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上旬的塞罕壩春意正濃,綠草如茵,松樺吐綠。6月4日~6日,全國綠化委員會副主任、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與北京軍區司令員房峰輝一道考察了河北省塞罕壩機械林場。在全面了解塞罕壩機械林場的發展歷程和顯著成效後,賈治邦指出,48年來,塞罕壩林場職工面對惡劣的氣候環境和艱苦的生活條件,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巨大困難,矢志不渝地同土地沙化進行了頑強抗爭,取得了“人逼沙退、綠蔭藍天”的重大成就。賈治邦強調,塞罕壩林場是全國林業建設史上的一個奇跡,也是全國林業戰線上的一面旗幟。我們一定要大力弘揚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開拓創新、愛崗敬業的塞罕壩精神,按照分類經營的要求,不斷推進國有林場改革,努力開創我國現代林業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面。
百萬畝林海、七星湖濕地公園、防沙治沙警示區和再造秀美山川示範教育展覽館展示了塞罕壩生態建設的艱苦歷程和驕人業績。賈治邦深有感觸地説,塞罕壩機械林場1962年組建以來,廣大幹部職工戰風沙、鬥嚴寒,克服技術缺乏、乾旱少雨、無霜期短等困難,累計營造112萬畝人工林,森林覆蓋率達到79.4%,林木總蓄積量達到1012萬立方米,在塞北高原創造了一個變荒原為林海、讓沙漠成綠洲的綠色奇跡。塞罕壩機械林場營造的百萬畝森林,不僅明顯改善了當地生態狀況,使無霜期由42天增加至72天,年均降水量由417毫米增加到530毫米,6級以上大風天數由76天減少至47天,而且有效阻滯了渾善達克沙地南侵,為京津地區構築起一道堅實的綠色生態屏障。
賈治邦指出,塞罕壩機械林場廣大幹部職工之所以能夠堅持幾十年如一日,一代接著一代幹,做出這麼多的犧牲,取得這麼大的成績,主要是因為他們一直傳承和發揚了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科學求實、開拓創新、愛崗敬業的塞罕壩精神。這種精神是塞罕壩人生命接力和事業傳承的不竭動力,是他們獻身林業、綠化祖國的強大支撐,也是全國林業行業的一筆寶貴財富。正是有了這種精神,他們才能克服高寒大風、乾旱少雨、土地沙化等極端氣候條件和偏遠閉塞、缺食少菜、缺房少屋等艱苦生活條件,按照“先治坡,後治窩,先生産,後生活”的要求,與風沙進行了48年的頑強抗爭,終於把塞北荒原變成了塞北江南和百萬畝林海,創造了全國林業建設史上的奇跡,為全國林業戰線樹立了一面光輝旗幟。
賈治邦強調,目前我國正在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努力實現生態環境良好的奮鬥目標,尤其是要確保實現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到2020年全國森林面積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森林蓄積量比2005年增加13億立方米”的奮鬥目標,必須進一步加快造林綠化步伐,切實搞好森林經營和保護工作。當前,我國不少地方特別是北方地區造林綠化的潛力很大,任務十分艱巨,條件也十分困難,很多地方自然條件與塞罕壩機械林場十分相近。加快造林綠化步伐,必須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把這種精神不斷發揚光大。他深情地説:“老一代塞罕壩人為塞罕壩機械林場立下了不朽功勞,我們一定要把塞罕壩這面旗幟舉得一代更比一代高,讓它更鮮艷、更明亮,發揮更大的輻射帶動作用。”
賈治邦對塞罕壩林場今後的改革發展充滿期望和關愛。他要求,塞罕壩機械林場在第二次創業過程中,要按照“擴大面積、提高質量、優化結構、持續發展”的要求,繼續堅持以生態建設為主的發展戰略和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正確處理生態與産業、興林與富民的關係,實現生態建設産業化、産業發展生態化,追求興林與富民的協調發展和互利共贏。尤其是在發展壯大森林旅遊業的同時,要加強生態保護,搞好規劃,確保旅遊得發展、生態受保護。
賈治邦強調,全國國有林場要積極學習借鑒塞罕壩機械林場的成功經驗,根據2003年6月頒發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精神,按照分類經營、政策扶持、創新機制、促進發展的要求,逐步將國有林場分別界定為生態公益型林場和商品經營型林場。生態公益型林場要以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為主要任務,按從事公益事業單位管理,所需資金,按行政隸屬關係,由同級政府承擔。商品經營型林場全面推行企業化管理,按市場機制運作,自主經營,自負盈虧。凡是劃定為生態公益型林場的地方,要把學校、醫院、交通等社會職能剝離出去,交由當地政府承擔。林場的路、電、水等基礎設施建設都要享受國家政策,全部納入地方政府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相關行業建設規劃。同時,國有林場的加工業、旅遊業等二、三産業要進入市場,由市場配置資源。只有全面創新國有林場的體制機制,國有林場最終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為國家生態建設和林業發展發揮應有的作用。
賈治邦、房峰輝還專程到與塞罕壩交界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克什克騰旗境內的北京軍區紅山軍馬場考察了生態建設情況。房峰輝指出,胡錦濤總書記發出了建設祖國北方綠色生態屏障的號召,塞罕壩機械林場為建設祖國北方綠色生態屏障樹立了榜樣。賈治邦與房峰輝商定,今後幾年要在紅山軍馬場建設4萬畝人工林,讓紅山軍馬場的人工林與塞罕壩的人工林連成一片,然後以此為基礎不斷擴大人工林海的面積,為建設祖國北方綠色生態屏障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