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廣東經濟社會發展遭受前所未有的困難和挑戰,傳統發展模式面臨的危機加大了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緊迫性。通過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産業結構升級和企業自主創新,已經成為新時期廣東經濟轉型的一個戰略性選擇。
為企業做大做強“助力”
“目前,世界500強企業沒有一家不是上市公司。這説明要實現從經濟大省到經濟強省的跨越,關鍵在於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和優勢産業集群。”廣東證監局局長侯外林説。
據悉,自1990年我國證券市場建立以來,廣東省先後有近250家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通過改制上市,快速做強做大。其中以美的電器、格力電器、中興通訊等為代表的一批上市公司充分利用資本市場,迅速做大做強,成長為具有較強綜合競爭力的龍頭支柱企業,並帶動了相關産業集群和地方經濟的發展。
為企業自主創新“加油”
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指出,“只有自主創新下的復蘇才是真正的復蘇”。廣東經濟要實現成功轉型,必須有大批科技型、創新型企業的産生。資本市場不僅為中小企業做優做強提供了“快速通道”,而且為創新型企業提供了融資平臺。
據悉,截至今年3月底,廣東有83家企業在中小板上市,融資436.4億元;有14家企業在創業板上市,融資90.9億元。許多“兩高六新”(高成長、高科技、新經濟、新服務、新農業、新材料、新能源、新商業模式)企業通過上市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如深圳大族激光自登陸中小板之後,經過6年的成長,凈資産由上市前的1.3億發展到2009年的近23億,增長了16.7倍,成為所在細分行業的龍頭企業。
為産業轉型升級“提速”
從國際經驗看,發展和利用資本市場是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産業結構轉型升級的一種有效手段。二戰後,日本利用資本市場對鋼鐵、汽車、造船、家電等産業進行融資傾斜,很快就促使這些産業成長為戰後日本經濟的支柱産業。上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依靠納斯達克等資本市場的支持,迅速培育了英特爾、微軟、谷歌等稱雄全球的IT巨子,促進了美國經濟結構從以傳統的製造業為基礎向以高新技術産業為主導的根本轉變。
近年來,廣東上市公司通過優化資金投向、實施並購重組等方式,積極培育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加快改造傳統産業,發展綠色經濟,取得了明顯成效。2008年以來,廣東省有64家上市公司通過資本市場進行了以資源優化配置、産業整合升級為目標的並購重組,交易金額達500多億元;有16家上市公司向大股東購買資産或整體上市,交易金額達285億元,資本市場已經成為廣東省推動産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重要平臺。
為加快發展方式轉型“添翼”
截至2009年底,廣東上市公司總市值達2.51萬億元,佔全省GDP的64.3%.上市公司在境內證券市場累計融資3839.51億元,佔全國融資總額的13.41%,其中2009年融資688.16億元,比上年增長50%.
在這喜人的成績上,如何進一步發揮資本市場功能,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服務呢?據介紹,廣東證監局將積極推動符合國家産業政策和省重點産業規劃的優質企業改制上市,重點支持現代服務業、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優勢傳統産業和現代農業等五大現代産業。
此外,積極推動廣東高新技術園區企業進入代辦轉讓系統試點,大力發展風險投資和私募股權投資基金,加快建設廣東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今後,合格個人投資者將允許進入代辦轉讓系統,對於符合中小板、創業板上市標準且不進行融資的掛牌企業可直接轉板,將為大量中小企業和創新型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發展壯大開闢廣闊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