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國家林業局在陜西省榆林市召開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榆林防沙治沙現場會,深入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關於構築祖國北方綠色生態屏障的重要指示精神,總結交流三北工程建設經驗,研究部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三北工程建設工作。未來十年,三北防護林工程將按照突出重點、規模治理的思路,調整主攻方向和區域建設重點,規劃建設一批百萬畝以上集中連片的植樹造林基地,以區域生態好轉帶動整個三北地區生態好轉,加快構築我國北方綠色生態屏障。明年將率先啟動4~5個建設項目。
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副局長祝列克出席會議並講話,陜西省代省長趙正永致辭,國家林業局總工程師姚昌恬出席會議。
會議明確提出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三北工程建設的總體思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發展現代林業、建設生態文明、推動科學發展的總體要求,遵循自然、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律,堅持點面結合、突出重點、科學佈局的原則,以基地建設為抓手,以重點項目為帶動,科學規劃,創新機制,依靠科技,強化管理,注重效益,提高質量,加快建設一批規模宏大的植樹造林基地,努力構築祖國北方綠色生態屏障,為建設生態文明、實現生態良好作出重要貢獻。概括起來就是:“突出重點,規模治理。”通過規模推進三北工程建設,再造幾個甚至十幾個塞罕壩林場,逐步成規模、連接起來,真正形成規模宏大、功能完善的北方綠色生態屏障。
作為世界上建設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生態工程,三北工程通過30多年的建設,累計完成造林保存面積近4億畝,取得了巨大的階段性建設成就。在東起黑龍江、西至新疆的萬里風沙線上,防護林體系框架正在形成,沙化土地面積開始縮減;黃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林體系初具規模,入黃泥沙明顯減少;平原農區防護林體系日臻完善,糧食生産能力顯著增強;特色産業基地快速崛起,對農民增收致富的帶動作用日益凸顯;工程建設的國際地位顯著提升,在國內外的影響越來越廣泛而深遠,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防護林體系建設道路,已經成為世界生態建設史上的典範。
但是,受自然、技術、資金等多種因素的制約,三北工程建設發展還很不平衡,重點不夠突出,投資存在“撒胡椒面”、“吃大鍋飯”的現象,高質量的示範樣板少,在一定的區域內尚未形成集中連片的規模效應。特別是一些生態區位重要的地區,生態狀況還沒有得到根本改善,有限的資金還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效益。創新三北工程管理模式,轉變工程發展方式,已成為一項十分緊迫的任務。
會議強調,要按照“點面結合、突出重點、科學佈局”的原則,走大項目帶動大發展的路子,規模推進工程建設,以進一步優化工程結構,完善工程功能,提高工程效益,最大限度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對生態産品以及林産品的巨大需求。要集中力量,突出重點,有計劃、按步驟地建設百萬畝以上的人工林基地,規模推進區域性小屏障建設,最終由點到面、積少成多,真正建成祖國北方綠色生態屏障。
從明年起,三北防護林工程將進入五期工程建設週期(2011~2020年)。國家林業局要求,通過統籌規劃,科學佈局,以建設百萬畝以上人工林基地為重點,規劃一批各具特色、功能多樣的重點建設項目,經過幾年、十幾年乃至幾十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在三北地區建設一批規模宏大、集中連片的人工林基地,構建點線面結合的綠色生態屏障骨架。同時,按照適地適樹、分區施策的原則,科學確定不同區域的主攻方向和建設重點,推進風沙區、黃土高原區、平原農區、西北荒漠區的工程建設協調發展,在一些適宜地區,要建設以樟子松為主的百萬畝防護林基地;在晉陜峽谷、隴東、燕山山地等重點水土流失區,建設以油松、側柏為主的百萬畝水土保持林基地;在東北平原、華北平原等重點糧食産區,建設以楊樹為主的規模宏大、縣縣毗鄰的農田防護林基地,構築農田生態屏障;在西北乾旱荒漠區,以保護和擴大綠洲為重點,建設集中連片的大型基幹林帶,構築綠洲生態安全體系。
為確保建設速度和質量,百萬畝人工林基地建設項目由中央和地方協同共建,按比例分擔。中央投資實行計劃單下、任務單批、資金單列,地方配套資金實行地方承諾制,並作為項目立項審批的前提條件。
陜西省榆林市、山西省臨汾市、遼寧省朝陽市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作了典型發言,與會代表還要參觀考察了陜西省榆林市的三北工程建設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