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世博會開幕式氣象保障實錄:氣象讓世博更加精彩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5月01日   來源:氣象局網站

    4月30日20時10分,屬於上海的時間從這一刻開始。

    當五彩繽紛的煙火在夜空中畫亮璀璨的花簇時,當整齊的旗船隊伴著激昂的旋律駛過黃浦江時,當上海世博會吉祥物海寶一個個可愛的笑臉映滿江面時,流光溢彩的上海和全國人民站在時代的大舞臺上,因世博會的勝利開幕而沸騰。

    在這一刻,在這喧囂繁華的背後,有一個與眾不同的群體正在靜靜地守望。他們從北京奧運會驚心動魄的開幕式走來,他們從新中國成立60週年莊嚴肅穆的閱兵式走來,他們殫精竭慮、枕戈待旦,他們默默付出、不求回報,他們的名字閃亮而動人——氣象工作者。這一次,站在時代舞臺上,中國氣象又一次用完美的氣象服務保障展現出自己的風采。

    服務的歌舞樂——“精細、互動、貼身”理念貫穿始終

    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曾表示,氣象隊伍以飽滿的精神狀態迎接世博,氣象部門一定會將一流的服務奉獻給世博所有的參觀者。他的話擲地有聲,也成為驅動世博氣象保障服務日趨完美的動力。在這場精彩絕倫的歌舞樂中,“精細、互動、貼身”的世博氣象服務理念貫穿始終,輕輕撥動著每一位身臨開幕式的參觀者的心靈,讓他們感受到氣象的熱情與真誠。

    和以往重大專項氣象服務保障不同的是,世博氣象服務時間長,預報難度大,對一些氣象要素的預報要求更加精細化。尤其是在開幕式室外慶典活動中,例如LED球的施放時間、施放位置,旗船隊的表演、煙火燃放後煙霧可能影響的範圍,這些都直接受到包括風向風速、低雲、雨量、能見度等氣象因素的影響。此外,開幕式慶典上我國國家領導人和各國元首、貴賓都將出席,對氣象部門貼身、精細的服務也提出了更為嚴峻的挑戰。

    “30日上半夜為多雲天氣,氣溫16至21℃。東南風2至3級,能見度6至10公里,綜合氣象條件有利於開幕式順利進行。”這是4月30日新鮮出爐的開幕式時段的天氣預報結果。雖然一切盡在意料之中,但是整個上海市氣象局卻沒有一個人掉以輕心。

    天道酬勤。當東方隱約泛白時,當天世博開幕式氣象服務保障便已開始拉開帷幕。彼時,時間指向淩晨4時30分。

    13時,匆忙吃過午飯的世博開幕式現場服務人員便兵分四路,按照“前店後廠”的組織機制,全力確保當晚開幕式的順利進行。

    在開幕式慶典現場指揮部坐鎮的是上海市氣象局局長湯緒。一旦出現突發性天氣情況可能影響慶典有關環節時,他會在第一時間將情況彙報給指揮部的有關領導。他偶爾望望窗外,夜幕下的上海燈火輝煌,世界的目光都在此刻聚焦於此。深諳氣象保障早已做好了充分準備的湯緒,嘴角浮起一絲安慰的微笑。

    在文化中心室外活動控制室,與導演組及時溝通的是上海市氣象局副局長馮磊和上海世博氣象臺臺長陳智強。他們坐在電腦前,聚精會神地盯著屏幕上世博園區內精細化氣象觀測網。“一會兒風速會有多大?風會往哪個方向吹?會不會對接下來的環節有影響?”負責和馮磊他們打交道的聯絡員索性坐在了陳智強身邊,時不時地詢問著。

    停靠在慶典廣場附近的衛星通訊應急車和雷達移動車早已完成了安裝調試工作,隨時待命。在上海世博氣象服務中心探測與信息保障分中心主任楊禮敏的帶領下,12個隨車人員一直在緊張地忙碌著。當看到氣象觀測員手持便攜式測風儀進行風向風速觀測時,兩名法國導演噴泉環節的設計者立刻圍上來,並對氣象服務表示非常滿意。

    與此同時,上海市氣象局副局長袁招洪在後臺預報和服務業務平臺全程指揮預報、服務工作,為現場服務人員提供産品支持,包括精細化的風、溫度和能見度的實況資料和預報産品。

    舉全國之力——同一個夢想的激蕩

    4月30日9時30分,陽光明媚,一掃往日陰沉的天氣。上海世博氣象服務專題會如期舉行。此時,距離世博開幕式不到10個小時了,空氣中隱約可以嗅到一絲緊張與興奮的氣息。這份緊張與興奮,不是因為對未知與不確定的忐忑,而是中國氣象工作者對開幕式那一刻寄予了太多的期待。這份期待從上海傳到長三角地區又傳到北京,進而輻射到全國各地。全國所有的氣象工作者都將全部激情與夢想賦予其中,並希冀著有一個噴薄而發的寶貴契機,而世博的大舞臺正是展現中國氣象風采的那個最珍貴的時刻。

    此刻,通過連線視頻大屏幕,中央氣象臺與上海市氣象臺會商場景彼此清晰可見,激動的心共同為上海世博而跳動。上海、江蘇、安徽、浙江氣象部門與國家氣象中心、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等單位的氣象專家正在把脈天公、指點風雲。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林建“友情加盟”為上海世博開幕式的預報服務添磚加瓦。這位年輕的首席預報員笑言:“和全國天氣預報相比,區域性預報需要更加精細化和更具針對性。能夠參與到上海世博氣象預報工作中,是我莫大的榮幸。”

    上海中心氣象臺副臺長姚建群告訴記者,除了林建,來自北京、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等省市氣象局9名業務骨幹則早在今年3月中旬便來到上海市氣象局。他們不但增強了預報業務的整體實力,而且帶來了以往重大氣象專項服務保障中豐富的實戰經驗。

    4月28日,為重點保障青浦雷達正常有效運行,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的有關技術專家趕赴青浦雷達站實施24小時蹲守,全程保障開幕式青浦雷達正常運行。

    除了氣象精英齊聚上海外,氣象衛星、移動風廓線等設備也閃亮助陣,為開幕式天氣預報精細化水平和準確率發揮了重要作用。4月23日,風雲二號D、E雙星提前啟動加密觀測,把每30分鐘觀測一次加密為15分鐘觀測一次。據記者了解,雙星加密觀測服務一般于每年5月下旬啟動,今年氣象部門特意將雙星加密觀測時間“前移”,以更好地服務於世博會。

    4月28日,長三角地區移動氣象觀測指令發佈。江蘇省氣象局、浙江省氣象局移動風廓線設備已于4月30日開幕式當天下午分別趕赴無錫和湖州開展觀測,將實時探測資料在傳送給各省氣象信息中心後,通過長三角短臨氣象預報一體化信息平臺實現實時共享。據了解,根據預報服務需要,包括上海寶山,江蘇徐州、射陽和南京,浙江杭州、洪家和衢州,安徽安慶等在內的8個L波段探空觀測站,承擔起世博氣象探空加密觀測任務。

    有容乃大。璀璨的煙火下,為了同一個夢想,中國氣象工作者正在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鄭國光所言,舉全國氣象部門之力做好世博氣象服務。

    一分鐘與十年功的分量——用5年的時間與世博對表

    時代的大幕拉起後,氣象在與世博“邂逅”的一瞬間,艷驚四座。儘管上海世博開幕式上沒有上演驚心動魄的天氣大戰,但是氣象工作者為這短暫的兩個小時付出了很多。在上海世博開幕式完美的氣象服務保障工作背後,充盈其中的是汗水淚水交織,是辛勤付出與無私奉獻,是繼承傳承與探索創新,更是果敢無畏與勇於擔當。中國氣象工作者用一分鐘與十年功的博弈,用5年的時間流轉,時刻與世博對表,承擔著世博氣象服務的重任。

    時光回眸在2006年這一重要時間節點上。這一年的2月,初春的氣息已經在空氣中涌動。2010年上海世博會氣象服務工作領導小組正式成立,上海市氣象局開始以世博的時間轉動,並在氣象探測、預報預警、科技支撐、體制機制、氣象服務、人才團隊等方面建設上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據記者了解,經過5年時間的籌備,如今上海世博氣象服務亮點頻閃。例如,在長三角、上海市和世博園區三個層面建設形成了“專業化、精細化”世博氣象綜合探測網;建立重點強化強對流天氣的預報預警能力的綜合預報業務平臺;以世界氣象組織多災種早期預警國際示範項目為抓手,強調部門聯動,實現早發現、早通氣、早預警、早聯動、早處置的規範化一體化災害防禦機制等。

    不可忽視的是在世博氣象服務工作中對北京奧運會成果、經驗和隊伍建設的繼承,並在此基礎上的創新與推廣。北京奧運會國際天氣預報示範計劃特別是臨近預報技術、城市氣象精細預報技術,在上海世博會氣象服務中得到了充分應用。具備服務監控管理、産品設計、産品編審、産品分發、分發應急處置、服務策略支持和重點區域服務等基本功能的世博會氣象服務産品製作與分發系統在業務運行中得到良好的評價與認可。

    “前店後廠”的服務模式也是上海世博服務中的一大亮點。這種現場保障服務和後臺預報實時互動,曾在奧運會和國慶閱兵氣象服務上得到巨大成功,而“前店後廠”的服務模式則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的探索與創新,並在重大氣象保障服務模式上邁出一大步。

    在開幕式慶典結束之後,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對世博會開幕式氣象服務保障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上海世博會是中國人民向全世界人民奉獻的一場非常精彩的、成功的盛會,給全世界人民留下了非常難忘的印象。在這過程中,氣象部門為開幕式的成功舉辦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付出了辛勤的勞動。”他親切的笑臉溫暖了每一位堅守在世博氣象服務一線的工作人員。

    當黃浦江畔世博園區載歌載舞的狂歡人群漸漸散開,當喧囂繁華的夜上海漸漸歸於平靜如水時,氣象服務保障人員也收拾好氣象觀測設備。在離開慶典廣場時,一名氣象工作者情不自禁地回望著。對於大多數上海世博氣象工作者而言,也許今夜將無眠。因為這雖是一個難忘時刻的結束,亦是一個重要時段的開始。此後184天的氣象服務保障工作,還在等待著他們,繼續忙碌,繼續辛勞,也在繼續榮耀。

 
 
 相關鏈結
· 鄭國光:統一指揮協調保證世博氣象服務有序進行
· 全國鐵路五一小長假運輸啟動|主要公路氣象預報
· 兩部門發佈"2010年五·一"期間主要公路氣象預報
· 全國主要公路沿線氣象條件預報(29日-30日)
· 從五一起長江流域氣象中心將正式開展預報服務
· 上海世博氣象信號塔:兼具預警示溫展示多重功能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