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外交部部長楊潔篪在首屆“藍廳論壇”上的講話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0年12月01日   來源:外交部網站

用信心與合作共築亞太未來
——楊潔篪部長在首屆“藍廳論壇”上的講話
(2010年12月1日)

尊敬的各位使節,尊敬的企業家代表,各位專家、學者和媒體朋友們:

    很高興參加首屆“藍廳論壇”活動。我想,之所以把論壇取名為“藍廳論壇”,是因為藍色讓人聯想到大海和天空,既包容萬象又蘊含熱情與活力,契合了和諧共存、開放共贏的理念。它寓意著我們將以海納百川的包容精神,汲取各界智慧,深化對話交流;以縱論天下的開闊視野,把握時代脈搏,共謀發展大計。相信“藍廳論壇”將架起一座外交與民眾、國內與國際相互交流溝通的橋梁,使中國外交更好地走近民眾,走向世界。

    本次論壇選擇“亞太地區形勢和中國的政策”為主題,很有意義。當前,亞太的發展為各方普遍關注,中國又是亞太地區的一員,加強對有關問題的探討,有利於我們增進互信,凝聚共識。我願就此與大家溝通交流。

    對於21世紀的亞太,人們曾經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亞太人文薈萃,潛力巨大,前景光明。也有人認為亞太問題叢生,麻煩不斷,不容樂觀。如今,當21世紀第一個10年即將結束的時候,回顧亞太發展進程,我們不難發現,儘管亞太地區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和挑戰,但謀和平、維穩定、求合作、促發展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亞太正在成為一個充滿活力、生機與希望的地區。

    ——亞太戰略地位從未象今天這樣重要。

    過去10年,亞太地區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持續上升,已成為國際影響不斷擴大、新興經濟體成長十分顯著、區域合作機制建設積極活躍的地區。亞太經合組織21個成員擁有世界40%的人口、54%的經濟總量和44%的貿易總量,建立起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合作機制,為促進共同繁榮發揮了積極作用。亞太各種區域合作機制蓬勃發展,新倡議、新設想不斷涌現,體現了各方合作應對挑戰的強烈願望。儘管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對亞太經濟的深層次影響不斷顯現,地區熱點時有升溫,全球性問題更加突出,給亞太的發展帶來嚴峻挑戰。但總的看,亞太國家經濟總體向好,圍繞後危機時期發展方式的變革競相展開,國際地位繼續提升,將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亞洲發展勢頭從未象今天這樣強勁。

    過去10年,亞洲作為亞太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取得快速發展,成為增長最快、最富活力的地區之一,引領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作用日益突出。亞洲國家面對兩場金融危機,團結自強、通力合作,主要依靠自身力量,不僅維護了經濟穩定,也為未來發展打下了更加堅實的基礎。在應對危機的過程中,亞洲國家總結出的一條寶貴經驗就是立足自身國情,探索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著力提升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與此同時,亞洲秉承開放精神,積極擴大與歐洲、非洲、北美、拉美等地區的務實合作,加快自貿區建設步伐,迎來了新的發展和跨越。

    對於亞洲的發展,我想用三個“50%”來説明:一是亞洲整體經濟實力明顯增強。19世紀,亞洲GDP曾佔全球的一半,此後一度衰落。20世紀以來,亞洲國家勵精圖治、奮起直追,重返經濟發展的快車道。2009年亞洲國家經濟總量已佔世界的近1/3 ,據一些國際權威經濟組織預測,到本世紀中葉,亞洲將重新佔據世界經濟的50%。二是東亞經濟一體化進程不斷加快。早在五年前,東亞區內貿易總額就已接近3萬億美元,佔其外貿總額的比重超過50%。東亞區域合作更是取得長足進展,東盟、10+1、10+3、中日韓、東亞峰會等各種機制日益完善,形成了優勢互補、協調並進的良好局面。三是亞洲國家人文科技等領域潛力巨大,軟實力不斷增強,為亞洲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新公佈的數字,亞洲科研人員數量在全球所佔比例已由2002年的35.7%增加到2007年的41.4%,這一數字很可能在未來數年裏提高到50%。一個生機勃勃、和平發展的亞洲日益呈現在世人面前。

    ——中國與亞太關係從未象今天這樣緊密。

    過去10年,中國與亞太的發展相伴相隨、相互促進,共同開啟了亞太發展的新時期。中國作為亞太大家庭的一員,與各國共同肩負著維護本地區繁榮穩定的重要使命。我們深知,沒有良好的地區環境,中國就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中國的發展也為亞太地區的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奉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睦鄰友好政策,願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與所有國家開展友好合作,共同營造一個和平穩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贏的地區環境。中國與周邊國家不僅有源遠流長的傳統友好的基礎,更有日益增長的共同利益。經過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國與亞太國家的互信在共度危機中更加深入人心,互利合作在借重互鑒中持續全面發展,各領域合作取得新的重要進展:

    中國同亞太各國政治交往日益密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夥伴關係,政治對話成果豐富。今年我們同幾乎所有亞洲國家都實現了高層互訪和交流,累計超過60起,來華出席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的亞洲國家政要接近50位。各部門、各層次的交流對話也已全面展開。

    中國同亞太各國經濟合作不斷深化。10年間,中國同亞太國家貿易額持續增長,中國十大貿易夥伴中,有8個來自亞太地區。中國與亞洲國家貿易同期增長了近3倍,連續多年成為亞洲最大的進口市場,以及日本、韓國、印度、越南、蒙古等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十一五”期間,中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的60%以上是在周邊,亞洲已成為中國設立境外企業最為集中的地區。中國積極擴大與亞太國家財政金融合作,設立總額2000萬美元的“中國APEC合作基金”,同馬來西亞、印尼、韓國簽訂總額達3600億人民幣的雙邊貨幣互換協議。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過程中,中國同亞太國家和衷共濟,相互扶持,進一步深化了務實合作,有力地推動了亞太經濟的復蘇和發展。

    中國同亞太國家安全合作持續拓展。中國致力於通過和平談判解決爭議,大力推動六方會談進程,在解決熱點問題上發揮了建設性作用。積極參加東盟地區論壇等安全對話機制,與地區國家開展反恐、防擴散、打擊跨國犯罪、公共衛生等安全合作。中國堅持以事實為基礎,根據國際關係基本準則,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和解決領土海洋爭端。在印度洋海嘯、巴基斯坦水災等自然災害面前,我們感同身受,慷慨相助,及時提供各類救災援助,表達了中國人民的友好之情。

    中國同亞太國家人文交流更加廣泛。中國積極推動亞太經合組織人員交流,促進人力資源開發合作,不斷擴大教育、文化交流對話。10年來,來華的亞洲國家留學生人數逐年遞增,去年已超過16萬人,佔外國來華留學生總數的3/4。我們在亞洲建立了100多所孔子學院和孔子學堂,在韓國、日本、蒙古等國設立了中國文化中心,積極為亞洲發展中國家開展人員培訓,五年來僅為東盟國家就累計培訓14,000多名各類人才。

    中國致力於同亞太國家共同推動區域合作機制建設。中國主張立足本地區多樣性突出的特點,本著協商一致、循序漸進、先易後難、開放包容等原則,堅持以現有機制為平臺,各種機制優勢互補,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地區合作。今年1月,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建成,為擴大雙方貿易投資合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環境,使世界上近1/3人口得到實惠。中國支持“東盟互聯互通總體規劃”,同有關國家一道,共同推動公路、鐵路、航道、港口等建設。10+3合作在應對金融危機過程中呈現出強大生命力,實現清邁倡議多邊化,建成1200億美元的區域外匯儲備庫和7億美元的區域信用擔保和投資基金。中日韓合作也邁出新步伐,確立了2012年完成三國自貿區官産學聯合研究的目標。中國積極推動亞太地區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支持加強區域經濟一體化,支持將APEC打造成地區重要的經貿合作平臺。中國歡迎有關國家在區域合作中發揮建設性作用,對任何有利於亞太地區經濟融合和共同繁榮的合作倡議,都持開放和歡迎態度。

    回首過去10年走過的歷程,亞太地區發展並非一路坦途。亞太區域廣泛,國情各異,社會制度和發展階段不同,熱點問題錯綜複雜,各種傳統與非傳統安全問題相互交織,加深理解互信、維護地區持久和平與共同發展面臨許多挑戰。但亞太國家總能立足長遠,著眼大局,化危為機,實現更大的發展。亞太10年發展歷程,給我們的重要啟示是:

    第一,合作是基礎。隨著全球化、信息化的迅猛發展,世界日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亞太國家作為“地球村”的重要成員,面臨著維護和平穩定的共同使命,促進經濟發展、消除貧困的共同任務,抑制矛盾多發、實現發展轉型的共同挑戰。世界和亞太的大變化召喚著人們思想的大解放和觀念的大更新,要求我們去除冷戰思維,擯棄意識形態偏見,樹立同舟共濟、合作共贏的新理念。如果説20世紀是熱戰冷戰交替、兩極相互對立的世紀,那麼21世紀則應是和平的世紀,合作的世紀,共贏的世紀。

    第二,發展是關鍵。亞太地區總體保持良好發展勢頭,面臨著新的難得機遇,但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仍然很多,恐怖主義繼續存在,經濟安全、能源資源安全、糧食安全、氣候變化、防災減災等非傳統安全問題更加突出,對地區可持續發展構成挑戰。這些問題多是前進中的問題,只能通過共同發展的途徑來解決。對於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應該保持足夠的耐心,防止矛盾複雜化,影響發展大局,損害本地區的共同長遠利益。只要我們把共同利益的蛋糕越做越大,讓發展的紅利惠及各國人民,就一定能夠有效化解各種挑戰,實現本地區更好更快的發展。

    第三,樹立新安全觀是保障。當今世界國際安全威脅更趨複雜多元,安全問題的綜合性、整體性、關聯性上升,解決各種地區安全問題單打獨鬥不行,孤軍奮戰不行,只有以合作求安全才是出路。我們應樹立以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為核心的新安全觀,既尊重本國安全,又尊重別國安全,促進共同安全。應通過對話協商解決爭端。國家間的領土海洋爭端應由直接當事方通過雙邊談判和平解決,相信憑藉已經達成的共識和暢通的對話渠道,各方一定能靠自身力量解決好自己的問題。所有國家都應發揮建設性作用,不做製造矛盾和緊張的事,不做使問題複雜化的事,而是多做有利於地區穩定的事,多做增進互信的事,多做促進團結的事。

    當前朝鮮半島局勢再度緊張,中方對此高度關注。作為負責任大國,中方一貫按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決定自身立場,不偏袒任何一方。中方主張,當務之急是防止緊張局勢升級,決不能再做火上澆油的事情,有關方面應保持冷靜克制,推動事態重新回到對話談判的軌道上來。正如大家所看到的,朝韓交火事件發生以來,中方為防止事態升級惡化做出了一系列努力,與有關各方進行了密切溝通和協調,敦促各方務必保持冷靜克制,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共同維護朝鮮半島的和平穩定。中方還建議于12月上旬在北京舉行六方會談團長緊急磋商,希望這一磋商有助於緩和當前緊張局勢,為重啟六方會談創造條件。我們將繼續做出努力,推動各方共同維護半島和東北亞地區的和平穩定。

    第四,尊重多樣性是前提。亞太地區多樣性和複雜性突出,各國政治經濟體制、歷史文化背景和社會發展模式各異,在長期歷史進程中形成了多元發展、齊頭並進的局面,這既是亞太的特色和優勢,也是亞太長期保持活力的原因所在。我們要繼續堅持這一傳統,發揚開放包容、求同存異、互諒互讓的精神,加強互學互鑒,擴大人文交流,把亞太建成一個文化多元、和睦共存的大家庭。

    女士們,先生們,

    2011年是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開啟之年,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意義。明年對世界和亞太而言,將是促進經濟復蘇和發展,推進後危機時期發展方式的轉變,深化國際體系變革,應對全球性挑戰的重要之年;對中國而言,將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我們將進入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中國與世界和亞太的目標一致,利益緊密相連。中國願與亞太各國深化合作,共迎挑戰,共同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為此,我們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作出共同努力:

    一是全力推動世界經濟的復蘇與增長。當前世界經濟正在緩慢復蘇,國際金融市場起伏不定,主要貨幣匯率大幅波動,大宗商品價格高位震蕩,保護主義明顯增強。世界經濟復蘇的脆弱性和不平衡性進一步顯現。我們應繼續發揚同舟共濟的精神,在鞏固和擴大業已取得的成果和共識基礎上,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加快推進國際金融等領域的改革,努力促進世界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積極致力於縮小南北發展差距,著力推動南北合作。堅決反對和抵制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維護開放自由的貿易投資環境,推動世界貿易組織多哈回合談判在鎖定已有成果的基礎上取得全面均衡的成果,儘早實現發展回合目標。

    二是共同應對重大全球性挑戰。圍繞氣候變化、防災減災、打擊恐怖主義等全球性挑戰展開的雙多邊合作,已經並將進一步成為國際合作新的增長點和最具發展潛力的領域。我們要共同推動坎昆氣候變化大會取得進展,繼續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攜手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統籌兼顧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積極開展清潔能源和節能環保合作,推動發展綠色經濟。樹立和落實互利合作、多元發展、協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觀,保障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能源需求。攜手打擊恐怖主義和海盜襲擊活動,維護海上安全和正常貿易往來。加強防災減災合作,相互學習借鑒,降低自然災害對人民生命財産的影響。

    三是不斷深化國際體系改革。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仍未消除,全球性風險增多與全球治理能力薄弱之間的矛盾依然存在,國際體系改革任務依然艱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迄今已舉行五次,在協調應對危機、促進世界經濟復蘇、開啟國際經濟金融體系改革進程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我們應繼續發揮好二十國集團作為全球經濟治理主要平臺的作用。推動落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改革的共識。要繼續維護並加強聯合國在現行國際體系中的核心地位,切實提高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體系中的發言權和代表性。

    四是努力維護國際和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朝核、伊朗核、阿富汗、蘇丹等熱點問題錯綜複雜,國際社會應在維護和平穩定環境的大前提下,積極穩妥地推動有關問題的降溫和解決。在伊朗核問題上,有關各方應從大局和長遠出發,加大外交努力,保持耐心,採取更加靈活、務實和主動的政策,通過對話與談判尋求全面、長期、妥善解決,維護國際核不擴散體系和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穩定。要充分尊重阿富汗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積極支持阿富汗重建,共同促進阿富汗及本地區的和平穩定。應充分尊重蘇丹主權,尊重蘇丹人民的意願和選擇,在確保蘇丹及地區和平與穩定大局的前提下,穩步推動《全面和平協議》的落實,共同維護好這一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發展。

    五是加強文明互鑒,促進人文交流。我們應充分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加強交流互鑒,分享有益成果。應進一步拓展文化、教育、衛生、旅遊等各領域人文合作,促進民間交往,為深化全方位合作打下堅實的人文基礎。中國將積極辦好促進不同文明之間對話交流的論壇、研討會等活動,為保護文化多元發展、促進人文交流做出更大貢獻。

    女士們,先生們,

    風雨同舟者興。展望未來,世界和亞太和平與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臨著各種複雜挑戰。只要我們堅定信心,攜手合作,就一定能夠抓住機遇,化解挑戰,走出一條不同文明和發展模式的國家和諧共存、合作共贏的創新之路,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謝謝大家!  

 
 
 相關鏈結
· 外交部發言人就朝鮮半島問題、六方會談等答問
· 外交部:中國與巴西舉行第三輪軍控與防擴散磋商
· 外交部就以色列通過涉阿拉伯被佔領土問題法答問
· 外交部發言人就韓美將在黃海舉行聯合軍演答問
· 外交部副部長翟雋在京會見利比裏亞離任駐華大使
· 外交部發言人25日就朝韓交火事件等問題答記者問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