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上海規劃國土資源局赴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取經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8月23日   來源:解放日報

    日前,國務院正式批復《上海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06—2020年)》。根據批復,到2020年,上海全市建設用地規模為2981平方公里,與上海已建成用地面積相比,用地凈增長空間只有100多平方公里。

    上海未來城市發展,如何克服土地資源緊約束,精心用好用活每一寸土地?近日,市規劃國土資源局黨政領導再次進入上海世博會城市最佳實踐區學習取經。

    提活力,新城建設強調功能複合

    對於“被動房”——“漢堡之家”,大多數人只關注它在建築節能方面的創新,卻不曾注意,這裡還展示了漢堡在新城建設方面的重要心得。

    佔地1.57平方公里的哈芬新城是德國漢堡港區正在進行的一項城市改建項目,最核心的規劃理念是“混居”模式,為人們提供了居住、零售、餐飲、娛樂、辦公、體育等盡可能豐富的公共空間和配套設施,並提出了最短交通半徑的設計方案。

    “哈芬新城的開發建設強調城市功能複合,對上海郊區新城和一些重點功能區的發展啟示很大。”市規劃國土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馮經明認為,上海城市發展的重心正從中心城向周圍轉移,城市新興功能區和郊區新城規劃如果過分強調居住區、産業區和活動區的功能分離,會造成土地資源的浪費,也不利於吸納人口、培育城市活力。上海虹橋商務區規劃中,充分重視功能之間的有機融合,上海郊區新城也將提高土地綜合利用水平,以服務於城市産業結構轉型,增強規模能級。

    上海“十二五”城市規劃中,市規劃國土資源局正在醞釀適度提高郊區新城的土地開發效率,適當增加土地開發強度,引導功能集中和人口集聚。強化産城融合,推動“職住平衡”。以公共交通引導開發,促進形成緊湊型、小尺度、人性化的多功能社區。南橋新城和嘉定新城的規劃,都充分依託軌道交通建設,形成複合型社區。

    提品位,文化成為城市發展動力

    畢爾巴鄂案例館裏,傳説中的“畢爾巴鄂效應”深深吸引了上海的城市規劃者。這是一個有過工業危機的西班牙城市,卻因為一座古根漢姆美術館,成功從一個工業城市轉型為以文化為主體的後工業城市。一座美術館,每年直接的門票收入即佔全市稅收的4%,帶動的相關收入則佔到20%以上。

    “畢爾巴鄂的成功,證明文化對振興城市經濟,轉變經濟發展結構有著重大的影響力。”市規劃國土資源局黨組副書記韓強説,古根漢姆美術館帶來的不只是觀光客,還有投資者。上海一些後發展地區,不能再一味走工業化發展的道路。與其盲目建造同質、低效的工業區,不如通過文化功能的培育,發揮後發優勢,實現由農業經濟直接到後工業社會的轉變,以現代服務業帶動經濟發展。

    上海青浦西部地區、崇明地區等,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和自然稟賦,就應該堅持打 “文化牌”、“生態牌”。如:環淀山湖地區,需充分發揮上海朱家角、金澤、江蘇周莊、錦溪等古鎮群的文化優勢資源,在淀山湖沿岸形成一個以文化引領的休旅區。再如,黃浦江兩岸的開發中,也可以充分利用兩岸的工業文化遺存,建設創新的城市空間,提升城市品位,使文化成為城市發展的動力。

    提效率,挖掘地下空間開發潛力

    充分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是城市集約節約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徑。

    加拿大蒙特利爾有世界上最早和最大的地下室內步行網絡。這個具有44年多歷史的步行網絡長達32公里,在街道上有大約900個出入口,每天接待50萬人。步入步行網絡,人們可以在65座大型綜合建築中穿行,還連接著10個地鐵站、2個火車站、10家劇院和音樂廳……

    根據已完成的《上海地下空間概念規劃》,下一步上海地下空間開發,注重將人的長期活動置於地面、短期活動置於地下,尤其是重視對地下各項設施進行系統整合、統籌考慮。

    據市規劃國土資源局總工俞斯佳介紹,“十二五”期間,上海市中心地下空間開發將以人民廣場為核心,由點輻射,帶動鄰近地區地下空間的開發建設;包括徐家匯、真如、北外灘、靜安寺等在內的CBD地區、副中心和地區中心,將充分結合軌道交通建設,發揮地區特點;新城的地下空間,則將以軌道交通站為紐帶,形成地下綜合公共活動體系。還要合理協調地下空間的分層設置,打造一個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地下城”。(記者 張奕)

 
 
 相關鏈結
· 上海第七批援疆幹部的首批進疆人員啟程前往喀什
·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22日迎來匈牙利國家館日
· 上海世博會迎來97歲“小美人魚”首個海外生日
· 上海學生交響樂團成立 韓正授團牌並觀看首演
· 上海1至7月固定資産投資同比下降3.1%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