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北京22個試點鄉鎮穩步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8月10日   來源:北京日報

    在村裏生活了這麼多年,73歲的徐俊山從沒指望過村山場上的松、柏、槐、楊,會給自己帶來啥收益。現在不同了。“林子是集體的,可我也有份兒!”晃動著手裏紅色的股權證,老人不無興奮地説。作為昌平區興壽鎮木廠村的集體生態林股東,從今年起,他將享受到集體林地給自己帶來的分紅。

    集體生態林股東,這在北京前所未有。自去年9月份北京市正式啟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以來,全市22個試點鄉鎮已經誕生首批3839名生態林股東,農民從真正意義上成為集體林地的主人。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即把集體林地的經營使用權直接交給農民,其意義堪比改革開放初期推行的農村土地家庭承包經營。但與全國多數省(區、市)以商品林為主的林地情況不同,北京的1580萬畝林地中,集體林地超過90%,而集體林地面積中又有超過80%是生態公益林。

    如果把公益林簡單地分到各戶,農民按規定只能進行撫育和更新性質的採伐,經濟效益微乎其微。而沒有家庭承包經營所帶來的利益保證,不能實現增收富民,這場改革就會失去持續的動力和意義。

    “所以,北京林改走的是宜統則統,宜分則分的路子。”市園林綠化局有關負責人介紹,按照改革方案,集體林地中的生態公益林,按照“均股不分山、均利不分林”的原則,採取確權入股、確權確利的方式,明晰所屬集體林地産權股本,依法進行股權確認,均股到戶。商品林則全面放開經營。

    改革率先在12個區縣的22個鄉鎮、134個試點村進行。興壽鎮木廠村於今年2月份率先完成改革,成為“北京林改第一村”。

    和絕大部分山區村的情況相似,木廠村的集體林地中,生態公益林佔了絕大多數,“94%都是公益林。”村黨支部書記齊玉成説,這些林子大部分是四五十年前荒山造林時種下的,“所有權歸村集體”。

    既然歸村集體所有,那麼只要是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就該人人都有份兒,可山上究竟哪棵樹是自己的,誰也説不清楚。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推進,恰恰解決了這個問題。木廠村對集體林地進行勘察後評估作價,納入集體總資産,經村民代表大會同意,村裏成立了股份合作社,將1.2萬畝集體生態林資源確權確股,併為村民頒發股權證。“全村168口人,人人都有股份。勞動年齡越長、對村子發展貢獻越大的村民,持有的股份也越多。”齊玉成説,今後,股份合作社將按照每位村民持有的股份多少,按比例進行分紅。

    有收益才能分紅。生態公益林,以松、柏等生態樹種居多,不能隨意砍伐,又哪兒來的收益?

    “來自政府的生態效益補償。”市園林綠化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從今年起,北京市將每年拿出4億元,對完成明晰産權工作的山區縣進行生態效益補貼。其中,補貼的60%按照股份分配給每一名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40%統一用於林木撫育管理、森林健康經營、增強碳匯能力等生態工程建設。

    “都是林子的股東,都想從這林子裏受益。瞧著吧,今後,村民保護集體山場的積極性會更高!”齊玉成説。

    除了生態公益林,木廠村還有832畝商品林,多是板栗、核桃這類果樹。早在1983年,這些林地已經承包到各戶,但農戶不能輕易砍伐,“説白了,這棵樹哪怕是你自己種的,所有權也不歸你,歸集體。”村民左秀敏説。而經過林改,確權確地之後,她首次領到了林業部門頒發的林權證書,這就意味著她不僅僅擁有了林地的承包經營權,還同時擁有了對林地林木的所有權、處置權,“等栗子不值錢了我就砍了種核桃,或者種蘋果……反正,不管種什麼,自己能拿主意。”

    木廠村是一個縮影。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22個鄉鎮、134個試點村,已經有90.1萬畝林地完成了確權工作,3839名農民領到股權證,成為集體生態林股東。

    按照計劃,北京市林改共涉及12個區縣的163個鄉鎮、3678個村,這些村的林改工作將在2011年底前基本完成。屆時,1350萬畝集體林地將實現“山有其主、主有其權、權有其責、責有其利”。(王海燕)

 
 
 相關鏈結
· 2010中國互聯網大會將於8月17至19日在北京召開
· 北京恢復廣播體操 全民健身再掀高潮
· 北京奧運城市發展論壇:媒體為城市發展獻計獻策
· 北京:求職者穩定就業 職介可獲補貼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