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制定廣西壯族自治區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建議的説明
(2010年10月31日)
馬 飚
《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草案)》,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在自治區黨委常委會直接領導下研究制定的。郭聲琨書記主持自治區黨委常委會會議,對《建議》稿進行了多次研究討論,對一些重大問題作出重要指示。文件起草工作一開始,就針對“十二五”規劃的主題、主線、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徵求各市黨委、各部門黨組(黨委)的意見。在提交這次全會審議前,又廣泛徵求了各市黨委、各部門黨組(黨委)、黨內老同志和我區黨的十七大代表、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代表的意見,聽取了各民主黨派、工商聯負責人、無黨派人士和專家學者的意見。《建議》的形成過程,是充分發揚民主、凝聚各方智慧,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過程,是全區上下統一認識、形成共識的過程。《建議》經這次全會審議通過後,自治區人民政府將據以編制“十二五”規劃綱要(草案),提請自治區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審議批准,頒布實施。現在,我受自治區黨委常委會委託,對《建議》作幾點説明。
一、關於“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情況
《建議》指出,“十一五”時期是我區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五年。五年來,面對百年不遇的雨雪冰凍災害、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衝擊、百年不遇的特大乾旱災害,面對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自治區黨委團結帶領全區各族人民,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沉著應對,克難攻堅,銳意進取,勝利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新的更大成就,邁上了一個大臺階,“十一五”時期成為我區發展最好的時期之一。
五年來,我區經濟持續較快增長,運行質量和效益穩步提高,實現地區生産總值、人均地區生産總值、工業增加值、財政收入、固定資産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外貿進出口總額翻一番以上。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調整加快推進,工業主導地位進一步提升,中石油欽州千萬噸煉油廠等一批重大産業項目建成投産,食品、汽車、冶金産業率先成為千億元産業。特色農業市場影響力進一步增強。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累計超過2萬億元,掀起交通、水利建設新高潮,防城港核電站、南寧至廣州高速鐵路、桂林至梧州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項目開竣工,出省出邊出海國際大通道不斷完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基本形成。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取得突破性進展,西江億噸級黃金水道建設加快推進,桂西資源富集區特色優勢産業加快發展,構建起各具特色的區域發展格局。節能減排目標任務可望如期完成,主要江河水質達標,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城鄉面貌煥然一新。民生投入累計4000多億元,是民生投入最多、人民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農村生産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貧困人口持續減少。城鎮就業規模增加,社會保障覆蓋面擴大,城鄉居民收入較快增長。科技、教育、衛生、文化、體育、廣播電視等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一些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實現新突破。中國-東盟博覽會和商務與投資峰會、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影響力日益擴大,桂臺經貿文化交流合作邁出新步伐,多區域開放合作深化拓展。隆重慶祝自治區成立50週年,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蓬勃發展,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五年來,我區發生了一系列深刻的變化:經濟發展進入了快速持續協調發展的新階段;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如期建成,我區對外開放進入了全方位開放的新階段,我區由我國西南交通末梢成為對東盟開放的前沿和窗口,成為連接多區域的交流橋梁、合作平臺、國際通道;廣西北部灣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成為如火如荼的投資熱土,加快形成新一極;全區工業化由初期階段開始步入中期階段,進入了産業升級、做大做強做優的重要時期;城鎮化率以每年超過一個百分點的速度增加,進入了快速擴容、跨越發展的新時期;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人均超萬元,進入持續快速增長時期;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掀起了新高潮,進入了大發展時期;全區進入了文化事業大繁榮、文化産業大發展、文化軟實力不斷增強的新時期。這些深刻變化,極大地激發了全區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我區發展史上譜寫了新的輝煌篇章。
回顧五年來的非凡歷程,我們在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中經受住了嚴峻考驗,也積累了彌足珍貴的經驗。實踐證明,過去的五年是我區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實力明顯增強的五年;是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各族群眾得到更多實惠,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的五年;是我區在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中的地位明顯提高,在國家對外開放戰略中的作用更加凸顯,在全國的綜合影響力日益提升的五年。這些成就,是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正確領導的結果,是我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結果,是全區各級各部門和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奮鬥、頑強拼搏的結果。
二、關於“十二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
(一)制定“十二五”規劃的指導思想
“十二五”時期是我區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加快“富民強桂”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根據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立足我區基本區情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建議》明確提出制定“十二五”規劃的指導思想,就是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牢牢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圍繞實現“富民強桂”新跨越,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推進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深化改革開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加快建設區域性現代商貿物流基地、先進製造業基地、特色農業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構築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打造我國沿海經濟發展新一極,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基礎。
《建議》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提出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把實現“富民強桂”與以科學發展為主題和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有機統一起來,作為貫徹落實主題和主線的具體實踐。
《建議》明確提出“十二五”規劃的主題是科學發展,並首次納入到五年規劃之中,這是時代的要求,是解決我區所有問題的關鍵,必須堅決貫穿到改革發展的各個方面。
推動科學發展,實現“富民強桂”,必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越是後發展欠發達地區,越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我們要充分認識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關係我區經濟發展全局緊迫而重大的任務,是經濟社會發展領域的深刻變革,必須作出艱苦不懈的努力。
推動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富民強桂”,必須大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市場化、國際化。提出“五化”,是基於我區面臨的國際國內環境及自身發展條件:我區已進入工業化和城鎮化加速推進的重要時期;信息化已滲透到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是推動跨越發展的重要手段;解決經濟發展中的各種問題必須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建設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必須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
(二)實現“富民強桂”新跨越
實現“富民強桂”新跨越,是我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富民”就是堅持以人為本、富民優先,走共同富裕道路,大幅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切實提高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儘快讓全區各族人民過上富裕的生活;“強桂”就是堅持發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務,加快壯大經濟總量,不斷提升軟實力,全面增強綜合實力、整體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與黨的建設取得顯著成就。“富民”和“強桂”相輔相成,密切相關。“富民強桂”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區發展經驗的深刻總結,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內涵一致,是我區發展進入新階段的必然要求,反映了全區各族人民的強烈願望。
實現“富民強桂”新跨越,是我區立足於後發展欠發達基本區情作出的必然選擇。《建議》指出,“十一五”時期我區經濟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但我區後發展欠發達的基本區情沒有改變,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産之間的矛盾沒有改變,全區人民謀發展求富裕的願望更為迫切。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經濟總量小,人均水平低,2009年我區人均地區生産總值為全國水平的63.2%,人均財政收入為全國水平的38.7%。工業化城鎮化水平不高,工業化率和城鎮化率分別為1.96和39.2%,大大低於全國3.79和46.6%的水平。城鄉居民收入較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全國水平的90%,農民人均純收入為全國水平的77.2%。基礎設施條件有待進一步改善,高速公路密度排全國第23位,鐵路電氣化率排全國第24位。社會發展仍較滯後,社會保障覆蓋面和保障水平低於全國水平,科技、教育、衛生等方面的發展差距也比較明顯。這些都表明,後發展欠發達仍然是我區最大、最基本的區情,今後一個時期我區既要“富民”,讓群眾儘快富裕起來;又要“強桂”,加快發展、壯大實力,面臨的任務十分艱巨繁重。我們必須要保持清醒的頭腦,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危機意識和趕超意識,切實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勵精圖治,發奮圖強,始終堅持把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擺在各項工作的首位,凝聚全區各族人民的力量,不斷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臺階,不斷滿足人民群眾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
實現“富民強桂”新跨越,是我區搶抓新機遇、應對新挑戰、跨越發展的客觀要求。“十二五”時期,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尤其是我區面臨加快産業結構調整升級、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緩解人口能源資源環境壓力、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等嚴峻挑戰,但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深入發展,我國仍處於可以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國際國內環境對我區發展總體有利。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全面建成,西部大開發深入推進,對我區加快將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生態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拓展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區發展呈現新的階段性特徵,經濟社會加快轉型,工業化跨入中期階段,城鎮化快速推進,居民消費逐步向發展型升級,發展潛力巨大,我們完全有條件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新跨越。
《建議》提出實現“富民強桂”新跨越,與自治區第八次黨代會提出的“富民興桂”和自治區第九次黨代會提出的“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廣西”的奮鬥目標是有機聯絡、一脈相承的。自治區第八次黨代會以來,我區經濟實力明顯增強,跨越發展條件顯著改善,目前具備了實現“富民強桂”的基礎和條件。“富民強桂”是對“建設富裕文明和諧新廣西”的具體化,更加突出了階段性目標,更加突出以人為本,更加突出讓廣大人民群眾過上更加富裕的生活,更加突出增強我區實力,既是很好地堅持繼承,也是很好地順應新變化、順應人民新期待,具有更鮮明的時代特徵。
如何實現“富民強桂”新跨越,《建議》提出了的七項基本要求,這就是:堅持把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實現“富民強桂”的中心任務;堅持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作為實現“富民強桂”的主攻方向;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實現“富民強桂”的重要支撐;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實現“富民強桂”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實現“富民強桂”的重要著力點;堅持把改革開放作為實現“富民強桂”的強大動力;堅持把繼續解放思想作為“富民強桂”的重要保障。這“七個堅持”是促進科學發展的重要體現,是未來五年我們繼續努力的方向和工作重點,我們一定要統一思想認識,全面深刻理解,認真貫徹落實。
需要指出的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各項任務,實現“富民強桂”,一靠解放思想,二靠改革,三靠開放,四靠創新。只有繼續解放思想,才能不斷突破認識和觀念的束縛,不為傳統的模式所局限,不為小富而停滯,不斷開闊眼界、開闊思路、開闊胸襟,做到以空間換時間、以資源換産業、以存量換增量,贏得發展先機,實現發展新跨越才能找到辦法;只有深化改革,才能給發展掃清體制障礙,給發展提供體制機制保障,給發展增添活力源泉,實現發展新跨越才能不斷獲取前進的強大動力與活力;只有擴大開放,才能有效解決自身日益突出的資源、技術、人才、環境承載力等種種制約因素,不斷拓展發展的空間,實現發展新跨越才能創造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的新優勢;只有創新,才能打破常規,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掌握髮展主動權,不斷保持幹事創業的激情,為發展帶來不竭的動力,實現發展新跨越。《建議》在指導思想和基本要求等進行了闡述。
(三)“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
圍繞實現“富民強桂”新跨越,綜合考慮未來發展趨勢、有利條件和約束因素,《建議》明確提出我區“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包括經濟發展、結構調整、居民收入、生態文明建設、社會建設和改革開放六個方面。概括來説,就是力爭到2015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比2010年翻一番,財政收入翻一番以上,工業化城鎮化水平明顯提高,千億元産業發展目標基本實現,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發展同步,單位地區生産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顯著減少,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國有企業、財稅金融、要素價格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明顯進展,全方位開放合作水平進一步提高。
提出上述發展目標,主要考慮了三方面因素:一是與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和國家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重大部署緊密銜接,與到2020年實現“富民強桂”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緊密銜接;二是貫徹落實中央對廣西經濟社會發展提出的新目標新任務新要求;三是更加注重經濟結構調整、生態文明建設、社會事業發展和保障改善民生方面的目標。《建議》主要提出目標導向,“十二五”規劃綱要將據此提出更具體的指標。
三、關於“十二五”時期經濟建設的主要任務
《建議》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十二五”發展的主要目標和基本要求。今後一個時期,我區必須保持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更加注重提高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建立健全擴大內需的長效機制,推動經濟增長向依靠投資、消費、出口協調拉動轉變。這裡擇要加以説明。
(一)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是實現“富民強桂”的中心任務。擴大內需是一項長期戰略方針,是鞏固和擴大應對金融危機衝擊成果、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立足點。《建議》從發揮投資對擴大內需的重要作用、著力擴大消費需求、大力支持創業創新、加強和改善經濟調節等方面進行了部署。一是發揮投資對擴大內需的重要作用。“十二五”時期,我區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投資需求仍有較大增長空間,要繼續保持投資較快增長,調整優化投資結構,發揮投資對經濟增長的有效拉動。要在確保中央擴大內需和全區統籌推進的在建重大項目竣工投産併發揮效益的基礎上,將投資重點進一步向千億元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交通基礎設施、民生和社會事業、農業農村、科技創新、生態環保、資源節約等領域傾斜,提高投資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激活民間投資,完善落實鼓勵創業創新政策措施,加快形成市場主導的投資內生增長機制。二是著力擴大消費需求。把擴大消費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建立擴大消費需求的長效機制,是進一步釋放城鄉居民消費潛力,促進持續穩定擴大消費的必然要求。從我區發展的階段性特徵看,“十二五”時期要通過加快推進城鎮化,調整收入分配格局,增加政府支出用於改善民生和社會事業比重,擴大社會保障制度覆蓋面,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強市場流通體系建設,拓展新型服務消費,促進消費結構升級,合理引導消費行為等措施,有效擴大消費需求。三是大力支持創業創新。創業是“富民”最有效、最根本的途徑,創新是“強桂”的不竭動力和力量源泉。創業創新的實質是為了爭創新優勢、推進新發展、實現新跨越,實現以創新提升創業,以創業促進創新,不斷拓展創業創新領域,提高創業創新層次和水平。“十二五”期間,要強化全社會創業創新意識,尊重群眾首創精神,激發創業創新熱情,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活力。要培育創業創新主體,鼓勵和支持群眾自主創業,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要切實完善各種支持政策措施,加強引導和服務,優化發展環境,形成全民創業、全面創新的良好發展環境和社會氛圍。
(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十一五”以來我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基礎條件明顯改善,支撐能力明顯提高,但總體上基礎仍較薄弱,體系和網絡仍不完善,與建設國際大通道、構築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新高地、打造我國沿海經濟發展新一極的要求還不適應。“十二五”時期要繼續把基礎設施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堅持交通優先發展,加快構建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基礎設施體系,全面提升支撐跨越發展的保障能力。《建議》從構建綜合運輸體系、建設清潔能源體系、加強水利設施建設、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等四個方面進行了部署。這裡,重點説明三個問題:一是構建綜合運輸體系。統籌各種運輸方式發展,加快高速鐵路客運專線、區際幹線、北部灣沿海城際幹線和通向東盟的國際通道建設,加快高速公路建設和國省幹線公路改造,加快西江幹流、重要支流高等級航道網建設,加快北部灣港公用碼頭、專用泊位、集裝箱泊位及深水航道建設,加快建設南寧門戶樞紐機場和桂林國際旅遊機場,加快建設國際和國內區域性綜合交通運輸樞紐。二是建設清潔能源體系。抓住國家鼓勵發展清潔能源的機遇,深度開發水電,優化發展火電,加快發展核電,大力發展風能、生物質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穩步推進非糧生物燃料試點及産業化示範,加強城鄉電網升級改造,加強國際國內能源合作。三是加強水利設施建設。著力提高水利保障能力,推進重要江河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重點建設流域控制性樞紐工程,建設重要水源工程,有效應對氣候變化和特大乾旱挑戰。
(三)加快發展現代産業
發展現代産業,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和主要內容,是適應需求結構調整和消費升級新變化,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效益和綜合競爭力的戰略重點。《建議》從加快發展千億元産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發展服務業,發展海洋經濟,增強科技創新引領發展作用等方面,對加快發展現代産業作了具體部署。這裡,重點説明幾個問題:一是加快發展千億元産業。儘快做大做強做優工業,是推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富民強桂”的戰略重點。“十一五”以來,我區堅持産業優先發展戰略,加快發展特色優勢産業,工業主導地位不斷增強。但工業仍是經濟發展的“短腿”,企業規模不大、産業層次較低,核心競爭力不強,加快産業結構調整升級是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十二五”時期,要深入實施重點産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全面落實配套政策,加快打造千億元産業,支持企業技術改造,鼓勵發展配套産業,加快企業兼併重組,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産權和核心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提升中小企業專業化分工協作水平,著力打造超千億元的産業園區。二是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這是搶佔經濟科技制高點的重要舉措。我區要把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從現有科技和産業基礎出發,確定重點領域,加強政策支持,大力培育、引進和發展一批知識技術密集、物質資源消耗少、成長潛力大、綜合效益好的戰略性新興産業,加快培育和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生物、先進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新材料、新能源、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術、海洋工程等新興産業,逐步成為我區經濟發展的先導性和支柱性産業。三是加快發展服務業。未來五年,服務業將是我區重要的新增長點,我區將進入服務業大發展的重要時期。要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産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營造有利於服務業發展的政策和體制環境,加快發展生産性服務業,大力發展消費潛力大的生活性服務業,加快發展旅遊業,拓展服務業發展新領域,落實鼓勵服務業加快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提高服務業質量和水平。四是發展海洋經濟。我區是西部地區唯一的沿海省區,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發展海洋經濟潛力巨大、大有可為。要堅持陸海統籌,科學規劃海洋經濟發展,培育壯大海洋産業,提高海洋開發和綜合管理能力。五是增強科技創新引領發展作用。圍繞建設創新型廣西,大力實施千億元産業重大科技攻關工程,繼續實施科技創新計劃,建設一批國家和自治區級創新平臺,優化配置科技資源,促進科技成果産業化,構建多層次多渠道支持科技創新的投融資體系。依法加強知識産權保護。
(四)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十一五”以來我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取得了積極進展,但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後、農民收入水平較低的問題仍然突出,城鄉二元結構比較明顯。為此,《建議》提出,“十二五”時期,要堅持把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作為全區工作的重中之重,統籌城鄉發展,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突出抓好以下幾個重點:一是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把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放在重要位置,高度重視糧食生産,落實糧食生産扶持政策,全面實施新增糧食生産能力規劃,發展高産、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優化農業區域佈局,推進農業産業化經營,加快發展農産品加工業、流通業,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切實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二是著力改善農村生産生活條件。要按照推進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要求,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規劃建設,加快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全面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加大扶貧投入,紮實推進扶貧開發,突出解決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的貧困問題。三是促進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要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鞏固提高家庭經營收入,努力增加工資性收入,大力增加轉移性收入,大規模開展農村職業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四是完善農村發展體制機制。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發展多種形式的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按照節約用地、保障農民權益的要求推進徵地制度改革,深化農村綜合改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面推進縣財自治區直管改革。
(五)推動城鎮化跨越發展
城鎮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我區未來五年經濟發展最大的新增長點之一,是擴大內需的戰略重點。“十二五”時期我區將進入城鎮化提速的重要階段,要抓住新機遇,以統籌城鄉發展為抓手,以加快産業和人口集聚為基礎,以增強城市綜合承載能力為支撐,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以擴權強縣為重點,充分調動各級各部門和全社會的能動性、積極性,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擴大城市規模,增加城市人口,完善城市功能,優化城市規劃,大力推動城鎮化跨越發展。為此,《建議》提出三個重點:一要做大做強中心城市。著力培育發展輻射作用大的城市群,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重點發展南寧、柳州、桂林等區域性中心城市,加快發展其他中心城市,提升城市綜合承載能力,依託現代交通網絡,加快構建“四群四帶”的城鎮化格局。二要提高城鎮規劃建設水平。科學編制城市和村鎮規劃,強化規劃約束力;創新城鎮建設投資、管理和運營體制,加強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三要加強城鎮化管理。逐步把符合落戶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轉為城鎮居民,從制度上解決好農民工權益保護問題,加強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促進房地産業平穩健康發展,深入實施城鄉清潔工程和風貌改造工程。
(六)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格局
“十一五”以來,我區區域發展取得重大突破,呈現協調性不斷增強、佈局不斷完善的良好態勢,各具特色的區域發展格局已經形成。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是實現“富民強桂”新跨越的重大任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和難點。為此,《建議》提出,要深入實施“兩區一帶”總體佈局。繼續堅持北部灣經濟區優先發展,充分發揮北部灣經濟區引領帶動作用,實現産業、港口、交通、物流、城建、旅遊、招商、文化等大發展,儘快建設國際區域經濟合作區,打造成為我國沿海重要樞紐港和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形成連接多區域的重要交通、物流樞紐和沿海現代重化産業基地。充分發揮西江黃金水道優勢,著力打造新興加工製造業基地、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形成區域性航運物流中心,帶動西江經濟帶發展。大力開發桂西優勢資源,逐步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加大對革命老區、大石山區、少數民族聚居區、邊境地區和貧困地區扶持力度。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建立健全與實施主體功能區相配套的政策體系,引導各地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推進發展。
四、關於“十二五”時期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主要任務
我區過去30多年的發展進步,靠的是改革開放,實現“富民強桂”新跨越,仍然要靠改革開放。當前制約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仍然不少,對外開放合作有待實現新的更大突破。為此,《建議》圍繞加快改革攻堅步伐和全面深化開放合作進行了具體部署。
(一)加快改革攻堅步伐
改革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富民強桂”新跨越的強大動力。要繼續解放思想,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針對制約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必須以更大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各領域改革。一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健全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機制。深化國有大中型企業改革。完善各類國有資産管理體制。健全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和收益分享制度。大力支持和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拓寬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空間,加大對非公制經濟的服務,鼓勵非公有制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營造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産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的體制環境。深化財稅體制、地方金融管理體制、資源性産品價格等改革。建立健全土地、資本、勞動力、技術、信息等要素市場。加快北部灣經濟區行政管理、土地、金融、市場體系等綜合配套改革,積極推動南寧內陸開放型經濟戰略高地、東興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桂林國家旅遊綜合改革試驗區改革創新,力爭取得重大突破。二是推進行政體制改革。這些年,政府自身改革取得積極進展,但與人民群眾的期望相比差距仍然不小。要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理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社會的關係,加快推進政企分開,切實把政府職能轉向提供公共服務,建設法治政府和服務型政府。健全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機制,推進政務公開,加強行政問責制,提高政府公信力。三是推進社會事業領域改革。把維護社會事業的公益性、保障人民群眾基本公共服務需求作為政府的主要職責,按照政事分開、事企分開、管辦分離的原則,推進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推進非基本公共服務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放寬準入,利用社會資本加快社會事業發展。
(二)全面深化開放合作
要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加快形成對外開放新格局和參與國際國內競爭的新優勢。一是深化以東盟為重點的對外開放。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框架下拓展新的開放領域和空間。加強辦好中國-東盟博覽會的機制化建設,更加有效地發揮合作平臺作用。深化與東盟國家互利共贏的全方位、多領域開放合作,加快建設南寧-新加坡經濟走廊、憑祥-同登、東興-芒街、龍邦-茶嶺跨境經濟合作區,把我區建成我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重要橋頭堡。二是全面參與國內多區域合作。進一步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拓展與長三角、環渤海等區域及省際間合作,深化與港澳合作,拓展桂臺經貿合作和文化交流。改善投資環境,提高招商引資實效。三是提高外經外貿及利用外資水平。充分利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規則,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調整優化出口結構,擴大加工貿易規模,提高邊境貿易水平。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力爭在投資合作、工程承包、資源利用、農業開發、技術和勞務合作、教育培訓、服務外包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五、關於“十二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任務
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高生態文明水平,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也是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的重要保證。“十一五”以來,我區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新進展,“山青水秀生態美”已成為一大品牌和優勢,但生態環境仍較脆弱,資源環境壓力加大,節能減排任務艱巨繁重。面對日趨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必須強化危機意識,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産方式和消費模式,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為此,《建議》圍繞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區提出:一是加強節能管理。要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強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作為約束性指標,綜合運用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強化節能目標責任考核,實施重點節能工程,調整能源消費結構,增加森林碳匯等手段,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二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推進生産、流通、消費各環節循環經濟發展,鼓勵企業建立循環經濟聯合體,在制糖、鋁業、錳業、石化、建材等重點行業構建循環利用産業體系,推進資源再生利用産業化,加快建設再生資源循環利用示範園區。三是加強資源節約和管理。全面實行資源利用總量控制、供需雙向調節、差別化管理,加強能源和礦産資源優勢礦種的地質勘查、開發管理,大力推進節水節地節材。四是強化環境保護。強化污染物減排和治理,加快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加大重點江河及大中型水庫水污染防治力度,有效控制城市大氣、噪聲污染,嚴格污染物排放標準和環境影響評價,建立多元環保投融資機制,大力發展環保産業。五是加強生態建設和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實施“綠滿八桂”生態工程和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加強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和管理。加快建立地質災害易發區調查評價體系、監測預警體系、防治體系和應急體系,加大重點地域山洪地質災害治理力度。
六、關於“十二五”時期發展社會事業和改善民生的主要任務
發展社會事業和改善民生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任務,是實現“富民強桂”新跨越的重大舉措,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擴大國內需求的重要途徑。“十二五”時期是我區社會利益關係及公共需求深刻變化的關鍵時期,必須以更大的決心和力度,在發展社會事業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新的更大進展。在這裡重點説明以下幾個問題。
(一)深入推進教育優先發展和實施人才強桂戰略
《建議》圍繞全面實施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按照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要求,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積極發展學前教育,鞏固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和水平,進一步提高中等職業教育基礎能力,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擴大高等教育規模,加快發展繼續教育,支持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發展。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起點,要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資源,加快縮小教育差距,促進教育公平。實施教育發展十項重點工程和教育改革十大試點項目。深化以東盟國家為重點的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人才是第一資源。要大力實施人才強桂戰略,全面發展人才事業,建設人才小高地提升工程,加快吸引和培養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落實重大人才政策,營造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社會環境和制度環境,加快培養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各類人才。
(二)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文化建設是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富民強桂”新跨越,不僅需要強大的經濟實力,更需要強大的文化力量。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提高各族人民文化素質。加強文化創新,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創新民族文化生産和傳播方式,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産力,增強文化發展活力。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提升文化軟實力,建設具有時代特徵、壯鄉風格、和諧兼容的民族文化強區。培育文化大企業,實施文化大項目,扶持發展影視製作、出版發行、文化創意、演藝娛樂、動漫遊戲、工藝美術等文化産業和新型文化業態,建設現代文化産業基地和園區,打造面向東盟的文化交流基地,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
(三)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改革開放、發展經濟,根本目的是要讓全體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為此,《建議》從六個方面進行了具體部署:一是促進充分就業。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健全統一規範靈活的人力資源市場,加強職業培訓和擇業觀念教育,著力解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問題,完善創業扶持政策,鼓勵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支持以創業帶動就業。二是合理調整收入分配。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保障職工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規範分配秩序,保護合法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三是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障作為一項基本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網”和“穩定器”。讓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無後顧之憂,是黨和政府的重要職責。要實現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完善城鎮職工和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擴大社會保障覆蓋範圍,逐步提高保障標準,推進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四是加快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我區醫療衛生服務供給總量相對不足,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不均衡,城鄉醫療保障水平差距較大,“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比較突出。要推進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要求,增加財政投入,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保障體系,建立和完善以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為基礎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加快城鄉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積極穩妥推進公立醫院改革,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産品向全民提供,優先滿足群眾基本醫療衛生需求。五是全面做好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遏制出生性別比偏高趨勢。加強未成年人保護,發展婦女兒童事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支持殘疾人事業發展,逐步建立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六是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按照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的要求,完善社會管理法律法規和體制機制,廣泛開展“和諧建設在基層”活動,深入推進平安廣西建設,構建全國社會和諧穩定模範區。
《建議》還圍繞實現“十二五”規劃,闡述了充分發揮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加強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統籌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等重大任務和保障問題,對廣大黨員充分發揮在實現“富民強桂”新跨越中的先鋒模範作用提出了明確要求。
同志們,做好“十二五”時期的工作,對於適應新形勢、完成新使命,加快實現“富民強桂”新跨越,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要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在自治區黨委的領導下,進一步解放思想,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紮實工作,為完成《建議》確定的各項任務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