擁護這項制度。

    三、全力做好今年的重點衛生工作

    2010年是全面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做好今年的衛生工作,對於實現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期目標、圓滿完成“十一五”規劃目標至關重要。今年衛生工作的總體要求是: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全面貫徹落實《醫改意見》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將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作為衛生系統的中心工作,積極推進衛生事業科學發展。

    (一)鞏固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一是確保參合人數穩定在高位,參合率保持在90%以上。二是提高籌資標準。各級政府的補助水平達到每人每年120元,並適當提高個人繳費水平。三是提高補償比例。力爭使政策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到60%左右,比2009年再提高5個百分點。四是鞏固門診統籌工作,認真總結經驗和模式。五是保持管理體制穩定。鼓勵經辦機構利用自身資源和管理及技術優勢,面向新農合以外的更多人群提供保障服務。六是加強經辦機構的能力建設和信息化建設,規範管理、考核和監測,加強資金監管,確保基金安全。七是探索總額預付和病種付費等支付方式改革,激勵定點醫療機構改善服務,提高效率,保證質量。八是加快《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條例》制定工作,為促進新農合持續發展提供法律保障。

    (二)穩步推進基本藥物制度建設。一是鞏固和擴大基本藥物制度實施範圍。在不少於60%的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零差率銷售基本藥物,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地區的二、三級醫院也要啟動基本藥物制度實施工作。二是嚴格基本藥物採購配送管理。積極推行以省為單位的集中採購和統一配送工作,提高流通效率,減少中間環節,讓利於民。三是加強基本藥物配備使用管理。推行基本藥物制度的縣(市、區)政府舉辦的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全部配備使用基本藥物,二、三級醫院使用基本藥物的比例要達到相應的要求。四是鼓勵各地落實補償政策,積極探索村級衛生室配備使用基本藥物工作。五是會同有關部門,完善基本藥物報銷政策,促進基本藥物合理使用,減輕群眾負擔。六是對基本藥物制度實施情況進行監測和評估,及時總結和交流經驗,防範重大問題發生。七是加強輿論宣傳,引導群眾使用基本藥物。

    (三)健全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一是落實好本年度服務體系建設任務。各地要協調有關部門抓好中央重點支持的縣級醫院、中心衛生院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建設工作,落實資金,抓好建設進度和質量。二是抓好基層人員培訓和提高工作。加強以全科醫師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為鄉鎮衛生院、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村衛生室分別培訓醫療衛生人員12萬人次、5.3萬人次和46萬人次,認真實施“西部人才培養項目”。三是完善對口支援協作機制。城市三級醫院對口支援縣級醫院工作要有明顯成效,適時組織經驗交流。積極做好“萬名醫師支援農村衛生工程”項目。中西部地區開展二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對口支援鄉鎮衛生院工作,提高基層服務能力和水平,方便群眾就醫。四是對各地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經濟補償政策和財務管理措施進行檢查。五是全面實施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制度。充分發揮衛生人員積極性,提高效率。六是積極促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轉變運行機制。深化人事、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積極轉變服務模式,以改善健康為中心,主動服務。七是研究提出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鄉鎮衛生院績效考核指導意見,開展績效考核工作。八是加強服務體系縱向聯絡。完善縣鄉村業務合作試點,推動鄉村一體化管理。九是落實鄉村醫生補助政策,逐步解決鄉村醫生執業資格問題。落實對鄉村醫生的公共衛生服務補助政策,穩定隊伍,做好村級公共衛生工作。鼓勵地方在衛生部指導下開展農村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試點,爭取用3-5年時間解決鄉村醫生執業資格問題。十是推動農村基本衛生保健工作。結合醫改目標,研究制定2011-2020年農村基本衛生保健發展策略及規劃。

    (四)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一是全面落實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供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進一步規範服務內容,改善服務效果,保證服務質量。鼓勵有經濟實力和服務潛力的地區增加服務項目和內容。二是全面做好國家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艾滋病、結核病、血吸蟲病等重大傳染病防控、國家免疫規劃、農村婦女住院分娩補助等專項,做好6個國家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艾滋病、梅毒、乙肝等傳染病母嬰傳播阻斷項目。鼓勵各地針對突出而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制定干預控制方案,納入重大公共衛生項目進行實施。三是加強督導。對各地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工作進展情況進行檢查督導,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改善提高。四是進一步完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啟動精神衛生防治體系建設,推進衛生監督體系建設規劃審批工作。五是全面建立和完善公共衛生經費保障機制。增加投入,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確保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公益性。六是完善績效考核制度。根據不同類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特點和功能,研究制定績效考核意見,推行績效考核辦法。七是落實績效工資制度。落實國家績效工資政策,增加單位分配自主權,體現多勞多得和優勞優得的分配原則,充分發揮衛生人員的積極性。八是加強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和醫療機構聯絡。每省選擇1-2個地市開展試點工作,培養既懂醫療、又懂公共衛生的複合型人才。九是大力開展慢性病防治工作。圍繞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病、腫瘤、精神病等重點慢性病,積極開展社區防治和健康教育,重視高危人群健康管理,控制社會和個體危險因素,推廣有效防治模式,努力減少疾病負擔。

    公共衛生任務十分繁重,要做好鼠疫、霍亂、性病、肝炎、麻疹等傳染病,碘缺乏病、地方性砷中毒、大骨節病和克山病等地方病以及口腔疾病防控工作。加強婦幼衛生工作,積極推動出生缺陷防治工作,進一步下大氣力降低孕産婦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和健康教育,在創建國家衛生城市(鎮)的基礎上,全面啟動健康城市(區、鎮、村)活動。會同有關部門,控制煙草等危害健康的各類社會因素,改善公共政策,創造有利於健康的環境條件,提高國民健康素質。

    (五)穩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著力加強醫療管理。 一是把落實《醫改意見》與推進試點工作結合起來。各地要全面落實《醫改意見》中涉及公立醫院的政策措施,在此基礎上,試點地區開展公立醫院改革探索,做到點面結合,不能顧此失彼。二是突出關鍵內容。重點圍繞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某些環節和內容,如落實政府舉辦和監管責任,加強規劃管理,調整佈局結構,完善投入政策,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高服務水平,轉變以藥補醫機制,改革人事和收入分配製度,加強崗位績效考核等開展探索,出思路,出經驗。三是加強對試點城市調研督導。重點聯絡國家級試點城市,鼓勵各地根據加強公益性的總要求,開展形式多樣的自主試點。中央和省級政府有關部門加強指導和督導。四是加強培訓,提高能力。要加強對試點城市的政策培訓和能力建設工作,提高地方貫徹落實中央政策和科學決策的能力。五是開展試點工作和效果的中期評估。組建評估專家組,建立評估指標體系和方法,做好基線調查,開展評價工作,以評促改。六是組織經驗交流。根據各地試點工作進展情況和需要,組織現場觀摩和經驗交流活動,促進各地相互借鑒學習。七是推行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選擇若干地區,建立專門聯絡,開展培訓工作,積累經驗,逐步形成穩定成熟的培養模式和相應的配套政策支撐。八是開展臨床路徑管理試點工作。以應用臨床診療路徑為契機,全面提高服務質量,保證醫療安全,控制醫藥費用。九是探索建立電子病歷。逐步試行電子病歷,並與居民健康檔案相對接,改善服務,提高效率。十是擴大醫師多點執業試點。鼓勵高年資醫師到基層服務,並加強管理,方便居民。

    要進一步加強醫療管理,改善服務。一是加強醫療機構設置規劃和管理。加強醫療機構宏觀規劃和校驗,根據需要調整數量、佈局結構和功能,適應群眾需要。二是加強醫療服務能力建設。指導醫療機構做好醫療專科建設和管理,提高疑難重症診療能力和突發事件醫療救治能力。二、三級醫院要積極支持基層醫療機構提高能力,加強管理。三是健全醫療質量管理。建立國家和省級醫療質量控制評價中心,完善管理制度、標準和指標體系,提高醫療質量。醫療機構要特別加強醫學生臨床實踐管理,保證醫療安全和質量。四是深入開展“醫療質量萬里行”活動和大型醫院巡查。擴大範圍,增加內容,突出重點,加強管理,改善服務。五是加強醫療技術準入和臨床應用管理。開展醫療技術梳理整頓工作,按照技術分級,加強準入和管理,規範技術應用。加強器官移植供體管理,嚴格器官移植醫院的資質,有效利用好稀缺資源。規範醫療器械臨床使用,建立醫療安全事件監測系統。六是加強用藥管理。完善醫療機構藥事管理制度,制定重點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規範醫院處方點評,加強監測和培訓,規範臨床用藥行為,促進合理用藥。七是完善醫院評價制度。研究建立醫療質量、安全、服務和績效評價體系,發佈評價辦法,組織制定實施細則,開展評價工作。制定三級特等醫院和專科醫院評價標準及實施細則等規範性文件。八是加強護理工作。認真貫徹實施《護士條例》,加強護士隊伍建設,改善臨床基礎護理質量管理,改進護理服務,努力讓患者滿意。九是努力改善服務。組織醫療機構多為群眾就醫送溫暖、送方便,深入開展預約診療服務,各地根據群眾需求,實行週末照常門診,延長二、三級醫院門診掛號時間,優化服務流程,改善群眾看病就醫體驗。深入開展“平安醫院”創建和“志願服務在醫院”活動,著力推動建立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制度,加強醫院投訴管理,積極推進建立醫療責任保險制度,努力改善醫患關係。十是加強血液等醫政管理。積極推動無償獻血工作,合理設置採供血機構,完善血站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加強臨床用血管理。加強康復醫學建設和戒毒醫療管理,做好防盲治盲工作。

    (六)努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和其他重大事件處置工作。一是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情監測和研判工作。二是積極推進疫苗接種,防止疫情蔓延。三是加強醫療救治,倡導中西醫並重,努力提高治療效果。四是強化健康教育和促進,及時發現處置疫情,引導社會輿論,維護社會穩定。五是重點抓好鼠疫、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範應對工作。六是依法加強衛生應急工作,儘快制訂衛生應急體系建設和發展規劃。七是積極推進省級、地市級衛生應急指揮決策系統建設,探索建立衛生應急綜合示範區。八是完善國家和省級衛生應急物資儲備目錄,強化隊伍建設,規範應急演練,啟動國家級緊急醫療救援基地確認和能力評估工作。九是全力做好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等重大活動和節假日衛生保障工作。

    (七)大力加強食品藥品監管。積極落實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職責,做好食品安全整頓工作。一是深入貫徹實施《食品安全法》。完善配套規章,做好綜合協調和信息發佈工作。二是加大食品安全整頓工作力度。做好組織協調,查處重大事故,深入開展打擊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食品添加劑專項行動。三是成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制定規劃,組織實施乳品安全標準,制修訂食品安全基礎標準。四是做好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評估工作。建立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機構,完善網絡,建立覆蓋省、市、縣並逐步延伸到農村的食品污染物和食源性疾病監測體系,提高監測能力。五是加強餐飲服務業食品安全工作,加快起草《保健食品監督管理條例》。

    從維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高度,進一步加強食品藥品監管。一是加強監管能力。改善監管條件,提高隊伍素質,強化監管手段,提高監管水平。二是深化藥品安全整治。提高藥品、醫療器械標準,修訂完善生産經營質量管理規範。加強部門聯席會議機制,集中整治利用互聯網發佈虛假廣告、郵售假藥、在保健食品中違法添加藥物以及非藥品冒充藥品等突出問題,擴大電子監管覆蓋範圍,完善産品召回制度。三是加大監管力度,確保基本藥物質量安全。開展基本藥物生産檢查,全面實施質量受權人制度,實行全品種抽驗,逐步實行基本藥物電子監管。四是認真做好化粧品安全監管。

    (八)積極做好衛生監督工作。一是認真貫徹落實國家職業病防治規劃。加強職業病防治機構能力建設,推進基本職業衛生服務試點,進一步規範職業病診斷鑒定工作,擴大職業健康監護覆蓋面,強化職業健康監護監督管理,加強重點職業病監測。以塵肺病防治為重點,進一步加強職業病防治工作。二是做好放射防護工作。開展核電站周圍人群健康監測工作,加強醫療機構放射防護監管工作。三是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治工作。有重點地開展環境污染健康影響監測,完善評價和處置規範。四是進一步加大打擊無證行醫和非法採供血工作力度。探索建立動態監測平臺,提高打擊工作的及時性和有效性。五是做好其他衛生監督工作。推進公共場所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制度,完善城市飲用水衛生監測網絡,提高飲用水衛生檢驗監測能力,改善傳染病防治監督工作,做好學校衛生監督工作。六是嚴格衛生監督隊伍管理。對涉及權力運行的重點環節開展專項稽查,規範執法行為。

    (九)全力推進中醫藥事業科學發展。堅持“中西醫並重”的衛生工作方針,落實國務院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疾病防控、應急處置以及醫療救治和治未病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著力加大對中醫藥事業的投入和政策傾斜,保持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完善服務體系,適應人民群眾對中醫藥服務的需求。二是實施培養名醫、創建名科、建設名院和中醫藥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的“三名三進”工程。加快中醫臨床研究基地建設,加大中醫藥科研和人才培養力度,集中優勢力量開展聯合攻關,努力提高中醫臨床療效和服務能力。三是進一步推進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探索建立和完善融預防、養生、保健、康復為一體的中醫保健服務體系。四是深入開展“中醫中藥中國行”活動,推進中醫藥科學普及和文化建設。

    (十)認真做好重大規劃工作。一是做好回顧總結。實事求是地分析“十一五”期間衛生事業改革發展的成績,總結經驗,發現問題和不足,為做好今後衛生工作奠定基礎。對目前尚未完成的任務,要特別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實現預定目標。二是科學編制“十二五”衛生事業發展規劃綱要。充分利用各方智力資源,發揮團隊協作優勢,科學研判未來衛生工作面臨的經濟社會發展環境以及突出矛盾和問題。從改善健康和促進健康公平入手,著眼於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戰略目標,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間衛生工作重點、策略和政策保障,做好規劃工作。既要盡力而為,又要量力而行,不能制定脫離實際的目標和指標。三是把“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成果體現在國家和地方衛生發展規劃中。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要求和中央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精神,在編制“十二五”衛生發展規劃綱要和專項衛生規劃中充分應用前期研究成果。

    (十一)加快醫藥衛生信息系統建設。一是做好總體設計。按照整體設計、系統集成、分步實施、突出重點、實用高效的原則,對醫藥衛生信息系統進行優化設計,儘快制定全國衛生信息化建設規劃綱要。二是加強信息標準化研究。完善數據標準和通訊標準體系,促進信息互認共享。三是抓好平臺建設和連點成面工作。重點建設以居民電子健康檔案為核心的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和以電子病歷為基礎的醫院信息平臺。逐步將傳染病報告、衛生應急、衛生監督、醫療服務、新農合、婦幼衛生、社區衛生、採供血等方面的信息系統進行對接,連點成面,促進醫藥衛生信息系統整體建設,防止和減少“信息孤島”的問題。四是加強衛生信息的分析研究和利用。改善數據分析質量,提高時效性和針對性,發揮信息在決策中的作用。五是利用信息化手段改進監管。注重發揮信息化在改善監管績效中的作用,增強衛生工作的透明度,提高監管效率。

    (十二)認真抓好關係民生的幾項重點衛生工作。從儘快更多惠及民生的角度出發,鼓勵各地在以下幾個方面積極推進,紮實工作,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衛生改革發展的實惠。一是減輕農民群眾重大疾病負擔。在新農合製度內,利用今年提高籌資標準的新機會,在逐步提高醫療費用補償水平的同時,選擇部分疾病,開展重大疾病救治試點,顯著提高補償水平,降低個人醫藥費用負擔,防止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二是把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延伸到流動人口。會同有關部門,做好登記,摸清服務基數,使流動人口與戶籍人口一樣獲得婦幼保健、疾病防治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特別要做好農民工衛生服務,加強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三是加大國家免疫規劃力度。認真落實疫苗接種任務,全力推進“消除麻疹行動計劃”,疫苗接種工作要實現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目標。同時,實施消除瘧疾行動。四是做好居民健康檔案建立工作。要抓緊建立城鄉居民健康檔案,提高覆蓋面,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居民提供連續全面的健康服務。

    (十三)統籌做好其他衛生工作。加強衛生法制化建設,認真做好基本醫療衛生保健法、中醫藥法等立法工作,進一步完善衛生法規規章和標準,做好普法和行政復議工作。推進區域衛生規劃,優化大型醫用設備配置。積極加強與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的交流合作,服務於國家外交和衛生事業改革發展。引進國際經驗,為醫改評價監測工作提供支持。主動開拓,推進衛生領域南南合作,做好援外醫療工作,深化與港澳臺地區的交流合作。探索建立行之有效、體現創新的行業科技計劃管理制度與機制。抓好“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和“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任務落實,適度擴大公益性衛生行業科研專項的覆蓋面。強化科研基地和生物安全建設,牢固支撐保障。紮實推進藥品和醫療器械集中採購工作,建立政府主導的採購平臺,加強經辦機構建設,建立內部監督管理機制。加強行風和醫德醫風建設,完善醫德醫風考評制度,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白求恩精神,建設先進的醫院文化,構建健康和諧的醫患關係。加大對建設項目的巡查監督力度,嚴懲商業賄賂行為,健全完善預防和懲治腐敗的工作機制,鞏固治理成果。推進政務公開工作,落實群眾知情權和參與權,主動接受社會監督。深入開展衛生新聞宣傳,正確引導輿論,創造有利的改革發展氛圍。加強信訪和維穩工作。重視保健工作,提高保健水平。關心老幹部生活和醫療衛生服務,改善待遇,發揮好老幹部的作用。加強衛生系統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不斷提高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紮實做好對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指導工作。積極推進行業精神文明建設,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營造和諧的氛圍。

    同志們,當前我國衛生改革發展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全國衛生系統要認真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統一思想,振奮精神,開拓奮進,紮實工作,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快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促進衛生事業科學發展,為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目標和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質而努力奮鬥!

 
 
 相關鏈結
· 陳竺張茅向援外醫療隊隊員發出2010年新春慰問信
· 衛生部部長陳竺會見聯合國系統駐華機構代表一行
· 2010年全國衛生工作會議召開 陳竺做工作報告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