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文化歷史悠久,出版資源豐厚。如果説,出版資源是筆,經濟發展是紙,那麼,筆走龍蛇,發揮其與經濟的可滲透性強、可開發程度高的優勢,便可勁書改革深入、産業發展的大文章。“十一五”時期,吉林新聞出版産業實現大幅度跨越發展,成為文化産業的重要生力軍、國民經濟的新亮點。
産業體系更加完整。初步形成了圖書、報紙、期刊、音像、電子、動漫、互聯網、網絡遊戲、手機期刊、手機文學等多種出版形式共存,紙、聲、光、電、磁等多種媒體方式共有,高、精、尖技術設備齊全,大、中、小型出版物貿易市場完備的産業格局。截至2009年底,全省有出版集團2家、報業集團2家、發行集團1家,有出版社24家、報紙80種、期刊238種、印刷企業1435家(不含打字、複印)、發行企業2443家,從業人員近6萬人。
産業實力更加雄厚。2009年,全省出版圖書10354種(套),發貨碼洋32億元,實現利潤3.1億元。報紙年總印發量近6.5億份,銷售收入達到15億元,實現利潤2億元。期刊年總印發量8500萬冊,銷售收入達到15億元,實現利潤1.8億元。年出版音像出版物130多種,收入9000萬元,實現利潤2600萬元。年出版電子出版物90種,收入900萬元,實現利潤200多萬元。吉林擁有31條光盤生産線,是東北地區最大的光盤生産基地,年實現産值5億元,利潤近6000萬元。印刷業年實現産值50億元,實現利潤2億元。年銷售各類出版物6.5億冊(張、份、盤、盒),銷售收入近20億元,實現利潤1.2億元。吉林出版集團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被商務部和出版總署確定為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2009年,全省新聞出版業經濟規模為150億元,約佔全省GDP總值的2%左右。
精優品牌更加突出。吉版“雙效”圖書影響廣泛,2009年全省累計發行碼洋超過億元的圖書達到8種(套),超過1000萬元的達到25種(套),吉版一般性圖書在全國市場佔有率躍居第二位。擁有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長春出版社、吉林美術出版社等3家全國百佳圖書出版單位。報紙平均期發數在10萬份以上的達到6種,《英語輔導報》期發行量達到1400余萬份,穩居全國教輔類報紙發行前茅。吉林期刊形成品牌,“吉刊現象”享譽全國。音像、電子和互聯網出版,形成了卡通動漫、音樂教育、地方戲曲小品和朝鮮族文化生活等特色品牌集群。 服務體系更加健全。覆蓋全省城鄉的新聞出版公共服務體系日趨完善,建設“農家書屋”7500個,基本實現了每個行政村一個面向農民的標準閱讀、借閱場所。社區書屋、校園書屋、軍營書屋粗具規模。中國朝鮮文出版基地建設順利啟動。重大公益性出版和少數民族文字出版、服務“三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出版的各項扶持政策、資金保障機制健全。版權保護教育基地、版權産業發展工作站和法律諮詢及糾紛調解中心形成網絡,版權公共服務平臺粗具規模。縣以上新聞出版行政機關的政務服務窗口為公眾提供方便快捷的行政審批、行業資訊、法律諮詢服務。
後發優勢更加明顯。隨著國家長吉圖開發開放戰略的逐步推進,新聞出版業的社會需求將愈加旺盛,政府和社會的投入會持續增長,其市場前景十分廣闊。通過近幾年的跨越發展,吉林新聞出版行業培育了一批龍頭企業,打造了一批著名品牌,為産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作為全國出版體制改革的試點省份,中央給予吉林許多改革、發展政策,用好用活用足這些政策,將極大地解放和發展出版業生産力。(侯景奎 記者高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