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旅遊局:做好“十二五”規劃編制 推動旅遊業發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7月03日   來源:旅遊局網站

王志發:紮實做好“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 推動旅遊業又好又快發展

    編制中國旅遊業發展“十二五”規劃,是落實國務院41號文件的重要工作,是深化認識統一思想的過程,是協調各方需求,加強旅遊産業凝聚力的系統工程。編制好旅遊業發展“十二五”規劃,首先要明確四個“定點”。一要找準起點,全面系統總結“十一五”時期旅遊業的發展情況;二要明確終點,對“十二五”時期的旅遊業發展做出科學判斷,合理確定發展目標和指標體系;三要把握重點,牢牢把握和全力解決“十二五”時期事關旅遊業發展大局的重點領域和重點任務;四要突出特點,根據本地區和本部門的實際情況,統籌兼顧,形成有地域特點和行業特色的“十二五”時期旅遊業發展規劃。總體來講,全國旅遊業發展“十二五”規劃要重點研究以下幾個問題:

    一、“十一五”時期我國旅遊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十一五”時期是我國旅遊業取得明顯突破的時期。主要表現為:産業規模持續擴大,産業結構逐漸優化,産業素質明顯提升,産業功能有效釋放。

    在經受四川汶川地震、國際金融危機、甲型H1N1流感等諸多不利因素衝擊下,旅遊業表現出較強的適應能力和調控能力,通過積極採取應對措施,化危機為轉機,我國旅遊業在各行業中率先實現復蘇和增長,旅遊業總收入首次突破一萬億元,國內旅遊總人數首次突破20億人次,入境旅遊人數、旅遊外匯收入首次進入全球前五位。在全國旅遊行業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實現了“十一五”規劃確立的總體發展目標。

    旅遊産業體系建設取得明顯突破,基本形成了豐富多樣的旅遊産品結構,相對完善的旅遊服務功能、具有競爭力的現代化旅遊産業體系,並形成了以國內市場為主體、三大市場協調發展的格局。

    産業競爭力明顯提升,旅遊要素發育更加成熟,旅遊投融資體系不斷完善。度假産品、專項旅遊産品、旅遊新業態成為投資熱點,海外上市成為新興旅遊企業的重要融資渠道,其他産業開始介入旅遊業,加速了旅遊産業的市場化進程。

    旅遊業日益受到社會關注,成為擴內需、調結構、促增長、惠民生的重要力量,在旅遊産業地位上取得重大突破,全面融入國家戰略體系。國務院明確要求把旅遊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産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陸續實施了《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加快發展旅遊業促進就業的指導意見、加快發展鄉村旅遊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戰略措施。

    服務國家外交戰略取得明顯突破,積極實施對外開放,國際旅遊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高,進一步確立了世界旅遊大國地位。

    二、“十二五”時期我國旅遊業面臨的發展環境

    對“十二五”時期我國旅遊業發展面臨的環境有三個基本判斷:一是旅遊業繼續處於高速增長的新階段,二是國內旅遊成為産業發展的基礎,三是旅遊業進入歷史發展最好時期。

    之所以這樣判斷,主要依據以下幾點:

    (一)旅遊消費已經進入大眾化時代

    近10年來,我國GDP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長,進入了人均GDP3000美元的新階段。“十二五”時期,隨著小康社會進程的穩步推進,我國人均消費水平將持續增長,消費方式將發生重大變化,居民消費將由實物消費為主走上實物消費與服務消費並重的軌道,居民消費結構將會發生重大變化。目前,我國剛剛實現每年人均出遊1次的目標,而世界上的發達國家美、日、韓人均出遊均在7次以上,按照旅遊經濟發展規律,我國旅遊消費需求已經達到爆發性增長的基線,隨著公眾假日、休息日、帶薪休假等休息時間趨近於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一個巨大的旅遊消費市場將在“十二五”時期加速形成,旅遊將成為城鎮居民生活的基本內容和剛性需求。

    (二)擴大內需政策的強勁拉動

    與以往的五年規劃相比,編制“十二五”規劃的一個重要背景就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去年第四季度以來,面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嚴峻挑戰和極其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黨中央、國務院應對經濟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及相關政策措施取得了明顯成效。但要看到,隨著歐洲債務危機影響加劇,人民幣升值壓力加大以及世界經濟存在二次探底的危險性等多重因素,我國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仍在,“十二五”時期擴大內需和調整結構的任務仍然相當艱巨。旅遊業作為擴內需、促消費、保增長的重要內容,必將發揮更大的作用。此外,為應對此次金融危機,我國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民航等交通基礎的建設,財政補貼以及減稅等政策引發了居民家庭汽車擁有量激增,導致了交通格局和居民出行方式的變化,必將推動旅遊市場規模不斷壯大。

    (三)國家重大戰略的有力支撐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旅遊業發展。2009年出臺的《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為旅遊業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近幾年國家出臺的25項重大區域戰略中,旅遊業也成為推進戰略舉措的重要內容,如要求海南建設國際旅遊島,要求廣西建設桂林國家旅遊綜合改革試驗區,要求寧夏建設西部獨具特色的旅遊目的地,要求福建建設海峽西岸自然和文化旅遊中心,要求西藏建設國際著名的旅遊勝地,要求新疆建設我國重要的旅遊目的地等等。這些重大戰略政策將在“十二五”時期進入建設和成熟的關鍵階段,必將成為旅遊業因地制宜,加快發展的堅定支撐。

    (四)科學技術發展的有力推動

    隨著科技進步和信息化、網絡化技術的日新月異,旅遊業和信息業的融合發展將成為必然趨勢,旅遊業將借助新技術實現新發展,一是旅遊電子商務普及應用加快,旅遊和信息向深度融合推進;二是3G等先進技術和移動商務的推廣應用,真正實現以人為中心的旅遊電子商務應用。

    總之,“十二五”時期是建設世界旅遊強國的關鍵時期,是把旅遊業培育成戰略性支柱産業和現代服務業的重要時期,是全面深化旅遊業改革開放、加快旅遊業發展的攻堅時期。我們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和部署上來,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思路,正確把握旅遊業發展的階段性特徵,科學編制旅遊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加快推進旅遊業轉型升級,更加重視國內旅遊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

    三、“十二五”期間我國旅遊業發展的主要任務

    “十二五”時期,我國旅遊業發展主要面臨五個問題:

    一是發展方式粗放。主要表現為開發建設水平落後,資源綜合利用效率低,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融合度還比較弱。

    二是産品供給不足。主要表現為旅遊産品總量不足,旅遊供給和人民群眾不斷壯大的旅遊消費需求還不相適應。

    三是産業結構失調。主要表現為産品結構失調,種類單一,休閒度假産品數量少,開發水平低;産業要素結構失調,食住行遊購娛等要素産業鏈還不夠完善;市場結構失調,入境、國內、出境三大旅遊市場比例需要進一步優化。

    四是管理體制不順。旅遊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還不適應産業化、國際化、市場化的要求;行政體制在産業政策、資源開發等各個方面交叉作用、互相掣肘,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依然受到制約。

    五是保障體系欠缺。旅遊理論體系、旅遊法制體系、旅遊標準體系、旅遊政策體系、旅遊人才體系,特別是旅遊公共服務體系還不完善,難以支撐培育戰略性支柱産業、現代服務業和建設世界旅遊強國三大目標的實現。

    解決這些問題,一方面,要明確一個總體定位,深化五個內涵:即把旅遊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産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作為總體定位,使旅遊業成為推動國民經濟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支柱産業,成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擴大內需的優勢産業,成為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的綠色産業,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的民生産業,成為開展對外交流和擴大對外開放的窗口産業。另一方面,要抓住一條主線,堅持五個原則:即以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為主線,堅持改革開放,破除體制機制性障礙,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實現速度、結構、質量、效益相統一;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寓管理于服務之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旅遊消費需求;堅持以國內旅遊為重點,積極發展入境旅遊,有序發展出境旅遊;堅持因地制宜,突出優勢,推動各地旅遊業特色化發展;堅持節能環保,合理利用資源,實現旅遊業可持續發展。

    “十二五”期間,我國旅遊業發展應著眼於以下主要任務和目標:

    1.提升産業地位

    旅遊部門要積極推動各級政府認真學習《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將文件明確提出的“把旅遊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産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國家重大區域戰略提出的旅遊發展重大目標等納入政府的“十二五”發展戰略和規劃,成為地方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

    2.轉變發展方式

    轉變發展方式就是要提高旅遊資源開發質量和效益,提升旅遊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樹立生態低碳的旅遊消費理念。要著力從一般性的産品競爭轉向更高層次的産業體系競爭,提高旅遊産業的總體競爭能力。要著力從簡單粗放的旅遊産品開發階段轉向效益化發展階段;要著力從注重設施建設等硬體因素轉向加強服務與環境建設,改善旅遊業發展的環境因素。

    3.創新體制機制

    加強市場主體培育,支持旅遊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發展。鼓勵地方進行旅遊體制改革,支持建設一批試點地區,探討旅遊綜合改革、專項改革和旅遊資源一體化管理等新路子。支持有條件、有實力的旅遊企業走出去,加強國際旅遊合作。“十二五”期間,要創新旅遊業發展體制機制,從一般性的要素建設轉向管理制度的建設,通過完善體制機制,解決旅遊業長遠發展的動力機制。

    4.滿足市場需求

    適應旅遊市場日益擴大和旅遊消費需求日益大眾化和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增加旅遊産品供給,完善旅遊産品結構,提高旅遊消費滿意度。旅遊産品開發不僅要注重風景資源的開發,更要注重城市周邊農村與生態環境的開發,開發適應旅遊需求的新産品、新業態,構建現代旅遊産品體系,建設有國際競爭力的旅遊城市和世界級的旅遊目的地。

    基於以上任務,“十二五”時期,我國旅遊業的總體發展目標和預期指標:一是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到2015年,國內旅遊人數達33億人次,年均增長10%;入境過夜遊客人數達9000萬人次,年均增長8%;出境旅遊人數達8300萬人次,年均增長9%。二是旅遊消費穩步增長。到2015年,城鄉居民年均出遊超過2次,旅遊消費相當於居民消費總量的10%。三是經濟效益更加明顯。旅遊業總收入年均增長12%以上,旅遊業增加值佔全國GDP的比重提高到4.5%,佔服務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12%。四是旅遊就業持續增長,每年新增旅遊就業50萬人。五是旅遊服務質量明顯提高,市場秩序明顯好轉,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增強。力爭2020年我國旅遊産業規模、質量、效益基本達到世界旅遊強國水平。

    “十二五”時期,是把我國旅遊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産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的重要時期,旅遊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一定要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相銜接,與國家已經確定的重大區域戰略或區域規劃相銜接,與城市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交通規劃等相關規劃相銜接,突出戰略性和可操作性,形成全國旅遊業發展“十二五”規劃體系。同時,旅遊業發展“十二五”規劃體系中各層次、各專項規劃也要相互銜接,使各類規劃定位清晰、功能互補、統一協調、形成合力,推動我國旅遊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相關鏈結
· 科技部召開"十二五"科技規劃專家顧問組第一次會議
· 新聞出版總署署長:切實制定好"十二五"發展規劃
· "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專家組成立並首次集中研究
· 質檢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組赴粵調研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