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劉奇葆在汶川地震恢復重建國際研討會上的致辭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09月23日   來源:四川日報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恢復重建暨巨災應對國際研討會上的致辭

(2010年9月22日)

四川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劉奇葆

尊敬的那克先生、魏英瑛主席、洪毅副院長,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朋友:

    今天正值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我們高興地迎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恢復重建暨巨災應對國際研討會在四川成都召開。在抗震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取得決定性勝利的重要時刻,四川、陜西、甘肅三省和國家行政學院共同舉辦這次國際研討會,總結交流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經驗,共商巨災應對能力建設,意義十分重大。首先,我代表中共四川省委、省政府,對這次國際研討會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向蒞臨研討會的聯合國有關機構、國際非政府組織、部分國家和地區以及兄弟省區市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各位朋友,表示誠摯歡迎!

    兩年以前,四川發生了震級高達8.0級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給災區人民帶來了巨大的傷痛和損失。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中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國際社會高度關切、積極援助,合力戰勝了空前災難,奪取了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的重大勝利,在人類抗災救災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借此機會,我們向給予我省大力支持的兄弟省區市和全國人民,向給予災區無私援助的國際社會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感謝!

    四川是汶川特大地震的主災區,抗震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工作一直備受關注。兩年多來,我們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共克時艱、崛起危難,書寫了從悲壯走向豪邁的生動篇章。搶險救援階段,從廢墟中救出生還者8萬多人,及時救治,把致殘率降到了最低。安置群眾階段,震後僅僅10天,完成了1500多萬人的應急安置;短短100天完成1200多萬人因災房屋損毀群眾的過渡性安置。災後重建階段,到目前,納入國家規劃的29700個重建項目,完工項目和完成投資額均超過85%,災後重建任務基本完成。地震災區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天府大地呈現出欣欣向榮的喜人景象。

    抗擊“5·12”汶川特大地震,為人類抗災救災史提供了鮮活案例、留下了寶貴財富。在抗擊特大災難和災後重建中,我們豐富了應急管理經驗和危機處置模式,提高了巨災應對能力,同時也加深了對科學有效應對重大自然災害規律的認識。

    第一,高效組織、全面動員是應對巨災和災後重建的基本保證。“5·12”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中央政府舉全國之力抗震救災,一切為了災區,全力支持重建,成為全國人民的自覺行動。國家有關部委特事特辦,全力支持;四川各級黨委、政府靠前指揮,奮起抗災;對口支援省市全力以赴、傾力支援,災區幹部群眾自強自救、艱苦奮鬥,社會各界踴躍相助、捐款捐物。從搶險救災到安置群眾再到災後重建,在極短時間內,人力、物力、財力、智力等各種資源在全國範圍內快速動員和有效配置,彰顯了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四川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的勝利,是堅持舉全國之力聚全民之智的勝利,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産黨的執政能力、中國的綜合國力和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第二,統籌謀劃、科學規劃是應對巨災和災後重建的重要途徑。災後恢復重建是一項關係長遠的浩大工程。恢復重建不是簡單複製過去,而是更高起點的建設、更高水平的發展。我們從一開始就注重科學統籌、整體謀劃,處理好恢復與提升、當前與長遠的關係,統籌考慮恢復重建與産業發展,積極探索科學重建的路子。高度重視重建規劃,充分發揮重建規劃的引領、約束和保障作用。重建規劃做到了全域全程,涵蓋了重建工作的各個方面,尤其是農村建設首次有了規劃指導。堅持開門開放搞規劃建設,集中了中國乃至世界的智慧。重建突出了風貌塑造,體現地域特點和民族風情,提升了風貌和品位,保證了質量和安全。

    第三,生命至上、民生優先是應對巨災和災後重建的根本取向。在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過程中,最值得總結的經驗就是把安民貫穿始終。災後重建最需要恢復的是民生。我們堅持把群眾安頓好、把民生保障好、把災區建設好。震後一年半,150多萬戶農房重建全部完成;震後兩年,25萬戶城市居民住房重建基本完成。學校、醫療衛生機構等民生項目重建進展最快,災區民生事業和綜合保障能力顯著提升。切實解決擴大就業、安全溫暖過冬、特困戶幫扶、“三孤”人員、再生育服務等群眾的實際困難。兩年多來,災區沒有發生饑荒,沒有出現流民,沒有爆發疫情,沒有引起社會動蕩。正是堅持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我們對生命的尊重和對人民的關愛上升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為災後重建順利進行營造安定有序的社會環境。

    第四,敬畏自然、尊重規律是應對巨災和災後重建的必然要求。經歷災難,我們更加懂得,人類是自然之子,永遠無法站在自然之外,必須認識自然,敬畏自然,善待自然。在救災和重建中,我們極大增強了順應自然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堅持尊重科學,遵循規律,學會按自然規律辦事,把防災減災同恢復重建結合起來,提高防範災害的能力,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更好地適應自然,讓自然更好地福澤人類。重建選址我們充分考慮災害防範,堅持“三個避讓”,避讓斷裂帶,避讓地質災害隱患點,避讓泄洪通道,最大限度減少次生災害。在今年8月四川遭受的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中,以震中映秀鎮為代表的重建成果經受住了嚴峻考驗。事實表明,總體上重建規劃選址是科學的,建設質量是安全可靠的。

    第五,開放救災、透明重建是應對巨災和災後重建的現實需要。這次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開創了“全面參與、全域報道、全程監督”的抗災救災新模式。及時開放境外救援,接受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救援隊、醫療隊參與救災工作。及時發佈救災信息,第一時間公佈地震受災情況,以權威密集的政府信息發佈回應各方關切。積極借鑒國內外災後重建成功經驗,吸取他們的教訓,努力避免重建工作走彎路,防止給災區長遠發展留下後遺症。嚴格監管資金物資,公開救災款物接收和發放情況,讓社會知曉和監督重建工作。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這種開放包容、交流合作的救災重建模式,贏得了國際社會的普遍支持和認同。

    這次“5·12”汶川特大地震恢復重建暨巨災應對國際研討會,以“科學重建、和諧發展”為主題,進一步總結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做法、經驗和模式,對於加快災後恢復重建,加強應急管理體系建設,增強人類社會應對地震和巨災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我相信,通過大家的廣泛交流和深入研討,本次研討會一定會取得豐碩成果。

    最後,祝本次國際研討會取得圓滿成功! 

 
 
 相關鏈結
· 四川北川唐家山堰塞湖山體滑坡搶險工作有序進行
· “和諧號”高速動車開入革命老區四川達州
· 四川表彰災後恢復重建對口援建省市先進集體個人
· 四川:第十一屆西博會力推19項重要活動網上預約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