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部新聞發言人陶德田7月26日向媒體通報了2010年上半年全國環境質量狀況。他説,監測顯示,2010年上半年,全國環境質量狀況保持總體平穩向好,但部分環境質量指標出現反彈趨勢,治污形勢依然嚴峻。
陶德田介紹了上半年全國環境總體形勢:全國地表水總體水質明顯改善。國控斷面Ⅰ~Ⅲ類水質比例佔49.3%,同比提高1.3個百分點;高錳酸鹽指數平均濃度為5.1毫克/升,同比下降0.2毫克/升。與2005年同期相比,全國地表水國控斷面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提高了17.2個百分點,劣Ⅴ類比例下降了11.2個百分點,高錳酸鹽指數平均濃度由8.0毫克/升降至5.1毫克/升。
七大水系水質持續改善。Ⅰ~Ⅲ類水質比例為56.8%,同比提高1.0個百分點,劣Ⅴ類水質比例為19.2%,同比降低2.9個百分點。其中,長江幹流、黃河干流、珠江支流及三峽水庫水質為優,珠江幹流、長江支流、南水北調東線輸水幹線水體水質良好。
113個環保重點城市空氣質量總體良好。優良天數平均比例為91.0%,105個城市優良天數比例高於80%。其中,海口、湛江、克拉瑪依、珠海、深圳、北海、拉薩、桂林等8個城市一半以上天氣為優,空氣質量較好;西寧、徐州、石家莊3個城市空氣質量明顯好轉。與2005年同期相比,環保重點城市空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可吸入顆粒物平均濃度均有較大幅度下降,其中,二氧化硫降幅為30.2%,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氮的降幅分別為12.1%和5.0%。
聲環境質量有所改善。環保重點城市各類功能區晝夜間噪聲達標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居住區晝間達標率提高1.7個百分點,夜間達標率提高2.4個百分點;混合區晝間達標率提高0.8個百分點,夜間達標率提高1.1個百分點;工業區晝間達標率提高1.2個百分點,夜間達標率提高1.6個百分點;交通幹線兩側區域晝間達標率提高3.0個百分點,夜間達標率提高2.2個百分點。
重點地區環境質量良好。監測表明,地震未對玉樹地區地表水、地下水及空氣質量造成明顯影響,地震災區環境質量狀況良好。世博會舉辦城市上海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94.5%,同比上升2.2個百分點;5月1日世博會開園以來,上海市空氣質量各項監測指標明顯優於上年同期。亞運會舉辦城市廣州空氣質量良好,優良天數比例為95.6%,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
陶德田説,2010年上半年各項監測指標顯示,我國治污形勢依然嚴峻,主要表現在:全國地表水總體為中度污染。Ⅳ、Ⅴ類佔26.4%,劣Ⅴ類佔24.3%。主要超標項目是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和高錳酸鹽指數。
七大水系總體水質屬輕度污染。其中,松花江幹流為輕度污染,支流為中度污染;淮河干流水質為輕度污染,支流為中度污染;遼河干流為中度污染,支流為重度污染;黃河支流、海河水系為重度污染。
重點湖泊中,太湖為重度污染,輕度富營養,2010年4~6月的91次監測中,發生60次零星性水華;滇池水體為重度污染,重度富營養,2010年4~6月的12次監測中,均出現區域性水華;巢湖水體為中度污染,輕度富營養,2010年4~6月的40次監測中,出現1次區域性水華,6次局部性水華、21次零星性水華。洱海、博斯騰湖、洞庭湖、南四湖、鏡泊湖等大型湖泊為中營養狀態,洪澤湖、鄱陽湖為輕度富營養狀態,達賚湖、白洋淀為中度富營養狀態。
近岸海域水質差于上年同期,水質總體為中度污染。一、二類海水比例佔57.3%,同比降低8.1個百分點,四類、劣四類海水佔30.0%,同比提高9.6個百分點,主要污染物為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其中,黃海、南海水質為良,渤海為中度污染,東海為重度污染。
環保重點城市空氣質量出現波動。受今年春季沙塵天氣影響,環保重點城市優良天數比例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空氣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平均濃度分別為0.045毫克/立方米、0.035毫克/立方米、0.091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平均濃度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可吸入顆粒物濃度同比上升0.002毫克/立方米。自2005年以來,環保重點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首次出現下降,可吸入顆粒物濃度首次上升。
環保重點城市各類功能區噪聲達標率晝間高於夜間,晝間達標率為88.6%,夜間達標率為69.3%,交通幹線兩側區域夜間噪聲達標率僅為 37.0%,超標現象較嚴重。
酸雨污染仍然較重。監測的443個城市中,189個城市出現酸雨。四川廣安市、江蘇溧水縣、上海南匯區、江西鷹潭和瑞金市、浙江台州和溫州市、福建廈門市等8個城市(區)酸雨頻率為100.0%。浙江、江西、湖南、福建、上海的大部分地區,廣東中部、廣西北部、貴州東北部,四川東部、重慶南部、湖北西部、安徽南部等地區酸雨分佈集中。與上年同期相比,酸雨城市(降水pH值<5.6)、較重酸雨城市(降水pH值<5.0)比例基本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