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沙塵暴和浮塵天氣在中國北方地區及甘肅省頻頻光臨,據有關專家介紹,裸露的農田是沙塵暴和沙塵天氣的主要塵源之一,通過保護性耕作的秸稈留茬和覆蓋,可起到擋風固土作用。目前,甘肅省局部地方農田通過保護性耕作,示範推廣面積達85.23萬畝,起到了明顯的防止水土流失、抑制風沙揚塵的作用。
據有關專家介紹,目前,中國北方和甘肅省大部分農田仍採用鏵式耕翻、滅茬整地和裸露休閒越冬的傳統耕作習慣,在冬春季風的強勁作用下,極易起土揚塵。甘肅省從2000年開始開展保護性耕作技術試驗示範,以河西冷涼風沙灌區和中東部黃土高原丘陵溝壑旱作區兩大區域為實施重點,到2009年,全省已建立17個國家級保護性耕作示範區,全省保護性耕作示範推廣面積達到85.23萬畝。
實踐表明,甘肅省實施保護性耕作技術,形成了中東部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和河西冷涼風沙灌區保護性耕作技術體系。東部地區夏收時小麥高茬收割,免耕或少耕土地,留茬覆蓋,深松淺耙播種糜子、黃豆等小秋作物,可蓄水保墑,有效抵禦乾旱,秸稈殘茬腐爛後變成有機肥,使這一區域減少地表徑流量60%,減少土壤流失80%。河西地區秋收後留作物秸稈、殘茬越冬,防止了冬春季裸露農田變成沙塵源,減少農田揚塵60%以上,並隨著保護性耕作年限增加,土壤肥力、水份、蚯蚓不斷增加。 (記者王朝霞 實習生張妍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