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區廳級主要領導幹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
廣西壯族自治區主席 馬 飚
2010年3月26日
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舉辦這次研討班,主要是貫徹落實中央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專題研討班精神。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央舉辦的研討班上指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刻不容緩,我們必須見事早、行動快、積極應對,為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增添推動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關鍵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見實效。剛才,郭聲琨書記就加快我區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作了重要的講話,對我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把思想和行動高度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統一到自治區黨委的工作部署上來,結合實際創造性地貫徹落實到各項工作中去。下面,我就走廣西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講六個問題。
一、關於走廣西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我區已進入只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才能確保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走廣西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刻不容緩。
(一)走廣西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是我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適應後國際金融危機時期全球産業競爭的迫切需要
世界經濟形勢的重大變化往往引發經濟結構和産業結構的深刻調整。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刺激經濟增長的過程中,發達國家十分重視産業升級,尤其是大力發展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新興産業,促其成為引領未來全球産業發展的增長點。後國際金融危機時期,全球需求結構和我國産業格局將發生重大變化。但是,國際金融危機沒有改變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和長期向好的趨勢。我們要用好倒逼機制,順應國際國內需求結構升級的新形勢,敏銳捕捉需求結構變化趨勢,完善産業體系,加快推進傳統産業技術改造,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發展服務業,促進三次産業在更高水平上協同發展。把經濟增長建立在優化結構、增進效益、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在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中形成新的競爭優勢。
越是後發展地區越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越要加快産業結構優化升級,越要堅持走本地特色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我們要堅持不懈抓項目建設,保持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強勁拉動,深化改革開放,深入推進多區域合作,振奮精神,正視困難,乘勢而上,主動參與國際産業競爭,在競爭中做大做強做優我區工業,不斷提高工業化水平,在新一輪全球産業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
(二)走廣西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是我區加快工業化進程、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迫切需要
2009年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區經濟社會發展最為困難的一年。面對挑戰,我們緊緊圍繞“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保持廣西發展良好勢頭”大局,多措並舉,狠抓落實,取得良好成績。我區經濟經受住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考驗,實現了回升向好的重大轉變。但是,産業規模不大、産業競爭力不夠強、工業産業結構不優等問題和矛盾仍然沒有改變。
——工業産品結構不合理。國家實施家電、農機、汽車摩托車下鄉以及汽車、家電以舊換新等政策,有效地拉動消費。我區為此做了極大努力,但遺憾的是我區産品太少。2009年,廣西家電下鄉銷售額達21.6億元,其中廣西自己生産的産品僅有200多萬元。
——工業産業結構層次低。黨中央、國務院作出了重點産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特別是著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的戰略性部署。未來一個時期,我國新興産業必將迅猛發展,催生一批新的增長點。但我區的現狀是:不僅傳統工業不大、不強、不優,而且新興産業基礎相當薄弱。
——技術改造投入不足。國家高度重視發揮企業技術改造的突出作用,國務院設立了中央財政技術改造專項資金,重點支持企業在品種質量、節能降耗、環境保護、裝備水平、安全生産和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等薄弱環節進行技術改造。2009年,國家拿出230億元支持了4441個項目,合計拉動了6326億元的社會總投資,拉動系數為28倍。去年儘管我區在推動企業技術改造方面是最有成效的一年,但是,我區在企業技術改造方面欠賬太多、發展很不均衡。
——中小企業發展滯後。國家高度重視改善中小企業發展環境,增強發展活力。從政策法規、融資信貸、財稅扶持、政府服務平臺等方面,為中小企業發展創造更好環境。去年我們千方百計加大了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支持力度,但是,中小企業發展至今仍然是我區經濟的一塊“短板”。
——科技創新能力低。國家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和質量品牌建設。特別是近年來在關鍵領域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創新成果,重大裝備自主化和本土化水平不斷提高,一批科技專項成果正在加速産業化。但是,我區的科技創新能力還不足,品牌不多。
我區與全國及東部沿海地區的差距主要是工業化水平的差距,廣西的落後,主要是工業落後,抓住了工業問題,就抓住了廣西發展的關鍵。
第一,廣西經濟總量不大,主要是工業總量不大。2008年我區生産總值僅佔全國的2.4%。2009年,全區生産總值為7700.36億元,排在全國第18位;全部工業增加值2863.84億元,工業增加值佔生産總值的比重為37.2%,低於全國2.9個百分點。
第二,廣西綜合競爭力不強,主要是工業競爭力不強。主要表現為:一是工業化率低。2008年,我區工業化率1.8,僅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47.6%,工業比重比全國低6.3個百分點。二是經濟外向度低。2008年,我區工業經濟外向度為27%,比全國低0.79個百分點。2009年,我區經濟外向度為12.6%,全國為45.1%,我區比全國低32.5個百分點。三是城鎮化率低。2009年,我區城鎮化率為39.2%,全國為46.6%,廣東為63.4%,我區比全國低7.4個百分點,比廣東低24.2個百分點。四是創新能力不強。2008年,我區高新技術産業總産值佔工業總産值比重為3.8%,比全國低7.6個百分點,比廣東低21.9個百分點。目前我區有中國名牌産品20個,僅佔全國1%。2009年,全國有31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廣西只有1個;全國有212個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西只有2個。
第三,廣西經濟結構不優,主要是工業結構不優。我區工業産業集中度低,産業結構單一,調整能力不強。以2008年為例,我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為6072億元,比江西少2668億元,比安徽少5090億元,僅相當於廣東的9.3%,不到十分之一。2009年我區三次産業比重為18.9:43.9:37.2;廣東為5.1:49.3:45.6;全國為10.6:46.8:42.6。廣西第二産業比重比全國低2.9個百分點,比廣東低5.4個百分點。2008年,廣西非公經濟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比重為53%,比廣東低29個百分點,比江西低16個百分點。大型企業平均每家資産量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年平均産值僅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60%左右。2009年,廣西非公經濟生産總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産值比重低於四川、江西15個百分點,大中型企業利潤佔規模以上比重、規模以上産品銷售率都低於內蒙古和安徽。和先進省區相比,我們工業産業的組織結構、利潤結構、産品市場銷售率等還沒有得到很好優化。
第四,廣西可持續發展能力弱,主要是工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弱。工業是我區稅收的主要來源,工業的落後,導致我區財力比較弱,對經濟社會可持續投入不足,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不牢、動力不強,導致我區的第三産業比重小,城鎮化率比全國低8個百分點,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落後。2008年,我區每萬人高等院校在校學生人數為135.2人,僅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66.2%;每萬人高中階段在校學生人數302人,只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87.2%;平均每萬人擁有科技活動人員數、每百萬人擁有科學家和工程師數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37.4%和37.9%;每千人擁有醫院、衛生院病床數為2.28張,每千人中有衛生技術人員3.23人,僅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84.8%。
(三)走廣西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是我區發揮後發優勢、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的迫切需要
當前,我區面臨難得的重大歷史機遇,有著不可替代的後發優勢,只有堅持走廣西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才能充分發揮優勢,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
第一,我區工業化進入快速發展的新階段,産業結構優化升級進入重要的關鍵時期。2009年我區第一産業比重首次下降到20%以下,工業化率接近2,工業化正加快由初期階段向中期階段邁進。國內外經驗表明,這個階段不僅工業化進程加快,工業在結構優化中提升份額,而且還帶動農業和服務業向現代産業方向演變。我區産業結構調整符合這一規律,産業發展已呈現現代産業的一些特徵。目前國際國內都在推進産業結構調整,我區工業發展面臨巨大壓力,進入到優勝劣汰、生死攸關的時期。同時,國家調整産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政策措施為我區産業結構轉型升級提供了強有力的外部環境和政策支持。如果我們主動適應加快調整,我們就能培育壯大起一批支柱産業;如果我們工作被動,調整緩慢,就可能失去培育和發展一批新興産業的機遇,甚至垮掉一批已經具有較好基礎的産業。
第二,我區投資進入持續快速增長時期,為全區工業化進程提供了強勁動力。近年來,我區工業經濟保持較快增長,投資功不可沒。2006年到2008年三年年均增長20.3%,增速分別比“九五”、“十五”時期提高11.8和8.6個百分點。2009年我區人均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突破1萬元,標誌著我區投資及工業化進程進入持續快速增長的時期。投資提速必將推動工業化加速,今後一個時期我區每年投資增量都將在千億元以上,固定資産投資進入了快速增長的快車道,為全區工業化進程提供強勁動力。
第三,我區城鎮化建設進入一個快速擴容、快速推進的新時期。城鎮化是工業化的加速器,工業化是城鎮化的發動機。城鎮化可以刺激投資需求,擴大民間投資,在擴大內需實現可持續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根據國內外城鎮化發展的規律,城鎮化率超過30%以後,城鎮化將進入快速發展期。近幾年,我區城鎮化率以每年超過1個百分點的速度快速增長,城鎮化已經進入了加速推進時期。今後國家將進一步放寬中小城市和城鎮戶籍限制,同時隨著我區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廣西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獲得國務院批復,必將迎來城市新一輪快速擴容、城鎮規模擴大、城鎮人口加快增加的重要機遇期。我區農村人口和勞動力將加快向城鎮轉移,二、三産業會加速向城鎮聚集發展,一大批城鎮將不斷擴大和出現,每年城鎮人口將新增100萬人以上,這對工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第四,中央對廣西政策支持效應將更加凸顯我區的後發優勢。2010年我國將保持宏觀經濟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並根據新形勢新情況著力提高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同時,國家實施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繼續堅持中央財政轉移支付、中央投資、重大産業佈局等向西部地區傾斜。國家先後批准實施《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批准設立廣西欽州保稅港區、廣西憑祥綜合保稅區、南寧保稅物流中心,出臺了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繼續在政策、項目、資金等方面給予更大支持。中央對廣西政策支持的效應將會在今後進一步顯現出來。
二、關於廣西工業化進程
走廣西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要從我區的區情出發,明確我區工業化所處的階段和位置,找準廣西新型工業化的潛力所在。
(一)正確理解工業化的概念
1. 工業化的含義。工業化一般是指製造業和第二産業所創造的國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所佔比重逐步提高,製造業和第二産業中就業的勞動人口占總勞動人口的比例持續上升的過程。工業成為國民經濟的主導産業是工業化的基礎,同時,要將大工業的思想和理念融入社會的方方面面,在快速發展工業的同時,對農業和服務業的生産模式實行脫胎換骨的改造,使農業和服務業的勞動生産率同時迅速提高。要把工業化理解為全社會勞動生産效益全面提升、國民經濟各部門增長速度都不斷提高、人民福利不斷改善的過程。從經濟發展層面看,工業化是一個經濟增長動態變化,産業結構、經濟制度和經濟體制變革的過程;從社會變革層面看,工業化過程同時也是一個社會變革和社會進步的過程;從文明進化層面看,工業文明是一種不同於農業文明的新文明,強調理性、鼓勵創新、重視科學是工業文明的特徵。
我國在認真總結發達國家及國內發達省市工業化的經驗教訓、借鑒一些後發展國家借助高科技力量縮短工業化進程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提出要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這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是一條加速我國工業化進程、體現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的正確道路。
2. 工業化程度的衡量方法。據200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工業化藍皮書》權威測算,採用工業化綜合指數0到100的劃分,對人均國民生産總值、三次産業産值比例、製造業增加值佔總商品增加值比重、三次産業就業比例、人口城市化率5個指標進行綜合評價,得出工業化水平綜合指數,0為前工業化,即還沒有開始工業化階段;0到33為工業化初期;34到66為工業化中期;67到99為工業化後期;100就到了後工業化階段。其中,工業化初期、中期和後期,又分別可以分一個前半階段和一個後半階段。
(二)準確把握廣西工業化進程所處的歷史方位
1. 全國整體進入工業化中期後半階段。2005年我國的工業化水平綜合指數已經達到50,表明我國整體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的後半期。靜態計算,如果未來我國能夠保持“十五”期間工業化水平綜合指數的年均增長速度,到2018—2021年,我國工業化水平的綜合指數將達到100。
2. 廣西處於工業化初期後半階段,工業化進程呈後發加速態勢。2005年,全國四大經濟板塊工業化進程分別為:東部的工業化水平綜合指數已經達到了78,進入工業化後期的前半階段;東北地區工業化水平綜合指數為45,進入工業化中期前半階段;上海、北京、天津、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等國內發達省市已經到達或者超過了工業化後期階段;而中部和西部的工業化水平指數為30和25,還處於工業化初期的後半階段。廣西的工業化指數由1995年的2,增長到2005年的19,工業化水平指數排全國第28位,屬於工業化水平最低的板塊,並且在這第四個板塊中排位也十分靠後。但是,從1995年到2005年,廣西年均工業化增長速度為1.7%,尤其是2000年至2005年,廣西的年均工業化增長速度達3%,工業化年均加速度2.6%,工業化加速度全國排名第10位,處於中上位置。可以判斷,我區處於工業化初期後半階段並向中期邁進,工業化水平在全國處於落後位置,但加速推進的態勢十分明顯。
三、走廣西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基本要求
認真總結發達國家和地區工業化進程的經驗和教訓,才能少走彎路、事半功倍;才能把握要求、突出特色;才能因地制宜、確保實效。綜觀發達國家和地區走過的工業化道路,其成功經驗可以歸納為“五個注重”:一是注重基礎設施建設。將基礎設施建設作為優先發展的領域,以鐵路建設為核心的運輸業等基礎設施迅速發展起來,為加速工業化進程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條件。二是注重教育和技術創新。以科技進步為先導,強化人力資本積累,引發生産方式發生質的飛躍,極大地推動工業化進程。三是注重本地特色。英美兩國都由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逐漸轉向資本、技術密集型産業,德國與日本則直接投資重工業。四是注重農業發展。尤其是美國政府,採取了一系列大力促進農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為工業化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五是注重發揮市場機制。各國在各種不同程度和形式上建立起適合本國國情的市場機制,使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工業化帶來的一些負面效應,總體上可以歸納為“三高二輕”。一是高消耗。在工業化進程中一味大量消耗自然資源,如美國是在人口不及世界的5%,卻消耗了1/5的世界能源、近1/3的世界礦産資源的情況下完成工業化的。二是高污染。一些發達國家走的是一條“先污染後治理”的工業化道路,如由煤炭支撐的英國工業革命給世界帶來嚴重的、影響至今的環境污染。三是高失業。發達國家企業更多關注的是通過機械化和自動化把手工小生産轉變為機器大生産,卻沒有充分關注就業問題,而新興的産業又沒有發展起來,失業問題嚴重。四是輕統籌。沒有統籌城鄉發展,沒有注意吸收農業的剩餘人口,逐步擴大了城鄉差別,導致了貧富兩極分化。五是輕調控。市場的失靈和自由市場競爭,工業化始終伴隨著生産過剩經濟危機的週期性爆發。這給西方國家造成了社會生産力的巨大浪費和破壞,很大程度上延緩了工業化進程。
在借鑒經驗、吸取教訓的基礎上,我們必須結合廣西區情,正確認識和準確把握我區走工業化道路的新要求。歸納起來,廣西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基本要求,主要體現為以下四個“特”和五個“新”。
(一)正確認識走廣西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之“特”
1.“特”在後發展地區的跨越目標上。我區工業發展確立了三個階段性目標:到2012年,工業成為經濟增長的核心支撐,工業化率達到2.9以上;到2015年,工業化率達到4.2以上,進入工業化中期階段,重點行業中半數以上企業建成循環經濟企業;到2020年,工業化率達到7.7以上,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由中期階段開始向高級階段邁進。這三個階段性目標是從廣西的實際出發確立的,體現了加快我區工業化進程的需要,符合科學發展觀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經過努力完全可以實現。
2.“特”在後發展民族地區新型産業體系上。廣西的新型工業化,核心是建設“14+4”新型産業體系,即打造食品、汽車、石化、電力、有色金屬、冶金、機械、建材、造紙與木材加工、電子信息、醫藥製造、紡織服裝與皮革、生物、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裝備等十四個千億元産業,培育和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節能與環保、海洋等四個新興産業。這18個産業,是綜合考慮了廣西的工業基礎、資源優勢、國家政策以及産業自身發展方向而確定的,既體現了廣西的優勢、符合國家産業鼓勵方向,也順應了國際國內産業發展新趨勢,是廣西當前及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支撐,也是廣西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戰場。
3.“特”在國家戰略定位上。《廣西北部灣經濟區發展規劃》和《國務院關於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賦予了廣西在國家發展戰略中新的定位。廣西的新型工業化要服務於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打造區域性現代商貿基地、先進製造基地、特色農業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培育我國沿海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要服務於中國-東盟自貿區,構築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要服務於民族團結、邊疆穩定的大局,建設富裕文明和諧的民族地區;要服務於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保持“山清水秀生態美”。這是國家對廣西提出的更高要求和殷切期望,是廣西新型工業化道路必須牢牢把握住的戰略方向。
4.“特”在政策體系支撐上。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自治區黨委、政府去年出臺了《關於做大做強做優我區工業的決定》及40個配套文件。這一套文件,是有機統一的整體,為我區工業的發展理清了思路、找準了目標、提出了措施、加強了保障、勾劃出了新的宏偉藍圖,跳出了單純發展工業的思維,積極在發展農業和第三産業方面尋找出路,對我區工業化發展進行了系統性、戰略性部署,是我區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強大推動力。
(二)牢牢把握廣西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之“新”
1.“新”在科技含量要高。新型工業化道路“新”在充分運用最新科學技術和依靠科技進步,抓住以信息為核心的技術革命突飛猛進的機遇,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從而大大地縮短實現工業化所需的時間。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就是要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科技革命成果為依託,充分運用全球信息化的最新成果,大力發展以信息産業為龍頭的高新技術産業,使其成為國民經濟的先導産業和新的成長鏈;就是要大力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在政務、商務和國民經濟其他領域廣泛應用信息化技術,實現生産力跨越式發展。
2.“新”在經濟效益要好。新型工業化道路“新”在選擇了經濟全球化所形成的重要契機,為工業化的加速發展和提高效益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基礎。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就是要實現産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淘汰落後生産能力,由低附加值産業佔優勢比重向高附加值産業佔優勢比重的方向演進,由低加工度産業佔優勢比重向高加工度産業佔優勢比重的方向演進,由製造初級産品的産業佔優勢比重向製造中間産品、最終産品的産業佔優勢比重演進;就是要從依靠高投入帶動工業部門的快速擴張轉到同時注重産品質量、適應市場變化、提高資金投入産出率、優化資源配置、降低生産成本上來,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不斷改善經濟增長質量。
3.“新”在資源消耗要低。新型工業化道路“新”在強調加快發展的同時降低資源消耗,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和經濟發展後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就是要提高能源、原材料利用率,減少資源佔用與消耗;就是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企業節能降耗技術改造,推進節能節水節約用地,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形成節約型增長方式、節約型消費模式和節約型社會。
4.“新”在環境污染要少。新型工業化道路“新”在摒棄先行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先發展、後治理”的理念,強調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強調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係。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就是要廣泛推行清潔生産、文明生産方式,發展綠色産業、環保産業,使經濟建設與生態環境建設相協調;就是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加大保護生態環境力度,加快環境科學進步,實施重大生態建設和環境整治工程,實現“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三位一體的發展目標。
5.“新”在人力資源要得到充分利用。新型工業化道路“新”在立足於人,立足於圓廣大人民群眾的“進城夢”和“創業夢”,由“重物”向“重人”轉變。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就是要不斷提高城鎮化水平、持續轉移農業勞動力,不斷提高勞動者素質,不斷增加就業;就是要妥善處理好資本技術密集型産業與勞動密集型産業的關係、高新技術産業和傳統産業的關係、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關係,既著眼于充分利用工業化信息化來提升勞動生産率,又著眼于發揮人力資源的優勢。
四、走廣西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目標要求
走廣西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就是要牢牢抓住工業這一事關我區發展全局的關鍵,促進工業由小變大,由大變強,由強轉優。去年底,自治區黨委、自治區政府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站在更高的發展起點上,立足當前,放眼長遠,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出臺了《關於做大做強做優我區工業的決定》和40個配套文件,把做大做強做優工業,作為我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核心戰略和主攻方向。深入貫徹落實這套文件,首先必須領會意圖、明確方向,以新的奮鬥目標統一思想、凝聚力量。
(一)總體目標
經過十年左右努力,我區工業經濟總量顯著擴大,質量顯著提高,效益顯著提升,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實現“兩個翻番,四個先進,十四個千億”目標。到2020年,全區工業總産值、工業增加值分別比2010年翻兩番以上;全區工業經濟綜合競爭力、北部灣經濟區發展水平、主要企業裝備技術應用水平、工業循環經濟發展水平進入全國先進行列;食品、汽車、石化、電力、有色金屬、冶金、機械、建材、造紙與木材加工、電子信息、醫藥製造、紡織服裝與皮革、生物、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裝備十四個産業年銷售收入分別實現超千億元目標。
(二)十四個千億元産業規劃目標
結合我區的資源優勢與基礎環境,把食品、汽車、石化、電力、有色金屬、冶金、機械、建材、造紙與木材加工、電子信息、醫藥製造、紡織服裝與皮革、生物、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裝備等十四個千億元産業作為優先重點發展的産業。
1.食品工業。以制糖為主,加快發展捲煙、優質飲料及酒類、肉禽加工、水産品加工、乳品加工、糧油加工、果蔬加工、食用菌加工等農産品加工業。
2.汽車工業。以系列中型轎車為重點,構建系列完整的汽車産品體系。優先發展系列中型轎車,鞏固和拓展微型車國內領先優勢,加快發展乘用車、客車、載貨車,積極發展專用車和低速貨車,加快新能源汽車研發及産業化。積極發展汽車零部件,提高關鍵零部件本地化比例,努力進入全球零部件採購體系。
3.石化工業。以煉油為主,加快推進中石油欽州千萬噸級煉化一體化項目,重點發展乙烯、丙烯等石油化工後續産品。構建煉油石化、精細化工、生物化工、橡膠加工、纖維原料、塑料加工、化肥及農藥七大産業群。
4.電力工業。以電源建設為主,發展清潔電源,深度開發水電,優化發展火電,加快發展核電,規模開發沿海風電,積極發展生物質能發電。
5.有色金屬工業。以鋁為主,穩步發展氧化鋁,推進鋁電結合,重點發展鋁精深加工産品。合理髮展錫、銻、鎢、鉛、鋅、銦和稀土等資源開發和精深加工,大力發展有色金屬新材料。
6.冶金工業。以鋼鐵為主,重點發展高附加值的汽車用鋼、家電用鋼、電工用鋼、工程機械用鋼、建築用鋼等精品鋼材和船用中厚板、集裝箱板、冷軋薄板以及錳鐵合金、鎳鐵合金等關聯産品。大力發展錳系列精深加工。
7.機械工業。以工程機械為主,重點發展工程機械、機床工具、電工電器等。積極發展儀器儀錶、重礦機械、機械基礎件等。大力開發機電一體化、數字化、智慧化産品,逐步由低層次開發向高層次自主開發轉變。
8.建材工業。重點發展新型幹法水泥及水泥製品、浮法玻璃和深加工玻璃産品、建築衛生陶瓷。積極開發滑石、石灰石、大理石、花崗岩、重晶石等非金屬礦及製品。支持開發生産綠色新型建材。
9.造紙與木材加工業。重點推進林漿紙一體化,積極開發利用速生林、竹子纖維造紙,穩定蔗渣造紙,擴大廢紙回收和利用。大力發展包裝、印刷用系列化高檔紙製品。推進人造板及其深加工産品生産。積極開發林化工産品、無醛膠粘劑。鼓勵發展廢棄木製品回收再生板及其深加工製品。
10.電子信息工業。重點發展汽車電子裝備信息化、家電、電子節能、信息技術應用、計算機及顯示器件、通信、軟體、新型電子元器件及電子原材料等。
11.醫藥製造工業。重點發展現代中藥、民族醫藥、保健醫藥,加快發展生物製品和化學藥,大力發展體液檢測設備和診斷試劑、臨床分析設備、高頻高壓X射線診斷設備、家用醫療器械等領域的關鍵技術和産品。
12.紡織服裝與皮革工業。重點發展蠶繭絲綢、麻類纖維,積極發展紡織面料、産業用布、服裝成衣、皮革製品等。以品牌服裝加工和繭絲綢一體化為突破口,逐步培育發展本土服裝品牌,把我區打造成為繭絲綢大省(區)。
13.生物産業。重點開發生物柴油、轉基因育種、生物農藥、生物肥料、生物基高分子新材料、生物基綠色化學品、高性能水處理及生物填料等産品。
14.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裝備工業。重點開發大型客滾船、大型汽車運輸船、大型重型運輸船、遊艇、內河集裝箱船。大力發展大中小功率船用柴油機、通訊導航及自動控制等高附加值的船舶配套産品。加快發展油氣鑽採平臺、油氣存儲設施、海上工程船舶等海洋工程裝備。
(三)四大新興産業規劃目標
新興産業是我區傳統産業不斷優化升級的重要支撐。要大力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節能與環保、海洋四大新興産業,培育一批新的經濟增長點,形成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和産品,推動我區工業經濟總量更大、質量更優、效益更佳。力爭到2020年,四大新興産業分別實現年銷售收入接近千億元。
1.新材料産業。大力發展鋁、銦、錫、鋅、銻等有色金屬深加工。高起點發展有色金屬合金材料、電子信息材料、納米材料、新型建築材料、高分子材料、新能源材料和新型環保材料,形成七大新材料産業群。
2.新能源産業。大力發展太陽能、地源和水源熱泵、沼氣、垃圾綜合利用等技術成熟、經濟性好的可再生能源。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風力發電、太陽能利用設備製造業的發展。
3.節能與環保産業。大力發展資源綜合利用、工業及建築等領域節能、清潔生産、節能檢測和環境監測、節能與環保服務、水和大氣污染防治、固體廢棄物處理等産品和裝備。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節能與環保技術,推進重大專項裝備的自主製造。
4.海洋産業。大力發展海洋石油工業、海洋交通運輸業和濱海砂礦開採業等。大力發展海洋能利用、海洋藥物開發、海洋空間利用、深海採礦等。探索發展海洋信息服務、海洋環保等産業。
五、走廣西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需要正確處理的幾個關係
要確保廣西特色新型工業道路邁得穩、走得實、行得快,必須正確處理好以下五種關係。
(一)正確處理好發展新興産業與提升傳統産業的關係
新興産業是新的經濟增長點,代表著未來的發展方向,也是經濟轉型的重要支撐;傳統産業是支撐經濟增長的基本動力,也是綜合經濟實力的重要支柱。發展新興産業並不意味著對傳統産業的完全取而代之,而是要對傳統産業注入新的活力,提高其成長性和競爭力。因此,既要大力發展具有一定比較優勢的新興産業,千方百計做大其經濟總量,努力提高在工業發展中的份額,又要高度重視傳統産業的發展,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實現産業自身的技術升級,提高産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使新興産業、傳統産業在新型工業化中發揮優勢,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相得益彰、共同發展。
(二)正確處理好工業化與信息化的關係
工業化是信息化的基礎,信息化能夠在更高層次上帶動工業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不能再走先工業化後信息化的老路,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
1.加快推進兩化融合試點。推動柳州、南寧市等重點區域和千億元産業行業開展兩化融合試點,按照以大帶小、大企業率先突破的戰略,實施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示範工程並進一步推廣應用。
2.加快高新技術與傳統支柱産業的信息化結合。重點提高機械、汽車、鋼鐵、有色金屬、煙草等傳統支柱産業的信息化水平,圍繞工業産品研發設計、流程控制、企業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開發等環節,提升自動化、智慧化和管理現代化水平,增加産品的信息技術附加值。
3.加快電子製造業、軟體業、信息服務業發展。把電子信息産品製造業、軟體業、通信業、信息服務業等新興産業發展成為我區重要的經濟增長點和新的支柱産業。大力發展數字通信設備與産品、數字化整機産品、新型元器件等電子信息産品製造業;加快發展軟體産業,整合南寧、桂林、柳州、北海市的軟體園區及各軟體企業優勢,圍繞我區優先重點發展的14個千億元産業和4個新興産業,加強基礎軟體和集成電路設計;加快推進傳統産業、電子信息製造業和信息服務業互動發展,大力發展第三代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傳輸服務業,帶動通信設備、信息終端産業發展。
(三)正確處理好工業化與城鎮化的關係
工業化是城鎮化的基本動力,城鎮化是工業化的促進力量。堅持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以城鎮化促進工業化,相互支撐,聯動推進,實現工業化與城鎮化的良性互動。
1.加快實施中心城市帶動戰略。以北部灣經濟區城鎮發展為重點,加快南寧五象新區建設,進一步拉開北海、欽州、防城港沿海三市城市框架,加快建設北部灣城市群。加快柳州柳東新區、桂林臨桂新區建設,推進柳州區域工業中心和桂林國際著名的風景旅遊城市建設。
2.大力發展中小城鎮。做好縣域城鎮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加快發展縣城和重點鎮。以培育産業支撐、發展經濟為中心,發展鄉鎮企業和農村服務業相結合,合理引導鄉鎮企業和教科文衛等基礎設施相對集中,使其成為當地一定區域的經濟文化中心、農産品加工中心、農産品貿易中心和農業科技推廣中心。
3.堅持統籌城鄉協調發展。逐步放開中小城市和城鎮的戶籍限制,積極引導農民工在中小城市和大的集鎮安家落戶。加快城鎮住房、就業、教育、社會保障、優撫安置和計劃生育等配套制度的改革,探索建立城鄉統籌的就業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
(四)正確處理好工業化與充分就業的關係
推進工業化不能成為排擠勞動力的過程,必須努力創造條件使之成為一個不斷創造和擴大就業的過程,千方百計培養人才,擴大就業。
1.協調發展資金技術密集型産業和勞動密集型産業。既要順應工業化和現代化發展對産業資金技術密集程度提高的客觀要求,積極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節能與環保、海洋等具有特色的資金技術密集型産業;又要從我區實際出發,發揮我區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發展吸納就業能力強的紡織、機械成套設備、商貿、旅遊、建築業等勞動密集型産業。
2.深入落實鼓勵全民創業和積極就業政策。進一步強化創業服務和創業培訓,改善創業環境,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創業培訓、創業服務“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
3.實施人才建設四大工程。實施“企業家隊伍、專業技術人才隊伍、産業工人隊伍和工業人才儲備”四大工程,使人力資源優勢真正得到發揮,實現工業化與勞動力充分就業的良性互動。
(五)正確處理好工業化與資源、環境保護的關係
環境也是競爭力、生産力,將生態資源的比較優勢轉化為持續發展的核心優勢,才能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
1.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突出抓好制糖、鋁、水泥、林漿紙、石化五個行業循環經濟,實施工業循環經濟示範試點工程。要在重點行業中培育循環經濟示範企業,在制糖、有色金屬、鋁業、再生資源等行業建成生態工業示範園區,構建北部灣循環經濟示範工業區。
2.大力推進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在高耗能高排放行業中組織實施燃煤工業鍋爐改造、餘熱余壓利用、生物質和可再生能源利用、電機系統節能和能量系統優化等重點節能工程。
3.大力推行清潔生産。促進企業從生産源頭實現資源消耗的最小化、“三廢”排放的無害化和資源利用的最大化,打造資源節約、綜合利用示範工程。
六、關於加快推進廣西特色新型工業化的幾項工作
加快走廣西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越早認識越主動,越早行動越早見效。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決定》及40個配套文件的第一年,抓好第一年的工作,實現優化工業經濟結構開好頭起好步,至關重要。各級各部門要統一思想,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各部門要建立“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責任單位全力抓”的“一把手”工作機制。自治區層面要加緊推進自治區産業辦的各項籌備工作,落實機構、人員,制定完善工作制度,加強統籌協調,加快研究出臺《全區産業發展考核評價辦法》。各市要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全力推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做大做強做優廣西工業”工作深入開展。
(二)千方百計擴大技改投資規模
要確保完成今年全區2100億元的技術改造投資的工作目標,堅定信心,繼續按照“四個非常”的要求,創新工作思路,轉變工作作風,靠前指揮,紮實推進。
1.實施18大産業技術改造工程。重點組織實施“150萬輛汽車工程”、“200萬台發動機工程”、“1600萬噸煉油工程”等18大技術改造工程,促進企業改造升級。
2.抓好新建續建項目。要組織實施一批重大優質項目。自治區層面重點抓好上汽通用五菱中級轎車等58項投資額10億元以上、總投資2200多億元的新建、續建項目,要確保如期開工、竣工,加快工作進度,早日實現提前投産達産。加快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振興柳州、桂林、南寧、梧州、玉林等老工業基地。
(三)突出抓好重點産業園區建設
今年,全區産值超百億元的工業園區要力爭超過10個。
1.實施重點産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會戰。要加大各級財政對自治區確定的27個重點産業園區的支持力度,繼續推進以“三通一平”為主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園區建設主導産業發展所需的環保、物流等公共配套設施,加快構建集中供熱、供氣、治污的園區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園區基礎設施條件。前兩年,自治區財政每年拿出5億元支持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産生了很好的推動作用,今年自治區本級對園區建設的支持力度要進一步擴大,各市政府也要相應安排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資金,優先支持27個重點工業園區建設。
2.保證重點産業園區的用地需求。各市要成立工業園區投資融資公司,通過政府出資注入資本金,放大財政資金的乘數效應,引導帶動社會資金大規模投資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有效破解資金不足的難題。要大力推動園區體制改革,促進園區管理體制、機制創新。要努力拓展重點園區産業發展的用地空間。抓住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的機遇,做好重點園區與城鎮新一輪土地利用規劃修編的銜接,擴大園區規模;積極推動園區與農墾、華僑農場和監獄部門合作,充分利用國有閒置土地,多渠道解決工業用地。
(四)推進實施大企業大集團戰略
爭取年內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的強優工業企業突破10戶。
1.推進國有企業改革重組。鼓勵和推進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資産重組,進一步推動國有資本向優勢産業集中,向核心競爭力強的企業集中,大力發展國有資本、非公資本和境外資本等參股的混合所有制經濟,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使股份製成為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加快尚未完成改制的規模以上國有企業改革進程。鼓勵中央企業、廣西區內國有企業及其他地方國有企業之間通過股權並購、股權轉換、相互參股等方式進行重組。
2.組建大企業大集團。進一步整合優化要素配置,重點在鋼鐵、有色金屬、汽車、機械、石化、制糖、建材等領域打造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知名品牌、實力雄厚、競爭力強的大企業大集團。要加快組建廣西工程機械集團、廣西汽車集團、廣西農機集團、廣西化工集團。
3.加快中小企業發展。實施“千家中小企業成長工程”。支持中小企業加強與大企業大集團的協作配套,圍繞大型龍頭企業,形成産業集群。積極支持中小企業向高、精、專特色化發展。
(五)大興自主創新
進一步加快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相結合的自主創新體系建設,著力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
1.實施千億元産業“23”研發中心工程。根據千億元産業研發中心的發展目標,計劃未來10年在14個産業建設有色金屬及新材料工程、汽車工程、工程機械、石化工程、冶金工程、電力工程、食品工程、建材工程、林漿紙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船舶工程、紡織工程、醫藥製造、木材加工和林産化等23個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研發中心。同時,加強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廣西柳工集團有限公司等8家國家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和120家自治區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的創新能力建設。
2.實施千億元産業“350”重大科技攻關工程。圍繞食品加工産業、新型汽車、石化衍生物深加工、新型能源及電網高效運行與調控、有色金屬等礦産資源高效採選冶煉及精深加工和新材料開發等方面建設千億元産業350項重大科技攻關工程。
3.培育扶持工業品牌。集中力量保護、扶持、培育和發展一大批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知名品牌。在優勢産業、特色産業、高新技術産業的重點企業中,爭創一批“廣西名牌”、“廣西著名商標”和“中國名牌”、“中國馳名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