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李毅中出席"2010年經貿形勢報告會"並作專題報告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4月12日   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

    4月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出席2010年經貿形勢報告會,並作“當前我國工業發展的若干重大問題”的專題報告。本次會議由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主辦。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負責同志出席會議並講話。有關行業骨幹企業、重點行業協會以及相關政府部門負責人參加了會議。

    李毅中在報告中通報了我國工業發展的有關情況,並談了當前工業和信息化發展需要關注的八個重大問題。

    一、我國工業經濟繼續向好但不能過於樂觀。

    今年以來,我國工業經濟繼續保持不斷向好的發展態勢。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0.7%,增幅比去年12月份加快2.2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高16.9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同比增長22.5%,增幅比去年12月份加快10.1個百分點,增幅比去年同期高39.6個百分點;工業品出廠價格(PPI)繼續回升,同比增長4.9%,去年同期為下降3.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4867億元,同比增長1.2倍,去年同期為下降37.3%;工業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21%,比去年同期下降3.5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5052億元,同比增長17.9,比去年同期加快2.7個百分點。

    總體來看,今年前兩個月的形勢要遠好于去年同期,我國工業回升向好的趨勢進一步得到鞏固。但不宜太過樂觀,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進一步回升向好不等於形勢的根本好轉,必須看到其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1-2月份工業快速增長主要是建立去年同期較低基數的基礎上。去年頭兩個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僅3.8%,為近十年來最低增速。從環比增速來看,從去年12月到今年的1-2月份,分別只有1.4%、2.1%和1.6%。由此來看,目前的增長仍然屬於恢復性回升。從整個宏觀經濟來看,當前經濟回升主要還是依靠投資的拉動和政策支撐,民間投資意願還不強,城鄉居民收入短期內難以較大幅度提高,刺激國內消費和投資增長的政策效應可能減弱。所以,要繼續完善實施好十大産業調整振興規劃和鼓勵消費的各項政策措施,爭取每個季度的環比增速都保持正值,保障今年工業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

    二是出口仍處於恢復過程中,未來的不確定性依然較大。儘管1-2月份出口形勢有了很大好轉,但絕大部分工業品銷售還是國內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僅佔全部銷售産值比重的12.9%。在市場競爭的壓力下,1-2月份我國出口産品綜合價格水平同比還下降了5.4%。尤其需要注意到,危機之後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明顯抬頭,一些發達國家以鄰為壑,一方面對我國出口商品設置各種關稅和非關稅壁壘,今年頭兩個月,我國産品遭遇國外貿易救濟調查16起,涉案金額11.7億美元,同比增長1.36倍;另一方面,想方設法施壓人民幣升值,導致我國一些出口企業只能接一些短單、小單,不敢去接長單、大單,工業品出口的根本好轉還面臨著較大的障礙和阻力。還要看到,今年前兩年月出口的好轉,與去年實施的減稅、退稅、抵免稅等結構性減稅政策有很大關係,如果政策力度減弱,出口仍有可能遇到困難。

    三是工業品出廠價格漲幅較大,可能加劇通貨膨脹預期。2009年,國際原油價格不斷攀升,由年初的40美元/桶漲了近一倍。國際能源機構預計,今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量將升至8660萬桶,油價很可能繼續攀升。今年3月底,石油期貨價格已達82.9美元。鐵礦石定價權在三大鐵礦石生産商,最近他們提出要上漲90%。受國際原油和鐵礦石價格上漲的推動,從去年12月份開始,我國原材料、燃料和動力價格指數由負轉正,上漲3%,今年1月份上漲8%,2月份上漲10.3%,漲幅在不斷擴大。不僅會影響到鋼鐵企業,還會傳導到建築和製造行業,最終引發消費類商品的價格上漲,影響今年CPI漲幅3%的目標實現。所以,必須對工業品價格的上漲保持高度警惕。

    四是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增長過快,節能減排任務艱巨,尤其是節能目標完成難度很大。我國“十一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十一五”期間單位GDP能耗要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左右。這是約束性指標,必須完成。但從去年底的進展情況看,要完成這一目標,今年的任務十分艱巨。但1-2月份,鋼鐵、有色、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業增速高達21.6%,超過了整個工業的增長速度。這種情況,進一步加劇了完成節能減排任務的難度,而且會對煤電油運氣等要素供應形成較大壓力。實際上,能源供應緊張、電力短缺的情況在去年四季度已經出現。

    總的説,對當前工業發展,既要看到回升向好的積極一面,進一步增強信心,也要看到還存在諸多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強風險意識、責任意識,堅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紮實抓好各項任務的落實,促進工業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加快工業發展方式轉變。

    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刻不容緩。

    這是中央根據國內外形勢作出的科學決斷。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轉變發展方式重點在工業,難點也在工業。轉變發展方式,關鍵是要在“加快”上下功夫,要有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和坐不住的責任感。黨的十七大就提出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産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産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回過頭來看,這兩年我們對這三個轉變確實重視不夠。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再一次使我們認識到了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1)金融危機的衝擊是對發展方式的衝擊。金融危機的衝擊表面上是對經濟增長速度的衝擊,實質上是對經濟發展方式的衝擊。從國際上看,一是過度依靠負債消費難以為繼。數據顯示,高收入國家的最終消費佔到了全世界的80%,其中美國佔30%。過度負債消費給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隱患。2009年,美國財政赤字已達1.47萬億美元,佔到GDP的10.3%(我國9500億元,佔GDP不足3%)。二是發達國家經濟結構大幅虛擬化,風險太大。從2001年到2004年,美聯儲連續13次降息,過分寬鬆的貨幣政策驅使銀行大量放貸,造成房地産泡沫。2004年後又17次連續加息,將聯邦基金利率從1%提升到5.25%,結果導致大量借款人還不了貸,大量金融衍生産品貶值、破滅,引發次貸危機。一些新興經濟、資源富集國家也因外匯大量進入美國市場而受牽累。

    從國內看,一是過度依賴國外市場不可持續。2008年我國對外貿易依存度達60%,2009年也有46%。高度的外貿依存,往往蘊含著高度的風險。一旦外部需求急劇下滑,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必然失去平衡。此次金融危機就是最好的例證。二是外延性、粗放型模式不可持續。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製造業大國。2008年,我國産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工業産品已有210種,工業品出口占全球貿易的比重已達12.7%,為全球第一大工業品出口國。但大而不強,過度依賴物質資源投入推動增長,每年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碳約47億噸,繼續下去,資源環境難以支撐。

    (2)我國經濟企穩回升主要依賴投資拉動和政策支撐,企業內生動力活力不足。2009年國民經濟增長8.7%,其中投資貢獻最大,8個百分點,消費貢獻4.6個百分點,凈出口貢獻為-3.9個百分點。投資、消費的貢獻與大規模的投入和有效的政策密不可分。在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和房地産投資的帶動下,去年鋼産量增長13.5%,小型鋼鐵企業的效益好于大型鋼鐵企業,因為基礎設施和房地産建設所需的螺紋鋼、線材等産品主要由小型鋼鐵企業生産。同樣,在政策的拉動下,去年我國汽車産量達到了1379萬輛,增長43%,在全球其他國家汽車行業都不景氣的情況下取得這樣的成效,汽車下鄉、低排量乘用車購置稅減半、以舊換新等政策措施起了很大的作用。還有就是出口退稅,去年新增1530億元,總額達7000多億元。難以想像,如果沒有這7000多億元,將會有多少小企業陷入破産。今年1-2月份經濟形勢的好轉,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投資拉動和政策支撐。政策一退出,經濟增長很可能就會掉下來。

    (3)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結構加快調整。目前,世界各國經濟正在積極努力向好的方向發展。但危機中受創企業的調整恢復需要時間,新增長點的培育形成還有待時日,短期內需求不可能明顯增加。目前,發達國家失業率依然居高不下。從發展前景來看,今後一段時期,全球經濟將進入一個低速增長期。專家預測,今年世界經濟將增長3%,這是一個很不錯的數字。從2002年到2007年是世界經濟的高速增長期,平均增速4.4%。面對全球形勢的重大變化,危機後世界各國紛紛謀劃經濟的深度調整,提出了“再工業化”、“低碳經濟”、“智慧地球”等發展戰略和思路,積極搶佔戰略制高點,對我國經濟構成了新的制約、威脅和挑戰。我們提出的理念就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

    (4)國內收入分配問題矛盾突顯,影響社會穩定和諧。2009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153元,城鄉收入比為3.3:1,差距進一步拉大。不同行業、個人的貧富狀況也在進一步分化。世界一些國家和地區的發展經驗表明,收入分配差距擴大到一定程度,將引發社會矛盾,導致社會的不穩定,經濟發展也會停滯不前。在2月初的研討班上,溫家寶總理專門論述了發展社會事業和改善民生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強調指出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不僅直接拉動經濟增長,而且有利於社會和諧穩定,為發展經濟創造了良好條件和環境。2004年,我國吉尼系數已超過0.4,目前可能更高。這一問題的存在,影響發展方式的轉變,與解決突出矛盾、應對國際挑戰不相適應。

    綜合上述四方面的情況,調整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已經刻不容緩。事實上,這項任務早就提出來了,關鍵在於加快。如果不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將無法有效應對國際形勢挑戰,也無法有效解決自身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拖的越久,代價越大,迴旋空間越小,道路越艱難。

    三、加快結構調整是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和主要內容。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外部條件正在發展深刻變化。加快結構調整,推動發展方式轉變,是中央作出的戰略部署。轉變發展方式是總的戰略和要求,結構調整是實現這一戰略任務的重要途徑和主要內容。那麼,結構調整調什麼?

    從經濟發展全局來看,影響較大的結構性問題有:

    (1)收入分配結構。擴大居民消費,居民首先要有較寬裕的收入。合理的收入分配製度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體現。目前,居民收入佔國民收入的比重僅36%,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僅45%,不利於經濟和社會發展。要抓緊制定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實效分配中的比重,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堅決扭轉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

    (2)城鄉二元結構。城鎮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動力。農民大規模地轉向城市,不僅給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帶來了巨大需求,也為擴大消費提供了強大動力。數據顯示,我國農村農民年人均消費支出3661元,一般的小城市居民年人均消費10600元,大城市居民年人均消費14300元,城市人均消費為農村人均消費的3倍以上。2009年,我國的城鎮化率已達46.1%,2030年要達到65%。我國的城鎮化率每提升1個百分點,將帶動約1500萬人從農村轉向城鎮。由此帶來的市場需求首先是住房,緊接著交通、商業、服務也會跟著發展起來。所以,要積極推進城鎮化,釋放需求潛力,激發經濟活力。

    (3)區域經濟結構。隨著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等一系列區域發展戰略的實施,各地區都在搶抓機遇,加快發展,但也出現了不顧條件盲目發展、産業雷同的問題,不僅給資源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也妨礙了自身優勢的發揮和可持續發展。要根據各地區資源稟賦和條件優勢,大力發展特色産業和優勢産業,使有限的資源産生更大的效益。這樣,發展才具有可持續性。

    (4)社會保障結構。社會保障是安定人心、鼓勵消費的基礎。沒有良好的社會保障,無法指望居民將20多萬億的儲蓄用於消費。目前,我國城市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社會保障體系已基本建立,農村社會保障正在積極推進。從去年開始,中央決定三年投入8500億元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09年,全國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人數已超過8.3億人,城鎮職工和居民參加醫療保險的已經超過4億人。農民養老保險目前已在試點,今年將擴大到全國23%的縣。這些舉措將為解除人們的後顧之憂,擴大消費,提供有力保障。

    (5)産業結構。産業結構調整是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和主要內容。目前,我國的産業結構特徵表現為:一産不穩,只佔GDP 的10.7%。儘管糧食産量已經連續三年超過一萬億斤,但是人均糧食佔有量下降了,原來是800斤,現在是700多斤,其中除了人口用糧,還有工業用糧、畜牧用糧、其他用糧。二産不強,佔GDP 的47.5%。有一半的産品産量是世界第一,其中鋼産量佔了世界的46%,但缺乏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三産不足,只佔GDP 的41.8%。目前,世界平均水平為69%,發達國家為73%,他們的能耗水平低與服務業發達密切相關。所以,要積極適應需求結構變化,優化一、二、三産業結構,由依靠二産轉向一、二、三産協調發展。一産要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特別是農業科技,保障糧食安全,提高農民收入;二産要加快技術改造優化升級,把促進工業由大變強與發展生産性服務業相結合,把淘汰落後産能與搶佔新興産業制高點相結合,加快完善現代産業體系;三産要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帶動軟體業、現代物流、工業設計的發展,提高對經濟發展的貢獻。

    四、經濟增長必須建立在擴大內需特別是擴大消費的基礎上。

    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再一次警示我們,對一個大國而言,絕不能把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的希望寄託在外需上,必須堅持擴大內需的戰略方針,切實採取措施促進消費的增長。

    (1)出口形勢嚴峻,短期不可能恢復。危機過後,發達國家開始改變那種過度消費、負債消費、超前消費的習慣,相應地減少了對我國出口商品的需求。去年我國的工業出口交貨值下降了10.1%,出口總額下降了16%,今年出口總額預計增長8 %,但仍恢復不到危機前的水平。

    當前,各種各樣的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猖獗,我國産品出口面臨更多的貿易和非貿易壁壘。據統計,2009年前11個月,共有19個國家和地區對我國發起了103起貿易救濟調查,平均每三天就有一起。前不久,美國總統奧巴馬發表國情咨文,明確提出要控制進口、擴大出口,實現未來五年出口總額翻一番,解決200萬人的就業問題。同時提出,要提供300億美元貸款支持小企業發展。此前,美國已對我國出口的輪胎實施貿易救濟調查,並徵收為期三年的懲罰性關稅,近期又擴展到鋼管、燒鹼等行業。在這種情況下,必須改變過分依賴國外市場的狀況,把戰略基點放在擴大內需上,同時繼續實施出口退稅等政策,穩定出口,增加原材料、能源、先進技術、關鍵設備及零部件進口,積極走出去對外投資,獲取國外資源、人才、技術和市場,保持協調發展。

    (2)如何拉動消費?一是繼續實施鼓勵消費的政策。去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2.5萬億元,增長15.5%,但仍然不足,需進一步加強。比如,對汽車已考慮低排量減收購置稅與下鄉政策同時享受,對電動車、提前報廢車加大補貼,試點實施以舊換新,對下鄉家電擴大品種,提高補助上限等等。二是鼓勵企業創新品種、提高質量、創建品牌、改善服務,引導消費,創造消費。比如,針對小康階段居民享受型的需求,進一步細分市場,提供不同類型、不同用途,節能、環保、個性化、智慧化的産品,讓消費者看到産品後自覺自願地把銀行存款拿出來購買。三是積極培育消費熱點,提升消費結構。其中最大的熱點是住房、汽車。同時,要大力發展旅遊、文化、體育、教育培訓、電影電視,發展網絡信息,特別是3G技術産品。當然,關鍵是要調整收入分配結構,擴大就業,改善社會保障,提高居民的消費能力。

    五、加大企業技術改造的力度。

    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引導企業開發新産品和節能降耗。為什麼這麼講?因為外延式發展已經難以為繼。為帶動投資應對危機,中央財政兩年投入1.18萬億元,帶動4萬億元投資,去年完成一半,發揮了重要作用。2009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22.5萬億元,增長30.1%。但這種增長方式已到了盡頭,財政投資不可能再增加,必須動員社會投資,鼓勵企業家投資。

    (1)技術改造是內涵為主的發展方式,技術新、投資省、工期短、見效快、效益好。去年中央財政200億元技改貼息投入帶動實現6326億元投資,拉動倍數28倍。可以説,沒有哪一項措施拉動倍數杠桿效益有這麼好的。上次金融危機,技術改造的拉動倍數是12.6倍,因為那時候企業的資金少,現在技術改造主要是企業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技改工作今年還要大力推進,爭取帶動投資能夠超過6000億元。

    (2)在技術改造中,要突出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信息化無處不在,無所不包,滲透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我們要有所為,有所不為,牢牢抓住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這個命根子,通過兩化融合改造提升傳統産業。要加快建設産業信息系統,鼓勵企業用新材料、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推廣集成製造、敏捷製造、柔性製造、精密製造等先進製造生産方式。

    (3)在技術改造中,要堅決抑制産能過剩,盲目擴張。部分行業産能嚴重過剩,已是不爭的事實。鋼鐵産能7.2億噸,但只生産了5.6億噸;電解鋁生産能力1800萬噸,産量1200萬噸;水泥産能18.7億噸,産量是14億噸,在建的還有6億噸;平板玻璃,生産能力是8億箱,實際産量6億箱,在建的還有2億箱;造船能力6600萬噸,但産量不到4500萬噸;多晶硅,2007年全國産量為4000噸,能力為2億噸,2009年新增8億噸。要出臺技術改造的目錄,修訂完善産業政策,制定各種市場準入的條件,包括質量、能耗、物耗、環境、質量、安全、土地、信貸等等,堅決防止過剩産能的擴張,對於落後的工藝、設備、産品,要堅決報廢、淘汰。

    六、大力推進節能減排。

    經過幾年來的艱苦努力,我國的節能減排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面臨的形勢仍十分嚴峻,狀況堪憂,任務艱巨。

    (1)粗放發展模式資源環境難以支撐。一是我國單位産出能耗遠高於國際水平。萬元GDP能耗為國際平均水平的3-4倍,是日本的8倍,萬元GDP水耗是國際平均水平的4倍,每年排放SO₂2300萬噸,CO₂47億噸。工業是能耗、排放大戶,18個行業落後産能佔到行業總産能的15%-25%(各個行業情況不一,其中鋼鐵400立方米以下的高爐有1.25億噸,佔了煉鐵能力的20%;落後小水泥5億噸,佔了水泥産能的25%),萬元GDP能耗比國際平均水平高10%-50%,能耗總量佔到全國的70%,SO₂、COD和CO₂排放量分別佔到全國的86%、38%和70%。二是我國人均資源貧乏。人均油氣資源、水資源、煤炭資源僅相當於世界平均水平的10%、25%、40%。每年石油、鐵礦石、鋁土礦、銅礦的進口量超過50%。各種礦産的回收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三是全球資源領域的競爭加劇,我國能源、原材料供應關係趨緊。近年來,國際市場上石油、糧食、食用油、鐵礦石、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的價格持續上漲。儘管國際金融危機使國際初級産品價格出現了短暫回調,但長遠看,全球能源和初級産品市場將長期處於供給偏緊狀態,未來資源性産品的價格將呈螺旋式上升的趨勢,並將在高位持續頻繁波動。四是資源環境的硬約束不斷增強。近年來能源、資源消耗迅猛增長,供需缺口越來越大,對外資源的依存度不斷提高。作為一個正處於工業化、城市化加速發展的發展中大國,我國能源、資源消耗較快增長將是一個長期趨勢,由此産生的廢棄物排放和可持續發展的壓力增大。今後一個時期,國際社會要求我國承擔有約束力的減排壓力增大。國內經濟發展面臨的能源資源和環境約束將更趨強化。

    (2)工業除了節能減排還要降耗、治污。不僅要節約能源使用,還要治理過去的污染,包括工業氣體污染、水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特別是重金屬污染。要大力推進節約生産、清潔生産,開展對標達標活動。全國規模以上的企業1056萬家,如果每個企業都開展了節約生産和清潔生産,節能減排就有了紮實的基礎。怎麼辦?要有責任制,要有指標體系、評價體系,要推廣交流。每個行業要對照國內外的先進標準,把節能指標、物耗指標,環保指標定出來,然後發動企業去對標,哪個方面不夠就在哪個方面努力,限期達到標準,達不到標準即淘汰。這樣,才能真正把節能降耗減排治污落在實處。

    (3)要艱難推進淘汰落後産能。一些地方反映,有些落後産能比如小鋼鐵,現在供不應求,效益很好,還能安排就業,關起來很難。設身處地想一下,確實困難,就業、社保、資産處理、財稅分配都是問題。但如果看看它耗費了多少能源,污染了多少環境,還是必須關,因為資源支撐不起,環境承受不住,企業發展也長久不了。國務院已經下發了關於淘汰落後産能的意見,措施很明確。一是制定規範標準,達不到標準強制淘汰。二是落實責任制和時間表,把淘汰落後指標的完成情況與政績考核聯絡起來,完不成任務,問責地方負責人。三是建大關小,等量置換。必須是等量,否則容易發生大的建起來了小的又沒關掉的情況。四是要制定支持政策,對關閉以後企業的資産處置、債務核銷、工人就業、政府的財政收入給出相應的配套支持。

    七、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  

    金融危機發生後,發達國家紛紛提出“再工業化”、“低碳經濟”、“智慧地球”等新理念,搶佔未來發展的制高點。這對我們既是啟迪,又是制約和挑戰。因為“再工業化”不是一般的工業化,而是高端製造業。無疑,這將與我們的“中國製造”競爭分割市場。“低碳經濟”有三個要點,一是新能源,二是低消耗,三是低排放。在最近召開的哥本哈根會議上,我國承諾從2005到2020年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5%,一年三個百分點。但一些發達國家提出要大家均擔,不加區別。這無非是要抑制欠發達國家的發展。發達國家在200年甚至更長時期的發展過程中,已經向大氣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但發展中國家正處在工業化階段,如果大家平均分擔,那太不合理了。相反,發達國家應該無償提供資金和技術,幫助發展中國家實現低碳經濟。“智慧地球”就是通過在基礎設施和製造業上大量設立傳感器,捕捉運行過程中的各種信息,然後通過傳感網,進入互聯網,通過計算機分析處理發出智慧指令,再反饋回去,到傳感器,到基礎設施和製造業上,極大提高效率,産生更大的效益。美國試圖用它的信息網絡技術,小到控制一台計算機、一台發電機,大到控制一個行業,控制各國的經濟。所以,對於外國這些新的理念和新的戰略,我們既要有啟迪,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也要提高警惕,不能受制於人。

    哪些産業屬於新興戰略性産業呢?看法不一,但新能源、新材料、網絡信息、生物醫藥、航天航空是大家共認的,還有一些地方提到海洋和深層資源的勘探開發。我們認為,高端製造業也屬於戰略性新興産業,新能源汽車、高檔數控機床無疑就是高端製造。

    (1)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必須加大核心技術攻關力度。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實質是新興科技,沒有科技創新就沒有新興産業。每一項新技術都會催生一個新的産業,20世紀40年代電子技術的突破帶動了一批高技術産業崛起,使整個人類從電器時代進入了電子時代。隨後,信息技術和生命科學迅猛發展,帶動了信息産業,推動人類社會進入了信息時代。所以,發展新興産業,必須集中力量開展技術創新,掌握新技術、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

    (2)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要與傳統産業緊密結合。在傳統産業的優化升級中激發培育新的産業。新材料離不開鋼鐵、有色、石化,先進製造業的發展離不開現有的機械工業,生物醫藥現代科技的發展要依託于現有醫藥工業的基礎,下一代互聯網也脫離不開現在的信息産業。需要明確,發展新興産業決不是脫離傳統産業去另搞一套,而是必須與傳統産業相結合。這樣新興産業才有基礎,也才能帶動傳統産業的優化升級。

    (3)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必須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尤其要發展軟體服務、現代物流、電子商務、工業設計、文化創意等生産性服務業。軟體服務業是危機中少有的增速超過20%的行業。這一行業發展的意義,不在於其本身創造了多少利潤,關鍵在於它滲透到各個行業,為各個企業提出解決方案,提升經濟的整體發展水平。物流業直接關係到經濟總體運行的效率。去年我國社會物流總成本佔到GDP的20%,比發達國家高出一倍,要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提升物流業發展水平。對於工業設計的概念和範圍,社會上認識還不一致。要深入研究它與産業專業設計的關係,合理確定其外延和邊界。

    在生活性服務業中,動漫遊戲、數字家庭、無線城市、創意主題公園等都屬於新興産業,發展潛力巨大,關鍵是如何用新技術更好地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去年一年,我國的電影門票收入增長42%,但只有62億元,還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

    八、要高度重視網絡信息安全。

    目前,信息産業加速更新換代已經成為國際大趨勢,軟體服務的網絡化、開源化深入開展,集成電路、數字視聽、半導體照明等電子技術正在催生著新的經濟增長點。但網絡的信息安全問題必須高度重視,決不能掉以輕心。

    (1)信息産業面臨更新換代迅猛發展的新形勢,發展是第一要務。信息技術在驅動了上一輪技術革命以後,勢頭始終不減,寬帶、無線、智慧等網絡技術加速更新換代,計算機的處理速度已經達到1000萬億次/秒,雲計算、量子計算、光子計算等技術加速發展,極有可能推動信息産業實現新的質的飛躍。同時還會帶動互聯網、電子商務、文化創意等多個産業強勁增長,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我們必須牢牢把握髮展的機遇,加快實施“核高基”等重大科技專項,突破一批核心技術,帶動集成電路設計製造、關鍵領域軟硬體研製生産、電子元器件品質升級;加快推進三網融合,推動寬帶無線通信、下一代互聯網、數字化廣播電視網的發展;做好高端網絡設備的研發和産業化,加快推進傳感網研製,實現下一代互聯網從IPV4向IPV6的過渡,實現與通信網、互聯網的結合,推動傳感網的商業化。

    (2)網絡信息安全面臨嚴峻挑戰,安全是第一責任。目前,美、德、俄等國都加大了對網絡信息安全保障的投入,謀求網絡攻擊的威懾力。美國特別設立了網絡戰司令部,德國和韓國也在組建網絡軍。敵對勢力則利用互聯網製造社會動亂,最典型的就是新疆烏魯木齊“7.5”事件。

    (3)中央高度重視網絡信息安全,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我們作為互聯網的行業主管部門,目前正在積極參與開展為期一年的打擊手機淫穢色情專項行動。主要是六個問題:運營商的合作夥伴不稱職,接入商沒有備案不守信譽,服務器層層轉包,亂收費、代收費,內外勾結,域名來回變動,技術保障能力不足。本著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則,我們正在研究逐步實施手機、網絡實名制。目前,世界大多數國家的手機、網絡都採用實名制,但在我國還缺乏法律依據。要借鑒國外的先進管理經驗,修訂《手機信息管理辦法》和《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推行手機、網絡實名制,加強備案審核。同時,要加快研究對網絡域名和IP地址管理的有效辦法。

 
 
 相關鏈結
· 工業和信息化部召開“十二五”規劃體系研討會
· 工業和信息化部就進一步淘汰落後産能工作答問
· 工業和信息化部六方面工作加強淘汰落後産能工作
· 3月份PMI顯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較快增長軌道
· 2010年淘汰落後産能任務將於4月底分解到各省
· 工業和信息化部:中越無線電頻率協調會談舉行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