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改革破解教育發展難題
——港澳代表委員積極為《規劃綱要》建言獻策
3月12日,規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委派專人前往北京飯店“兩會”港澳代表委員討論地點,聽取他們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公開徵求意見稿)的意見建議。座談會由香港浸會大學校長吳清輝代表主持,“兩會”港澳代表委員共15人出席。港澳代表委員高度評價《規劃綱要》是個非常宏大完整的制度設計,體現了國家對教育事業的重視,許多教育理念很先進,能夠為未來10年內地教育改革發展指明方向,同時對《規劃綱要》文本和實施中可能産生的問題提出了意見建議。
實施要注重統籌協調
針對教育改革先行先試將會碰到的一些問題和困難,座談會上,代表委員們紛紛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戴希立委員(香港田家炳中學校長)認為,從《規劃綱要》文本看,教育的總體佈局是要堅持教育的公益性,更要注重統籌協調。比較擔心地方領導的素質,他們首先應當是學習型的領導,注意調查研究,提升他們的專業素質。在保障措施方面,建議有一些階段性指標和考核辦法,否則容易落空。建議引進海外經驗和理論,試點項目也可以請海外專家參與。另外,以改革突破發展難題是一種勇氣,但是改革有自己的規律。目前社會各方面對教育改革期望較高,觀點多元,利益多方,互相牽制。要推進改革,首先,改革的專業方案要好;其次,要有德高望重的人主持;再其次,每個階段要主動調整社會期望值特別是做家長工作;最後,改革定向後要把握改革節奏,速度不宜過快或過慢。
李沛霖代表(澳門中華教育會理事長)建議,實施《規劃綱要》需要處理好一系列關係,一是系統改革與單項改革的關係,必須注意協調和統籌;二是均衡發展與優先發展的關係,縮小差距的同時要有階段重點;三是敢於放權與善於放權的關係,領導要能夠抓大放小;四是群眾意見與專業意見的關係,尊重群眾要求更要按照教育規律和國情條件辦事;五是戰略地位與次要地位的關係,教育優先實際上在地方落實不到位,往往是處於經濟後面的次要位置。
徐是雄委員(香港大學植物學教授)認為,要加強引導,及時出臺有關政策或規章,保障先行先試能夠成功。
堅持大學類型多元化和特色辦學
內地大學如何建設,成為座談會上代表委員們關心的話題。
吳清輝代表認為,目前公開徵求意見的《規劃綱要》文本,比去年在珠海徵求意見時有很大進展,關鍵在如何落實。要堅持大學多元化和特色辦學,大學類型可以多元化,有博雅型大學,也有應用型大學,同類大學也可實現多元化,全國重點建設兩所大學少了,應當有十幾所,北大清華之外有些學校也有明顯優勢,可以成為國家某一方面的中心,現在很多學校沒有充分利用好歷史資源,如我去湖南大學看岳麓書院,就可以打造出高水平的國學機構。在民族教育和雙語教學方面,教育部門應當花大力氣研究少數民族到底需要什麼,大的少數民族可能需要雙語,再加上英文其實成了三語,學生負擔很重,許多民族可能需要少量保持民族傳承的經典課程,其他應當用國家通用語言。贊成政校分開,大學校長不要副部級,同時任期要更長,不要頻繁調動,以利形成教育理念和辦學特色。落實高校自主權,要有很大承擔,要有比較大的動作,大學一定要向這個方向走,讓懂教育的教授搞教育。要允許職業教育學生進入專門大學繼續學習,繼續教育要發揮行業學會在職務規範和專業培訓方面的作用。
徐是雄委員提出,現在與內地合作辦學,會碰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不知道應該找哪個部門,浪費許多時間,也助長了拉關係等非正規做法,希望建立綜合辦公室或委員會,實行“一站式”統籌管理。
楊耀忠代表(香港教育工作者聯合會會長)認為,一個好的教育規劃,一定要調動社會資源參與,要積極鼓勵社會參與辦學,發展優質教育資源,要在法規上加以落實。內地建設一流大學,要有一流的教師、一流的學生,應當在全球招聘教師和招收學生,否則只是中國自己的一流。
羅范椒芬代表(范氏慈善信託基金理事、原香港教育統籌局秘書長)提出,《規劃綱要》文本中有關港澳臺合作交流只有一句話,建議再增加一些,包括進一步明確香港方面可以在內地辦大學,職業教育和中小學也有合作需要。
要特別重視學生的基本素質培養
代表委員們高度重視學生的培養問題。
黃玉山代表(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表示,時代在變化,社會在進步,學生素質教育也要及時跟上,要重視他們的心理健康。現代大學制度試點協議工資問題要特別小心,大學要多講理想,教育學生不能凡事都講價錢。
梁劉柔芬代表(香港立法會議員)建議,教育發展,不僅需要沿著從學前教育到大學教育的路徑,還要謀劃好普通學歷教育和職業培訓教育乃至終身學習的關係。要特別重視學生共同的基本素質問題,如理性培養、遵紀守法、嚴謹治學等。要讓學生繼承優秀傳統美德,增強社會責任感,使他們成為社會的好公民。
廖長江代表(香港學術評審局委員兼財務委員會主席)建議,內地職業教育方面現在過於重視技能培養,要加強服務態度和環保意識教育。在各級各類教育中,要貫穿傳統文化教育,努力擴大國際視野,端正做人的基本態度。現在學生視野比較窄,賺錢的意識太強烈。
費斐代表(香港婦女基金會對外主席兼副會長)認為,高等教育要更加重視道德教育,現在貪腐現象比較嚴重,大學過於看重論文和學校排名,問題很突出。
重點問題要重點突破
代表委員們還就一些熱點話題對《規劃綱要》文本提出了自己的意見。
林順潮代表(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認為,《規劃綱要》文本對0至3歲嬰幼兒教育沒有過多涉及,鋻於其重要性,建議花些資源研究,對0至6歲學前教育整體提出政策措施。
另外,從醫學教育來説,發達國家基礎醫學研究生比例很小,大多數是臨床醫學研究生。而內地相反,有就業時又改變為臨床醫生的,臨床醫生花太多時間讀與基礎學科相關的碩士博士學位,這是教育錯配,是制度設計問題。
劉佩瓊代表(香港理工大學教授)認為,在《規劃綱要》文本中,財政教育經費除了佔GDP4%的指標,還應該有生均指標;改變文理分科和實行去行政化,操作很困難;支持職業教育、少數民族教育和西部教育,應當與學成後的就業機會相互匹配,而不是只強調一個方面;高校科研除了團隊精神,還要強調獨立思考和創新;學術評價和學術道德是大學的基礎,一定要嚴格約束;民族教育應當強調融合與共同發展,不宜過多突出民族身份;像香港那樣的高校撥款委員會可能行不通,但是增加專家諮詢因素非常必要。
黃玉山代表(香港科技大學副校長)充分肯定《規劃綱要》文本全面完整,但擔心《規劃綱要》在執行時會發生問題,指出如何實現《規劃綱要》任務細節非常重要。比如,教師隊伍建設應當向基礎教育傾斜,進一步向農村傾斜;職業教育如何改變社會觀念和家長看法,工作待遇一定要提高;研究生教育發展過快,特別是博士生不宜多,要提高其含金量;農村孩子進入名牌大學的比例減少,要給他們提供更多機會;對吸引海外人才,可以考慮香港內地共同聘用,逐漸習慣後再在內地穩定下來。
另外,大學評估如何做得恰當而不擾民,教育監測如何做到有效而精簡,這很重要,否則會産生相反作用。(記者 焦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