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剛剛組建的江蘇省交通運輸廳港口局第一樁事,便是召開全省港口工作會議,傳達貫徹省委省政府對全省港口工作的新要求。其中的重要議題是:港口,如何為全省經濟的轉型升級提供支撐和保障。
沿海開發讓“港口強省”熱浪涌動
港興則城市興。一座港,常常代表了一座城。
香港、連雲港、張家港……這一個個以港命名的城市,讓人真切感受到:港口與城市,原來可以如此相融相依。
2009年6月,國務院審議通過了《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努力將江蘇沿海的連雲港、南通、鹽城三市建設成為我國東部地區新的重要經濟增長極。沿海開發,由此成為江蘇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引擎。幾乎與此同時,省委、省政府也把港口的發展作為加快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升經濟競爭力的重要支撐,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此後,江蘇港口建設取得一系列突破性進展:連雲港30萬噸級航道一期工程通過國家發改委行業審查,先導試驗段工程開工建設;沿海地區的濱海、射陽等港口深水航道建設均取得積極進展;長江口12.5米深水航道延伸至南京工程進入實質性啟動……這一年,全省完成港口建設投資105億元,首次突破100億元,為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2010年,省政府工作報告再次強調,要把港口重點工程建設擺在全省基礎設施建設的首位,加快推進。
港口與宏觀經濟的奇特“三重門”
港口與宏觀經濟之間,具有一種非常奇特的“三重門”關係:一,港口是宏觀經濟的“晴雨錶”;二,港口自身創造的經濟效益也是宏觀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第三,港口還能通過自身的努力,降低物流成本,提供便捷服務,從而影響區域經濟的發展。
研究發現,港口吞吐量與GDP的增長之間存在著同步正向關係。省交通運輸廳提供的一份資料顯示,近年來,我省沿江沿海港口已經成為全省乃至長江中上遊地區開放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最重要門戶,江蘇沿江沿海港口吞吐量與GDP的相關系數達0.95以上。
記者注意到,2009年,江蘇的港口吞吐量再次畫出上揚曲線:全省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13.28億噸,同比增長14.2%,總吞吐量繼續保持全國第一;江陰港吞吐量首次突破億噸大關,成為繼蘇州、南京、南通、連雲港後我省第五個億噸大港,億噸大港總數位居全國首位。
兩個“全國之首”,充分説明了在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江蘇經濟不斷企穩向好的形勢。而這其中,也離不開港口自身主動作為,同步“正向”帶動了相關區域經濟的發展。
集裝箱運輸,是典型的現代運輸方式。2009年,江蘇重點加強了連雲港港、太倉港兩個集裝箱幹線港的建設,兩港分別新增集裝箱航線12條、10條。為擴大貨源,連雲港加快了內陸地區“無水港”建設,相繼在江蘇淮安、宿遷、河南洛陽、山西侯馬、寧夏銀川等地合資合作組建物流公司,擴大港口輻射範圍;而太倉港則把“昆太聯動”通關模式拓展到蘇州地區,改善口岸環境、吸引箱源聚集。這些舉措,都為相關區域的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江蘇新一輪發展倒逼“港口轉型”
港口是經濟結構調整和産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戰略資源和基礎支撐。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王昌保認為,江蘇新一輪發展,迫切需要港口更加主動地服務區域産業佈局、高效引導資源的集聚和調配,迫切需要港口加快自身發展方式的轉變,實現港口發展新的跨越和質的飛躍。
當前,港口發展方式轉變帶來的服務質量和成本優勢,已成為決定區域競爭力的主要因素。據省交通運輸廳港口局局長高錦安介紹,港口物流,是第三代港口的重要標誌,下一步,我省將把物流作為港口發展的重點加以規劃研究,同時把港口集裝箱運輸作為加快港口物流發展的重要途徑。
在2010年江蘇港口發展目標中,我省確定,將加快建成沿海以連雲港港、沿江以太倉港為集裝箱幹線港的全省集裝箱運界服務體系。其中,太倉港重點整合一二三期集裝箱運輸資源,力求一體化經營取得突破,包括加快組建本省集裝箱運輸船隊,進一步加大遠、近洋航線開闢力度;連雲港則要著力提升物流基礎設施服務能力,加強對中西部的宣傳推介,力爭早日確立國際集裝箱運輸基本港地位。
此外,積極推進“區港聯動”,也是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路徑。今年,我省將積極推動港口與物流園區、開發區、加工區的聯動發展,以實現貨物的更低成本、更自由、更便捷流通,提升港口發展品質。(杭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