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農業機械化在糧食七連增中發揮重要裝備支撐作用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1月11日   來源:農業部網站

    近七年來特別是十一五期間,在農機購置補貼等強農惠農政策的支持下,農民購機用機積極性高漲,農機裝備保有量大幅度增長,農機作業水平顯著提高,速度之快前所未有。農機總動力由2003年的6.04億千瓦增加到2009年的8.75億千瓦,預計2010年可達9.2億千瓦,增長了52%;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由2003年的32.5%增加到2009年的49.1%,預計今年可達52%,7年增長了19.5個百分點,我國農業生産方式實現了人畜力為主向機械作業為主的歷史性跨越,農業機械成為農業生産和抗災救災的主力軍。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青壯年務農勞力短缺對糧食生産帶來的不利影響,有效提高了土地産出率、資源利用率、勞動生産率,增強了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抗風險能力、市場競爭力,在促進我國糧食七連增及農業穩定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裝備支撐作用。

    一、加快了糧食生産環節機械替代勞力步伐,緩解農業勞動力結構性短缺可能造成的糧食生産萎縮風險。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一些地方農業兼業化、農村空心化、農民老齡化趨勢明顯,青壯年農業勞動力嚴重短缺,同時農民勞動觀念也發生了深刻變化,更加期待體面勞動,機械化水平的高低已成為影響農民生産意願進而影響到糧食大宗産品有效供給的重要因素。實現農業機械化是減少土地撂荒,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提高糧食單産的重要舉措。7年來,糧食生産環節機械替代勞動力步伐顯著加快,農作物機耕、機播、機收水平分別由2003年的47%、27%、19%增加到2009年的66%、41%、35%,分別增長了19、14、16個百分點。特別是糧食生産中勞動強度較大的環節機械化取得重大突破。小麥機收率由2003年的73%增加到2009年的86%;水稻機械化栽植和收穫水平分別由2003年的6%、23.4%增加到2009年的16.7%、56.7%,預計2010年分別超過20%、60%;玉米機收水平分別由2003年的1.9%增加到2009年的16.9%,預計2010年可超過25%。河南省在2000多萬勞動力外出務工的情況下糧食生産能力不斷躍上新臺階。湖南等一些地方近年將單季稻恢復為雙季稻種植,生産機械化水平快速提高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二、加快了糧食生産搶收搶收,保障了重要農時糧食生産順利進行。農業機械化有利於完成人畜力無法達到的作業效率和作業質量,起到了“搶農時、防災害、促豐産”的效果。水稻機插秧效率是人工插秧的20倍,1台水稻聯合收割機可替代200多人工作量,1台玉米收穫機能替代70—80個勞動力,生産效率提高了幾十倍,大大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每畝還能節約生産成本40元左右。在每年的春耕、“三夏”“三秋”等主要農時,廣大農機工作者克服不利氣候因素、農時緊張、熟期集中等重重困難,快速響應、迅速行動、搶天奪時,大力推廣收穫、整地、播種“一條龍”作業技術,全力以赴加快作業進度。近年黃淮海小麥玉米一年兩作地區,機收機種同時進行,使兩作接茬的收、種環節的作業時間縮短10-15天,將“三夏”變為“ 兩夏”,減少套種,實現平作,既簡化農藝又節本增效。實踐證明,如果沒有農業機械的廣泛參與,大範圍的農業搶收搶種工作是難以完成的。2004-2010年,累計有280萬台收割機投入“三夏”麥收,80%以上的小麥收穫由機械完成,7年較人工收穫累計減少損失372億斤。2010年春耕期間,東北等地區低溫寡照,通過農機搶耕搶種贏得了農時,“三夏”期全國共組織跨區作業隊7600多個,投入聯合收割機總量最高達到41萬台,各類播種機具430多萬台,高峰期日收穫小麥1200萬畝,麥收時間比去年縮短4天,為夏糧豐收到手做出了突出貢獻,為秋糧生産奠定了基礎。

    三、加快適用農機化技術推廣應用,進一步挖掘了糧食增産潛力。農機是農業技術、工程技術、環境技術、信息技術集成應用的重要載體。在農業勞動力數量減少素質下降的情況下,需要靠農機實現現代意義精耕細作。這7年來大力推廣的節水灌溉、精量播種、化肥深施、高效植保、秸稈還田、保護性耕作等機械化清潔環保生産方式,提高水、種、肥、藥的利用率,改善了耕地的質量。2010年機械深松面積1.43億畝,精少量播種5.3億畝,機械深施化肥面積4.89億畝,機械節水灌溉面積由1.76億畝。2010年保護性耕作技術實施面積達到7000萬畝,帶動機械化免耕播種面積達到1.8億畝,秸稈機械化粉碎還田面積達到3.7億畝。相同的施肥量,用機械深施基肥可增産5%~10%,而在保持産量相同的情況下,可節約肥料20%以上。機械化高效施藥可比傳統施藥方法提高利用率30%以上。在同等生産條件下,水稻、小麥、玉米生産全程機械化可實現節種增産減損的綜合增産能力分別為53kg/畝、37kg/畝、72kg/畝。其中,秋整地使用農機深松作業,可以使來年玉米畝均增産200斤、大豆畝均增産100斤。水稻機插秧畝比人工插秧增産100斤左右,且抗病蟲害、抗倒伏性好。糧食機械化收穫可在搶農時的基礎上減少收穫損失5-8個百分點。採用低溫乾燥可在提高稻穀品質的基礎上,減少霉爛損失4%以上。在依靠地、水、肥等資源要素投入增産受到的約束增強情況下,發展農業機械化成為挖掘我國糧食增産增收潛力的現實選擇。同時,活躍在農村的4000多萬農機手特別是全國現有的20多萬個農機合作社等農機服務組織,為廣大農戶提供優質高效的作業服務,在推動農業技術大規模集成應用,促進糧食生産標準化種植、提高農業生産質量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産能力規劃(2009-2020)將農業機械化作為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的6條主要技術路線之一。

    四、積極參與抗旱抗洪等抗災救災,加快恢復農業生産、減少了因災損失。平均每年農機完成的抗洪排澇面積近1億畝,排漬量700億立方米,抗洪搶險拉運土石方9000萬立方米,拉運救災物資6000多萬噸,抗旱抽水面積達6億畝次,抽水量600多億立方米,完成其它農機抗災救災作業面積近3億畝次。大量的農業機械植保機械和6個農用航空站對防治各種病蟲害的發生取得了明顯的實效。農業機械在災後恢復農業生産工作中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受災地區農機部門積極組織開展災後水毀農田搶修、受旱和受澇農作物補種、改種等多種措施,爭時間、搶速度,不誤農時。2009年春天北方小麥主産區30年一遇、部分地區50年一遇的特大乾旱,全國累計投入抗旱保春管機具823萬台套,農機灌溉面積約佔小麥抗旱灌溉面積的80%以上,充分發揮了農業抗災救災主力軍的作用。 

 
 
 相關鏈結
· 農業部:截至11月8日全國收穫秋糧作物10.96億畝
· 農業部關於進一步推進動物産地檢疫工作的通知
· 農業部通知強化措施進一步推進動物産地檢疫工作
· 農業部發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切實加強冬前麥田管理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