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在國土資源部和科技部有關負責人的共同見證下,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與五礦勘查開發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啟動並共同承擔科技部在“中非科技夥伴計劃”下設立的“厄立特裏亞中南部地區銅多金屬礦産資源潛力評估合作研究” 國際科技合作項目。這是我國科技主管部門、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大型企業以及科研院校聯合探索礦産資源“走出去”新模式的一次重要探索,體現了科技引領、基礎地質先行、企業聯動、快速突破的境外地質礦産勘查國際合作的新思路。國土資源部副部長、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汪民,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出席啟動儀式。
汪民在講話中表示,2008年、2010年,國土資源部先後與科技部舉行兩次部際會商,就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對國土資源調查評價、規劃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的引領支撐作用以及加強部門協作、聯合實施重大科技計劃等達成了廣泛共識。科技部的國際科技合作計劃在支持傳統地學研究的同時,首次支持在境外礦産資源成礦規律和調查評價方面開展國際合作研究,批准了中國地質調查局與中國五礦集團公司聯合申報的厄立特裏亞中南部地區銅多金屬礦産資源潛力評價合作研究項目。同時,國土資源部與厄立特裏亞能源礦業部于2009年中國國際礦業大會期間簽署了在地質礦産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2010年8月中國地質調查局與厄立特裏亞地質調查局就雙方開展實質性合作達成了一致,為項目的啟動創造了良好條件。
汪民強調,在國內礦産勘查領域,我國已經探索並初步建立了“公益先行、基金銜接、商業跟進、整裝勘查、快速突破”的地質找礦新機制,並在指導地質找礦工作中日益發揮重要作用。在境外礦産勘查開發方面,由於起步較晚、成功經驗不是很多,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加快探索建立一條快速實現境外礦産勘查重大突破的新路子。厄立特裏亞項目通過國際科技合作計劃和五礦公司的共同投入,旨在探索“以國際合作為支點,科技引領、地質先行、企業聯動、快速突破”的境外地質礦産勘查國際合作的新思路,為我國探索建立地質工作“走出去”、實現跨國經營的新機制提供了有益借鑒和經驗。
曹健林認為,這個項目以科技為紐帶,通過財政投入帶動企業投入,降低了企業“走出去”的風險,是創新國際科技合作項目機制和方式的有益探索,也是中非合作的重要成果。
據了解,這個項目由科技部國際科技合作計劃和五礦勘查開發有限公司聯合投入1077萬元。中國地質調查局統一部署和組織實施境外地質調查和研究工作,局發展研究中心、武漢地調中心、航空遙感中心以及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聯合組織實施,開展以地球化學填圖為主,配合遙感解譯等開展潛力區的礦産資源調查評價,圈出礦産勘查靶區,並由中國五礦集團登記礦權開展後續的勘查開發工作。
國土資源部、科技部、外交部、中國五礦集團以及中國地質調查局、湖北省有關項目承擔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有關負責人參加項目啟動儀式。(劉振國 王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