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國土資源部副部長、黨組成員、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汪民在三峽庫區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會議上提出,三峽工程完成175米試驗性蓄水以後,庫區地質災害防治的工作方式、目標、重點和機制要發生重大轉變,相關地區要高度重視,提升能力,全力以赴做好下階段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汪民説, 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要在已有工作部署、紮實抓好落實的基礎上,突出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進一步加強省市、區縣、鄉鎮三級領導。湖北省廳和重慶市局要加強向省市黨委、政府的彙報,加強與其他部門的溝通銜接,及時收集地質災害信息和監測數據,迅速報告和處理地質災害災(險)情。區縣一級要落實地質災害安全監測與防範責任,全面部署和細化安全監測與防範措施,完善群測群防與專業監測相結合的監測預警體系。鄉鎮一級要做好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排查、巡查和核查工作,確保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工作沒有遺漏點和空白點。二是進一步抓住重點城鎮、重點區域、重點隱患,有效地防止重大地質災害的發生。對重慶巫山、奉節、湖北巴東等地質條件較差的移民城鎮,土地開發要嚴格把關,地質災害危險區內要禁止建高樓,二、三期地質災害防治項目範圍內嚴格控制建碼頭、濱江路等工程,要針對滑坡、塌岸和高切坡,建立包括水平位移監測、沉降位移監測、裂縫監測、地下水監測、深部位移監測、滑坡推力監測等措施在內的立體監測預警體系;對長江航道、基礎設施等重要區域,要採取安全巡查為主的預警防範措施,完善預警機制和交通管制預案,確保不因涌浪和崩塌災害造成交通工具損毀和重大人員傷亡。對條件複雜、可能造成重大災害的重點隱患,如重慶巫山龔家坊崩塌、奉節藕塘滑坡、雲陽涼水井滑坡等,要在應急調查、勘察的基礎上,提出切實可行的防治方案,儘快消除地質災害隱患。三要堅持三項制度,即24小時值班制度、信息報送制度、專家會商制度。四要提升三種能力,即應對複雜局面的能力、快速反應的能力和統籌協調的能力。
汪民強調,今年是三峽工程第三個175米試驗性蓄水年,庫區沿岸還將經歷172至175米高水位的真正考驗。進入5月以來,我國南方地區防災形勢異常嚴峻,重慶等地又連續遭遇強風、暴雨天氣。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同志高度重視,多次作出重要批示。部又特別針對三峽庫區發出《關於進一步做好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通知》。針對三峽庫區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汪民特別提出了四點具體要求:一是夯實基礎,全盤掌握;二是全面排查,不留死角;三是分片包乾,落實責任;四是隊伍支撐,應急到位。(趙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