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時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極不平凡的5年。面對國內外環境的複雜變化和重大挑戰,新聞出版業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化新聞出版體制改革,極大地調動了廣大新聞出版工作者的積極性,新聞出版各項事業全面推進。特別是在國際金融危機、經濟發展放緩的情況下,出版業逆勢上揚,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為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全面協調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撐。
以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為例,“十一五”期間前4年圖書出版品種逐年遞增,2006年233971種,其中新版圖書130264種,重版、重印103707種;2007年248283種,其中新版136226種,重版、重印112057種;2008年274123種,其中新版148978種,重版、重印125145種;2009年301719種,其中新版168296種,重版、重印133423種。數字顯示,4年間圖書品種增幅較大,特別是2008年、2009年兩年增幅都在10%以上,而此時正值全球金融風暴席捲之時。音像製品4年累計出版114538種、18.99億盒,電子出版物36235種、6.83億張。如此大規模的出版量,説明市場活躍的程度、供給能力增長和品種內容的豐富,也使得我國出版物的品種量在2008年、2009年躍居世界首位,成為出版大國。而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出版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十一五”期間,我國出版業的繁榮不僅體現在數量和規模的增長,而且反映在質量效益的提高,通過實施國家“十一五”重點出版物規劃,一大批精品力作得以出版,出版人的辛勤耕耘,結出纍纍碩果。據統計,截至2010年6月底,“十一五”國家重點出版物規劃中圖書1397種,音像、電子出版物531種,完成率達93%,為歷史最好水平。縱觀“十一五”期間國家重點出版物的出版情況,有下面幾個特點:
馬列原著新譯本重新編譯出版,推出了一大批重大理論研究成果。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2004年啟動,經過6年的努力,2009年12月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批重要成果《馬克思恩格斯文集》、《列寧專題文集》,兩書是由中央編譯局採用最新譯文重新編譯和修訂的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旨在為深入學習和研究馬克思主義理論提供譯文更準確、資料更翔實的基礎文本。中央領導對這兩部文集的出版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兩部文集的出版是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一件大事,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一個重大成果,對於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批馬克思主義研究成果紛紛出版,如北京出版社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歷史進程和基本經驗》、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研究》叢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比較研究》等,這些著作以馬克思主義理論觀點為基礎,立足當代中國的社會實際,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取得重要成果。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方面,中央文獻出版社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形成與發展大事記》、黨建讀物出版社的《科學發展觀叢書》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論綱》、安徽人民出版社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若干重大問題研究》、青島出版社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人民出版社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基本問題》、廣東人民出版社的《發展觀念的革命——當代科學發展觀論綱》等一批理論專著深刻反映了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進程,充分體現了新時期中國共産黨人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偉大成果。
配合黨和國家重大歷史事件及重要活動,推出了一批具有重要傳承和史料價值的出版物。
“十一五”期間,為慶祝和紀念黨和國家重大歷史事件,如紅軍長征勝利70週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週年、改革開放30週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週年、“五四運動”90週年等,在中央的統一部署下,新聞出版總署和中宣部組織出版了《強國之路——紀念改革開放30週年重點書係》、《輝煌歷程——慶祝新中國成立60週年重點書係》。這兩套書係客觀、真實地記錄了改革開放30年、新中國成立60年所經歷的波瀾壯闊的偉大歷程,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通過翔實豐富的內容、珍貴的歷史圖片和影像資料,展示了社會主義中國所發生的深刻變化,深刻總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寶貴經驗,宣傳了我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各個領域取得的卓越成就及社會主義中國對人類社會發展進步所作出的偉大貢獻。
反映新中國60年輝煌歷程和改革開放30年偉大成就以及總結中國革命史有分量的出版物還有:當代中國出版社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編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圖志》、河北人民出版社的《共和國年輪》、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思想史綱》以及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的《偉大歷程》(音像製品)、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魅力中國》(音像製品)、人民日報金報電子音像出版中心的《改革開放30年》(電子光盤)等,通過不同的視角,借助大量的史實,展示了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從新民主主義一步一步地向社會主義邁進的全過程,謳歌了中國共産黨領導的中國人民勇於進取的偉大精神。
紀念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0週年和紅軍長征70週年的重點項目體現了強烈的歷史感與豐富的精神內涵,如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圖志》、軍事科學出版社的《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全史》、中共黨史出版社的《紅軍長征系列圖書》、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的《紅軍長征記》、解放軍出版社的《星火燎原未刊稿》(10卷)、華藝出版社出版的《苦難輝煌》等一系列圖書,分別由軍事科學院、中央黨史研究室、軍事博物館、革命歷史博物館等權威部門專家編寫,全面生動地記錄了人民軍隊在不同時期艱苦奮鬥、不怕犧牲、英勇獻身的光榮歷史以及所建立的豐功偉績。這些圖書出版後在學術界、黨政部門及普通讀者中産生了強烈的反響。解放軍出版社的《中國軍事科技通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叢書》,海潮出版社的《海軍史概要》,電子工業出版社的《海軍新軍事變革叢書》,國防科技大學出版社的《軍事信息技術叢書》,解放軍音像出版社的《強軍之路——軍隊改革30年》(音像製品)、《與人民同行——人民軍隊60年》(音像製品)等是一批反映新中國成立後人民軍隊發展歷程和改革開放30年我軍的強軍之路的重點出版物,展現了改革開放30年人民軍隊前進的步伐和人民軍隊的時代風貌。
與我國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科研相銜接,集中出版了一大批創新性強、學術水平高的精品力作。
規劃項目集中反映了我國近年來學科建設、學術創新、科技進步的最新成果,一些新成果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973計劃項目、國家“十五”和“十一五”攻關項目及國家級專項課題共有325種,佔圖書規劃的24%。
中國人口出版社的《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是國家人口發展戰略研究總課題成果,該書從科學發展觀、人口發展態勢和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重大關係3大方面,科學分析了中國人口發展的趨勢,系統研究了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係,為我國人口發展戰略提供了重要參考。四川人民出版社的《中國近代文化轉型研究叢書》為中國社科院“十五”期間重大課題成果,叢書揭示了中國傳統文化在近代社會巨變的背景下,如何發生蛻變和轉型,總結了百餘年來中西文化的論爭和困惑,提出了擺脫困惑,加強文化建設的新途徑。學術界對該書的出版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被認為是“迄今為止學術界有關中國近代文化史研究領域中一項宏大並有深度的研究成果”。國家社科成果出版後産生較大影響的還有: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五百年來中國環境變遷與社會應對叢書》、《漢語韻書史》,經濟科學出版社的《教育投入、資源配置與人力資本收益——中國教育與人力資源問題研究》,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的《農村發展與增加農民收入——貧困、收入差距與穩定增長》,民主法制出版社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系列叢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法律科學文庫》等。
在科技方面,一批國家重大科研成果相繼出版,其中有些項目還獲得了很高的榮譽。如: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北京譜儀Ⅱ正負電子物理》,是國家863計劃重大科研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該書總結了我國自主研發的大型粒子物理實驗裝置——北京譜儀近10年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該成果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得到國際學術界的密切關注和高度評價。該社另一部《核色動力學導論》是一部具有獨創性和前沿性的國家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該書幾乎涉及核子物理和現代核物理所關心的所有最新前沿問題,是國際上量子色動力學領域第一部較全面、系統地用量子色動力學(QCD)研究核體系的專著,填補了學術上的空白。中南大學出版社的《地下岩體工程災害隱患探測與控制研究》,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金屬礦災害空區雷達探測信號解釋的研究成果,並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該書將工程災害學、地球物理學、電磁學、現代數學、力學、測試試驗技術及計算機科學有機地結合起來,系統深入地研究了地下岩體工程災害隱患控制的理論、技術及其應用。地質出版社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植被圖(1:100萬)》以侯學煜和張新時院士先後為主編的3屆編委會、全國70個單位、260余名研究人員花費近30年的努力,得以在2008年完成。該書的出版標誌著植被研究數量化的重要進展,促進了植被研究與相關學科研究的融合。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的《中華民族遺傳多樣性研究》反映了我國在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這一成果既為我國分享全球人類基因組研究成果奠定了基礎,也為將來在研究醫學相關的基因組學方面創造了條件。國家重點科技成果出版項目具有代表性的還有:國防工業出版社的《現代電子信息技術叢書》、人民郵電出版社的《開放巨型智慧系統》、科學出版社的《國家973計劃成果叢書》和《中科院知識創新成果叢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的《中華海洋本草》、四川民族出版社的《青藏高原珍稀野生動物》、哈爾濱工業大學出版社的《航天科學與工程叢書》、化學工業出版社的《城市地下工程建設的安全風險及其控制》、機械工業出版社的《機器人焊接智慧化技術》、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的《特種作物栽培學》等。
針對我國經濟各領域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推出了一批具有經濟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的成果。
經濟類規劃項目主要注重經濟社會發展中新問題的政策研究和理論探討,涉及範圍較廣。如: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的《科學發展觀與中國經濟改革和開放》,是國家社科規劃辦“十一五”重大課題。全書以發展為重點,從經濟系統整體來探討經濟發展、經濟改革和經濟開放三者綜合演變的軌跡、現狀與多種趨向,在反思性回顧、實證性分析和規範性研究的基礎上,對三者各自及其交叉存在的現實矛盾和難題進行解析,提出建設性的思路和具體對策,具有現實意義和可操作價值。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中國經濟問題叢書》是一部開放式的叢書,由近年社科基金經濟課題組成,該書以中國經濟問題為切入點,強調運用現代經濟學方法來探究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中面臨的熱點、難點問題,提出了一系列頗有見地的學術觀點,在經濟學界影響較大。
此外,中國金融出版社的《西部大開發資金渠道問題研究》、經濟管理出版社的《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中國就業戰略報告叢書》、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的《社會醫療保險中的道德風險》、經濟科學出版社的《中國二元經濟結構與農村經濟增長和發展》、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的《中國循環經濟發展報告》、上海人民出版社的《中國鄉村考察報告系列》、廣東經濟出版社的《中國南海海洋經濟叢書》、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的《環境經濟核算叢書》等國家級科研項目,從不同角度,對區域經濟、社會公平、農村經濟、社會保障、生態環境保護等經濟發展的各個方面進行研究,為中國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作了有益的探索。
重視對中華傳統文化的搶救、挖掘、整理,出版了一批對中華文明傳承具有深遠影響的出版項目。
由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古籍總目》是“十五”和“十一五”期間古籍整理的重大成果。該書是由全國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主持,在無數專家的努力下,經過17年的調研整理,對我國現存20萬古籍進行了全面的梳理,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對於今後做好古籍整理,傳承中華文化具有重大意義。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的《中華再造善本》一期工程唐宋編、金元編共計758種珍貴古籍全面推出,是中華古籍搶救保護工作的重要手段,使珍貴的善本古籍重獲新生。鳳凰出版社的《中華大典·文學分典》的出版標誌著這項規模宏大的古籍整理工程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同時,黃山書社的《中國宗教歷史文獻集成》(100卷)、中華書局的《琴曲集成》(30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的《中國歷史地理文獻輯刊》70卷、遼海出版社的《中國古代曲譜大全》、中醫古籍出版社的《中醫古籍孤本大全》、鳳凰出版社的《京劇歷史文獻全編》、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中國家譜總目》、國家圖書館出版社的《明清賦役全書》、文物出版社的《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河北人民出版社的《蘇軾全集校注》等一批規模大、學術價值高的項目也相繼出版。
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成果不斷。四川民族出版社的《古譯文獻寶典》(133卷、藏文版)是藏學專家經過多年搶救性整理完成的,它的出版,引起了海內外藏學界的強烈反響,認為是對“西藏文化毀滅論”的有力駁斥。《羌族釋比經典》也是四川民族出版社的重點項目,該書被譽為羌族傳統文化的百科全書,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填補了羌族文化研究領域的空白,特別是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羌族文化遭受重創的情況下,及時搶救和出版這一民族文化的精品更具現實意義。巴蜀書社的《中國水書》(160卷)、民族出版社的《藏醫藥經典文獻集成》(100卷)、四川民族出版社的《中國少數民族古籍集成》(100卷)等都是對瀕臨失傳的民族文獻的搶救性出版。
著力打造奠基性的文化精品,推出了一批具有重大文化積累價值和傳承價值的大型出版工程。
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出版的、在我國文化建設和出版史上具有里程碑性質的大型工具書《中國大百科全書》、《辭海》、《漢語大字典》等項目,根據現代科技知識發展速度和工具書每10年修訂的慣例,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了《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第二版),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了《辭海》(第六版),四川辭書出版社出版了《漢語大字典》(第二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了《漢英詞典》(第三版)、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了《英漢大詞典》(第二版)等。這些工具書,注重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成就、新經驗,注重反映人類科學文化的新進展、新變化,注重反映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和文化遺産的新發現、新認識,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對於文化積累和文明傳承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它們的出版對於夯實國家文化基本建設仍然具有重要意義。與此同時,一批新的大型工具書相繼問世,如人民美術出版社的《中國美術百科全書》、化學工業出版社的《中國材料工程大典》(26卷)、氣象出版社的《中國氣象災害大典》(32卷)、開明出版社的《漢語成語源流大辭典》、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的《中國語言文字大詞典》等顯示了我國各類大型工具書出版的水平。
在史學方面,出版了一批內容厚重,影響深遠的大型史學項目,如北京大學出版社的《中華文明史》是近年來編纂中國歷史影響較大的一部,並産生了國際影響力,目前英文、俄文版權已售出。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的《中國財政通史》、九州出版社的《台灣文獻史料出版工程》、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的《中國三千年運河史》、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的《中國環境變遷史》等則是學術界公認的近年來不可多得的學術精品。
關心青少年成長、關注民生、服務大眾,出版了一批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質、普及科學文化知識、鼓勵農民科技致富的通俗讀物。
為青少年提供健康向上的出版物是出版的永恒主題,“十一五”期間出版了一系列引導青少年愛祖國、愛學習的優秀讀物。如江蘇美術出版社的《祖國在我心》,通過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程,展示了中華文明、民族精神的歷史內涵和時代特徵,其內容生動、通俗易懂,符合青少年的閱讀特點。重慶出版社的《中國孩子的閱讀計劃》是由中國作協、國家教委、團中央、全國婦聯等組織編寫,由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領銜執筆,向青少年闡述了閱讀的價值和意義、怎樣選擇書籍、如何閱讀、閱讀什麼,對指導和提高青少年閱讀興趣很有益處。《走近科學》叢書由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與中央電視臺科學教育頻道聯合製作,叢書突出了內容新穎、覆蓋全面、立足科學等特點。民族出版社的《“托起明天的太陽”民族文字版未成年人叢書》,首批149種圖書,用蒙、藏、維、哈、朝5種民族文字出版。叢書包括思想道德教育的哲理格言和通俗易懂的故事,是普及提高科學文化素養、開闊視野的百科全書,出版後受到了少數民族青少年的歡迎。希望出版社的《心理成長快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的《青少年科學與人文素養叢書》、商務印書館的《科學與科普系列圖書》、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的《在科學的入口處系列》等一批有益於青少年健康成長的讀物在青少年讀者中産生了很好的反響。
近年來,通過學者口語化的講座,使深奧的國學思想和專業理論知識通俗化,成為圖書的熱點。這類圖書的出版為弘揚傳統文化、傳播人文精神及普及專業知識起到積極的作用。如華東師大出版社的《國學名著講讀叢書》把中國經典著作在突出文化的原典性的基礎上結合現代理念給予通俗化的解讀。北京大學出版社的《名師大講堂系列》由著名的經濟學家林逸夫、張維迎等用最通俗的語言講解經濟學、管理學。還有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的《大家小書叢書》、河北人民出版社的《中國通史簡明讀本》、希望出版社的《公民知識讀本》等都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農民朋友出版了一批農業增收和豐富文化生活的通俗讀物。如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的《金陽光新農村叢書》,向農民讀者傳授先進實用的知識和技能,引導農民讀者學會闖市場、強化經營和創業意識,從而培養新時代的新型農民。農村讀物出版社的《新農村新青年文庫》,結合當前我國農村青年工作和依據調研結果,分別從勞動力轉移、自主創業、技能培訓、信息服務、文化宣傳、和諧家園建設、生活質量、保健養生8個方面提供智力支持。此外,科學出版社的《新農村建設叢書》、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的《富民興業叢書》、農業出版社的《農民增收口袋書》、中國輕工業出版社的《服務三農·農産品深加工技術叢書》、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的《三農經濟知識新讀本叢書》、中國農影音像出版社的《農業的十萬個為什麼》(音像製品)、《農藥安全實用技術》(音像製品),華中科技大學電子音像出版社的《致富農技一點通——實用農業科技》(VCD),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音像出版社的《農村實用技術系列》(VCD),江蘇鳳凰電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的《走進百家名村》(電子出版物)等也深受廣大農民群眾歡迎。
文學藝術重點項目精彩紛呈,文學原創佳作與總結性工程並舉。
“十一五”期間文學原創佳作不斷,最具代表性的是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軍旅作家王樹增的戰爭系列《長征》、《解放戰爭》、《遠東朝鮮戰爭》,作者經過多年對第一手資料的整理、積澱,以豐富的史實、生動的筆觸,真實地描寫了人民軍隊的錚錚鐵骨,為讀者奉上精神盛宴,出版後多次再版,發行數十萬冊。作家出版社的《湖光山色》(長篇小説)、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暗算》(長篇小説)、上海文藝出版社的《震中在人心》(報告文學)、新華出版社的《生命的吶喊》(報告文學)、解放軍文藝出版社的《烤·藍》(詩歌)、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嚮往溫暖》(詩歌)等一批優秀作品獲得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深受讀者喜愛的原創性文學作品還有:作家出版社的《越過雲層的晴朗》、作家出版社的《成長》、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的《酥油》、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空山》和重慶出版社出版的《格薩爾王》(阿來著)等。
一批編纂多年,集大成的大型文學出版工程相繼出版。如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魯迅大辭典》,由國內各地魯迅研究專家撰寫,歷時20餘年。全書對魯迅的生平活動、創作情況及一些背景性材料分類設立詞條,匯集了大量與魯迅相關的知識和資料,是閱讀魯迅、研究魯迅必備的重要參考書籍。上海文藝出版社的《中國新文學大系第五輯(1976-2000)》由王蒙、王元化總主編,分設文學理論卷、長篇小説卷、中篇小説卷、短篇小説卷、微型小説卷、散文卷、雜文卷、報告文學卷等30卷。其他代表性的還有百花文藝出版社的《二十世紀中國翻譯文學史》、遼寧教育出版社的《中國小説史》、人民文學出版社的《中國文學通史》、湖南人民出版社的《中國文學編年史》、南開大學出版社的《英國文學史》等。
兒童文學作品也收穫頗豐。新蕾出版社的《中國原創童書》包括童話、小説、詩歌、繪本等適合兒童閱讀欣賞的作品,內容健康向上,圖文精美,代表中國當代原創童書的最高水平,其中《木偶的森林》曾獲“五個一工程”作品獎。少兒讀物“紅帆系列”是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創立的成功品牌,“十一五”期間他們出版了《紅帆船抒情童話》、《紅帆船校園美文》等系列圖書,影響越來越大。四川少年兒童出版社的“鬼馬少年”系列口袋書、接力出版社的《淘氣包馬小跳動漫書係》、重慶出版社的《中國兒童文學名家原創書係》、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的《快樂星球系列叢書》、二十一世紀出版社的《象棋王》、吉林美術出版社的《三毛動畫版系列叢書》等也受到孩子們的歡迎,特別是由人民郵電出版社、童趣出版有限公司聯合打造的“喜羊羊與灰太狼”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動畫出版品牌。藝術類出版物突出總結性成果,如人民出版社的《新中國美術60年》、河北教育出版社的《中國美術分類全集·墓室壁畫卷》、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的《中國美術分類全集·中國敦煌壁畫全集》、黃山書社的《新編中國美術全集》、東華大學出版社的《敦煌絲綢藝術全集》、文物出版社的《中國法書全集》、武漢出版社的《中國話劇百年圖文志》、人民音樂出版社的《中國交響音樂博覽》等從不同方面、多角度反映了藝術各門類的歷史面貌和發展脈絡,展現了我國藝術的豐富多彩和源遠流長。
“走出去”項目更具系統性、針對性和規模化,出版了一批弘揚中華文化、具有時代精神、易於被外國讀者接受的出版項目。
由外文、譯林等出版社出版的《大中華文庫》是一項全面展示中國古代文化、大規模譯介中國經典作品的重大文化工程。以漢英對照的形式推出中國古代最有影響、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從思想學術、文學、歷史、科技等方面涵蓋寶藏豐厚的中國古代文明,全面地向世界展示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面貌和燦爛成就。“十一五”期間出版了83種,在海內外産生了積極的影響。譯林出版社的《符號中國》是為實施“走出去”戰略量身設計的一套向國外介紹中國文化的圖書,語言活潑、知識性強、具有可讀性,所配圖片兼有資料性與欣賞性,受到海外讀者歡迎。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項目還有上海文藝出版社的《文化中國》(英文版)、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的《走進中國》(英文版)、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的《感知中國——中國文化百題》、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的《中華文明史話》(中英雙語)、人民衛生出版社的《中醫“走出去”系列》(英文版)等。
介紹中國改革開放成就和當代百姓生活的出版物有:外文出版社的《中國發展系列》(英文版)、《中國老百姓系列叢書》(英文版)、《21世紀中國當代文學書庫》(英文版)、《中國基本情況叢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走進中國家庭DV》,科學出版社的《數學專著系列》(英文版)、《中國氣候與環境演變》(英文版),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的《簡明中國冰川目錄》(英文版)等。還有一系列很受外國人喜愛的漢語教學出版物,如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的《漢語900句》、《漢語世界》,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的《中國國家漢辦重點規劃教材:長城漢語 生存交際》、《漢字文化》、《快樂中國——學漢語》系列圖書等。在翻譯引進項目中,最有影響力的是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的《愛因斯坦全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當代世界學術名著》、《列維·斯特勞斯文集》等。《愛因斯坦全集》是對20世紀最偉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智慧的總結,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與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英中文同步出版,體現了美國著名學府和出版單位對我國出版社和學術界能力的尊重。《當代世界學術名著》包括哲學系列、法學系列、經濟學系列、管理學系列、心理學系列、新聞學系列、教育學系列、歷史學系列、宗教學系列等多個子系列,至2010年年底,該系列叢書出版137種,它們是20世紀哲學社會科學的集大成者,也是21世紀哲學社會科學的開路先鋒。《列維·斯特勞斯文集》涵蓋了列維·斯特勞斯各個時期幾乎所有重要的著作,為中國學界提供了一套全面深入了解列維·斯特勞斯結構主義思想的原始資料,文集全部由法文原文譯出。其中《面具之道》2009年12月獲法國大使館第一屆傅雷翻譯獎。此外影響較大的還有河北教育出版社的《弗·陀思妥耶夫斯基全集》、商務印書館的《漢譯世界名著叢書》、中國大百科出版社的《不列顛百科全書》、大象出版社的《劍橋科技史》、中國青年出版社的《加德納世界藝術全史》等。對於外國優秀作品的引進,其意義不僅局限于對學術本身的影響,中西優秀文化的交流,對人類的文明共同發展,不同文化的相互了解尊重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5年來,圖書、音像、電子出版物無論在數量上和質量上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特別是重點項目的出版産生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對於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在“十二五”期間,我們必須按照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的要求,堅持科學發展,站在時代的高起點上,推動出版內容形式、體制機制、傳播手段和出版業態的創新,以規劃為龍頭實施精品戰略,通過精品規劃示範帶頭作用,推動出版的繁榮和發展,為實現出版強國的目標作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