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農業部答記者問:千方百計保持農民收入增6%以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2月24日   來源:農業部

千方百計保持農民收入增長6%以上——農業部有關負責人答記者問  

    問:為什麼要千方百計保持農民收入增長6%以上?

    答: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不僅事關農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生産條件改善,而且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近年來,我國農民收入連續六年較快增長,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亮點。特別是2009年在受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農民工年初大量返鄉、農産品價格波動較大的情況下,農民人均純收入仍然達到5153元,實際增長8.5%,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做出了重大貢獻。

    2010年是我國奪取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全面勝利、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關鍵一年,保持農民收入快速增長關係全局、意義重大。

    第一,提高農民生活水平,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迫切需要農民收入快速增長。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衝擊表面上是對經濟增長速度的衝擊,實質上是對經濟發展方式的衝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刻不容緩,關鍵是要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目前,我國消費增長乏力,特別是農村消費嚴重滯後,佔總人口近2/3的農村居民只消費了全國1/3的消費品,農村居民家庭的恩格爾系數仍達43.7%。農村消費水平低制約了擴大內需方針的實施,根本原因是農民收入總體水平不高。農民收入上不去,擴大內需特別是增加農村消費需求就是一句空話。保持農民收入快速增長,才可能增加農民消費能力,才可能進一步拓展農村消費市場,才可能使家電、汽車、摩托車、建材下鄉等政策得以持續,才可能為擴大國內需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撐。

    第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迫切需要農民收入快速增長。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重點和難點在農村,關鍵在農民增收。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到202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的目標,要求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速在今後十年間每年要達到6%以上,這既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客觀要求,也是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迫切需要。因此,必須在前幾年較高增長速度的基礎上,千方百計促進今年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堅決防止農民收入陷入徘徊,這對於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迫切需要農民收入快速增長。近年來,雖然農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長態勢,但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擴大,2009年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008年的3.31:1擴大到3.33:1,絕對差距由2008年的11020元擴大到12022元。農村內部收入差距也在不斷擴大,目前仍有4007萬農村人口尚未脫貧。

    問:當前,促進農民收入較快增長面臨哪些困難和問題?

    答:雖然農民收入連續六年保持較快增長勢頭,但農民增收的基礎還不牢固,長效機制尚未建立,特別是今年我國經濟形勢十分複雜,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面臨許多不確定性因素,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增加。

    從農業內部看,農業比較效益低制約了農民來自農業的收入持續快速增長。農業比較效益低主要源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我國農業勞動生産率低。農業仍然是目前吸納剩餘勞動力的主要經濟部門,據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數據顯示,我國農村勞動力資源總量約為5.3億,除了轉移就業的勞動力外,還有3.5億勞動力在從事農業生産。按農戶總量測算,每個農戶經營耕地面積不到半公頃。大量勞動力滯留在農業部門,形成了超小的經營規模和較低的勞動生産率,致使我國農業勞動生産率不僅大大低於發達國家水平,即使與國內第二和第三産業勞動生産率相比,也僅分別為其1/7和1/4,農民務農收入大大低於二三産業。另一方面是農産品價格上漲空間有限。目前除稻穀外,我國主要農産品價格明顯高於國際市場,國內農産品價格進一步上漲受制于外部環境;加上國內消費者對農産品價格上漲的承受力有限,在確保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前提下理順糧食等主要農産品價格仍需一個較長的過程。受上述因素制約,近年來我國農業比較效益持續下降,2009年冬小麥、早稻、油菜籽畝均純收益分別為176.9元、172元和45元,分別比上年減少6.2%、8.1%和76%,直接影響農民家庭經營收入增長。

    從農業外部看,宏觀經濟影響不確定制約了農民來自非農收入的持續快速增長。後國際金融危機時期,經濟回升基礎尚不鞏固,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我國沿海地區低成本出口導向産業將面臨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的巨大壓力,農民工就業崗位和工資持續增長的空間將受到一定影響。從就業崗位增長看,産業結構調整升級過程中普遍存在生産自動化、管理知識化的發展趨勢,經濟增長對就業的帶動作用將不斷減弱,特別是目前農村勞動力的文化素質和技能水平大多難以滿足現代製造業和服務業發展的需要,就業崗位的需求結構和勞動力供給結構不匹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空間變窄。從工資水平增長看,沿海地區外向型出口加工企業長期以來主要依賴廉價的勞動力資源來獲取微薄利潤,提高農民工工資水平將削弱企業的競爭優勢,使農民工工資持續增長受到制約。

    與此同時,近幾年國家利用財力增長較快的時機,不斷加大農業補貼力度,加快改善農村民生,農民轉移性收入迅速增長。從擴大內需、改善民生的角度講,今後還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民的轉移支付力度。但是也要看到,由於多方麵條件的限制,轉移性收入對農民收入增長的貢獻有限。

    此外,極端氣候的影響不可低估,農業氣象災害和病蟲害呈多發、頻發、重發態勢,對局部地區農業生産和農民增收造成了很大影響。

    問:今年農業部在促進農民增收方面將採取哪些措施?

    答:中央一貫高度重視農民增收問題,大力實施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推動了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促進了農民收入結構不斷優化。2009年,我國農民收入來源構成中家庭經營收入的比例為49%,儘管比重有所下降,但依然是農民收入最主要的來源;工資性收入的比重增加到40%,對農民增收的貢獻達到52.9%,重要性在日益上升;轉移性收入和財産性收入的比重分別達到7.7%和3.3%,儘管在農民收入中的比重還不高,卻是農民增收中的一個亮點。下一步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必須下大力氣在農民增收的每個方面、每個渠道都要有所作為、有所突破。

    今年,中央連續第七年發出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提出了“穩糧保供給、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統籌、強基增後勁”的基本思路,出臺了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政策措施,為促進農民收入較快增長提供了有力保障。農業部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的決策部署,把促進農民持續增收作為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中心任務,採取積極有效措施,努力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千方百計保持農民收入增長6%以上。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通過産業發展、結構調整和提高農業效益,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加快實施新一輪優勢區域佈局規劃,支持優質農産品生産和特色農業發展,著力提高産業整體素質和效益。在保持糧食播種面積基本穩定的基礎上,大力優化品種結構,著力提高單産和品質,不斷提高種糧效益。全面啟動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産能力建設相關規劃,大規模開展糧棉油糖高産創建活動,不斷提高糧食綜合生産能力。大力實施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大規模開展園藝産品生産和畜牧水産養殖標準化創建活動,加強農産品質量安全監管,發展無公害農産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大力發展農産品精深加工,積極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不斷延長農業産業鏈條,努力增加農業附加值,促進農業增産增效,促進農民增産增收。

    二是通過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科技進步和農業裝備水平提高,不斷夯實農民持續增收基礎。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突出抓好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通過政策引導,鼓勵農民投工投勞開展直接受益的小型水利設施建設。積極推進中低産田改造,加快把全國800個産糧大縣的基本農田建成高標準農田。繼續抓好測土配方施肥,擴大土壤有機質提升補貼規模,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實施旱作農業示範工程。加快農業科技創新,力爭在關鍵領域和核心技術上實現重大突破。大力推廣節肥、節藥、節水、節能、節種等先進適用技術,促進農業節本增效。健全鄉鎮或區域性農技推廣等公共服務機構,擴大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範縣範圍。大力發展農業機械化,加快先進適用農業機械推廣應用,推進農機農藝措施結合,不斷改善農業生産條件,夯實農民增收基礎。

    三是通過引導農民外出就業、鼓勵農民就地就近轉移和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著力提高農民非農收入。加強就業培訓和信息服務,大力開展陽光工程培訓,豐富培訓內容,創新培訓模式,不斷提高農村勞動力就業能力。推動落實扶持農村勞動力外出就業的各項政策措施,積極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促進農村勞動力平穩有序轉移。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推動符合條件的農業戶籍人口在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落戶,促進農民向市民轉變。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産業,促進鄉鎮企業結構調整和産業優化升級,積極發展休閒農業、鄉村旅遊和農村服務業等勞動密集型産業,發展壯大縣域經濟,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推動改善農民工返鄉創業環境,以創業帶動就業。通過多渠道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千方百計增加農民來自非農産業的收入。

    四是通過認真落實農業補貼、最低收購價和臨時收儲等強農惠農政策,努力增加政策性收入。完善和落實農業補貼政策,堅持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擴大良種補貼範圍,進一步增加農機具購置補貼,落實和完善農資綜合補貼動態調整機制,推動新增農業補貼適當向種糧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傾斜,逐步完善適合牧區、墾區特點的農業補貼政策,促進貧困地區和邊疆地區農牧民收入快速增長。認真落實國家小麥、水稻最低收購價政策,適時採取玉米、大豆、油菜等臨時收儲政策,執行棉花、食糖、豬肉等調控預案,加大農産品出口支持力度,推動完善農産品進出口調控機制,加強農産品營銷促銷,保持農産品價格合理水平。通過一系列的強農惠農政策,努力增加農民的轉移性收入。

    五是通過推動發展農村基礎設施和農村社會事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積極推動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農村電網改造、農村公路建設、農村危房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農民生産生活條件。加快發展農村清潔能源,加大農村沼氣項目和服務體系建設力度,加快推進養殖小區、規模化養殖場沼氣工程建設。加強草原生態保護建設,建立健全草原生態利益補償機制,切實增加牧民收入。推進農村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公共事業發展,加快統籌城鄉發展步伐,推動建立健全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促進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村配置,不斷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為農民增收創造良好環境。

    六是通過深化農村土地、農業經營等體制機制改革,創造條件增加農民財産性收入。堅持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健全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引導農民依法自願有償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增加農民的土地收益。建立健全徵地補償機制和安置辦法,完善被徵地農民社會保障體系,確保被徵地農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引導合作社規範發展,帶動農民增收。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開展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試點,為農民增加財産性收入創造條件。繼續開展重點領域農村亂收費專項治理,促進農民減負增收。

 
 
 相關鏈結
· 貴州力保50個扶貧縣農民收入增幅高於全省平均值
· 廣西龍州:土地流轉新模式讓農民收入大大提高
· 學習貫徹中央一號文件: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 陜西省2009年農民收入與全國平均水平首次縮小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