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財物大流動、互聯網大發展、全球化大提速,社會形態的變化給經濟高速發展的中國帶來了社會管理領域的一系列問題與挑戰,而相對滯後的社會管理體系,傳統單一的社會管理手段,更加劇了形勢的嚴峻性。
社會管理創新迫在眉睫。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了創新社會管理體制的要求,這對於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國家長治久安有長遠的意義。
在2009年12月召開的全國政法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深入推進社會管理創新”被列為“三項重點工作”之一。中央政法委要求各地政法機關創新管理手段,從根本上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源頭性、根本性、基礎性問題。
承擔多項社會管理職能的公安機關責無旁貸。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一些傳統的公安社會管理方式逐漸顯現出不適應之處,公安機關自上而下的改革腳步從未停止。在深入推進三項重點工作的當前,從實有人口動態管理到社會治安動態防控,從新型警務模式探索到虛擬社會管理,全國各地公安機關正以一項項不落窠臼的鼎新之舉,不斷提升著自身參與社會管理的能力,為社會管理創新大膽破題。
人口管理創新:“社會人”動態管理機制逐漸成形
借助信息化手段建立起鮮活的實有人口數據賬,以人為本,服務先行
今年1月1日,流動人口數量居全國之首的廣東正式步入“居住證”時代。居住證賦予了流動人口享受公共服務的權益,而“一證通”的管理模式,也使公安機關實現了對流動人口的底數和動態的實時掌控。
流動人口管理是當前公安機關人口管理工作中最大的難題之一。從單位人到社會人的轉變,使原有靜態的戶籍人口管理模式顯出疲態,探索動態模式下的實有人口服務管理方式勢在必行。
今年5月,上海嘉定社區綜合協管隊員老仇注意到了社區一名形跡可疑的外地來滬人員,採集到該人的基本信息後,比對發現此人恰為警方網上追逃的犯罪嫌疑人。上海市去年已經基本完成了“實有人口、實有房屋”全覆蓋的“兩個實有”信息採集工作,形成了以實際居住地管理為主的人口動態管理新機制,社區民警與1.2萬名社區協管員隨時將新鮮的人口信息採集入庫,為有關部門提供了人口服務管理的基本依據。
“兩個實有”的成功推行,讓曾經一度存有疑慮的上海民警老范釋懷:“建立起鮮活的實有人口數據賬,是多年來公安機關想做而一直沒有做成的事,這在過去是不敢想像的!”
今年以來,河南公安機關把加強實有人口管理作為社會管理創新的抓手,開展了實有人口信息採集大會戰,形成了完整的信息數據庫。隨著實有人口管理水平的不斷提高,公安機關打擊犯罪的精確度也不斷提升。截至4月底,河南省、市兩級情報平臺共發現在逃人員線索542人次,比對重大刑事犯罪前科人員6246人次,抓獲網上在逃人員172名。
以人為本、服務為先同樣主導著人口管理方式的轉變。務工人員流出大省貴州開創的“老鄉警察”等新型管理模式就是鮮明的例證。貴州遵義等地公安局定期將民警派往流出人口集中地公安機關,協助當地公安機關管理、服務貴州籍務工人員。外派民警利用“老鄉警察”的親情優勢,開展“走老鄉門、知老鄉事、解老鄉憂”的走訪活動,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宣講法律知識,預防違法犯罪,受到了農民工的歡迎。
治安管理創新:以新思維破解老難題
探索城中村等治安“頑疾”治理,將防範觸角延伸至村鎮,實現立體防控
廣東省深圳市福田區沙頭派出所轄區內的幾個“城中村”,曾因“黃賭毒”現象突出、治安混亂聞名遠近。
如今,警方在這幾個城中村建起了24小時運轉的電子監控系統,根據發案規律重新調整了警力部署,組建了掃除黃賭毒專業隊,使城中村舊貌換新顏。為此,下沙村村民老梁感到由衷開心:“這幾年治安好了,村裏的房屋出租率和租金也都上漲了,住進來的人素質也越來越高,我們特別省心!”
在容易發生治安問題的城鄉結合部、城中村,在犯罪分子藏身落腳的中小旅館、出租屋,在容易滋生“黃賭毒”的歌舞娛樂場所,一場場整治行動正在展開。就在不久前,公安部正式部署在全國開展為期7個月的嚴打整治行動,目標直指嚴重影響人民群眾安全感的各類犯罪。
2009年,河南省曾經將10個社會治安存在突出問題的縣、市、區作為重點整治地區;2010年,河南再次將200個城鄉結合部、城中村等一些軟弱渙散的基層組織列為社會治安重點整治地區,從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社會治安問題入手,集中開展了大走訪、大調查、大整治。
與集中整治相結合,各地公安機關廣泛借助各種社會資源延伸防控觸角,構建起嚴密的治安動態防控網絡。
陜西省公安機關適應動態化社會管理的需要,走出了一條具有當地特色的“空中有監控、地面有巡邏、路上有卡點、社區有群防、單位有技防、院落有人防”的立體化警務防控新模式。目前,全省已投入6億多元,安裝監控探頭7萬多個,縣市區視頻監控覆蓋率達92%。
山東省公安機關通過“民警兼任村官”、“機關民警包村”、“警務中心村”等新型城鄉警務模式,構建了一張紮實的農村治安防範網絡。淄博市公安局博山分局將三分之一的警力下沉到254個村,駐村民警兼任村黨支部副書記或村主任助理。制度推行當年,博山區85個村實現刑事案件“零發案”。
虛擬社會管理創新:在確立秩序中激發活力用足用好互聯網平臺,打擊新型犯罪,搭建警民溝通橋梁
“五一期間,前往上海參觀世博會的遊客特別多,請您儘量避開當前的高峰期。”4月30日晚,蘇州市民張某剛打開家中的電腦,一條當地公安局發佈的預警信息就自動彈了出來。江蘇省公安機關通過開展“平安祝福進萬家”互聯網預警服務工作,及時發佈各類預警信息,拓展了服務群眾的新途徑。他們還在全省1600多家網站的近2萬個欄目設置了“網上110報警崗亭”和“平平、安安”虛擬警察,24小時接受網民報警和諮詢求助。
以互聯網為平臺的虛擬社會管理是社會管理的新課題。近年來,各地公安機關一方面強化互聯網管理,嚴厲打擊網絡犯罪,一方面變堵為疏,大膽嘗試通過博客、QQ及微博等各種網絡工具,開展形式多樣的警民互動活動。
今年2月底起,廣東省公安廳和21個地市公安局相繼開通了微博。短短3個多月時間,這個公安微博群就會聚了9萬多“粉絲”。大量實時公安資訊的便捷獲取,吸引了網民關注,也標誌著警民網絡互動有了更新的渠道。網友“廈門浪”説:面對複雜的社會管理新課題,廣東警方將網絡問政機制引進到工作中來,邁出了創新的一步。
針對網民反映強烈的虛擬財産保護問題,上海警方試點開展了虛擬財産被侵害案(事)件查處的“綠色通道”,並與互聯網信息安全管理協會等單位合作,開通了“上海網絡社會徵信網”,積極探索建設由網民評議、專家打分等內容構成的互聯網誠信評價體系。警方還針對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網上違法犯罪突出問題,組織開展專項清理整治工作,有效地凈化了網上文化環境,維護了網上治安秩序。
將群眾受益作為創新的出發點與最終歸宿
以戶政、車管、出入境便民服務為突破口,創新群眾工作,讓群眾享受創新成果
在革命老區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農事村辦”成了社會管理創新的一個縮影。百色市在一些較偏遠、群眾辦事往來不方便的村屯設立服務站,把基層政府的一些職能下放到服務站。依託這一平臺,百色公安機關在每個“農事村辦”服務站建立了警務點,將警務送到村屯。
“讓群眾成為社會管理創新的最大受益者”,這是江蘇省南京市公安局局長徐珠寶的觀點。南京市私家車幾乎每月增加1萬輛,為解決群眾出行難的問題,南京警方不斷推出新措施:將道路兩旁適合停車的區域設置為“限時停車”線路,避免全時段佔道擁堵;整合停車資源,把可供群眾使用的社會停車資源統歸政府調配;在城市三角地、地下等處開發立體停車場,在銀行、學校等地為辦急事的群眾設置臨時停車區域。這樣一來,困擾南京市民的停車難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在社區處理交通違法行為,就像消費刷卡一樣快捷方便。”在浙江省杭州市,一位私家車主如是説。截至2009年底,杭州交警支隊本著“讓老百姓不出2公里就能找到交管站,讓有服務要求的人都能在交管站辦完事”的原則建成並投入使用了53個駐社區(企業)交通管理服務站,基本覆蓋了市區所有社區,為群眾提供“主動上門服務”。
5月7日,在廣州市出入境管理服務大廳,市民黃先生在一台叫“辦證易”的機器面前,不到2分鐘就自助辦理了赴港澳再次簽注申請。去年,廣州市出入境辦證量是350多萬件,其中通過電話、上網等各種自助系統辦理的超過80%。
在公安機關的不斷努力下,一個個社會管理難題正在迎刃而解,群眾正在享受著公安機關的管理創新帶來的方便與快捷。創新充滿艱辛,創新永無止境,社會管理創新大潮中的公安機關正迎難而上,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