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收入人群對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的上漲最為敏感。記者10月12日獲悉,最近六七年,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除統計全市CPI綜合指數外,還建立了分收入階層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統計制度。市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11年低收入層CPI將考慮由不定期發佈改為定期發佈,這將為政府有針對性地制定補貼政策提供重要依據。
物價上漲,特別是食品類等基本生活用品類價格的上漲,對低收入人群的生活質量影響較大。如2010年8月份,北京市CPI同比上漲了2.8%,低收入層CPI則上漲了4.2%。尤其2007年7月份,這一特點更為明顯,全市CPI同比上漲2.1%,但是低收入層CPI上漲了6.3%。收入不同産生的CPI差異,是部分市民感覺實際情況與統計部門公佈數據有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北京市從2004年、2005年就開始建立分收入層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統計制度,這項工作一直在規範地進行,其中低收入層的CPI指數已經不定期公佈。如2008年物價漲幅較高的時期,就專門發佈過月度低收入層CPI。目前,在北京市統計局網站的年度公報上,也能查到低收入層年度的CPI指數。2009年,全市CPI總體下降1.5%,而低收入層CPI僅下降1%;2008年,全市CPI總體上漲5.1%,而低收入層CPI漲幅達8.9%。
北京市統計部門的居民消費調查數據來自全市5000個居民調查戶,分收入層統計CPI就是將目前的5000調查戶按收入分成三個檔次,10%為高收入層,10%為低收入層,其他80%為中等收入階層。測算低收入層CPI指數,是為了更真實、更全面地反映物價的變動對不同收入層人群的影響。核算低收入層的價格指數,也可以為政府的決策層提供更詳細的參考數據。比如,當物價上漲幅度較大時,是否要考慮對低收入層進行相應的補貼等。
北京市CPI數據統計,共在全市各區縣抽選了1454個採價點,涉及食品、衣著等八大類,共計1700多種商品。如30多種蔬菜的採價點就涉及34個農貿市場、26個超市,其中鮮活商品每5天採集一次價格,一般性商品則每10天採集一次價格。採價員基本上固定在上午十時左右採集價格,以避開早上剛開市或者是下午促銷價格的極端影響。從2010年年初開始,北京市採價員都配備了CPI數據採集手持設備,現場採集完數據以後直接上傳到後方數據平臺,確保價格調查的數據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